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一下理化這科目~以及108課綱對理化科目的影響~
(挺重要的課題,歡迎分享)
現為國二的孩子們是我們108課綱的第一屆,這屆當時Winnie老師完全排不出時間,因此這屆沒有數學班。所以我在上這一屆的理化就有發現一些問題~ 上到一些計算的部分,孩子會說: 「老師,這個國一數學沒有教」讓我挺吃驚的!
好佳在,今年台北&新竹的國二班都算聰明,講一下就通了。但我仍發現,以前不太用在理化課教數學,今年國二這屆開始需要了。 而我常常在想~這些孩子其實是可以學的(畢竟他們還是有頭腦的) 但可能因為補習班沒教,或學校沒教,所以就這樣過了~
其實要找到一個老師會上數學又理化的,真的是不多。 在加上女老師,連我自己都找不到.... 當我今年在上國一班數學時,我所有東西一樣都有教,甚至國二理化要用到的計算跟觀念,我都會更加強調跟告訴他們需要會,以後用的到~ (我想我這些國一孩子未來要學理化應該可以讓他們很輕鬆) 但太多老師教數學,也不會管你理化用不用的到,所以就選擇不教~省的輕鬆~
因此~Winnie老師在這幫大家整理一下,到底理化要用到那些數學能力,讓你在理化不要一直卡卡。理化是一個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之上。
👉以下這些是你在學理化前必須有的能力
🖐1. 科學記號四則運算 (108課綱把四則運算刪掉,但理化會到用)
🖐2. 一元一次方程式 (基本該有的能力)
🖐3. 容積、體積運算 (國小高年級要有的基礎,但有的孩子這單元偏弱)
🖐4. 比例、正比、反比、連比 (💥理化無敵重要觀念)
🖐5. 正反比圖形意義 (💥理化無敵重要觀念)
🖐6. 濃度計算(含混和、稀釋)
當然~有人會說,老師~108課綱理化不是也刪的變簡單嗎? 是啦! 但...我曾經說過~沒有學校管你刪的怎樣,段考還是照考(確實如此),所以為什麼我學生考理化跟我說用一點點腦去考隨便都95以上,因為我們還是有學,且當孩子未來要念自然組,這些東西也一定要會,為何要高中在辛苦一次~ 高中你要忙的東西可多了!!
而當你要成為一個扎扎實實的自然組人才,這些就是你該有的基礎囉! 也提供給現在沒有在Winnie老師這的國一的孩子暑假你們可以稍微做這些準備去迎接國二的理化囉~ (Winnie老師的寶貝們,你們就輕輕鬆鬆跟我的腳步,我就可以讓你們國三,甚至高一可以屌打大家囉!)
PS: 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國二這屆有些不是我學生的家長,很多人問,為什麼我小孩很努力念教科書或講義,理化還是不好 ?
Winnie老師說: 「因為新講義已經有的改成108課綱形式,所以很多考試要考,但你講義找不到。108課綱後的坊間理化講義,我看了看,還真的沒有一本寫的夠清楚。 所以當然孩子看不懂,何況他還是第一次學,跳耀的內容,本身就不好理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學大爆炸 3月 AlphaGo V.S. 李世乭的世紀圍棋大賽,人工智慧以4:1下贏了天才棋士李世乭,開啟了人工智慧的新里程碑。 究竟AlphaGo厲害在哪裡?第四場為什麼AlphaGo會輸呢?人工智慧比人腦厲害在哪裡?我們真的就從此贏不了電腦了嗎?一起來聽聽台灣紅面棋王周俊勳,和又懂人工智慧...
