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接不住的那一層
近日陸續整理很多陳年資料,深感當年心空,留了太多東西當懷舊,現在整理起來真是負擔。
今天整理到十五年前當兵時期的文件。其中這張,勾起了很多回憶。
是我在基隆當兵時,發起一位士兵家境困難,開始幫他尋求軍中心輔官、地方政府等資源,看看可以如何幫忙的筆記。
那段一年四個月的當兵日子,我遇到非常多「社會人士」,心生很多感觸。
我永遠記得我剛到基隆時,也遇到另一位士兵,他說話不俐落,不機伶,某次跟他聊聊,說他只有國中畢業。
這⋯已經讓我有點訝異。沒想到更驚人的在後面。他突然淡淡地說,自己坐過牢⋯
「我開槍搶銀行,打傷保全的腿」
我⋯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應。
後來陸續遇到相似背景的,不同原因坐牢的,不同原因輟學的⋯
那段時期遇到的剛好都是非大專兵。這樣迥異的生活經歷,才讓我驚覺,在我慣於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經歷之外,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走完。
也是因為當兵,讓我看見不同的社會階層,有機會和不同的人互動。
我剛開始用非常大的耐心和真誠與他們相處,發現他們各自的故事,盡量想辦法幫忙解決。
因為弱勢最缺乏「資源」。
我甚至開始教他們讀英文,與他們談心,鼓勵他們很多正面的看法。
以為「單向」春風,可以化雨。
初期,彼此互動熱絡,教學相長,他們讓我見識到很多書本以外的世界。
然而日子久了,不同的觀念造就不同的處事態度和方法。違紀的事情一再發生,彼此關係也無法只當朋友,最終我是抱持一種很挫折的心情退伍。
退伍後,當初交心的士兵們,各有找我。
某次某人打給我,激動說我當記者可以幫他伸張一下嗎?然而他是去當詐騙車手,而且當庭罵了一頓檢察官。
最有趣的就是那位開槍的士兵,某次敘舊帶了一位女子在旁,兩人關係,我看來不熟,卻又正在「加溫」。後來我才突然懂,他是要來跟我借錢,跟這位女子開房間。
幾次過後,說真的,後來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和不同的人,相處。
而事過境遷,這段當兵經歷讓我累積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方法,對後來的新聞採訪幫助很大。
另外最大的成長,是提前習慣了「職場」。原來工作上那些人事紛擾,不啻就是軍隊學長學弟制的縮影,而已。
每次套用就不覺得奇怪,心情就比較平衡了。
我都說當兵的我,是今生最赤膽忠誠的時期。剛入行那幾年,每當遇到灰心時,我都會回去基隆看看。
每次回去,我都能在海港邊看見筆挺的自己。然後重新找回力量。
今天整理那段過去,才更發現當年的赤誠,背後都是一股又一股的內在翻騰,否則我不會留下一封又一封,密密麻麻的日記,以及一封一封沒寄出去的書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怒海逆風島嶼行:台海戰亂世代的故事」介紹 說書人:查理 主編 內容簡介: 《台灣航空決戰》作者最新發表 《怒海逆風島嶼行》述說民間的野史 當事人親身的口述歷史,可以補足正史的破洞,甚至揭露正史的破綻 張延廷空軍備役中將感動推薦:「見證到時光隧道內暗黑時代,既熟悉又陌生...
社會階層 化 新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社會階層 化 新聞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社會階層 化 新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怒海逆風島嶼行:台海戰亂世代的故事」介紹
說書人:查理 主編
內容簡介:
《台灣航空決戰》作者最新發表
《怒海逆風島嶼行》述說民間的野史
當事人親身的口述歷史,可以補足正史的破洞,甚至揭露正史的破綻
張延廷空軍備役中將感動推薦:「見證到時光隧道內暗黑時代,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與事。」
台海不平靜的年代,留下了多少早被遺忘的小人物,他們的故事有的傳奇,有的溫馨。有的甚至會讓你毛骨悚然。他們是大時代下人生無法有太多選擇的一代,在不斷往前走的時刻,不妨停下腳步,看看這些不再被提及的小故事。鍾堅感嘆:「若沒人用筆尖紀錄下他們走過亂世的記事,他們的事蹟將很快被遺忘,甚至被當作從未發生過。」
鍾堅的新作收錄了台海戰亂世代不同社會階層人物的故事,作者通過建忠這個虛構人物的角度,回憶起許多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小人物。這些故事幾乎都有官方版本,但可能只記錄了其中的一部分,而事實的全貌又是如何的呢?
