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現在記憶猶新,決定來紀錄一下Q姐第一次參加中學升學考的經驗。
在英國,基礎教育的學制和台灣是不太一樣的。這裡是滿4歲的9月進入小學學前班就讀(也就是QDD這個年紀)、5歲念小一,11歲則進入中學就讀然後一路念到18歲上大學。所以目前10歲的Q姐是國小六年級,明年就要升中學了。
關於中學的選擇,每個家庭的考量和選擇也都不相同。有些會直接選填當地學區內的公立中學、有些會為此孟母三遷搬到好學區、有些是從同一間小學直升上去(蠻多私立學校是從4歲一路念到18歲)。 BUT,如果打算讓孩子進入比較 #升學導向 或是所謂的 #頂尖中學 ,這裡通稱Selective Secondary School,那麼就得在孩子升上六年級的第一學期參加廣為英國家長熟知的11plus(11+)升學考試,考題圍繞在英文、數學、NVR(圖像推理邏輯)和VR(文字推理邏輯)四個科目。 也因為這個考試的存在,許多小朋友都是從五年級甚至四年級開始準備,刷題、補習、或請家教算是基本配備。就我所知,Q姐班上大概有一半的同學決定走考試這條路。
至於11+這個制度可說是非常複雜,光用一個篇幅是講不完的,因為英國光是中學就分成私立公學(public school,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伊頓啦)、私立中學、公立中學、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等。 有些地區是整個郡舉辦會考然後填志願、某些熱門搶手的文法學校是 #獨立招生 考1-2輪筆試,私立中學甚至是筆試加面試。 重點是,每個區域或是學校的考法都不太一樣,有些是GL題型、有些CEM題型、私校ISEB等…. 看了是否一個頭兩個大?
———
時間回到9月1號當天,是Q姐人生中第一場中學升學考,這天要考的是位於北倫敦傳說中非常難考、獨立招生且錄取率極低的頂尖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歷年來每年幾乎都是3000多人報考,第一輪取300人、第二輪再篩選至最後100人。 其實這間並非我們的主要志願,因為距離我們家1個多小時車程真的超遠,會報名考試單純是抱持著挑戰看看的心情而來。
當天因為QDD有線上家長會,所以我和隊友分頭行動。 我在家和老師開會、DDC帶著女兒舟車勞頓前往學校陪考。 根據DDC的現場回報,在場的排隊隊伍綿延至學校外牆超遠處(而且因為報考的人數太多,考期還分成兩天有上午場和下午場)。 現場的學生人口組成,10個裡頭大概有 👉 6-7成都是印度學生、剩下1-2成看起來是華人臉孔、剩下的1-2成才是白人。 對於這考生比例之懸殊,我們也覺得好奇妙(我和北邊的學校真的不熟啊)
反正當天Q姐看起來是老神在在,排隊等候時還拿著小說蹲著看(可能因為這間不是主要目標)。考試時間是一小時,共78題,等於每題思考+填答案時間不到50秒。考完之後Q姐是說她有寫完,有部分題目蠻難的但沒有想像中難,聽她描述完,我心裡還默默想說「該不會真的有機會考進第二輪吧?!」
然而,上週四我們接到這間學校的email 通知,今年和往年一樣共3000個學生參加考試,可以進第二輪(前300名)的錄取分數是346,Q姐差了3分結果沒進….. 。收到結果的當下,我還在擔心該用什麼方式和Q姐說,很怕女兒信心被擊潰或自暴自棄之類的(畢竟她還蠻常玻璃心 XD),但他爸直接直球對決和女兒講考試結果,並且坦然地說這也沒什麼,妳已經盡力了。幸好Q姐也沒有太在意。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這間學校超級難考、也不在我們的主要志願裡,但Q才考第一間就敗「北」,說沒有一點點小失落是騙人的。 不過,考過之後真的是沒什麼遺憾,畢竟Q已經發揮她最大的實力,只能說這對我們來說算是開眼界了,知道原來在英國、在倫敦,還是有這麼一群更努力、更用功、更厲害的小朋友們!!
