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快速一覽 7 位科技巨擘高階主管
為全球專業人士帶來哪些跨領域洞察?
COMPUTEXVirtual 與全球前瞻科技的距離,僅一鍵之遙
⠀
📌 Intel:釋放創新
⠀
英特爾執行副總裁暨營收長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以「釋放創新 (Innovation Unleashed)」為主題,談論全球疫情肆虐下,企業該有的永續意識,並與合作夥伴持續攜手推動數位轉型;英特爾不僅透過 IDM 2.0 商業模式、快速及彈性地回應全球市場需求,並持續以 5G 及其開放式架構推動創新,英特爾同時在本次 COMPUTEX 開幕演講中介紹多款新產品,期以領先運算能力,豐富世人生活。
⠀
📌 Arm:著眼長遠挑戰 聚焦五大要點與企業攜手走向未知
⠀
Arm 執行長 Simon Segars 以「激發世界疫後復甦的潛能」為題,說明 Arm 如何透過科技激發未來世界的潛能,以安全、永續為基礎,促成一個由眾人智創的未來。Simon Segars 表示長期研發是形塑未來的關鍵,Arm 投入大量資源來擘畫未來十年的運算架構。Arm 的合作夥伴也同時運用科技創造安全、高效率的裝置與基礎設施,台灣更是其中的領導者。
⠀
📌 AMD:深化汽車及手機市場應用 創新封裝技術迎戰高效能運算浪潮
⠀
AMD 總裁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Dr. Lisa Su)發表「AMD 加速推動高效能運算產業體系的發展」演說,發表多款處理器、顯示卡新品與筆記型電腦設計框架,並宣布與電動車、手機大廠合作,為汽車及手機市場提升用戶體驗。此外,AMD 更展示最新 3D chiplet 封裝技術,突破既有互連密度極限,與企業一同迎戰高效能運算時代。
⠀
📌 NVIDIA:透過 AI 應用 點燃第四次工業革命
⠀
NVIDIA 製造與工業全球業務開發負責人 Jerry Chen 提到 AI 作為最新、最有影響力的通用技術,將成為未來各項先進技術如 5G、高效能運算、AIoT、機器人技術的原動力,持續驅動產業發展與轉型。
⠀
📌 美光:資料運算新紀元 記憶體是推動 AI 創新的核心
⠀
美光總裁暨執行長 Sanjay Mehrotra 指出,我們正見證資料密集運算於各產業中興起,而 AI 和 5G 網路系統為驅動此浪潮的兩大助力。隨著 AI 應用的急遽成長,伴隨而來的是指數型成長的挑戰。美光在記憶體、儲存等基礎技術上,將持續打造可靠、系統性的基礎架構,奠定未來 AI 穩固發展的根基。
⠀
📌 Supermicro:全面的產品架構 滿足創新趨勢需求
⠀
Supermicro 總裁暨執行長和董事會主席梁見後(Charles Liang)表示, Supermicro 憑藉領先技術維持業務穩定,以及持續性的創新、高品質和可維護性(Serviceability),滿足客戶在 AI、5G、雲端解決方案等各方面的需求,並藉由與全球夥伴的合作,共同推動整體科技發展。
⠀
📌 恩智浦半導體(NXP):創新加速安全智慧邊緣 開啟邊緣新時代
⠀
恩智浦半導體總裁暨執行長 Kurt Sievers 指出 AIoT 裝置正在改變人類生活,但在創造良好使用體驗時,必須對隱私數據充分保護,實現安全智慧邊緣。恩智浦半導體也將透過無處不在具突破性的創新技術,與全球合作夥伴一同加速世界更加安全智慧。
⠀
⠀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COMPUTEXVirtual
台北國際電腦展線上展 COMPUTEX TAIPEI
➡️ https://virtual.computextaipei.com.tw/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測器 #智慧機械 特別感謝: 「溪仁企業有限公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陳明飛教授團隊」 兩個單位協助和配合拍攝。 「AQI氣體與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今年度的期中交流會,預計於 2020 年 6 月 22 日(一)以線上研討會的形式舉辦。這次的主題是「智慧感測領航,推動產業新未來」...
第 四 次工業革命 台灣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I 的推動,不能只靠民間!
這兩天,台北新創圈歡欣鼓舞的道賀及慶祝台灣產出第一隻的獨角獸。沛星科技(Appier)不負眾望,在日本順利上市,市值接近五百億台幣,順利成為台灣的第一隻獨角獸!