我們有太多在戰亂中逝去的人物,但那些倖存而與驚險擦肩而過的人卻應該被人遺忘?每一則故事都是有血有淚,每一則故事都代表了一個生命的歷程。有些看了會覺得怎麼會如此造化弄人,但有時候又讓你覺得人生的奇妙之處實在多有。看完了這些小故事,你會對那些年代有不同於以往的觀點也說不定。
作者出自軍眷家庭,加上有機會與許多曾參與台海戰事的老兵接觸,因此耳濡目染之下,累積了許多被大時代所淹沒的逸事。這些不見得是什麼驚世大發現,也不會是什麼歷史大發掘。他們就跟我們一樣的凡人,只是他們歷經過有血有淚的日子與生活,這一切都值得在我們的世代繼續述說下去。
首部曲 怒海航行
述說海上驚悸的故事,其中包括國境極南太平島發展史,以及高雄港發生過的兩則風雲紀錄。
二部曲 逆風飛行
收錄於空中驚魂有關的故事,內容以新竹寡婦村為開端,闡述兩岸對戰期間不為人知的空軍眷村的獨有記憶。
三部曲 島嶼慢行
非讀不可的故事,從台籍譯員與荷蘭戰俘的奇遇開始,闡述主角親身經歷或見證的大時代小故事。
作者簡介:鍾堅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國防學士班總導師。
軍事著作包括《台灣航空決戰:美日二次大戰中的第三者戰場》(燎原出版)、《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爆心零時》。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社會階層 化 新聞 在 WACKYBOYS 反骨男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數位收聽 🎧
https://jsj.lnk.to/wackyboys
#想紅想瘋了 #WACKYBOYS #反骨神曲
成名伴隨著代價,,在新媒體快速爆炸,人人都是網紅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MV充分表現出不同社會階層的想紅的聲音
意想不到的超展開劇情,準備衝擊你的視聽
|感謝乾爹們|
🙏想紅不用靠阿姨
想中獎就要下載#枱子最多開獎最瘋
#金好運娛樂城
==========================
👍Google & Apple下載 http://bit.ly/2tIvaiv
👍APK版下載 http://bit.ly/2sKOiiO
👍官網 https://www.goodluck777.com/
🙏【小豪包膜 - 抽獎活動網址】
https://pse.is/3etduf
🙏[ SWAG 福利💎點連結註冊免費拿 300 鑽 ]
台灣看片 : https://lihi1.com/CBIT2
大陸看片 : https://lihi1.me/u0XFe
🙏KUNG FU TEA功夫茶深耕於台中
歷經十二年發展歷程
目前已有188家門店遍佈於全球12個國家與多座城市
嚴選調和蜂蜜取代果糖
飲料調理天然健康別於果糖的好滋味
被譽為『最感動的好茶飲』
秉持請、揖、躍、沏、輕、擊,堅持穩紮穩打每一步程序
以市場需求與創新理念 誠心做好茶
http://www.kung-futea.com/
🙏時間暫停器:
👉https://shopee.tw/product/14814050/3071194672/
🙏【時間男人】
🔸 男士穿搭改造-時間男人
🔸 打造專屬於你的個型
👉 官方網站:https://timeman.com.tw
👉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MEMAN
👉 IG:https://www.instagram.com/no1timeman/
🙏全台最好玩!最好吃!精品級吃到飽餐廳,現在優惠一人只要520元喔❤️
✨「幸福金龍鍋台北西門店」必拍
👉 一樓特色「團圓」「喜氣」「吉祥」文化燈籠海
👉 二樓特色「開運」「幸福」「平安」祈福天燈海,世界首創氣球升空藝術裝置
👉 三樓特色「銀河系宇宙太空星球主題」打卡造景
網美、部落客、明星藝人、情侶約會、公司聚餐、慶生開趴首選餐廳
幸福金龍鍋台北西門店👉https://reurl.cc/qmbZzR
幸福金龍鍋台中公益店👉https://reurl.cc/E2NX8A
幸福堂國際集團世界頂級火鍋第一品牌 幸福金龍鍋Dragon Hot Pot
-想紅想瘋了歌詞-
[intro] (琳妲)
草你苺~
Wackyboys
想紅想瘋了
每天生活像在演戲
我的限時動態 按like 有多少的真心
Oh~標準化的聲音
But that's all right