科學記號計算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立場轉載】【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廣義相對論與宇宙最黑暗秘密
打風落雨留在家,為何不試試學習黑洞的理論呢?😹😹😹
//諾貝爾獎有三個科學奬項,我們在學校也習慣以「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科目去區分不同科學領域。這種分界當然能夠方便我們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種自然現象,但大自然其實是不分科目的。科學最有趣的是各種自然現象環環相扣,我們不可能只改變大自然的某一個現象而不影響其他。就好像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廣義相對論間接推論暗物質存在的必要
廣義相對論是目前最先進的重力理論,它能夠解釋迄今為止所有實驗和觀測數據。然而,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轉速和可觀測宇宙的物質分佈,都顯示需要比觀測到的物質更加多的質量。這是物理學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有時會被稱為「消失的質量」問題。那些「應該在而卻看不到」的物質,就叫做暗物質 (dark matter) 。
有些物理學家猜測,會否根本沒有暗物質,而是廣義相對論需要被修改呢?他們研究「修正重力 (modified gravity) 」理論,希望藉由修正廣義相對論去解釋這些觀察結果,無需引入暗物質這個額外假設。可是從來沒有修正重力理論能媲美廣義相對論,完美地描述宇宙一切大尺度現象。
天文學研究向來難以得到諾貝爾獎,因為天文發現往往缺乏短期實際應用。然而過去十年之間,有關天文發現的研究卻得到了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換言之,過去幾十年間改變人類對宇宙的基本認知的,有一半是來自於天文現象。其中有關廣義相對論的包括 2017 年的重力波觀測、 2019 年的宇宙學研究,以及 2020 年的黑洞研究。
不過很少人提及這三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發現其實同時令暗物質的存在更加可信。因為這些發現測量得越精確,就代表廣義相對論的錯誤空間更小。換句話說,物理學家越來越難以靠修正重力去解釋「消失的質量」問題,所以暗物質的存在就越來越有其必要了。
換句話說,如果證明黑洞存在,其對科學的影響並不單止是為愛因斯坦的功績錦上添花,而是能夠加深人類對構成宇宙的物質的理解。
描述四維時空的圖
談黑洞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一下,物理學家是如何研究時空的。研究時空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所謂的時空圖 (spacetime diagram) 。一般描述幾何空間的圖,在直軸和橫軸分別表示長和闊,形成一個二維平面。有時更可按需要加多一條垂直於平面的軸,代表高度。長、闊、高,構成三維空間。但如果要再加上時間呢?那麼就再在垂直於長、闊、高的第四個方向畫一條軸吧。咦?
怎麼了,找不到第四個方向嗎?這是當然的,因為我們都是被囚禁在三維空間之中的生物。如果有生活在四維空間裡的生物,牠們會覺得我們很愚蠢,問我們:「為什麼不『抬頭』?第四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就像我們看著平面國的居民一樣,在二維生物眼中,牠們的世界只有前後左右,沒有上下。到訪平面國的我們也會問:「為什麼不『抬頭』?第三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但牠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宇宙是三維空間,另外加上時間。如果要加上時間軸這個「第四維」的話,我們就必須犧牲空間維度。物理學家使用的時空圖就是個三維空間,直軸代表時間(時間軸)、兩條水平的橫軸代表空間(空間軸)。當然,把本來的三維空間放在二維的平面上,我們需要一些想像力。在時空圖上,每個點都代表在某時某地發生的一件事件 (event)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時空圖看出事件之間因果關係。一個人在時空中活動的軌跡,在時空圖上稱為世界線 (world line) 。
由於時間軸是垂直的,並且從時空圖的「下」向「上」流動。一個站在原地位置不變的人的世界線會是平行時間軸的直線。由於光線永遠以光速前進,光線的世界線會是一條斜線。而只要適當地選擇時間軸和空間軸的單位,光線的世界線就會是 45 度的斜線。因為沒有東西能跑得比光快,一個人未來可以發生的事件永遠被限制在「上」的那個由無數條 45 度的斜線構成的圓錐體之間,而從前發生可以影響現在的所有事件則永遠在「下」的圓錐體之間。這兩個「上」和「下」的圓錐體內的區域稱為那個人當刻的光錐 (light cone) ,而物理學家則習慣以「未來光錐 (future light cone) 」和「過去光錐 (past light cone) 」分別表示之。
所有東西的世界線都必定被位於未來和過去光錐之內。在沒有加速度的情況下,所有世界線都會是直線。如果涉及加速,世界線就會是曲線。而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概念,就是重力與加速度相等,兩者是同一種東西。因此我們就知道如果在時空圖上放一個質量很大的東西,例如黑洞,那麼附近的世界線就會被扭曲。不單是物質所經歷的事件,連時空也會被重力場扭曲,因此時空圖上的格網線和光錐都會被扭曲往黑洞的方向。換句話說,越接近黑洞,你的越大部分光錐就會指向黑洞內部。因為你的世界線必須在光錐之內,你會剩下越來越小的可能逃離黑洞的吸引。
