我一直很鼓勵大家使用 SSD 要記得安裝 SSD 管理工具
這樣除了可以監看 SSD 的健康度之外,還可適時的更新軔體來確保你的 SSD 與資料不會出問題
關於金士頓大家就要多注意一下,該品牌很可愛的另外推出 64bit 版管裡程式 ~ 然後還跟大家說太早上市的 SSD 這版本可能抓不到
但到底多早前上市的會抓不到 ??? 我個人粗切分點是 KC2000 以前上市的型號 (比如說 A1000、KC1000 等)
我在文中有把注意事項跟下載連結給更新到最新版本,#省麻煩的話直接安裝32bit版就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阿宅爸爸,桐心協力過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簡單輕鬆DIY》其他影片 https://tinyurl.com/y64ae57n 訂閱阿宅爸爸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y9w99rf6 =========================== Mac外接硬碟突然讀不到的救法, 今天打開電腦,存影片的硬碟突然消失了, 線什麼...
硬碟抓不到 在 傻瓜狐狸的狐言亂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知道被因為標籤拒保會讓人很不高興
但是這位使用者你知道嗎 ??? 你的標籤貼反了喔 !!!!
硬碟抓不到 在 純靠北工程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純靠北工程師4ad
----------
老闆:阿你們的電腦怎麼只有C槽?應該分CD槽阿
我:可是只有200多G你也要分喔?
老闆:不管阿,Win10不是有內建磁碟分割
前輩:這台電腦都10幾年了,我怕他扛不住
老闆:可是你現在只有一個槽,分了才有保障阿
前輩:好,分,都分,都分辣!!!
(一個小時後)
欸操 我的電腦怎麼抓不到開機碟
直到現在那臺電腦還是十幾年前的規格
CPU奔騰,音效卡死亡,硬碟還是240G,usb孔只剩供電的功能
----------
🗳️ [群眾審核] https://kaobei.engineer/cards/review
👉 [GitHub Repo] https://github.com/init-engineer/init.engineer
📢 [匿名發文] https://kaobei.engineer/cards/create
🥙 [全平台留言] https://kaobei.engineer/cards/show/5557
硬碟抓不到 在 阿宅爸爸,桐心協力過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簡單輕鬆DIY》其他影片 https://tinyurl.com/y64ae57n
訂閱阿宅爸爸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y9w99rf6
===========================
Mac外接硬碟突然讀不到的救法,
今天打開電腦,存影片的硬碟突然消失了,
線什麼的都沒動到,
花了半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最後找到辦法有驚無險的解決了.
影片中參考部落格的連結在這邊
https://tinyurl.com/rpj2s36
(不是我寫的..感謝寫這個部落格的人,實測有效!)
為避免部落格以後失效,
把重點簡單整理一下.
1.開 terminal 輸入指令
ps aux | grep fsck
2.若有看到如下結果:
root 2398 2.6 0.1 4352836 11660 ?? Us 10:02下午 0:02.31 /System/Library/Filesystems/exfat.fs/Contents/Resources/fsck_exfat -y -x /dev/rdisk3s2
表示 rdisk3s2 現在被 fsck_exfat 指令給佔用了,故狀態為忙碌中,無法 mount.
解決方式: 砍掉該 process:
3.sudo kill -9 {pid}
{pid} 就是root後面的數字, 以步驟2為例就是2398
只要用Mac,未來應該還有很大的機會遇到...
把心得紀錄下來,希望對其他也遇到這個問題的人有幫助.