反正沒人在意
[verse](孫生)
藝人明星網紅都沒什麼了不起
站在螢幕上面看我想不想而已
走在路上被人拍照後面跟著小助理-
我條件沒有比較差 為什麼不可以
(酷炫)
我是最佳男主角 對 你超帥
褲子拉鍊都不拉 耶 你超壞
紅了之後走到哪裡都有招待
把那些網美叫過來 加 我的line
(孫生)
說到長相 我也算怪物新人
滿腹經綸 拍片都講外星人
每天語出驚人 反正炒炒新聞
相信自己 這就是處男的精神
[hook]
想紅想瘋了
這是必須的
什麼要求我都會配合
想紅想瘋了
這是必須的
讓我當你今晚的娛樂
[bridge]
Come on and give me the mic
I deserve the spotlight
Come on and give me the mic
[verse2](酷炫)
想要紅 我每天鍛鍊才藝
首先讓你見識見識我的財力
滷肉飯點大碗 滷蛋 再來一粒
滷味想夾就夾 從來不用猜忌
腳踏車放雙手 對 你超帥
翹課去佔球場 耶 你超壞
每隻手指 都掛一個塑膠袋
吃牛排不用切 也不會烙賽
(孫生)
用腳關燈 立中柱坐在機車上
跨一步 四個樓梯 我一次上
插入USB 從來不用換方向
就是讓你知道 我在你之上
投進垃圾桶 我從講台起跳
台下的人 跟著我一起跳
我想紅 想蹭 想抱著你睡覺
露出微笑 我帥到想要上吊
[hook]
想紅想瘋了
這是必須的
什麼要求我都會配合
想紅想瘋了
這是必須的
讓我當你今晚的娛樂
[bridge]
Come on and give me the mic
I deserve the spotlight
Come on and give me the mic
[intro](琳妲)
每天生活像在演戲
我的限時動態 按like 有多少的真心
Oh~標準化的聲音
But that's all right
反正沒人在意
[hook]
想紅想瘋了
這是必須的
什麼要求我都會配合
想紅想瘋了
這是必須的
讓我當你今晚的娛樂
社會階層 化 新聞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Joker小丑影評解析
主角的詳盡心理剖析
有看開我的觀眾都知道影評是我老本行,Joker這套戲是我人生中看過的戲入面,腦部震撼程度最大。為了這個影評,我看了兩次,寫了好久。Joker這套戲可以話是將一個角色的心理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電影中沒論是演技、對白、鏡頭運用等等都將主角Arthur變成Joker的心路歷程表達得相當有層次,當我串合哂所有重點之後,今次想用「一個邊緣人發現自己存在意義」的角度分析。
劇透警告:
本影片含有大量劇透
請各位觀眾自行斟酌觀看
Arthur Fleck,在故事中是一個社會邊緣人。
社會邊緣人,定義為社會底層的人,又或者是一些抗拒主流文化而被邊緣化的人。由故事一開始至到片名JOKER出現之前已經可以看到這個事實。
我地先由他的人生意義開始分析。在電影初頭Arthur一路在電視看着Murray個show一路幻想自己是入面的觀眾。在這個幻想世界入面,他被偶像Murray叫起身,之後跟全部人講:他媽媽話他一出世就是為了要帶給人歡笑與歡樂「She told me I had a purpose, to bring laughter and joy to the world」。可以由此得知,Arthur Fleck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而這個人生意義是他媽媽賦予給他的。但好可惜的是,這個黑暗的社會讓他沒辦法可以有人生意義。電影用了足足幾個層次去講這件事。
第一層,當Arthur做着一些他覺得讓人歡笑的事的時候,沒一次被社會接納過。Arthur的工作是一個小丑表演者,小丑 Clown的存在目的就是要「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所電影透過Arthur這份工作象徵住他想得到的人生意義:「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他好想透過自己的表演來實現這個媽媽給他的人生意義,但是個社會讓他沒辦法做到,電影透過至少4個跟他表演相關的情節去表達這樣嘢。第一,電影第一個畫面就是播着新聞,化了小丑妝的Arthur一路聽住啲新聞講着個城市幾咁崩壞,一路要自己笑,但是他只能夠喊,亦即是話他做不到他媽媽要他做的嘢,就是「put on a happy face」。