202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頒給了彭羅斯 (Roger Penrose) ,以表揚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嚴謹預測」。在彭羅斯之前的研究,大都對黑洞的特性作出了一些假設,例如球狀對稱。這是因為以往未有電腦能讓物理學家模擬黑洞,只能用人手推導方程。但廣義相對論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就算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也是極端難解開的,所以物理學家只能靠引入對稱和其他假設去簡化方程。因此許多廣義相對論的解都是帶有對稱假設的。這就使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就疑惑,會不會是因為額外加入的對稱假設才使黑洞出現?在現實中並沒有完美的對稱,會不會就防止了黑洞的出現?
黑洞只是數學上的副產品嗎?
彭羅斯發現普通的高等數學並不足以解開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因此他就轉向拓撲學 (topology) ,而且必須自己發明新的數學方法。拓撲學是數學其中一個比較抽象的分支,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各種形狀的特性的學問。 1963 年,他利用一種叫做共形變換或保角變換 (conformal transformation) 的技巧,把原本無限大的時空圖(因為空間和時間都是無限延伸的)化約成一幅有限大小的時空圖,稱為彭羅斯圖 (Penrose diagram) 。
彭羅斯圖的好處除了是把無限縮為有限,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故名思義,經過保角變換後的角度都不會改變。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把圖變換為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如世界地圖。由於地球表面是彎曲的,如果要把地圖畫在平面的紙上,就必須利用類似的數學變換。例如我們常見的長方形或橢圓形世界地圖,就是利用不同的變換從球面變換成平面。有些變換並不會保持角度不變,例如在飛機裡看到的那種世界地圖,在球面上的「直線」會變成了平面上的「曲線」。
扯遠了。回來談彭羅斯圖,為什麼他想要保持角度不變?因為這樣的話,光錐的方向就會永遠不變,我們可以直接看出被重力影響的事件的過去與未來。彭羅斯也用數學證明,即使缺乏對稱性,黑洞也的確會形成。他更發現在黑洞裡,一個有著無限密度的點——奇點 (singularity) ——必然會形成。這其實就是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Penrose-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 ,如果霍金仍然在世,他亦應該會共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奇點處,所有已知物理學定律都會崩潰。因此,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奇點是不可能存在宇宙中的,但彭羅斯的計算卻表明奇點不但可以存在,而且還必定存在,只是在黑洞的內部罷了。如果黑洞會旋轉的話(絕大部分都會),裡面存在的更不會是奇點,而是一個圈——奇異圈 (singularity ring) 。
黑洞的表面拯救了懼怕奇點的物理學家。黑洞的表面稱為事件視界 (event horizon) ,在事件視界之內,你必須跑得比光線更快才能回到事件視界之外。因此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回到黑洞外面,所以黑洞裡面發生什麼事,我們都無從得知。就是這個原因給予了科幻電影如《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創作的空間——在黑洞裡面,編劇、導演和演員都可以天馬行空。只要奇點永遠被事件視界包圍,大部分科學家就無需費心去擔心物理學可能會分崩離析了。甚至有些科學家主張,研究黑洞的內部並不是科學。
雖然如此,卻沒有阻礙彭羅斯、霍金等當代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利用與當年愛因斯坦所用一樣的工具——紙和筆——去研究黑裡面發生的事情。雖然或許我們永遠無法證實,但他們的研究結果絕非無中生有,而是根據當代已知物理定律的猜測,即英文中所謂 educated guess 。利用彭羅斯圖,我們發現不單奇點必定存在,而且在黑洞裡面,時間和空間會互相角色。
但這是什麼意思?數學上,時間和空間好像沒有分別,但在物理上兩者分別明顯:在空間中我們可以自由穿梭,但在時間裡我們卻只能順流前進。彭羅斯發現,帶領掉入黑洞的可憐蟲撞上奇點的並非空間,而是時間,因此我們也說奇點是時間的終點。亦因為在黑洞裡面掉落的方向是時間,向後回頭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落入黑洞,就只能走向時空的終結。
看見黑洞旁的恆星亂舞
