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下雨的晚上,我就會想起伏見稻荷,想起那片由狐狸守護的神域。
初次造訪伊奈里是在一個陰雨綿綿的冬日,喜歡狐狸的朋友和我把要搬往奈良的行李寄放在車站,便撐著雨傘出發了。
我們參拜完奧宮,準備走上稻荷山時,天空突然颳起了狂風暴雨。我的傘當場開花,衣服全濕,只能趕緊逃到最近的建築物下暫避。
沒錯,我跑進去的地方,正是綿延整座稻荷神域的『千本鳥居』。
稻荷大明神『宇迦之御魂』乃稻穀與豐收之神。相傳祂將稻米和種稻技術傳到凡間,餵飽了世世代代的大和子民,是八百萬神中最貼近人們生活的一位。
千百年來,深受稻荷神恩的日本人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表達對伊奈里的感激之情,那便是獻上平時安座在神社入口的『鳥居』,作為與女神的結緣信物。沒有人清楚這項習俗從何而來,卻仍忠實地將其傳承至今;人們的心意就在光陰的積累下,匯成稻荷大社裡最壯觀的一幕。
新舊交陳的神柱、層層疊疊的木樑,這尾朱紅的鳥居之龍,竟密集地足以遮蔽外頭的大雨。我一邊抱怨一邊擦拭被淋濕的相機,猛一抬頭,就見到一條遍布雨痕水珠的靜謐長廊。稻荷神與祂的白狐神使彷彿就站在鳥居盡處,對著遠方狼狽的落湯雞頷首微笑。我也顧不得相機再次淋到雨,拿起鏡頭拍下了這張照片。
我不喜歡下雨天,更不喜歡渾身濕透的下雨天。不過那個在稻荷山上的大雨冬日,是絕無僅有的,唯一例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端午節即將到來,除了吃粽子應景外,許多家庭仍保有傳統的習俗活動,例如:正午立蛋祈求未來一年鴻運當頭;又或是懸掛艾草、菖蒲;掛香包或擦抹、甚至飲用雄黃酒來驅毒避邪。只是你知道嗎?雄黃內含有毒的化學成分,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引發中毒!究竟怎麼做才最安全?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替你解答! 喝雄...
「穀雨習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Re: [閒聊] 穀雨補老母的習俗?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日分茶refuntea,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二十四節氣【谷雨】八大開運習俗,不可不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閒聊] 穀雨補老母的習俗? - 看板marriag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穀雨習俗 在 marriage - [閒聊] 穀雨補老母的習俗?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穀雨習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颱風天清冰箱簡單吃
趁著早上沒什麼風雨到市場買了豆乾、肉絲、高麗菜跟番茄,原本打算簡單做三道料理分裝成便當就能分好幾天的中餐來吃,不過中午的大雨讓人感到昏昏欲睡,所以不小心就睡著了。
晚上醒來後發現沒什麼動力烹煮,但電鍋裡煮好的五穀飯終究要消化消化,所以看冰箱看有沒有不需要花時間處理的食材,就發現剩些泡菜跟蒲燒鰻料理包能吃,於是就這麼簡單吃一下。
在五穀飯上放了半片蒲燒鰻(還有半片明天吃)、韓式泡菜就可以上桌,原來這樣的搭配方式也還不錯吃,之前7月底的土用丑日沒吃到的鰻魚在今天補吃一下也不錯👌
鰻魚飯小知識:
在「土用丑日」,日本人通常會按照習俗在這天吃鰻魚,由於這天是在夏季,屬於氣候最炎熱時,所以會更讓人感到無精打采,而吃鰻魚則可以補充精力跟體力。
#但我覺得這根本是商人的陰謀
#就跟情人節與聖誕節一樣
穀雨習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習俗 #夏至 #歡迎補充更多夏至習俗
今天(6月21日)是夏至
