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分享之必要 /
之前分享的書 #陰影效應 ,頗為推薦,但有點冗長,這篇文章雖然不是書評或書摘,但濃縮了其精華,有空值得一看。
面對自己(與陰影)一直都是我近年的課題,最近已經快要大功告成,穿越過幻象的迷霧後,時常能感受到真實的輕鬆、自由而且充滿力量。期待每個人都能夠如此真實面對自己。
以下摘錄佳句,之後我再整理成文章。
「肉體上的疼痛,是身體在說『看這邊,關心這裡,處理這裡。』;心靈的疼痛也是如此。」有時候我們需要說:『我得處理這個痛苦。它為什麼會出現?這狀況是想告訴我什麼?我需要處理自己的哪些部分?』」
「唯有當我們停止假裝自己所不是的東西,不再有必要隱藏或補償我們的缺點時,我們才會了解表達真實自我的自由,並擁有選擇能力,以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來做取捨。」
「要解決陰影問題,究竟之道就是療癒我們錯誤的認知-我們誤以為自己與造物主、他人及其他受造物是分離的(一)。...在某一刻,愛離開了,或者你以為愛離去了。...在這個受創的時刻,你無法有意識地體驗到神之愛(二),於是你暫時失去理智。」
「寬恕的意思並不是說,你看到黑暗的勢力,然後你饒過它。寬恕的意思是,你看到黑暗的勢力,但你選擇忽視。你的忽視,並不是你否認它,而是因為你知道陰影並不是真實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某人改變,這奇蹟就在於:你有沒有能力看見他們已經是多麼完美。(三)」
(補充一:分離意味著以為自己被遺棄、沒能力、不值得被愛等)
(補充二:這裡指的神就是愛,愛就是神。)
(補充三:意味著不再分離,而是合一,也就是真正的療癒。據說合一和療癒這兩個詞原是同一個字。)
「神隱少女佳句」的推薦目錄: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愛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曾子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好雷] 再看神隱少女:資本愛情故事-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神隱少女名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神隱少女名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超深情】白龍對千尋充滿愛的十句台詞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旅知旅遊Tripnotice - [#名人說旅行] 勇敢說再見更新:感謝 ... 的評價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心得神隱少女重映心得分享- 動漫板 的評價
- 關於神隱少女佳句 在 蒼鷺與少年觀影心得 的評價
神隱少女佳句 在 曾子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看完了 空殼 GOOD TAKE 小助理都跟著大驚了一下!!!!而且還能聽到影評翁煌德 對 空殼~以及子益讚許~真的覺得開心!!!! 不過還是稍稍嘴賤的虧了一下子益~~例如說~他可能偷塞錢了~haha~~~
(Blog版)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20th黑朝畢展──總評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18130031
週末前往敦南誠品擔任朝陽科技大學學傳播藝術系畢展影片講評,兩天共十部作品看下來,幾乎部部都有獨到特色,目不暇給,成功展現了朝陽同學多元而豐沛的創作能量。以下簡述十部影片的觀後評語及雜想。
.
.
開幕片《本》紀錄了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對故鄉的濃厚情意,乍看之下以為是社運人物的側寫,但導演廖庭汝更淡化了這個角色的政治性,反從他的音樂來切入,進而思索音樂(乃至兒歌)能深化土地、深植下一代心田,為台灣農村帶來改變的可能,也揭示了片名「本」的由來。
.
純熟的聲效剪輯搭上疊影,《本》從裡到外都不是照本宣科的音樂性人物紀錄片,導演以此形式強化了一個社運分子可能的多重角色。阿達是一個社運人士,也是一個音樂家,更是一個夢想家。
.
.
本次畢展的高中生題材並不如想像中多,導演李文浩的《伴,青春》是其中一部。畢業後將與女友分隔兩地的主人翁希望能一償「破處」的宿願,並以此留住女友的心,無奈事與願違,同時酒店女的出現,更讓他徹底迷失。
.
對白的設計以及角色情感的經營尚有精進空間,影像的配色策略則令人眼睛一亮。以象徵純淨學生之愛的白色與紙醉金迷的紅色與禁忌之愛發生前有著警示意味的黃色等,整部短片光靠顏色就幫助戲與戲之間做出有效的串接,令人驚艷。
.
.
