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 巷弄裡的桃花源記
牆上、騎樓地板上皆是桃子圖案裝飾,
長壽的象徵為整排房子帶來吉祥寓意。
有趣的是,地板上不只朝屋內標示竣工年代,
[ 民六十四年九月竣吉 ]
另一側也熱情 [ WELCOME ] 賓客,
#老屋顏 #老房子 #鐵窗花 #磨石子 #泥塑 #洗石子 #桃子 #竣工年代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ordan到處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巴陵古道」原本為舊時泰雅族人在復興山區所建造的部落通道,不同於環山而行的古道,而是循著山稜線一路直上,雖然隨著年代的久遠與公路的興建而荒廢,但卻也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景觀。 名列於北橫三大名橋的巴陵大橋(另二座為羅浮橋、大漢橋),完工於2005年,是巴陵地區必訪的重要地標,全長220公尺的鋼骨...
竣工年代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巴陵古道」原本為舊時泰雅族人在復興山區所建造的部落通道,不同於環山而行的古道,而是循著山稜線一路直上,雖然隨著年代的久遠與公路的興建而荒廢,但卻也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景觀。
名列於北橫三大名橋的巴陵大橋(另二座為羅浮橋、大漢橋),完工於2005年,是巴陵地區必訪的重要地標,全長220公尺的鋼骨橋梁,最大跨度達185公尺,是大漢溪沿線橋梁之冠。
巴陵舊橋全長160公尺,竣工於民國55年,兩端各有一座隧道連接,從北橫開通到民國94年巴陵大橋通車的近40年間,巴陵舊橋與兩個隧道擔任了重要的交通樞紐,但由於交通量日大,單線通車的巴陵舊橋及兩座隧道在巴陵大橋完工後,正式卸下疏流任務。
#桃園景點 #北橫景點 #拉拉山景點 #拉拉山二日遊 #巴陵古道生態園區 #巴陵橋 #雲山仙境 #拉拉人嘉美食莊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 交通資訊 ---
※ Google Map
輸入 https://goo.gl/maps/HzLoxuj41rUpnFvA9 ,可導航至拉拉山遊客中心
※ 公車:
桃園客運5090、5091,搭到「下巴陵」站,可到巴陵古道生態園區拉拉山遊客中心端入口
--- Traffic Information ---
※ Driving :
Use the Google Map link
https://goo.gl/maps/74NQJedUa66tyncx7 to find Lalashan Visitor Center
※ Bus:
Take Taoyuan Bus 5090、5091 to " Xiabaling ", the entrance of Ecological park closed to Lalashan Visitor Center
雲山仙境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村巴陵193之9 0953-515-083
拉拉人嘉美食莊 桃園市復興區巴崚60-1號 0937-964-226
「Jordan到處走」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driversjuju@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FRY7K4UXTg/hqdefault.jpg)
竣工年代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葛洲壩水利樞紐,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壩」,是長江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峽水電站38公里,距下游宜昌市主城區約6公里。因壩址處江中原有一小島葛洲壩而得名。」大壩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出口—南津關以下2300米處,距宜昌市鎮江閣約4000米。北抵江北鎮鏡山,南接江南獅子包。長江水流由東急轉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擴寬到壩址處的2200米。由於泥沙沉積,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壩、西壩兩島,把長江分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為長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節斷流。工程上游流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300立方米/秒,水庫總庫容15.8億立方米(三峽大壩水庫393億立方米)。安裝發電機組21台,總裝機容量271.5 萬千瓦(三峽2,250萬千瓦),投產後,通過擴建一台機組和實施兩台機組改造增容,現裝機容量為277.7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度。 工程自1970年12月30日動工,1988年12月10日竣工,1989年1月3日,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宣布建成。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常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是中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布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右岸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千瓦·時,相當於計熱電發電效率後燃燒標煤0.319億噸的發電量,年直接減排二氧化碳0.858億噸。而它在發電、防洪及航運方面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附帶引起的移民、環境等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繁雜的各種爭議相伴。