也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
梅雨季節到來的時候,夏至也就近了。
在日本,冬至的習俗,
不外乎就是泡柚子湯、吃南瓜或是紅豆粥。
不過夏至可就各有特色。
奈良、大阪河內地方:#半夏生餅
不過現在不止奈良及大阪河內地方(近奈良),包括關東、中國、九州等地區也都常可見到,只是作法有些差別。
主要是因夏至開始的11天(半夏生)這段期間,是農業時代農民們忙於種植水稻的時候,因此以半夏生餅供神,祈求農作農收。
半夏生餅主要的原料為小麥,與糯米揉成如糰子或小饅頭狀的,食用時再沾點黃豆糖粉吃。
而關東地區的作法則多使用新小麥,並以烤的方式製作而成。
京都府則是食用 #水無月(六月食用)的和菓子。
這分享過很多次:https://aliciatseng.net/blog/post/37699346
「水無月」是日本對於六月的傳統別稱,而三角形水無月的和菓子也就因應而生,加上月底時舉行歲時大祭「夏越祓」,祈求平安無事。
不過比較有趣的,
應是流傳於大阪近郊的 #章魚、愛知縣的 #無花果田樂
從夏至~半夏生期間吃章魚(腳)的習慣,
一來因關西鄰瀨戶內海,這日時間是章魚的捕獲期,季節食物總能讓身體強健;
二是章魚(タコ/tako)與日文幸福「多幸」音同,二者八腳章魚代表插進水中的秧苗可穩穩地在水田中紮根,有著農事順利、五穀豐收的祈福意味。
三是章魚的外皮為紅色,有著趨吉避邪的意味。
至於愛知縣的 #無花果田樂
是前陣子無意看到一篇日本人提問的文章才知道。
一來愛知縣是日本無花果產量第一的,作法是將無花果對半切後,塗上自製味噌一起烤。
不過這道本來就是當地(尾張地區)的鄉土料理,無花果本來就營養,又是季節水果,而這道鄉土料理可說是當地人口中的長壽食物,用作夏至食用,也就不足為奇。
其實以地方鄉土料理為夏至必吃食物的也不只有愛知縣,包括香川縣的烏龍麵、三重縣的茗荷、福井縣的烤鯖魚等等都是。
而這些傳統習俗隨時各地的交流,或是逐漸被遺忘,或許今日也不見得遵照習俗了。
而我有機緣參與夏至吃過的,好像也僅有京都的水無月、大阪河內的半夏生餅,以及關西的章魚。
歡迎大家一起補充。
當然,更重要的是,夏至後,天氣更熱,大家要平安健康為是。
#2至4照片為網路照片
穀雨習俗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端午節即將到來,除了吃粽子應景外,許多家庭仍保有傳統的習俗活動,例如:正午立蛋祈求未來一年鴻運當頭;又或是懸掛艾草、菖蒲;掛香包或擦抹、甚至飲用雄黃酒來驅毒避邪。只是你知道嗎?雄黃內含有毒的化學成分,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引發中毒!究竟怎麼做才最安全?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替你解答!
喝雄黃酒當心中毒
對於傳統民俗,林中英博士回應,民俗當然有其經典存在,以前我們會說「早端午、晚中秋」,也就是端午時節布置雄黃酒祈雨,就能五穀豐收;而祈福儀式用畢的雄黃酒,則會抹在小朋友、嬰幼兒身上,希望能防止蚊蟲並達到驅邪的效果。
然而,上述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林中英博士進一步說明,雄黃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及二氧化二砷,也就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而民眾製作雄黃酒時,可能會去藥房買雄黃粉,加熱後經化學反應會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喝雄黃酒有損人體健康,甚至可能引發中毒。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補充,網路曾盛傳「吃砒霜可以美白」,也是萬不可輕易嘗試的事。
林中英博士指出,有機砷對人體無害,也是身體所需;砒霜屬無機砷,但微量的無機砷可透過維生素C作用轉變為有機砷。因此建議大家,一天可吃一至兩碗的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C,增強自身抵抗力及抗氧化力。
雄黃可以驅蛇嗎?