畢展唯一的動畫片《御守》在選材上明顯受到吉卜力動畫《神隱少女》(2001)和《貓的報恩》(2002)的影響,同樣都是一隻黑貓帶領主人翁踏上奇幻旅程。無奈篇幅太小,能發揮的空間也有限,但捨去對白來說故事的做法仍有其挑戰性,值得鼓勵。
.
.
由胡仲凱執導的劇情短片《逆手刀》講述空手道少女協同夥伴一起追查父親失蹤的原因。本片捨棄了常規的開場敘事,竟在開場戲便採用了類似《心靈角落》(Magnolia ,1999)的手法,以一首曲的長度,以繁複的剪輯交代了角色間的關係,更預示了稍後情節的走向,相當驚人。
.
本片混合了懸疑、動作和驚悚等類型,卻又輔以岩井俊二式的逆光與公主奇想等「奇觀」,加上配樂作為線索,清楚得知導演是中島哲也的死忠粉,難怪本片一直有種強烈的《渴望。》(2014)感。女主角姚愛寗無論形象還是神秘氣質也確實與小松菜奈相似,導演慧眼選角讓這部《逆手刀》得以藉演員的適切而再獲昇華。
.
如果能再多交代空少道這項具有日本文化底蘊的運動與本劇的直接關係(必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則能讓本片的層次再往上拉。再來就是類型的混合仍待拿捏,太肆無忌憚反倒可能適得其反。
.
.
深入泰雅族偏鄉攝製的紀錄短片《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乍看故事簡介就是奇觀,一群原住民小朋友在師長的帶領之下,既不是打棒球也不是踢足球,而是拉起了小提琴。片初,部落人也提及了泰雅族的傳統樂器是口簧琴,但在大人的鼓勵之下,小朋友放棄了部落的傳統文化,選擇了更普及、更為人所知的西方樂器。
.
影片的流暢性是沒有問題的,但導演所選擇的切入觀點卻不免顯得可惜。即便大人在片中帶領了小朋友一起手製小提琴,多少消弭了小提琴的既有符碼,但部落本身的傳統文化被輕易拋棄一事,片中僅獲數語帶過。
.
再,小朋友平常身著便服,卻得在公眾表演時換上部落服裝,搭上的又是西洋樂器,整個場面的違和感,在《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中被平實乃至勵志的呈現,再怎麼說都是挺奇怪的。沒有人規定原住民應該就要保衛傳統文化或要遠離都市塵囂,但就紀錄片的創作而言,類似文化的辯證討論從中也許更容易鑿出蜜泉。
.
.
唯一涉及同志議題的創作《說再見》講述一名父親,得接連面對女兒重傷昏迷,又是同志身分的「打擊」。然而,隨著劇情推展,他漸漸敞開心房接納了女兒的情人。身兼編劇的導演藍虹林為該片寫了不少沁人心房的佳句,但無奈如此傷悲戲實在不易詮釋,演員的表演略顯偏失準心,結尾戲也可以考慮再收多一點。
.
.
《空殼Good Take》無疑是兩天下來的最大驚喜,導演林哲緯拍出了台灣版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1998),各項部門之完備程度皆屬水準之上。與今敏的《藍色恐懼》一樣,同樣是一位演員逐漸迷失,走向性格分裂的歷程。
.
從主人翁入行拍攝三級片,到奇想的槍戰戲,再串連到拳擊賽,林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一再令人驚艷,鏡頭的運用不見學生製片的生澀。幾場圖形連戲的剪輯,有效壓縮時間,卻又營造出迷亂般的奇幻色彩(例如牆上海報戲的拉回,鏡頭選擇再退一步,更放大了角色的孤獨。兩種色調的對立,也得以讓張力得以擴展)。
.
以方法演技的典故來賦予角色瘋狂動機的做法更是神來一筆,爾後在廁所的強暴戲選擇以極小的比例呈現,讓空間的壓縮感更為之凸顯。略過導演的技法不談,整部片最重要的功臣還是飾演男主角小杜的曾子益,精神病患的角色公認最難演,但在曾子益的詮釋底下,小杜有神、有魂,亦有瘋迷的姿態。
.
本片可惜之處在於小杜毅然從業的動機仍顯交代不足,剪輯總感覺還能再更狂暴、任性一點(也許導演可參考《逆手刀》)。再來就是片名可考慮修改,也許再庸俗一點都好。
.