透過社會的新聞和他想笑但只能夠喊的對比,可以表達着即使他幾想「為世界帶來歡笑」都好,這個社會都讓他做不到,他在個社會入面只是想喊。第二,他第一次做着小丑的時候是拎住一塊「Everything must GO」的牌,這塊牌是講着間輔執笠大清貨,他要在一個舖頭執笠的情況下做小丑,已經不是一個可以讓個世界有歡樂的情況,加上之後他被人搶走個廣告牌以及被人圍毆,更加講着個社會讓他沒辦法現踐到他的人生意義。第三,他在醫院做小丑的時候,因為一把手槍而讓他沒埋份工,而這把手槍仲要是他同事陷害他的工具,同樣地都是讓個沒情的社會將他逼到咁。第四,他被人炒了登台做live表演的時候。在他這一次表演入面,中段電影以音樂襯托住他自信表演的畫面來表達Arthur覺得自己終於做到,但終究都是被他最尊敬的笑匠Murray用來公開取笑。同時都代表住就算他覺得自己做到都好,這個由權貴掌控的社會都是會讓他沒辦法有人生意義。尤其當他沒了份工,他已經開始感覺到個這個社會是幾咁冷酷黑暗。因為他準備登台做live表演的時候,自我介紹是想bring happiness to this cold dark world。從這一句我地可以理解他本身的人生意義「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已經變成「帶歡笑給這個冷酷黑暗的世界」,亦都可以確立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齣悲劇這點。綜合這四個情節,我地可以從第一層去知道這個社會讓Arthur沒辦法有人生意義。因為當他做着一些他覺得讓人歡笑的事的時候,沒一次成功亦都沒一次被人接納。
第二層,他個病不被社會接受同樣讓他沒辦法有人生意義。Arthur寫的笑話有個特徵,就是大眾覺得不應該笑但是他自己覺得要笑。這個特徵我地可以在一幕Arthur聽在live show見到,當時他一路看show一路drop notes,他會零零舍舍在一些人地沒笑的位笑,但這個場景只是他幻想出來,因為看show的時候他是用着右手寫字但在現實他不嬲都是用左手寫。之後鏡頭一cut去返現實,他在藍調的屋企用左手寫了一個威大極大的黑色笑話「The worst part about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的。這句說話對於當時的Arthur來講就是一件最慘的事,但他當成一個笑話寫落去筆記,亦即是代表住他覺得好笑的笑話全部都是一些最慘的事,而大眾是笑不出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一套痛苦的喜劇,即是一些嘲諷現實的笑話,而且黑色幽默會攞禁忌來開玩笑,挖苦得越大,黑色幽默的笑話威力就會越大 by wikipedia。所以Arthur的笑話都是黑色幽默,而且都是極端到普羅大眾不敢笑的,跟他個病徵根本一模一樣,在一些不應該笑的時候得他一個自己敢笑,仲要失控大笑。所以社會不接受他的病就好似不接受他的笑話一樣,不接受他的笑話,相當於他沒辦法「為世界帶來歡笑」。而因為他個病不接社會接受亦等同於他做不到一個笑匠,他都是實踐不到他被媽媽賦予的人生意義,所以他在這個層面更加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齣悲劇。
我地綜合這兩層在現實層面以及他個病的層面,都見到Arthur希望為世界帶來歡笑但是社會不接納他,讓他沒辦法做到。所以先會逼到他去到第三層,希望自己是一個正常人。而如果他是正常人的話,就等於大眾對他扮着有病的期待成真,社會就可以接納返他。所以在他寫完「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的」這句果個moment,就着接住Arthur的一個幻想片段,就是個單親媽媽鄰居㩒他門鐘問他是不是跟縱他,之後Arthur的反應讓這位鄰居讚他funny,他終於得到在戲中的第一個讚賞。這個位都代表住當Arthur顯示到他本身正常的話,大眾真是會接受他。所以當他終於見到有人認同他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實踐到人生意義,但這個經歷原來都是他妄想出來而不自知。去到第三層Arthur被逼到要妄想的心理狀況,電影的經典quote「I used to think my life was a tragedy. But now I realize, it's a comedy」就變得相當有意義。點解Arthur會由本身覺得人生是齣悲劇,變到覺得是一套喜劇這?