對於這個期待已有,卻也不意外的成績,個人當然也是很高興。但我對沛星科技有更多的期待,我也跟創辦人游直翰提過,期待沛星科技可以扮演台灣邁向「新經濟」的火車頭角色!所以,恭喜沛星之餘,更期待沛星能持續不斷成長茁壯!作為台灣各式AI新創的典範。讓台灣可以成為全世界,未來在AI科技服務的最關鍵聚落,使台灣AI新創家發揮群聚效應,在十年後,接棒目前的半導體產業,成為台灣另一群護國神山。
然而,產業發展不能只靠民間,政府持續的協助非常關鍵。這幾天,台北政壇也開始有聲音,為何沛星科技不是在台灣上市?
財經不是我的專業,所以四年前在推動AI科技之際,就不斷遊說國發會、金管會、經濟部等主政單位,要營造台灣環境,讓AI新創公司可以在台灣得天獨厚的發展,因為,除了市場規模,台灣是全世界擁有最佳、最完整人工智慧的所有軟硬體條件。事實上,國際的分析報告已經清楚顯示,未來AI對產業的加值,到2030年預估就有15.7兆美元,其中對生產力提升貢獻55%,對生產品質及個性化生產亦有極大優勢。代表著,台灣原本的製造優勢,若不盡快透過導入智慧製造,數據管理,將會逐漸失去競爭力。反過來,也可以因為需要而創造、帶動出很多各類型的AI新創,而這些新創透過台灣硬體養分後,將有能力在全球的AI科技服務征戰。這正是台灣在這次第四次工業革命持續領先的大好機會,也是台灣產業由硬體代工,轉向科技服務的契機。數據服務的種類繁多,是國際大廠不太容易發揮的困境,卻是台灣這種願意苦幹實幹的中小企業做擅長的地方,更是台灣人才可以蜂擁創造產業群聚的基本優勢!因為數據種類多,層次專業不一樣,我們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大大小小AI公司,形成堅實的AI上、中、下游產業連結機會。例如,有些擅長於貼近客戶使用者端的功能提供者,像Appier, 雲像科技,開必拓數據等,91app也是。有些是擅長數據分析、模型建置、學習模式者,像萬里雲(Cloudmile),愛卡拉、行動貝果等,有些專注在混合雲架構及伺服系統連接建置者,在上游就是台灣的資通訊、半導體產業。政府要非常用心努力,積極創造台灣有AI產業群聚的大環境,這每一家公司都有機會成為獨角獸。
既然講到人才,也許台灣在AI科研仍須再家把勁。最近美國的AI發展報告,由15位產學研專家撰寫的厚厚七百多頁報告中,大聲疾呼美國政府能在2026年前,每年繼續投入320億美元在AI研發上。台灣沒有必要如此大手筆,但持續在人才培育和環境建置上,提供民間產業生根茁壯的機會,卻是非常需要。一起努力,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光明燦爛,充滿無限希望!
第 四 次工業革命 台灣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終於等到這一天,恭喜沛星科技,台灣新創加油!
2017年,我高喊台灣要儘早投入人工智慧佈局,並積極鼓勵AI新創。當時,我就宣稱沛星科技是台灣未來的台積電,因為她會引領台灣在人工智慧的產業發展向前衝,並很有可能帶動台灣的AI產業聚落。只要台灣在這一波能夠順利創造出產業群聚,台灣的人才和環境,可以持續發揮群聚效應,在半導體產業之後,逐漸成為國際上重要的AI科技服務的據點!
沛星今天的這一步,印證四年前的規劃推動是正確的,國內目前群聚的AI服務新創公司有數十家,她們都極具潛力,國際市場開拓力也很強。只是資金市場能夠給予肯定,政府的政策更為支持,這些好公司,絕對有機會接棒半導體產業,在十年後,成為台灣另一高峰的護國神山。
非常恭喜沛星團隊,也請持續加油,做為台灣SI聚落的旗艦,也鼓勵國內目前奮鬥中的新創公司。國際上,會逐漸看見台灣的AI服務,要勇敢走向國際市場。也請台灣政府務必從環境面思考,排除真正問題,讓台灣可以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後,「數據時代」來臨時,全世界重要的AI服務群聚之地。
第 四 次工業革命 台灣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感測器 #智慧機械
特別感謝:
「溪仁企業有限公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陳明飛教授團隊」
兩個單位協助和配合拍攝。
「AQI氣體與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今年度的期中交流會,預計於 2020 年 6 月 22 日(一)以線上研討會的形式舉辦。這次的主題是「智慧感測領航,推動產業新未來」,將會邀請各計畫主持人進行成果分享,歡迎大家直接線上參與。
👇🏼 活動相關資訊請點選:
https://bit.ly/2BSk3NA
想進一步了解服務平台「如何協助企業應用工業4.0」,
👇🏼 點選連結到「智慧機械與 AQI 氣體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管理平台」看更多資訊:
https://bit.ly/36rx8Zm
👇🏼 按這裡,你可以幫助志祺七七繼續日更: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Xd0nmBjlKROwzMyPV-Nw/join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00 什麼是「工業4.0」?