.
微電影組的唯一代表《最好的關係》,採取動漫式的陳設,從劇中布景到角色服裝皆然,讓它顯得十足《五星級魚干女》(2015)。據了解該片主要是用於為特定的民宿作為宣傳用途。因此,用傳統的影視批評來看待這部片好像不太管用,更實際的,應該是看該片是不是真的能為該民宿帶來實際的效益。
.
本片講述大財團為了利益打算吞併小民宿,一眾年輕人打算團結「起義」(設定也頗像《海月姬》(2014)),參加獎金三百萬的跑步大賽(雖然好像不太是真正治本的方式呀)。影片敘事流暢,群演的表現還算稱職。但如果更著墨在民宿的設備特色和周遭景致,也許更能符合廣告宣傳的本意
.
.
據說是朝陽科技大學前所未有的新聞片《擁報台灣》,是以美食行腳節目的型態呈現,由主持人帶著觀眾一起悠遊彰化景點。乍看之下還真不像非職業的節目製作,從主持稿到地圖動畫到配樂的選用都能看出用心。
.
.
連看九部影片,最後一部《寫間旅社》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它的風格與其他作品相比,太過於突出。該片講述兩名少女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車禍,撞傷了旅社老闆,而被迫進入該旅社幫忙工作(然而,兩女同時也正在構想他們的劇本創作,又有著後設趣味)。
.
看似一個可以往本片的節奏和步調可以往《五星級魚干女》走的作品,導演李宜庭卻讓選擇了另一種路數,從影片色調(完全不走鮮豔風)到阿伯的樹後偷窺,一直到演員淡定的念白,搭配規律的鐘擺聲,讓本片實在獨樹一格,怪得可以。
.
本片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深田晃司的《你家就是我家》(2011),至少角色的「ㄎㄧㄤ」度感覺相似。影片風格也跟周逸民導演的《關於存在的幾個猜想》(2014)互通聲氣。雖然影片尚有值得修補處(例如怪可以怪得更貫徹,捨棄掉通俗配樂更佳),但導演的獨特創作思維已足以令人拍案叫絕。
.
.
.(Blog版)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20th黑朝畢展──總評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18130031
.
.
(圖為《空殼Good Take》劇照。)
《伴,青春》- 朝陽傳播 20th 黑朝畢展 空殼 GOOD TAKE 《最好的關係》- 朝陽傳播 20th 畢製 曾子益Jimmy 姚愛寗
神隱少女佳句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末前往敦南誠品擔任朝陽科技大學學傳播藝術系畢展影片講評,兩天共十部作品看下來,幾乎部部都有獨到特色,目不暇給,成功展現了朝陽同學多元而豐沛的創作能量。以下簡述十部影片的觀後評語及雜想。
.
.
開幕片《本》紀錄了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對故鄉的濃厚情意,乍看之下以為是社運人物的側寫,但導演廖庭汝更淡化了這個角色的政治性,反從他的音樂來切入,進而思索音樂(乃至兒歌)能深化土地、深植下一代心田,為台灣農村帶來改變的可能,也揭示了片名「本」的由來。
.
純熟的聲效剪輯搭上疊影,《本》從裡到外都不是照本宣科的音樂性人物紀錄片,導演以此形式強化了一個社運分子可能的多重角色。阿達是一個社運人士,也是一個音樂家,更是一個夢想家。
.
.
本次畢展的高中生題材並不如想像中多,導演李文浩的《伴,青春》是其中一部。畢業後將與女友分隔兩地的主人翁希望能一償「破處」的宿願,並以此留住女友的心,無奈事與願違,同時酒店女的出現,更讓他徹底迷失。
.
對白的設計以及角色情感的經營尚有精進空間,影像的配色策略則令人眼睛一亮。以象徵純淨學生之愛的白色與紙醉金迷的紅色與禁忌之愛發生前有著警示意味的黃色等,整部短片光靠顏色就幫助戲與戲之間做出有效的串接,令人驚艷。
.
.
畢展唯一的動畫片《御守》在選材上明顯受到吉卜力動畫《神隱少女》(2001)和《貓的報恩》(2002)的影響,同樣都是一隻黑貓帶領主人翁踏上奇幻旅程。無奈篇幅太小,能發揮的空間也有限,但捨去對白來說故事的做法仍有其挑戰性,值得鼓勵。
.