另一半諾貝爾獎由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s Ghez 平分,以表揚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銀河系中心的確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物體,而且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這些質量極大的物體,就是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 (supermassive blackholes) 。
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許多會釋放出無線電輻射的天體,稱為類星體 (quasars) 。之後其中一個類星體 3C273 被觀測確認是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心。根據計算, 3C273 釋放出的無線電能量是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的 100 倍。起初,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類星體,必然是些比太陽重百萬倍的恆星。但是理論計算結果卻表明,這麼重的恆星會是極不穩定的,而且壽命會非常短,因此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
為什麼這些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因為恆星的發光度是有極限的,而且正比於恆星的質量。這個極限稱為愛丁頓極限 (Eddington limit) 。如果恆星的發光度超出愛丁頓極限,光壓(radiation pressure ,即光子對物質所施的壓力)就會超過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就會變得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逐漸改而相信類星體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也令類星體多了一個名字: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每個黑洞旁邊都有一個最內穩定圓形軌道 (innermost stable circular orbit) ,依據黑洞會否旋轉而定,大概是黑洞半徑的 3–4.5 倍。比最內穩定圓形軌道更接近黑洞的範圍,環繞黑洞運行的物質都會因不穩定的軌道而墜落黑洞之中,並在墜落的過程中釋放出 6–42% 的能量,因此可以解釋活躍星系核的強大發光度。
另一方面,彭羅斯在 1969 年亦發現一個旋轉的黑洞能夠把能量轉給物質,並且把物質拋出去,這個過程稱為彭羅斯過程 (Penrose process) 。換言之,從黑洞「偷取」能量是有可能的。科學家估計,科技非常先進的外星文明有可能居住於黑洞附近,並利用彭羅斯過程從黑洞提取免費的能源。這個過程亦進一步支持超大質量黑洞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理論。
由於 E=mc2 ,能量即是質量,因此被偷取能量的黑洞的質量就會減少。霍金在 1972 年發現一個不會旋轉的黑洞的表面積不可能減少。黑洞質量越大,其表面積就越大,因此不會旋轉的黑洞不會有彭羅斯過程。他亦發現,如果是個會旋轉的黑洞,其表面積是有可能減少的。因此霍金的結論支持了彭羅斯的理論。
Genzel 和 Ghez 兩人的研究團隊已經分別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的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 (Keck Telescope) 監察了距離地球約 25,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心區域將近 30 年之久。他們發現有很多移動速度非常快的恆星,正在環繞一個不發光的物體轉動。這個不發光的物體被稱為人馬座 A* (Sagittarius A*, 縮寫為 Sgr A*) 。 Sgr A* 會放出強大的無線電波,這點與活躍星系核的情況相似。
他們不單確認了這些恆星的公轉速率與 Sgr A* 的距離的開方成反比, Genzel 的團隊更成功追蹤了一顆記號為 S2 的恆星的完整軌跡。這兩個結果都表明, Sgr A* 必然是一個非常細小但質量達 400 萬倍太陽質量的緻密天體。這樣極端的天體只有一種可能性:超大質量黑洞。
霍金輻射 黑洞的未解之謎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在解釋科學背景的文件中亦特別提及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以及霍金輻射 (Hawking radiation) 。現時仍然未能探測到霍金輻射的存在,未來若成功的話除了將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以外,更會對建立量子重力理論 (quantum gravity theory) 大有幫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重力波研究、宇宙學研究、黑洞研究,都是直接檢驗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方法。加上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的黑洞照片,大自然每一次都偏心愛因斯坦。相信愛因斯坦在天上又會伸出舌頭,調皮地說:「我早就知道了!」//
科學記號計算 在 Winnie老師的科學馬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的對於108課綱有感而發啊...
