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以前免門票!!高雄IG打卡熱點!!
漫步雲端,飽覽高雄美景,登高望遠美景盡收眼底,美呆啦!
❤ 在那裡? https://i17fun.com/khskywalkpark/
📌 追蹤LINE@:https://reurl.cc/vDddzL
👉歡迎加入饗食客棧的Telegram讓高雄的美食旅遊資訊不漏接唷!
📣加入「饗食客棧」Telegram:https://t.me/i17fun
📣加入「走跳全高雄」Telegram:https://t.me/Kh_goodlife
📣加入「走跳全台中」Telegram:https://t.me/tc_goodlife
📣加入「走跳全屏東」Telegram:https://t.me/pt_goodlife
第一座天空廊道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盼籌2億蓋纜車 崗山之眼交通亂象有解
建立時間:2018/04/23 12:31
高市第一座天空廊道「崗山之眼」2月落成啟用後,吸引許多民眾朝聖,成為高雄最夯新景點,但也衍生不少亂象,其中,交通不便成為民眾最詬病的缺失,觀光局已初步完成觀光纜車先期計畫的評估,預計從山下的阿公店水庫森林公園到山上的崗山之眼園區,全長500公尺,經費約2億元,若經費有著落,最快4年後可完工啟用。
崗山之眼天空步道從2月開幕以來,觀光人潮遠高於預期,但受限於小崗山道路狹窄,只能以接駁車或計程車做為民眾上下山的交通工具,成為美中不足之處。
相當積極推動崗山之眼纜車的立委邱志偉表示,空中纜車的設置,不僅可以紓解交通壓力,也可以增加該景點的內涵,成為岡山之眼的另一個新亮點,若能成功設置,這將會是中南部第一座空中纜車,在觀光上自然會有強烈吸睛的效果,可以帶入更多的遊客,帶動北高雄地區的觀光發展。
高雄市觀光局表示,目前規劃的空中纜車路線由山下的阿公店森林公園到崗山之眼園區,長度約500公尺,工程經費粗估約需1億6仟萬元,加上先期評估作業,總經費約2億元;在用地方面,山下森林公園部份,已是遊憩用地,至於山上部份,屬國有財產署經管,還需變更為遊憩用地,至於未來究竟採BOT或OT模式來營運或興建,則需要進一步評估。(陳宏瑞/高雄報導)
第一座天空廊道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空的辯證
#是蛋塔橋還是拚觀光:天空步道熱專題報導
文 / 李雨蓁、陳信諭 醫師
2月4號這天,剛開放的 #崗山之眼 園區爆量湧入1萬1千多名觀光客,達到原來預想的5倍,9台接駁車和30台共乘計程車在道路上不斷奔波載客,仍讓山下遊客苦等許久。
觀光局表示崗山之眼是高雄「#第一座天空廊道」,實際上是一座斜張橋狀的「觀景台」,主塔高達40.5公尺,以纜線支撐88公尺長的天空廊道,涵蓋周邊園區在內,共耗資1億2,800多萬元,可遠眺阿公店水庫及北大武山、台灣海峽。
在崗山之眼開幕後沒多久,水公司便宣布與圓山飯店合作,將耗資千萬,從圓山飯店到澄清湖九曲橋興建一座天空步道,全長近200公尺、高十公尺,預計今年五月完工,預估可增加一至二成觀光人潮。
高雄已經是較晚加入「天空步道熱」的縣市,但很多人想問的是:一窩蜂的蓋天空步道,真的有助拼觀光嗎?