===========================
拍攝工具:
GoPro Hero 8
Sj8 Pro
Panasonic Lumix DMC-GF3
SONY RX100M5A
===========================
剪輯工具:
iMovie
final cut pro
===========================
合作邀約:
kirafu@gmail.com
===========================
幸福有沒有在我身邊,怎麼一直看不見~
爸爸說幸福就在鏡子裡,那就是我快樂的臉~
硬碟抓不到 在 硬碟抓不到……請問接下來故障排除的步驟? 早上開機時還抓的到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含SSD總共有五個硬碟,今天早上開機時,有一個硬碟還抓的到……因為我裡面有灌一個字典,設成開機時就會跑出來。不過我要用那個字典時,字典不跑了 ... ... <看更多>
硬碟抓不到 在 USB外接硬碟(磁碟機)抓不到,該怎麼處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教學網站:http://por.twUSB外接硬碟(磁碟機)抓不到,該怎麼處理?這是有些人很困惑的問題!其實,只要進入『磁碟管理』,將磁碟機的代號新增, ... ... <看更多>
硬碟抓不到 在 [情報] 利用鍶鐵氧體磁性粒子,現在一捲磁帶可以儲存580 TB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利用鍶鐵氧體磁性粒子,現在一捲磁帶可以儲存580 TB的資料
量子位 量子位 發表於 2022年10月24日 13:00 收藏此文
580 TB資料能存一捲盤磁帶上?沒開玩笑,這是已經是事實了。
IBM和富士軟片一項技術突破顯示,他們已找到方法將單盒磁帶容量提升到580 TB。
這大約相當於12萬張DVD儲存量,如果要存在256GB的SD記憶卡上,那得拿來2320張。這個數字一舉刷新了磁帶儲存密度的世界紀錄,且相關研究已發表於《IEEE磁學彙刊》。
在不少人印象中,磁帶分AB面,得兩部分加起來才存得下一張音樂專輯,容量連CD也沒法比,再加上速度慢體積大等缺點,2000年出生的人,大概沒看過這東西了。
而磁帶為什麼不僅沒被淘汰,反而突然能存這麼多資料了?
新材料疊加奈米級分布Buff
根據研發團隊披露資訊,磁帶介質應用了超細鍶鐵氧體磁性顆粒。
該材料化學式為SrFe(12)O(19),是一種黑色具備永久磁性的物質,常用於微波裝置、記錄介質、磁光介質、電訊和電子工業。
以往磁帶是將另一種物質,鋇鐵氧體顆粒,塗覆在儲存介質上。
開啟讀取時,讓磁頭(一塊電磁鐵)接觸磁帶,帶上磁性物質變化形成電磁感應,進而變成資料被讀取進系統裡。反之,寫入則由磁頭施加強磁場,改變磁帶上磁粉的磁性分布。
新成果中,研究人員將材料改換成了鍶鐵氧體。
其顆粒比原材料小60%,使之均勻排列在磁帶介質上,可提升儲存密度,實現奈米等級讀取及更高訊號雜訊比。
下圖為電子顯微鏡下,鍶鐵氧體與鋇鐵氧體顆粒大小對比:
更細顆粒的磁性材料不僅可儲存更高密度資訊,也讓磁帶介質表面更光滑。
研究者使用40μm × 40μm原子力顯微鏡觀察鍶鐵氧體與鋇鐵氧體磁帶表面,新材料磁帶面更為光滑,平均粗糙度Ra為1.1nm,原材料Ra為2nm。
更新材料之外,研究團隊還改進生產設備,讓材料更均勻分布在磁性層與非磁性層上,提升表面光滑度。
磁頭也經過切割處理,變成一個斜面,再在讀取部分加入一個20毫米的空氣軸承,進一步減小摩擦力。
對上述改進系統進行測試,團隊發現,當使用超窄的29nm寬度TMR感測器讀取時,其線性密度可達702Kbpi,在電流為22毫安培時,訊號雜訊比(SNR)數值達到最大:
此外,團隊還用上了一套伺服控制器,該設備保證了磁頭在讀取時,可在磁帶面進行相對位置的精確定位,操作精細度達3.2nm。