去郊外旅遊、露營或爬山時,雄黃也常被用來當作驅蛇、驅蟲的法寶,但真的有效嗎?林中英博士回應,以科學根據而言,蛇的嗅覺並不靈敏,基本上不可能聞到或接觸到雄黃粉。蛇類主要依靠氣流及溫度判斷外界,因此灑雄黃粉或雄黃酒並沒有什麼功效。
譚敦慈老師也表示,根據消防隊資料,雄黃跟石灰基本上都沒有驅蛇的功效。她也特別提及,現在很多人會到郊外「放生」蛇類,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容易造成他人及生態的傷害,千萬別這麼做。
在郊外如何正確避蛇?
林中英博士說明,到郊外雜草叢生之處,建議穿著長袖長褲、雨鞋,同時不要誤信錯誤資訊,最重要的還是做好生活居家環境的清潔,才是最安全且簡便防範蚊蟲及蛇類的方法。若不幸遭蛇類咬傷,應立即送醫。
譚敦慈防蛇、防蚊蟲小撇步
1、穿著長袖長褲。
2、噴含有「敵避」成分的防蚊液,可減少蚊蟲叮咬。
3、做好居家清潔,避免堆積雜物
4、陰暗、潮濕處如水管、浴室及鞋櫃等,要小心可能躲藏蛇類。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6月號《靠吃就能健康瘦》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810
【相關影片】
小心恙蟲病!輕忽死亡率高達6成︱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mjGJV159lhU
天然防蚊3招:咖啡、香草、丁香
https://youtu.be/ep9SB-5x9lY
防黴=防癌!食物發霉不能切除︱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TxhMiJJFDoA
【相關文章】
譚敦慈的安心廚房:電鍋無毒清潔、不鏽鋼鍋挑用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235
亂摘路邊草藥小心吃進毒!譚敦慈3原則自製青草茶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198
塑化劑增加罹患乳癌風險!譚敦慈5多1少抗塑毒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855
#雄黃 #驅蛇 #砒霜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4wX4TkrD3c/hqdefault.jpg)
穀雨習俗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芒種」是夏天的第三個節氣,時間約在國曆6月6號,這個時節是穀物栽種的最後一個時節,故稱「芒種」。
芒種是雨量豐沛的時節,由於多雨潮濕,易導致食物或衣物發霉,稱「霉雨」;而此時也是梅子的盛產季,所以也稱作「梅雨」。
菖蒲、艾葉、紫蘇,入浴化濕
在芒種時,適逢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遵照傳統習俗,會將菖蒲插在門上,用意在去邪;而在中藥材中,菖蒲有芳香、化濕的功能,用菖蒲來去邪,就類似現今的芳香療法,能預防病氣生發。
在芳香療法方面,除了菖蒲,羅珮琳中醫師也推薦用艾葉與紫蘇煮水入浴,不管是泡澡或泡腳,只要適度的發汗,都能提高新陳代謝,藉由吸收藥材的香氣,也能去除體內濕氣。
生薑──寒濕體質食療,帶皮烹煮更加分
夏日炎熱,容易貪涼飲冷,而導致寒濕體質,要去除體內濕氣,羅珮琳中醫師大大推薦「生薑」,像生薑紅茶就是很棒的飲品,此外也能加一些生薑在涼拌菜類或瓜類,都拿達到很好的去濕效果!
【更多養生影片】
除體濕斬病根!女中醫3招排全身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EK6dlmiRp8
三高、腫瘤...都是體內濕氣惹的禍,美女中醫師教你除體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7BS3Z-b0k
免開火 "薏仁水"排濕消水腫【早安健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Itt5jxHDk
【相關文章】
原來我們體內濕氣這麼重!4類食材輕鬆袪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505
五月易疲倦頭痛是體內濕氣重,3招去除體內濕邪毒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126
夏至梅雨季,身體濕氣排不出!這樣消水腫不疲勞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480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gnnQgKIa8/hqdefault.jpg)
穀雨習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舌尖上的節氣」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吳翔逸
本書特色:
◎當當網文學暢銷書!讀者感動推薦: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董克平,傾情推薦!
◎我們吃,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生活的追求
優美生活隨筆,喚醒你的味蕾記憶
收錄時令食譜,感動的味道立刻學起來!