.
由胡仲凱執導的劇情短片《逆手刀》講述空手道少女協同夥伴一起追查父親失蹤的原因。本片捨棄了常規的開場敘事,竟在開場戲便採用了類似《心靈角落》(Magnolia ,1999)的手法,以一首曲的長度,以繁複的剪輯交代了角色間的關係,更預示了稍後情節的走向,相當驚人。
.
本片混合了懸疑、動作和驚悚等類型,卻又輔以岩井俊二式的逆光與公主奇想等「奇觀」,加上配樂作為線索,清楚得知導演是中島哲也的死忠粉,難怪本片一直有種強烈的《渴望。》(2014)感。女主角姚愛寗無論形象還是神秘氣質也確實與小松菜奈相似,導演慧眼選角讓這部《逆手刀》得以藉演員的適切而再獲昇華。
.
如果能再多交代空少道這項具有日本文化底蘊的運動與本劇的直接關係(必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則能讓本片的層次再往上拉。再來就是類型的混合仍待拿捏,太肆無忌憚反倒可能適得其反。
.
.
深入泰雅族偏鄉攝製的紀錄短片《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乍看故事簡介就是奇觀,一群原住民小朋友在師長的帶領之下,既不是打棒球也不是踢足球,而是拉起了小提琴。片初,部落人也提及了泰雅族的傳統樂器是口簧琴,但在大人的鼓勵之下,小朋友放棄了部落的傳統文化,選擇了更普及、更為人所知的西方樂器。
.
影片的流暢性是沒有問題的,但導演所選擇的切入觀點卻不免顯得可惜。即便大人在片中帶領了小朋友一起手製小提琴,多少消弭了小提琴的既有符碼,但部落本身的傳統文化被輕易拋棄一事,片中僅獲數語帶過。
.
再,小朋友平常身著便服,卻得在公眾表演時換上部落服裝,搭上的又是西洋樂器,整個場面的違和感,在《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中被平實乃至勵志的呈現,再怎麼說都是挺奇怪的。沒有人規定原住民應該就要保衛傳統文化或要遠離都市塵囂,但就紀錄片的創作而言,類似文化的辯證討論從中也許更容易鑿出蜜泉。
.
.
唯一涉及同志議題的創作《說再見》講述一名父親,得接連面對女兒重傷昏迷,又是同志身分的「打擊」。然而,隨著劇情推展,他漸漸敞開心房接納了女兒的情人。身兼編劇的導演藍虹林為該片寫了不少沁人心房的佳句,但無奈如此傷悲戲實在不易詮釋,演員的表演略顯偏失準心,結尾戲也可以考慮再收多一點。
.
.
《空殼Good Take》無疑是兩天下來的最大驚喜,導演林哲緯拍出了台灣版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1998),各項部門之完備程度皆屬水準之上。與今敏的《藍色恐懼》一樣,同樣是一位演員逐漸迷失,走向性格分裂的歷程。
.
從主人翁入行拍攝三級片,到奇想的槍戰戲,再串連到拳擊賽,林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一再令人驚艷,鏡頭的運用不見學生製片的生澀。幾場圖形連戲的剪輯,有效壓縮時間,卻又營造出迷亂般的奇幻色彩(例如牆上海報戲的拉回,鏡頭選擇再退一步,更放大了角色的孤獨。兩種色調的對立,也得以讓張力得以擴展)。
.
以方法演技的典故來賦予角色瘋狂動機的做法更是神來一筆,爾後在廁所的強暴戲選擇以極小的比例呈現,讓空間的壓縮感更為之凸顯。略過導演的技法不談,整部片最重要的功臣還是飾演男主角小杜的曾子益,精神病患的角色公認最難演,但在曾子益的詮釋底下,小杜有神、有魂,亦有瘋迷的姿態。
.
本片可惜之處在於小杜毅然從業的動機仍顯交代不足,剪輯總感覺還能再更狂暴、任性一點(也許導演可參考《逆手刀》)。再來就是片名可考慮修改,也許再庸俗一點都好。
.
.