第一屆的108課綱孩子就是今年的國二生!我已嚴重發現一個問題....在教孩子理化時,有的孩子的數學真的很恐怖...(不只1個啊~)有解未知數有問題的、科學記號不會算的...Oh my god....真的是108課綱把數學基本的東西刪到成這樣...我都快吐血了!(今年這屆的國二,當時沒空,我沒有帶數學班)
但...我已深深覺得我現在的國一數學班學生,已經好幾個遠超越部份國二的數學能力了!!因為該學的就是要學啊!不然,理化難道真的要照課本所編寫的計算都不教嗎?相信我,這樣未來只會更痛苦的,因為大學用的是原文書,沒人還在給你簡單化....真的替未來國家擔憂啊!!
我還是只能鼓勵學生,你們學會,就能比同儕之間脫穎而出。即便現在上理化都好的偶爾在上數學一樣啊...😥😥😥(我絕對不會因此放水而少教的!!)
科學記號計算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科學大爆炸 3月 AlphaGo V.S. 李世乭的世紀圍棋大賽,人工智慧以4:1下贏了天才棋士李世乭,開啟了人工智慧的新里程碑。
究竟AlphaGo厲害在哪裡?第四場為什麼AlphaGo會輸呢?人工智慧比人腦厲害在哪裡?我們真的就從此贏不了電腦了嗎?一起來聽聽台灣紅面棋王周俊勳,和又懂人工智慧又下棋的于天立老師怎麼說!
延伸必讀:
AlphaGo 爆冷從李世乭手中拿下首勝。台灣棋王怎麼看?電腦為何辦得到?
https://panx.asia/archives/42998
AlphaGo成為「棋靈王」是有多厲害?人工智慧未來又要怎麼走?
http://pansci.asia/archives/95263
AlphaGo既不是起點也不會是終點,從頭述說人工智慧走過的這70年
http://pansci.asia/archives/94904
人工智慧贏了圍棋,然後呢
http://blog.udn.com/DrVader/45626041
________________
周俊勳 棋士:
臺灣棋院九段、中國圍棋協會三段、職業圍棋棋士,是臺灣1979年成立職業圍棋制度以來第一位職業九段棋手。因右臉有大片紅色胎記,號紅面棋王。
他是世界圍棋棋壇上唯一擁有三個職業圍棋組織(中國圍棋會,中國圍棋協會(中國棋院),臺灣棋院)棋籍的棋手。
https://goo.gl/zU5l6A
于天立 副教授:
任教於台大電機系,研究領域為基因遺傳演算法、 演化計算、機器學習、人工智慧。
俞俐均 棋士:
職業一段,為目前台灣職業圍棋最年輕的女棋士。
http://times.hinet.net/news/18253327
科學記號計算 在 吳朕數學- 108課綱- 消失的科學記號四則計算名目上刪除了但 ... 的推薦與評價
108課綱- 消失的科學記號四則計算名目上刪除了但⋯ 考試中總是會用不同的方式出現在考卷上! 所以! 先學起來防身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