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需17年,目前已經全部建成。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泄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泄,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通過。到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通過泄洪壩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泄沙通道。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部分完工。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處。都江堰是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於約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經過歷代整修,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依然發揮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周邊的古蹟甚多,主要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橋、玉壘關、鳳棲窩和鬥犀臺等。整個都江堰樞紐可分為堰首和灌溉水網兩大系統,其中堰首包括魚嘴(分水工程)、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體工程,此外還有內外金剛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屬建築。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佈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4日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00年,都江堰以其為「當今世界年代久遠、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與青城山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h_9fW49pyg/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Y98WXfn-RiQWLhAO6x2sUktjv0Q)
竣工年代 在 初心者鉄道探検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年12月20日撮影
池袋駅(いけぶくろえき)
西武池袋線
1915年(大正4年)4月15日に武蔵野鉄道線の駅として開業。
1922年(大正11年)直流電化 (1500V) に伴う設備整備。
1945年(昭和20年)4月13日に太平洋戦争の空襲により駅舎が焼失。
1949年(昭和25年)武蔵野デパートを改称して西武百貨店が木造モルタル2階建てでオープン。その後、1960年代前半までに増築を行う。
1963年(昭和38年)私鉄初の10両編成運転開始。
1969年(昭和44年)特急「レッドアロー」の運行および国鉄との貨物受け渡し開始。
1974年(昭和49年)地下連絡通路が開通(それまでは跨線橋を使用)。
1976年(昭和51年)新秋津 - 所沢間の国鉄武蔵野線連絡線開設により当駅での国鉄との貨物受け渡しを廃止。連絡線の名残りは側線となり、現在は電留線として使用されている。
1980年(昭和55年)駅舎改良竣工。
1994年(平成6年)特急ホームの改装工事が竣工。
1998年(平成10年)3月26日に1番ホームの西武百貨店への改札口を廃止、それまで臨時改札口だった西武南口が開業。
2005年(平成17年)12月1日に1・2番ホームの有効長を延伸し10両編成へ対応(使用は2006年3月のダイヤ改正以降)。
2018年度の1日平均乗降人員は490,259人で、西武鉄道の駅では第1位。最ピーク時は1日平均乗降人員が67万人を越え、私鉄における一路線のターミナル駅として日本最大となる時期もあった。
Ikebukuro Station
Seibu Ikebukuro Line
Opened April 15, 1915.
1963 private railway's first 10-car train operation start.
The average daily boarding and disembarking personnel for FY2018 was 490,259, ranking first at Seibu Railway stations.
池袋站
西武池袋線
1915年4月15日開業。
2018財年的平均每日上下車人數為490,259,在西武鉄路站排名第一。
池袋站
西武池袋线
1915年4月15日开业。
2018财年的平均每日上下车人数为490,259,在西武鉄路站排名第一。
이케부쿠로 역
세이부 이케부쿠로 선
1915 년 4 월 15 일에 개업.
1963 년 사철 최초의 10 량 편성 운전 개시.
2018 년도 1 일 평균 승강 인원은 490,259 명으로, 세이부 철도의 역에서는 1 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i8PzHcc6YA/hqdefault.jpg)
竣工年代 在 青埔水都工程竣工老街溪改造秀階段成果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積極投入老街溪整治,期待成功打造宜居水岸城市,其中青埔水都計畫工程,在四月順利 竣工 ,具體展現翻轉老街溪的階段性成果!「 年代 電視」是完全 ... ... <看更多>
竣工年代 在 老屋顏- 高雄/ 巷弄裡的桃花源記牆上、騎樓地板上皆是桃子圖案 ...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 巷弄裡的桃花源記牆上、騎樓地板上皆是桃子圖案裝飾, 長壽的象徵為整排房子帶來吉祥寓意。 有趣的是,地板上不只朝屋內標示竣工年代, [ 民六十四年九月竣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