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可做為國考國文作文之參考。
其精華訣竅有五:
◎信手拈來儘是名人名言
◎滿佈成語,專有名詞,頻吊書袋
◎句型對稱,駢體風格,給人正式嚴謹的感覺
◎起承轉合,架構完整,大量文言,高深莫測
◎起始段有順著題目的暗示與邏輯,
內容主文有狗腿有八股,
結語段有道德正能量與期許。
杭州第二中學高三學生李豪逸, 因爲提前錄取,沒有參加高考,但看到作文題,他有感而發,寫下了一篇名爲《書生》的作文,頓時走紅網絡,被譽爲“高考滿分作文”。
浙江高考作文
浙江省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目: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被瘋傳的“滿分作文”
書 生
上蒼賜人以三書,一曰有字之書,二曰無字之書,三曰心靈之書。此三者,同出而異名,殊途而同歸。讀書者可稱書生,而凡世間之人,或多或寡,必讀此三書,故世間之人皆爲書生也。
有字之書,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爲錄。往聖先賢著經典,而後人傳習之;詩仙詞聖書佳句,而後人吟詠之。有字之書,乃作文章者之見聞經歷、所思所想,付諸於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記》,皆屬有字之書也。李太白狂歌之《將進酒》,杜子美哀嘆之《石壕吏》,亦屬有字之書也。以文章傳道義,以詩篇記良辰,此有字書之真諦也。
無字之書,生活經歷也。以一字概之,是爲行。勞心柴米油鹽,遠遊名山大川,皆讀無字之書也。無字之書是爲行萬里路,如古徐霞客之遊覽,如馬可波羅之遠渡。於萬化冥合之間,讀自然造物之書。鬼斧神工,最美之書乃天成。無字之書亦是平日生活,秋風卷屋,五斗折腰,利鎖名繮,虛苦勞神。於困頓失意之時,讀淚溼汗浸之書。披荊斬棘,最重之書乃人生。
心靈之書,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爲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觀宇宙,觀宇宙亦是觀心。陸九淵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靈之書包羅萬象,可絕非萬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圖之思考,於此二人乃心靈之書,而其著述非心靈之書,故此書無法外借也。心靈之書乃思想本身,發於人,終於人。凡世間之人皆有心靈之書,而此中玄奧不可言傳。
文人以有字之書錄無字之書,聖人以有字之書傳心靈之書;學者以無字之書習有字之書,行者以無字之書證心靈之書;賢者以心靈之書衍有字之書,哲人以心靈之書明無字之書。此三書連環相扣,缺一不可。書生在世,讀盡經典,而讀此三書斷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輔相成。
失有字之書,則文明難以傳承發展;略無字之書,則學問皆如紙上談兵;缺心靈之書,則人生渾若傀儡木偶。幸上蒼非慳吝之輩,播此三書於人間。是故世人盡能讀此三書,行此三書,傳此三書。
故世人皆能成書生也。
杭二中教師的精彩點評
豪逸之文美在規範 文章有對“三書”內容的界定,有對“三書”作用的評價,更有對“三書”彼此之間關聯的闡述......彰顯了一篇論述文規範、嚴密的結構。規範背後是豪逸縝密的思維。
豪逸之文美在才氣 文章一氣呵成,文不加點。語言文白相間,讀來無晦澀之感,反更顯雅緻脫俗;內容涉古今中外,汪洋恣意,尤對中國古典詩詞,更是信手拈來,從而妙筆生花。才氣背後是豪逸博覽羣書的積澱。
豪逸之文美在通透 文章中對“三書”的閱讀,實爲一個少年對自己人生之路的要求和展望:閱讀,行走,思考,傳承。“博”自己之學識,“雅”自己之生活,從而“博雅”自己之境界。通透背後是豪逸的赤子之心。
願美文共賞!——語文老師 李蒔春
杭二中校長的精彩點評
一個通透的人才能寫出如此通透的作文!——校長 葉翠微
秋風詩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三五七言》
這是一首愛情古詩。
秋風淒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而聚集時而揚散,寒鴉本已棲息也被這聲響驚起。
盼著你我能再相見,卻不知在什麼時候,此時此刻實在難耐心中的孤獨悲傷,叫我情何以堪。
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這個秋日的夜晚,詩人抬頭望著天空的明月,耳邊傳來烏鴉的叫聲,在這個悲涼的氣氛裡,詩人在想念舊日的 情人。
也許是秋天的落葉,讓人頓生傷感。 在詩詞中,秋夜懷人已經成為習俗。
也許是秋天霜冷的天氣,易勾起人的思念之情。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由此詩,我們可以猜測,詩的主人公有一個舊時的情人,卻因故不能在一起,在這個淒涼的秋日,看到秋月,聽到烏鴉的叫聲, 詩人悲從中來。
世間最悲劇的事情,莫過於「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我們何時才能再見呀?
我想你這麼深,你是否也在想我呢?