微電影組的唯一代表《最好的關係》,採取動漫式的陳設,從劇中布景到角色服裝皆然,讓它顯得十足《五星級魚干女》(2015)。據了解該片主要是用於為特定的民宿作為宣傳用途。因此,用傳統的影視批評來看待這部片好像不太管用,更實際的,應該是看該片是不是真的能為該民宿帶來實際的效益。
.
本片講述大財團為了利益打算吞併小民宿,一眾年輕人打算團結「起義」(設定也頗像《海月姬》(2014)),參加獎金三百萬的跑步大賽(雖然好像不太是真正治本的方式呀)。影片敘事流暢,群演的表現還算稱職。但如果更著墨在民宿的設備特色和周遭景致,也許更能符合廣告宣傳的本意
.
.
據說是朝陽科技大學前所未有的新聞片《擁報台灣》,是以美食行腳節目的型態呈現,由主持人帶著觀眾一起悠遊彰化景點。乍看之下還真不像非職業的節目製作,從主持稿到地圖動畫到配樂的選用都能看出用心。
.
.
連看九部影片,最後一部《寫間旅社》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它的風格與其他作品相比,太過於突出。該片講述兩名少女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車禍,撞傷了旅社老闆,而被迫進入該旅社幫忙工作(然而,兩女同時也正在構想他們的劇本創作,又有著後設趣味)。
.
看似一個可以往本片的節奏和步調可以往《五星級魚干女》走的作品,導演李宜庭卻讓選擇了另一種路數,從影片色調(完全不走鮮豔風)到阿伯的樹後偷窺,一直到演員淡定的念白,搭配規律的鐘擺聲,讓本片實在獨樹一格,怪得可以。
.
本片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深田晃司的《你家就是我家》(2011),至少角色的「ㄎㄧㄤ」度感覺相似。影片風格也跟周逸民導演的《關於存在的幾個猜想》(2014)互通聲氣。雖然影片尚有值得修補處(例如怪可以怪得更貫徹,捨棄掉通俗配樂更佳),但導演的獨特創作思維已足以令人拍案叫絕。
.
.
.(Blog版)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20th黑朝畢展──總評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18130031
.
.
(圖為《空殼Good Take》劇照。)
《伴,青春》- 朝陽傳播 20th 黑朝畢展 空殼 GOOD TAKE 《最好的關係》- 朝陽傳播 20th 畢製 曾子益Jimmy 姚愛寗
神隱少女佳句 在 神隱少女名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本站住宿推薦20%OFF 住宿折扣· 《千與千尋》名言佳句、經典語錄,《千與千尋》名人名言| 千與千尋名言· 「千萬不可以丟失自我」! · 別丟了自己,別忘了自己的名字! · 千 ... ... <看更多>
神隱少女佳句 在 神隱少女名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本站住宿推薦20%OFF 住宿折扣· 《千與千尋》名言佳句、經典語錄,《千與千尋》名人名言| 千與千尋名言· 「千萬不可以丟失自我」! · 別丟了自己,別忘了自己的名字! · 千 ... ... <看更多>
神隱少女佳句 在 [好雷] 再看神隱少女:資本愛情故事-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防雷
圖文好讀版:
https://mival.pixnet.net/blog/post/38071235-spirited-away-movie-review
宮崎駿一向不吝於在自己的動畫片中批判戰爭、資本,並大聲疾呼自然和環保的重要
。而在神隱少女一片中,這樣的概念更是在宮老充滿魔力的畫筆下創造出經典至極的意象
。
故事開展於千尋一家人闖進了一座自九零年代便荒廢的主題樂園。而神隱少女的故事
也就在我們跟著千尋希望把父母變回人類的冒險中,一絲一縷地把資本主義的醜陋開展在
精緻的手繪動畫裡頭。
湯屋
看似荒廢的樂園其實依舊圍繞著湯屋蓬勃地運作,而這座湯屋其實可以被視作一個被
高度賦予資本主義意象的實體。包含主題樂園本身也是因為資本的高度發展才有的建設,
而經濟泡沫後的荒廢狀態也早已預告了一個快樂的結局:身為資本階級代表的湯婆婆所運
作的一切計謀通通沒有實現的可能。湯婆婆當然就是那個所謂萬惡的資方代表,她奴役著
所有為她工作的手下。「不工作你就會被變成動物」,還有比這更明顯的批判嗎?