總之,由於Q姐一直以來都是讀公立小學,五年級以前完全是在「沒作業、沒考試、沒壓力、甚至不知道 #參考書為何物 」的快樂環境中成長,所以當初決定走上考11+這條路,我和DDC也是從碰撞中學習,公立學校沒教的我們只能靠自己教(但英文我倆程度都比女兒差,只好請家教),更希望這段備考期間她能在適度的壓力和放鬆玩樂中取得平衡。 然後這一切只是剛開始,因為我們大部分報考的都是私校,考試是從11月才開始啊啊啊,要一路考到明年1月才結束。 等考完之後,我一定要報復性玩樂,日子實在是太悶了嗚嗚嗚。
#才10歲就要面對大考其實挺殘酷的
#唯有歷經過這一切
#才能戳破歐美升學完全沒壓力的粉紅泡泡
#輕鬆是可以超輕鬆但一旦要競爭就是和各國的人一起競爭
#一不小心寫好長看完是真愛
補充:蠻多人好奇Grammar school是什麼?字面上直接翻譯是文法學校,但更確切的稱呼可以稱為『重點學校』。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升學導向的頂尖中學,絕大部分的Grammar School都是公立的,完全免學費,但就是要透過這樣學術競爭的方式考進去。如果換成台灣的學校來想,可以想成台灣的北一女、建中、雄中雄女等學校,只是英國這類的學校選擇又更多。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第 一次 請家教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在家自學 #英文真人互動 #英文口說練習
🔸停課不停學,免費線上體驗一個月(6/14前要申請喔):https://pse.is/3e8jh6
🎉加碼:除了防疫時期免費試上團課(一個月)外,還能像亮亮一對一體驗(一次)留下資料後顧問聯繫時告訴他兩種都想要就能一起體驗喔!
這場疫情改變我們的學習模式,好亮原本非常少接觸3C,因為學校關係,不得不在家使用線上課程🥲
挑戰嘗試人人都說好的tutorJr,課程生動有趣,慢熟的觀察型亮亮居然願意在第一堂課就對老師開口。
老師一對一評估孩子的上課狀況,課後仔細跟你討論好用心,旁敲側擊亮亮的英文程度,才能更好安排後續課程(亮亮目前是是LVL3,大概是國小三年級的程度)
我跟好亮都是快樂玩中學,壓根沒想過要測試他的英文程度,看到有LVL3就覺得早教很值得❤
📌我想學習語言沒有秘訣,不急著追求練習進度,保持頻繁練習,增加孩子對語言的好感度。
💡孩子吵著要3C怎麼辦? #有質量的使用
3C的使用並不是萬惡,換個角度來想,3C就是一個工具,工具若能適切地使用,而不是無止盡讓小小孩上網看影片打電動,其實就跟一般學習一樣。
我自己在孩子使用3C學習時,一定會在旁邊陪伴,同時嚴格地限制使用時間(計時器是好物)並且在第一次使用時就跟孩子約法三章,堅定執行,就能大幅減少孩子哭鬧討要的情況。
如何善用網路與3C,讓它們成為我們的助力而非毒品?是我們現代父母的一大挑戰與課題啊!
回到正題,來談談現在最夯的線上英文tutorJr
好亮跟著我的進度用英文音檔及教材大概有四年啦!我自認為在這一塊上,做足了足夠的輸入,但畢竟我們是中文環境,想讓他們開口講英文,還是有困難。
畢竟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溝通,輸入的功夫已經做到了,那輸出呢?