詩人心中淒怨、幽怨的相思之情噴湧而出,相思入骨,夜也難度,情也難熬。
秋風詩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5日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在這清明時節,不妨通過賞析林則徐的詩作,來緬懷這位禁煙大將、民族英雄。
「韻潘功甫舍人見贈三首
其一
昨歲秋風滯穗城,投荒己合辨西行。
經年卻借江淮路,過客尤慚父老情。
萬裡鷗波看浩蕩,一天雁字任縱橫。
真人示我真靈偈,為洗前塵水月明。
潘功甫,即潘曾沂,字功甫,江蘇吳縣人。舍人,官名,清代於內閣設中書舍人,繕寫文書,兼掌撰擬、記載、翻譯等事務。林則徐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在揚州奉命前往開封祥苻黃河決口處水利工地效力,途中寄給潘功甫這三首和詩,聲明他志在挽救國家民族的危難,表達了詩人光明磊落的胸懷。
「昨歲秋風滯穗城」,起勢有力,交待了被革職流放的時間、地點,「昨歲」是說去年,「穗城」指廣州。我在去年秋天在廣州被革職查問。「投荒已合辨西行」,「投荒」被流放伊犁,現在已經決定正準備西行赴成之地。
「經年卻借江淮路,過客尤慚父老情」。經過一年的時間,我沿著長江、淮河的水路而行,我深感對不起父老鄉親的沿途接待的一片熱情,大有「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慚愧。
「萬裡鷗波看浩蕩,一天雁字任縱橫。」一路上看到歐鳥在浩蕩的水面上翱翔,自由自在,好令人羡慕;大雁在高空中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列隊向前方飛去,真是天高任鳥飛啊!可是聯繫個人的處境,卻是一位「羈臣」,難得像歐鳥自由飛翔,難得像雁群一樣群體飛向前方,那心情是多麼壓抑,一片報國之心難以施展。
「真人示我真靈偈,為洗前塵水月明」。「真人」是道家語,稱「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為真人。詩中作者是指潘功甫。偈(ji)佛經中的唱詞。「前塵」,佛教稱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這裡是指作者過去所經歷過的事。我想得到真人的靈驗唱詞,洗去人世的塵俗,像水中的明月一樣潔淨無塵。此兩句詩,似有悔過自新之意,也指以上的革職流放簡直是一場虛幻的景象。這裡詩人的真實用意應該是對自己處境的嘲諷。林則徐抗英禁煙有何過錯,皇上對他的處置有何依據,讓我不幹事修養成仙去嗎?詩人心如水中月一樣潔淨,一樣明亮。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詩雲:「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說明林則徐一如既往,他的愛國憂民之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其二
往日虻蚊強負山,偶從合浦見珠還。
謬期手挽波瀾住,不管身纏坎覽間。
四海無垠誰共障,九重有命為扃關。
櫝中龜玉知臣罪,敢道升沉付等閒。
詩人回首往事,認為自己擔當重任做封疆大吏,如同虻蚊勉強負山,自謙之語也。但在廣東禁煙抗英還是做了些貢獻,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如同在大海中撈到了珍貴的合浦珠,值得驕傲。
「謬期手挽波瀾住,不管身纏坎覽間」。「謬期」指禁煙抗英的時期,我力挽狂瀾,嚴厲的打擊了英國侵略者,不管自己遇到期了多麼大的困難,都是盡心盡力了,就是為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難,毫不反悔。
「四海無垠難共障,九重有命為扃關」。皇帝命令我們這些大臣要看好國門,可祖國的萬裡海疆又有誰可以堅守形成牢不可破的屏障呢?憂心國防大業,心在保衛國土的安全,不受外來侵略。
「櫝中龜玉知罪臣,敢道升沉付等閒」。詩人想起中英鴉片戰爭中國的失敗,如同龜玉在匣子中被子毀壞了,這是衛疆大臣之罪。因而受到皇上的處置,個人的官職沉浮升降那就等閒視之,不算什麼大事了。這種負罪之感,實際上是詩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不計個人得失,惟國家民族利益為尚,這是林則徐的情操。全詩通過對往事的回顧,功過是非,一目了然,充分體現了詩人「公忠體國」的一片赤子之心。對於個人的遭遇並不放在心上,多麼令人讚歎不已啊!
其三
雪窖冰天亦壯遊,舟山海市且消愁。
千秋不壞談何易,八字真言諦可求。
盡寫黃庭授丹訣,應教赤肚禮蓬頭。
小浮山下勞延佇,欲發征橈又少留。
「雪窖冰天亦壯游」,詩人寫到這裡心中異峰突起,雄心壯志躍然紙上,傲視一切艱難困苦。新疆雖然「胡天八月即飛雪」,雖然「瀚海闌幹百丈冰」,冰封萬里,如同「雪窖冰天」,可那正是我壯遊的地方,何等氣慨!而舟山群島的海市蜃樓的美景,也令人消解愁悶。兩相對照,詩人對於祖國大好河山的摯愛,溢於言表,何等胸襟?
「千秋不壞談何易,八字真言諦可求」。此二句均緣于潘功甫的贈詩,來詩有「要作千秋不壞身」之句,又有「退思、養素、藏密、歸真」八字承教。因此,詩人反詰而議,認為「八字真言」這是可以記取諦聽的,可以求得其中的真理。
「盡寫黃庭授丹訣,應教赤肚禮蓬頭」。「黃庭」、「丹訣」皆為道家語,指《黃庭經》和道家煉丹成仙的秘訣。「赤肚」指和尚,「蓬頭」比喻行蹤飄泊不定,是作者自指。你來詩教我流放天涯要注重修身養性,不要再膽大妄為,招來禍端,我都記住了。
最後兩句,「小浮山」,潘功甫自號小浮山人。是說路過你處,我曾佇立引頸望了好長時間,但在去往伊犁赴成的路上,因為襄辦河功之事在途中小留了一段時間。此詩雖為聽從友人勸慰,自我勵志,但感情充沛,憂國憂民之心察矣。
此三首連貫一體,表達了詩人壯懷激烈的豪情。雖然遭受貶謫流放,但志在挽救國家危難的雄心不減當年,沒有絲毫的氣餒。這種古風式的七律,韻腳整齊,對丈工整,充分體現了詩人對格律的嫺熟技巧,以及深厚的文學功底……」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路闊:《林則徐流放詩詞賞析》,《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 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民族英雄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