首先,Arthur因為個社會的沒情加上他的病,讓媽媽賦予他的人生意義「一出世就為世界帶來歡樂與歡笑」沒一次成功實現到。當他知道自己是被領養同虐打到有病,再知道自己原來是有妄想症的時候,他個病先真正好返,而他都可以100%做返自己。在他殺死他養母之前,電影都有透過對白去表達這件事。當中他有提過「that’s the real me」表示他做返真正的自己,再話一路以為自己人生是悲劇,但宜家發現原來是一齣喜劇,之後就殺了他養母。而因為這個媽媽不是親生的時候,這個被加諸在身上的意義就不需要做到,就再構成不到悲劇。而他的人生會變成一齣喜劇,因為在他的世界,所有笑話都是一些最慘的黑色幽默,而他發現的所有真相同過去都是在他世界入面的黑色笑話。他本筆記寫的「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這一個笑話更加在這個時候成真,因為他已經醒覺自己本來就沒病,以及他都沒須要再妄想自己是正常。所以當這個笑話Joke成真,他就開始化妝成為Joker,同時他之前有病的所有時刻就真是變成了他的part of act演出的一部分,因為都變成真是扮着病啦。但是這一個啱啱變成Joker的Arthur在未上Murray個show之前,都未真正存在。
本身Arthur去到在後台休息室的時候都仲練習着到時在台上要開槍自殺,在一個位他開始改變主意,慢慢由殺自己變成殺Murray。大家記不記得當他在台上打開筆記話要搵個笑話的時候,鏡頭有特寫到筆記入面的一句「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價值」。這句說話是他仲有病的時候寫,當時作為一個社會邊緣人,他的生命沒意義到他甚至會諗自己有沒存在過。而當他的死可以證明他存在過的話,就一定比他條命更有價值。所以他在個時以為上Murray個節目自殺是有價值,因為大家都會知他存在過。但當他見返這一句的時候,他的片刻思考話比我知他開始覺得自己不應該死。當時他用一個非常正常的邏輯去跟大家講,大家咁關注個3個權貴的死是因為他們的身分地位,但如果變了是好似他這啲邊緣人死,大家眼尾都不會稍他一眼。這句說話就正正表達着他已經知道自己的死是沒價值,而一些欺凌他的人的死反而先會讓他條命更有價值。他殺死了3個華爾街仆街,讓到一班戴小丑面具的人去示威仲舉牌話「We are all CLOWNS」,所以殺死這啲打壓社會階層的人他先會真正存在。之後他對Murray作出最後的控訴,一槍打死了他,同樣地都打醒了這個城市的小丑。在這個時候,他終於由沒存在過的Arthur,一個本來的Clown 小丑,變成真正存在的Joker。同樣地出面班小丑都是一樣,都是一些一直被社會欺壓的人,而因為Joker這一槍,大家終於敢勇武反抗。
講完Arthur變成Joker的心理變化,有少少關於英雄故事的嘢想補充。
如果社會中被認為是「正派」的權貴死了先可以讓Joker條命更加有價值的,咁Joker咪正正是所謂對立的「反派」囉。調轉看,通常都是一些「正派」英雄的死比他們條命更有價值,就好似個3個人咁死了之後咁被社會重視。用Arthur養母個case來講,這啲權貴就是一些大眾渴望他們可以拯救自己的人,所以在戲中可以象徵住所謂的正派。如果用這套諗法去諗,Joker就是間接殺死了本片最大「正派」Thomas Wayne的人。再推深一層,電影中跟Arthur完全對立的就是Bruce Wayne,亦即是小朋友時期的蝙蝠俠。兩個都是第二代,一個是邊緣人的第二代;一個是權貴的。一個是被領養;一個是親生。一個是被虐打到有精神病;一個是被富貴撫養。一個要搵存在價值;一個一出生就有。最後先是重點,一個的人生由悲劇變喜劇;一個是由喜劇變悲劇。記不記得去到最後,Arthur再次返返精神病院,第一個畫面他就在度笑,這個笑已經不是他病發而是真心笑。當醫生問他笑乜的時候,他答又諗着一個笑話。之後個畫面就是Bruce Wayne望住已經死了的父母。其實都是代表住Arthur這個第二代贏了Bruce這個第二代咋嘛,因為Bruce已經由有美滿家庭變成一個孤兒仔喇。
去到這度講了咁久,仲有少少結語。如果一個社會要一個沒罪的人證明自己沒罪,即是好似Arthur要證明被人偷了塊廣告牌咁。又要個個有病看不到醫生,政府漠視民生,貧富懸殊越來越大,市民被欺壓。能夠牽起一場革命的並不會只是因為一個人的反抗,而是因為所有被欺壓着的人都會產生共鳴,一齊出來反抗。而個啲幫政府欺凌的人都不會是沒辜,都必須要接受死亡的報應。城市入面的小丑蒙面,是因為Joker的精神,香港人蒙面,是因為一種打不死的精神。香港人,反抗。
相關連結:
https://youtu.be/T-CeaWtjtpM
https://youtu.be/RGRENu5JuLQ
https://youtu.be/LgCldRdSNb0 (超粒方)
《無料案內所》簡介
無料=免費;案內=介紹。無料案內所是一個娛樂平台,Ernest 與不同主持人為大家放送日本相關的影片和資訊。
《無料案內所》SN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uryouannaiasia/
Follow Ernest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