在湯屋裡工作的人們被資本主義薰的臭氣十足,卻反過來責罵剛進來的千尋「臭得要
死」。看他們唯利是圖地奢望無臉男給他們金子,直到有人被吞食了才意識到苗頭不對。
身為這群一丘之貉的領導者,湯婆婆自然也更加地變本加厲。當白龍對湯婆婆說「妳連重
要的東西被掉包了都沒發現」時,湯婆婆的第一個反應不是轉過頭去看其實是三顆綠頭偽
裝的寶寶,而是先拿起眼前的金子仔細端詳。更不用說那句如此直接的破題:「無臉男是
來到湯屋才變壞的。」
這些才是真正充滿臭氣的舉動,都是湯屋這個資本主義的化身給予的。千尋為了「消
除人類的臭味」,需要吃三天的食物才能「變得跟他們一樣」。然而諷刺的是,當我們毫
不抗拒地接受資本主義的餵養時,就會像千尋的爸媽一樣,變成一頭頭毫無思考能力、連
自己都忘記自己其實是人類的豬(一樣,還有比這更明顯的批判嗎?);但資本主義運作
至今已經成為一座高聳的讓人無法一眼看盡的邪惡湯屋,若是我們拒絕食用它給予我們的
食物,我們又會驚慌地發現自己就像千尋一樣慢慢地「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這個消失指的當然不是像千尋那樣變得透明,而是在我們擁有獨立和批判性思考的同
時,卻又發現自己漸漸地被這個世界拋棄。他們根本不屑聽你那自以為是的清高言論,這
座湯屋、這個世界只願意這麼渾渾噩噩地生活著。就算有人像小玲一樣希望離開湯屋,卻
也永遠無法像當初拒絕吃這裡一切食物的千尋一樣,勇敢地搭上那列沒有回程的電車,只
能一輩子待在湯屋裡做著白日夢。
成長
我們或許不像千尋一樣這麼悲慘,就這樣一頭被丟進湯屋裡被迫獨立。
「死纏爛打也要跟他們要到工作。」千尋為了救回爸媽,我們為了養活自己。但我們
和千尋都一樣,為了工作而拋棄掉自己的姓名、拋棄掉那些真實的自我。所以我們換上了
這個社會給我們的假名,讓自己表現得符合這個社會給予我們的期待。為了在湯屋工作、
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我們必須使用虛假的名字,真正的自我也就被收進湯婆婆的手掌心
內消失不見。幸好千尋還留著寫上自己名字的卡片,那我們呢?我們有留下甚麼足以印證
自己曾經如此忠於自我的證據嗎?
虛偽的世界中,就連幫助別人也不能讓大家知道。被白龍人前人後兩個樣搞得糊裡糊
塗的千尋,不也傻傻地問「這裡有兩個白先生嗎?」
河川
說到白龍,就不得不談談白龍的真實身份:琥珀川。
做為再一次對資本主義血淋淋的控訴,琥珀川已經因為人類的開發而被填上了。故事
沒有講到的是為什麼琥珀川要化作白龍,不顧一切地希望湯婆婆教他魔法。是否是希望學
會魔法後能夠挽救那條被開發的河川呢?
故事中提到的另外一條河是「被迫」偽裝成腐爛神的河神(事實上在河神最後化為一
條龍飛走的時候就已經暗示白龍是條河了)。當祂拖著滿身的骯髒穢物進到湯屋時,大家
都避之唯恐不及,但又有誰希望自己的身軀泥濘不堪?更何況這些垃圾還是人類一手造成
的。宮老再一次地獎勵了對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的千尋。在清潔了河神之後她拿到了河神的
丸子,這很明顯地是可以清除身心廢物的丸子,無臉男和白龍吃下後都吐出了不屬於自己
的東西。而身為片中純淨心靈的代表,千尋咬了一口後卻是苦著臉和著豆沙包一起大口吞
下。
當我們在令人倦怠的忙碌城市生活感到疲憊不堪時,能夠撫慰我們心靈的往往都是大
自然的陪伴。千尋在度過了湯屋的第一晚,被白龍叫去看完變成豬的爸媽後,在小徑吃著
白龍遞上的飯糰,吃著吃著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不斷滑落。是忽然間被丟進成人世界的
驚慌、是這個世界要你現在就長大的壓力、是家中沒辦法再支持你的無助。就像我們又未
嘗不曾在午夜夢迴時分放聲大哭,泣訴成人世界的瘋狂、成人世界的無奈。而當我們如此
低落時,一直在身旁陪伴我們的,正是從小陪我們長大的那條河啊!