輸出最難的一點,就是要找到一位外國人進行對話,我雖然有想過請英文家教,但師資良莠不齊,擅長幼兒美語的老師也很少🥲
加上現在疫情問題,更不適合聘請家教。
於是我考慮試試看線上英文tutorJr,發現它們的課程教材都非常專業而且豐富,有系統的執行讓孩子吸收更好。
課程安排的讀寫能力都能視孩子的情況做選擇,而且外師100%通過 TESOL、TEFL 認證,課程也有完整的規劃及晉級,孩子只要跟著走,程度就能慢慢提升。
🌟tutorJr上課情形:
好亮上的是一對一課程,課程需要採預約制,讓系統根據教材為學生媒合適合的老師。
課程前半小時,會有課程預覽,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看過今天要上的主題內容,並預習單字。
單字都會有中文解釋,也有發音,可以先按下按鈕聽發音唷!(不熟的單字可以按收藏,有空可以練習)
接著老師就會上線了,老師採全英文授課,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老師會利用手上的道具或是濾鏡效果,盡可能地表達意思,讓孩子理解。
課程很好玩,在老師生動的帶動下,好亮很快地就能進入狀況,「主動」的回答老師的問題。
課程中孩子答對問題,都可以得到一個可愛的星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及榮譽心。
老師會主動引導孩子說整句的英文,有時孩子只回答一個單字,老師就會重新調整他的回答,再請孩子複誦一遍,一堂課下來,孩子逐漸就從一個單字,發展成一個句子。(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每堂課上完之後還會有課後作業,作業的形式有點像是小遊戲,非常好玩,也可以從中了解到有沒有學到東西,另外還會有老師講評,針對這堂課的互動,來觀察孩子的程度。
除了一對一之外,還有其他的上課模式,像是情境互動課、精華講堂,情境互動課是一對多的小團體課,課堂上還會有其他夥伴加入課程,系統會安排程度和年紀相近的孩子在同一堂課,同學之間可以彼此學習和互動,看到別的小朋友講出了自己不會的單字,對孩子是很大的刺激,有點競爭意識,學起來又更有動力了!
精華講堂則是錄製好的學習影片播放,內容非常豐富有趣,雖然少了互動,但影片非常好看,孩子還是能學得非常開心。
現在我打算讓亮亮參與tutorJr的牛津課程,系統化的教材適合想要紮實打底的我,我跟亮亮的目標是小學前能自主閱讀啊!
你們試上後對長期課程有興趣再告訴我喔,來爭取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優惠💪
📌必買懶人包
1⃣全球頂尖英語顧問,師資優良
2⃣AI大數據精準分析,幫孩子找到最合適課程
3⃣英語學習零時差,隨時隨地24小時皆可上課
4⃣科技結合教育雙向評鑑
5⃣獨家取得牛津大學出版社線上授權,嚴選最適合青少兒學習內容
第 一次 請家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音樂並不是為了多一項技能,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台灣這麼想:學音樂,是為了讓孩子更有氣質,也可以讓孩子多一項才藝。
奧地利這麼說:音樂是生活的調劑與心靈的支柱,而不是父母用來炫耀的才藝。
我從讀書時期當鋼琴家教,到後來被中學母校招攬,教了五、六年的音樂,也曾在維也納教書幾年,累積了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前前後後,我也教了上百個奧地利小朋友和成年人。學生背景應有盡有,從家裡像城堡還得搖鈴叫僕人的富家子弟,到咬牙兼職好幾份工作的單親媽媽。但是,在奧地利,你可以看到:不論你的背景如何,音樂都是奧地利生活的一部分。
◆對奧地利人來說,學音樂,就要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與學生以及家長互動多年,我發覺,奧地利人學音樂的原因都滿單純的,就是「把學習音樂當做生活調劑和心靈支柱,以及開拓自己想像力的方式」。
我遇過的許多奧地利家長,除了極少數會要求我的教學方式以外,絕大多數的奧地利家長都非常尊重我的教法:完全不在乎學生是否很厲害、去參加音樂大賽,但是非常在乎音樂是否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也會收到家長暖暖的回應,說:「工作回到家很累,但是一聽到孩子在練琴的美妙琴聲,整個疲勞就消了一大半了。」也有家長幽默的說:「看到孩子興奮的彈鋼琴,就覺得鋼琴學費花得很值得啊!」