在上述幾種技術加持下,當磁帶開啟讀取,整個帶面介質以15km/h速度劃過,但磁頭仍可精準找到DNA分子1.5倍寬度的讀取位置。
為減小誤碼率,研究團隊在一塊定制FPGA面板上,實現了四個通道同時讀取,然後對其求平均,結構如下:
研究團隊基於上述系統,測試了大約600萬個樣本資料,編解碼錯誤率隨著更高線性密度而增高,使用64態D3-NPML檢測器可得最佳性能。
該情況下,750kbpi線性密度位元錯誤率(BER)為4.5e-2,正好不高於設定閾值,當線性密度為702kbpi,BER為2.8e-2。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EPR4檢測器外,其他檢測器錯誤率在該線性密度下,誤碼率也均滿足設定要求:
關於未來應用,研究團隊認為,此項成果成本更低、長期耐用、能耗低更安全,將成為技術巨頭、學術機構及超大規模數位基礎設施公司資料歸檔的首選,尤其在安全要求高、資料量龐大的混合雲領域。
不過在何時量產進入實用階段,參與方之一的富士軟片認為,還需十年左右。
磁帶的默默發展
多數人眼中,卡式磁帶淡出我們的視野也已約20年,但它仍在很多我們看不見細分領域得以應用。
就拿網路行業來說,由於磁片讀寫依靠電磁感應,且儲存無需通電,天生處於網路離線狀態,這使得該介質安全性高,斷電也無所謂,常備用於備份資料,包括Google及微軟Azure。
2011年,Google一個軟體更新意外導致Gmail中4萬個帳戶電子郵件被刪除,所幸的是,他們使用了磁帶備份,這些資料得以恢復。
也有諮詢機構建議大型公司考慮將部分資料轉移到磁帶上儲存,存放時間可達30年。
磁帶另一大好處是耐操不易損壞,一捲磁帶從高處落下不太會影響其資料儲存,相比之下,硬碟等介質的環境適應性較差。
油氣地震等野外勘探領域中,還有相當數量的資料被存在磁帶上,再運回資料中心處理分析。相應地,不少細分領域IT工程師仍在做磁帶資源管理系統開發。
有需求自然有供給,IBM、索尼、富士軟片、昆騰等技術公司支撐了磁帶這些年來發展與產品推廣。
即使近些年,磁帶容量仍以大約每年33%速度增長,大約兩到三年翻一倍,業內也有人將其稱為磁帶摩爾定律,背後都是這些公司在發力。
當然,藍色巨人IBM在其中扮演了突出角色。
90年代後期,IBM就和惠普及資料儲存公司希捷成立了LTO聯盟,推出了一種更開放的格式,打開終端市場。
2015年他們又與富士軟片合作,使用超小鋇鐵氧體顆粒,實現了商業產品12倍的資訊密度儲存紀錄。
2018年在和索尼合作中,他們將倍數擴大到20倍。
發展至今,在IBM最新LTO-9格式磁帶上,其原始儲存量已可達18TB。
這些升級一方面來自於磁性材料升級,也源於讀寫軌道增加,磁帶盒內及讀取設備的結構升級及控制精度最佳化。
磁帶雖說仍在發展,且單位GB的儲存成本更低,但我們普通人目前還用不到。
其原因主要在於讀取寫入設備過於昂貴,而且單捲磁帶仍是線性讀寫方式,其資料傳輸速度相對較低,對大眾來說,還是機械硬碟等存放裝置更合適。
https://tinyurl.com/bdfzktpv
普通人還是買個NAS組RAID就好了,磁帶這東西現在只有企業玩得起。畢竟磁帶就只適合
作為冷儲存的儲存裝置
--
作者 mindstack31 (mindmind) 看板 PC_Shopping
標題 Re: [情報] AMD Threadripper NDA解禁
時間 Thu Aug 10 21:33:16 2017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05.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67316992.A.60D.html
※ 編輯: hn9480412 (1.171.105.28 臺灣), 11/01/2022 23:37: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