自然
若說湯婆婆代表的是邪惡資本主義的執行者,那錢婆婆便是溫暖守候的大自然。
在長長的遠離資本社會的旅途後,錢婆婆的家以和藹親切的外婆家的形象登場。一片
樹林的繚繞更讓人想起龍貓中小梅的新家。
千尋、胖老鼠、小蚊子和無臉男坐上電車後,來到錢婆婆家中的這一段是從我九歲第
一次看過神隱少女後,一直以來最最喜歡的一段。這段的氣氛是如此的和緩輕鬆,就像在
職場壓抑了一整年後,回到外婆家放的一場假。那裡永遠有親切的外婆熱情的招呼你──
不像千尋第一次來到湯婆婆的辦公室前,只惹得一陣臭罵:「進來也不會先敲門,來了一
個不懂禮貌的丫頭!」──而是大門直接敞開,聽到最溫暖的一聲「進來吧!」
儘管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是多麼的無憂無慮,但必須面對的還是要打起精神來回到城市
中處理。但是大自然最可愛的一點就是,我們在離開她的時候總是能帶著滿滿的元氣離去
,就像充飽了電一樣。「用魔法做的一點用也沒有」,就像是宮崎駿對手繪動畫的堅持一
樣,大家一起合力織出的髮圈,配上久石讓那首溫暖無比又充滿希望的ふたたび(
Reprise,重新開始),真的是大自然贈與的恩賜。對比上前面超過一個半小時的徬徨與
緊張,也無怪乎錢婆婆、無臉男和門口的路燈向他們揮手的畫面會讓我從九歲印象深刻到
現在。
回歸
戲中的高潮應該就是千尋揭露白龍的真實身份吧。這段的重要性從宮老安排千尋和白
龍以天空之城中希達和巴魯一樣的姿勢從天而降就能夠一窺一二。但在這裡我想就略過不
談,我們來談談從湯屋離開的部分吧。
這是宮崎駿一個相當溫暖的安排。也許我們認為在你我被迫進入湯屋(資本社會)這
個體系之後就沒辦法抽身了,但千尋還是能夠在白龍(自然)的協助下離開。我想這是宮
老希望我們能夠在資本社會的高壓環繞之下,親近自然,保有童心,那我們也就能夠從這
樣的環境中脫身,解脫心靈。這樣的結局安排真是再適合宮崎駿不過了,再度地讚揚自然
的包容性和療癒性。
千尋走出隧道後,最後又往回看了一眼。就如同我們再度回首我們這輩子走來的精采
冒險,有喜有悲。但熬過了之後,最後剩下的往往會是那閃耀地發光的美好回憶。也就像
千尋毅然決然的撇過頭後,在她髮中一閃而過的,大自然送的守護我們的髮圈。
好讀版:
https://mival.pixnet.net/blog/post/38071235-spirited-away-movie-review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376/9271018186_1505d894a2_o.jpg
▲在湯屋裡工作的人們被資本主義薰的臭氣十足,卻反過來責罵剛進來的千尋「臭得要死
」。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717/9268235723_d075f7fc62_o.jpg
▲當我們毫不抗拒地接受資本主義的餵養時,就會像千尋的爸媽一樣,變成一頭頭毫無思
考能力、連自己都忘記自己其實是人類的豬。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447/9268235549_a0c21dfc57_o.jpg
▲若是我們拒絕食用它給予我們的食物,我們又會驚慌地發現自己就像千尋一樣慢慢地「
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450/9268234977_e859728da1_o.jpg
▲為了在湯屋工作、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我們必須使用虛假的名字,真正的自我也就被
收進湯婆婆的手掌心內消失不見。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893/9268234367_153f22f2c1_o.jpg
▲故事沒有講到的是為什麼塔矢亮琥珀川要化作白龍,不顧一切地希望湯婆婆教他魔法。
是否是希望學會魔法後能夠挽救那條被開發的河川呢?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292/9271017154_4ed1378d0e_o.jpg
▲當祂拖著滿身的骯髒穢物進到湯屋時,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但又有誰希望自己的身軀
泥濘不堪?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738/9268233929_a9e43d1378_o.jpg
▲身為片中純淨心靈的代表,千尋咬了一口河神的丸子後,苦著臉和著豆沙包一起大口吞
下。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388/9271017750_41660930aa_o.jpg
▲我們又未嘗不曾在午夜夢迴時分放聲大哭,泣訴成人世界的瘋狂、成人世界的無奈。而
當我們如此低落時,一直在身旁陪伴我們的,正是從小陪我們長大的那條河啊!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474/9268235405_9bedd7c3f5_o.jpg