有一年,我有幾個鋼琴課的學生同時升上高三,課業壓力不輕,我心疼的開口建議:「不然就暫停鋼琴課好了。」然而,這些學生反而不領情,跟我說:「就是因為課業壓力大,所以才想要來上鋼琴課啊。只有彈鋼琴的時候,心情才會安定下來。」
也有許多家長從「只是接送孩子學鋼琴」,到後來「自己鼓起勇氣來學鋼琴」。有家長還說:「不練琴還會被孩子罵呢!」家長叮嚀孩子練琴時,甚至會出現:「媽媽妳還敢說我,妳自己練得比我還少欸!」
許多奧地利成年人來學鋼琴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小時候沒有機會學,想要為自己圓夢。我也有不少學生是在退休後才來學鋼琴,同樣也學得有模有樣!年齡,並不是阻擋奧地利人學習音樂的理由。
◆學習音樂是一件美好的事,而不是讓父母炫耀的技能
然而,奧地利其實也有虎爸、虎媽,且多半來自高知識的中產階級家庭。這些孩子來到我這裡學音樂就像在打仗、一絲不苟。除了密集的樂器課程外,家長還會請家教天天來家裡「陪練」(在家裡陪孩子練習各式各樣的樂器)。
我也遇過身為貴族後代的奧地利家長,在這樣的家庭裡面,吸收音樂知識不見得是喜歡音樂,常常是為了表現出「上流社會懂得欣賞高級藝術」的形象。
我曾遇過一個心思十分纖細的學生,我們姑且叫她安妮吧!當時她不到十歲,除了學鋼琴以外還要學芭蕾、馬術、禮儀、網球。她的鋼琴之路走得並不順利,換了幾個鋼琴老師後,她的爸媽找上了我。
我很快就發現,安妮並沒有彈琴的動力,我看了看她目前彈過的曲目,發現都是艱深難懂的古典樂曲,完全超出安妮本身的程度。在我小心翼翼的套問之下才知道,這些曲子都是她爸媽挑選的。於是,我先換掉了這些過難的曲子,從簡單的開始。
儘管如此,安妮仍然學得非常吃力,我問:「妳是不是不喜歡這些曲子?」她看著我,眼眶浮現了淚水。安妮抽抽噎噎對我坦承,她好想彈一些電影配樂或是流行音樂,但是爸爸總是罵她,說:「這些東西完全沒有格調、不入流,我們家的孩子不可以彈這種東西!」
我跟安妮的父母溝通了很久,他們這才勉強「恩准」她彈想彈的曲子。從此之後,安妮的態度大改變,開始主動練琴,爸媽也嚇了一跳。而且,有些電影配樂的彈奏技巧其實並不容易,需要古典樂的基礎來支撐,因此,安妮也願意開始練一些原先讓她覺得很痛苦的練習曲。原本,安妮父母那種什麼都要達到上流社會要求的緊繃姿態,也漸漸放鬆下來。
有一次,安妮告訴我,她說想彈美國流行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歌曲,一首敘述女兒對爸爸感恩與愛意的歌曲《完美的一天》(The Best Day)。我本來有點擔心她那嚴肅的父親會反對,但還是硬著頭皮陪她練習。
隔一個禮拜再上課時,安妮很興奮的告訴我,她鼓起勇氣自彈自唱請爸爸欣賞,安妮的爸爸聽完後,不但沒有罵沒格調、不入流,反而還感動得漲紅了臉。
◆學習音樂,是為了豐富我們的心靈,挖掘音樂世界的美好
在藝術大學修「鋼琴教學法」課程時,教授在第一堂課對我們說的話,至今,一直是我心中的準則。她說:「我們學的是音樂,是一件美好的事物。現代人這麼忙碌,每個禮拜跟同一個人坐下來,一對一相處一個小時,不做其他事,一起挖掘音樂的美好,這是多麼珍貴的機會。我希望你們在教學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這件事情。」
這段話,太值得細細品味了!當我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不練琴又理由一大堆的學生、咄咄逼人的家長時,因為教授的這段話,不斷的支持著我對於音樂學習的感動,讓我能心平氣和的面對這些教學上的挑戰。
我也相信,「讓孩子學音樂」不應該是用來讓家長炫耀,更不應該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成就感、虛榮心。但是,音樂絕對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一股溫暖又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一旦在孩子心中扎了根,任誰也拿不走。
在人生中,我們得面對的問題以及挑戰實在太多了。而音樂,是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穩定的最好方式。也因為音樂,我們的心靈,得以更加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