根據《遠見》雜誌統計,台灣目前投入營運和即將落成的天空步道,加起來就有18條,如果再把規劃中的列進來,將多達21條。但好過日自行查詢,若以較寬鬆標準,號稱天空步道的至少有28座。其中以南投縣9條最密集,遠見雜誌甚至稱「觀光收入一半都靠天空步道撐起來。」其餘如嘉義、桃園也不在少數。若作成一張圖,嘉義、彰化、南投幾乎是天空步道最集中的「一級戰區」。
所謂天空步道,並無明確定義,根據好過日自行分類,大致有:
1.吊橋型:如竹山天梯、太平雲梯,以主跨距的景觀與驚險為賣點。
2.落差連結型:常用於減緩登山坡度,如八卦山天空步道、澄清湖天空步道,能改造風景區原有動線。
3.山壁突出型:常用於取得懸崖以外的視野,如美國大峽谷天空步道、龍鳳瀑布空中步道,行走之上格外驚險。
4.平地搭起型:常用於賞景、取得樹冠視野,如澳大利亞瑪姆雨林天空步道、溪頭空中走廊。
5.觀景台型:如崗山之眼,可說是觀景塔在動線與結構上的變形。
各地政府紛紛搶建天空步道並非沒有原因,大部份的步道就營建成本而言,都能很快回收。例如桃園小烏來天空步道為造價800萬,開幕三個月就擠進76萬人,不到四個月就回本。南投猴探井天空之橋,更是在開幕三個月,就回收興建成本2300萬。竹山天梯、太平雲梯熱潮當頭,更有一車車的遊覽車猶如進香團一樣搶進山區,連周邊攤販也大賺一筆。
然而,大約一至二年後,大部份天空步道的人氣都鋭減到1/10以下。或許政府認為只要收回成本,先撈一筆,後續不要虧太多,就算拆掉都划算。但這樣掠奪式的游擊攤販思維,被許多人諷刺為「#蛋塔橋」,這真的是邁向「觀光大國」長久之道?
此外,多半建於郊山或丘陵帶的天空步道,也引起環境破壞的爭議。目前全台灣的天空步道,因為量體有限,興建前統統不用環評,頂多送水土保持計畫書。但從興建過程剷除樹林,結構體密集落樁的過程,對植被的破壞不能說不大,花東幾座位於地質脆弱帶的天空步道更是令人擔心。
但,引來許多批評的「天空步道」,是否只是政策跟風,一無是處?
以國外成功案例來看,天空步道並不是像是無俚頭造型教堂這樣的建設。例如神戶Venus bridge,是百萬夜景勝地;被台灣連外型照抄的大峽谷天空步道,仍是重要景點。就算在人工建築上,天空溜滑梯、天空雲霄飛車等噱頭也不斷出現。
看來,「登高眺望」確實有其吸引力,甚至是人類本能的某種悸動。然而「觀看的藝術」如何發揮,需要因地制宜。綜觀成功案例,景觀步道呈現重點仍在獨特景觀,而不在步道是否「世界最長」、「結構宏偉」。
以設計觀點來看,天空步道在於畫龍點睛、而非畫蛇添足,結構要結合地景,減少破壞與突兀感,都該是設計準則一部分。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多年建築界極力檢討「創造地標」的紀念碑式建築思維, 2004 年,隈研吾出版了《#負ける建築》一書,這裡日文的「負」是指敗北之意,也就是「勝つ建築」的反義。他反思人類追求更高、更大的象徵性建築風潮,而忽略建築存在的意義,因而強調使用在地建材、融入地景和延續當地傳統,詮釋建築的文化樣貌。
無獨有偶的是,2010 年,藤本壯介出版《#建築が生まれるとき》一書,內文以「弱い建築」描述人與建築之間的空間關係。弱和強相對,強調不把建築功能強加在人身上,而要讓建築順應人的自由移動,模糊既定空間關係。
如果我們以「#負建築」、「#弱建築」的概念,來看待天空步道風潮,或許更能找到逃脫蛋塔命運的答案。與其在山頭建了什麼地標來吸引遊客,不如說如何用最低限的破壞,打磨出這座山頭的特色。
最後,我們要再次回到高雄,除了崗山之眼外,還有兩座被冠上「天空步道」的景點,座落在紅毛港文化園區的舊輸煤運送帶,以及高屏溪舊鐵橋上,這兩座步道讓人可以進入過往只有煤炭或火車能行經的路線,接觸文化遺產,其實饒富意義。 像這樣保留主體,改變用途,創造體驗的轉用,顯然可以在低開銷低破壞下創造意義。而如果能在整體園區的展示豐富度更加強,「重回歷史現場」的聯想還能更鮮明。
這也呼應了我們的主題,本來觀看有理,步道無罪,壞了大事的是台灣常見的一窩蜂抄襲。如果在天空步道開發案的規劃上,政府能多引入各界意見來討論視覺空間重構到文化、生態保留的配套措施,我們相信:這樣的步道,才是通往觀光重鎮的大道。
#高雄 #天空步道 #崗山之眼 #澄清湖 #高屏溪舊鐵橋 #紅毛港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