食令食材小常識,與自然的距離,更近一些
追逐著最時鮮最當令的食物
是一種飲食智慧,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在細嚼慢嚥中,人們感受節氣、勞動和豐收的關係
領受大地對勞動者的持續眷愛
時間,其實是由「味蕾」累積而成的
24節氣,24篇有料有味的飲食記憶
關於季節,加上故事,能蹦出什麼新滋味?
從散文詩詞、學術專業,回歸原始的土地記憶,多年來,「書生」劉學剛在文學間游走,最後於節氣吃食中,找回土地的親密關係。
我們吃,是渴望與自然更近一點
生活愈快,我們愈渴望慢,從吃開始,累積美好的意象。
人是無法拋開自然而活的。生活和自然節律同步運行,對於季節的轉換和天氣的冷暖,從容不迫、堅定自如的應對。
節氣是一種慢節拍,三百六十五天,慢慢食。
在食物最好的時候吃,那是與自然最深刻的連結。
劉學剛,來自魯中平原的小村莊,黃泥屋、青瓦房,與自然和土地關係親密的鄉路,讓人們對節令以及生機勃勃的細節保持著盎然的興趣。
這本書,以飲食習俗鋪陳生命最初的味道
驚蟄,春韭正當時
穀雨,椿芽嫩如絲
小滿,翠莢排碧珠
小雪,地窖藏白玉
新的時令到來,是極為盛大的事情,人們總是以特定的美食,來呈現土地上勞作的幸福和體面。例如:一到清明,母親讓孩子吃餅捲雞蛋;立冬的餃子,擇菜剁餡,舀水揉面,農村人家的整潔和端莊,盡在其間。
食物有著生活中最豐富的表情、人家內心的喜悅和自足,那是自然之初的況味。
作者簡介:劉學剛
中國作協會員,一介書生,有作品在《詩刊》《天涯》《山花》《散文》《散文選刊》等刊發表,散文連續四年入選《21世紀年度散文選》《中國精短美文精選》《最佳散文──中國好文學》《中國年度隨筆佳作》《中國散文年度佳作》等全國年度權威文學選本。
著有散文隨筆集《守望》《清澈》《路上的風景》《安靜的勇氣》等。
現居魯中某小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q3AvbTfIgE/hqdefault.jpg)
穀雨習俗 在 日分茶refuntea,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四月二十日,穀雨穀雨習俗,就是飲茶賞花 如此詩情畫意的日子,小編忍不住曰: 日日思念, 分分牽掛, 茶香縈繞於心, 好茶沒齒難忘, 茶好,加芝士更好! ... <看更多>
穀雨習俗 在 Re: [閒聊] 穀雨補老母的習俗?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那是個簡單的儀式而已
出嫁的女兒要在穀雨這一天帶補品回家為母親補身體
豐原舊稱葫蘆墩,此時瓠瓜成熟
每年特地辦瓠瓜節,大家一起享用瓠瓜炒大麵
出嫁的女兒也會帶瓠瓜及麵線回家孝敬父母
所以不管榖雨還是立夏
都帶瓠瓜就好了
不用把自己搞的那麼累
我在書上看的 書裡面只有寫立夏補老父 老母這段就沒看過了
這應該是中部的習俗 因那本書的作者是彰化人
※ 引述《catking0106 (愛的練習題)》之銘言:
: 今天是節氣中的穀雨
: 習俗說出嫁的女兒要買補品回家
: 給媽媽補補身體
: 相當於中國人的母親節
: 大家有聽聞這說法嗎?
: 我上網查是真的有這習俗哩
: 「穀雨補老母,立夏補老父」
: 雖然我跟後媽很相敬如賓
: 不過我還是拜託老公送豬腳回娘家
: 只是我們夫妻心裡有點圈圈叉叉
: 每逢有關媽媽的節日就會
: 莫名的憂鬱起來=.=
: 手機排板,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89.91
※ 編輯: lucifa383 來自: 220.136.189.91 (04/20 11: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