▲千尋第一次來到湯婆婆的辦公室前,只惹得一陣臭罵:「進來也不會先敲門,來了一個
不懂禮貌的丫頭!」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315/9268233679_ea07dc9891_o.jpg
▲「用魔法做的一點用也沒有」,就像是宮崎駿對手繪動畫的堅持一樣,大家一起合力織
出的髮圈。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31/9271016544_5c8323bda5_o.jpg
▲錢婆婆、無臉男和門口的路燈向他們揮手的畫面讓我從九歲印象深刻到現在。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312/9271016416_584144ff78_o.jpg
▲千尋和白龍以天空之城中希達和巴魯一樣的姿勢從天而降。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33/9271016230_b6364dd03d_o.jpg
▲千尋還是能夠在白龍(自然)的協助下離開。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764/9268232929_5f29f2a4b3_o.jpg
▲千尋毅然決然的撇過頭後,在她髮中一閃而過的,大自然送的守護我們的髮圈。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360/9268232183_a472da26d9_o.jpg
▲不免俗的要放一下名場景(咦?)
後記
1. 關於副標:《資本愛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 2009) 其實是麥可摩
爾 (Michael Moore) 製作的一部紀錄片,主要在批評 2008 金融海嘯中,美國經濟體系
(華爾街)的貪婪,是部相當左派觀點的紀錄片。
2. 雖然一直都知道宮崎駿的動畫每隔一段時間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真的沒料
到在大學後──也算是半隻腳踏進成人世界了──再看神隱少女會蹦出這麼多的想法,也
沒料到我也就這麼跟著千尋一起在小徑中哭得痛徹心扉… 非常感謝吉卜力工作室,讓我
能驕傲地跟看到我在看動畫就碎念的爸媽說,這動畫不是給小朋友看的!
------------------------------------------------------------------------------
就許多方面來說,評論家的工作很輕鬆,我們冒的風險很小,卻握有無比的權力。人
們必須奉上自己和作品,供我們評論,我們喜歡吹毛求疵,因為讀寫皆饒富趣味,但我們
評論家得面對難堪的事實,就是以價值而言,我們的評論,可能根本比不上我們大肆批評
的平庸事物。
料理鼠王Ratatouille(PIXAR.2007)
------------------------------------------------------------------------------
--
更 影
WELCOME
https://mival.pixnet.net/blog/category/1449787
Mival Fantasia
多 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02.53
先感謝C大的回應,但我想電影評論之所以有趣的地方,就是評論永遠沒有
絕對的誰對誰錯。只要解釋的方向是合乎邏輯的,那就是個有價值的評論。
首先關於C大舉天空之城和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劇情當例子,我想這邊C大恐
犯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我們是在討論神隱少女耶!還是C大認為宮崎駿的
所有動畫其實是一串連貫的影集呢?
再來是宮老對於千尋的角色定義。當然導演對於自己作品的定義就是最「正
確」的,但不覺得這樣的解釋太一翻兩瞪眼了嗎?不管是動畫、電影、文學
作品甚至音樂,這些藝術之所以能觸動人心就是因為一百個人看了可以有一
種的生命歷程去與這些藝術產生共鳴。否則我們要這麼多寫電影評論的人幹
嘛?全部都去訪問導演就好啦!
觀影的樂趣一向都在和影片產生共鳴,希望C大不要被臺灣填鴨式的教育「寵
壞了」。以上提供我的見解。
謝謝A大的評論,但請原諒我通篇看下來沒有看到您舉出任何關於宮老究竟
是如何希望大家評論他的作品,我只看到了不斷地否定否定再否定。我想
否定他人的想法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對他說不而已。相信不只我,電影版的版
友們應該也很希望看到高品質的辯證吧!不知道A大或C大有沒有人願意傾囊
相授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