01:14 工業1.0:機械化生產
02:17 工業2.0:生產線量產
03:21 工業3.0:自動化運作
04:27 避不開的工資上漲
06:24 台灣也有工業4.0?
07:21 台灣版工業4.0的案例:水五金產業轉型
09:57 我們的觀點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第一次工業革命 - 維基百科:https://bit.ly/2LSHoR0
→ 第二次工業革命 - 維基百科:https://bit.ly/2zsoXjq
→ Digital Revolution - Wikipedia:https://bit.ly/2ZyQN8h
→ 第三次工業革命 - 維基百科:https://bit.ly/36qmgLp
→ 《工業大數據》,李傑著,天下雜誌出版
→ 〈美國的先進製造政策及其影響〉:https://bit.ly/3d0UB6b
→ 台灣的工業4.0-生產力4.0 - 科技大觀園:https://bit.ly/2zuV9Tb
→〈美國先進製造推廣概況說明〉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https://bit.ly/2ywmBj9
→ 南韓版《工業4.0》計畫觀察 - 產業科技資訊室 :https://bit.ly/2XsX5n7
→〈全球最大水龍頭聚落四成業者倒閉 為何這家35年水五金廠能存活?〉天下雜誌:https://bit.ly/3d1WXSi
【 延伸閱讀 】
→〈圖解工業4.0〉天下雜誌 :https://bit.ly/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第 四 次工業革命 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市,排行老二的楊鎮遠,父親是一位機械技工;而母親是位樸實的家庭主婦,影響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美術的薰陶。童年沒什麼機會購買玩具的楊鎮遠,從國中開始自己動手製作手工玩具:以文具店常見的鐵絲為材、偷偷使用父親的機械工具,將鐵絲凹折成各種人型與動作,加上路邊撿到的免費現成品 - 充滿台味的皮帶鐵鍊、金屬十字架和骷髏頭,將之合成於自己的作品中,開啟了對於金屬加工的喜好與基礎。
到了大學就讀台藝大雕塑系的鎮遠,發展出鐵絲人偶的進階版,他將金屬雷切為人型,加上精細的配件:刀、弓、矛,把象棋和棋盤立體化,可謂東方版的西洋棋,尺寸有整個桌面的棋盤十分壯觀生動,彷彿人型將會於夜間開始活動。
藝術家楊鎮遠覺得自己個性執著、在創作與待人處事上十分有耐性。雕塑系分組時,從小與金屬便有淵源的鎮遠,想當然爾選擇了金屬造形為他的分組第一志願。進入金屬造形組後,對於創作很有自己的想法與期許,學校的金屬組的教學導向於意象與抽象性的、並且需配合上完整全面性的理論,在他表達出自己所想要創作的方向時,指導教授適時給予意見了,並且尊重於他的理念與思想,因此大學四年慢慢造就了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
雖沒有各式商業玩具充斥童年,但電視卡通倒是沒有少看,可說是各類型皆有涉略,例如日本的海賊王,美國迪士尼的《亞特蘭提斯-失落的帝國》長篇動畫等更是能啟發他的想像力。說到DC美漫與日漫就侃侃而談的楊鎮遠,與筆者討論起2016年3月在台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英語: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分析起蝙蝠俠與超人的故事背景,以及雙方對立的原因。而另外一個影響楊鎮遠創作頗深的為日本動畫公司GAINAX出品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福音戰士》想必為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此部動畫描述在洪荒時代之後,因物理化學反應,地球上開始生長生命之樹,人類因『心的屏障』而產生隔閡,生命間冷漠而悲哀,孤寂充滿心靈,使得人類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原創的歷史與神話發展出福音戰士的新世界。其中動畫劇情結合了許多元素:宗教(ex.諾亞方舟、基督教的使徒)以及機械、生物科技等,加以縝密的細節設定與充滿科幻的劇情發展,引發楊鎮遠對於人類的未來的想像,創造出飛行系列。
根據考古學家提出的研究,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分化始於500至700萬年前,古代人的遺骸指出人類某些生活特徵是近期快速演化而來,例如人類的狩獵與採集生活大約於1萬1千多年前,轉變為農耕與生火熟食;同時生理構造也跟著改變。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漸漸演化出現代人的外貌與身體構構造,例如隨著人類開始農耕,其後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酵素利於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西元1837年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回到英國倫敦便有了生物並非不變的想法,之後所提出的演化論思想更影響了人類對於自身物種的探索,更成為近代生物學的主流學說。
如果要想像,何不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與世界?此次個展的主打系列作品-飛行系列,就是楊鎮遠對於未來世界的異想。
18世紀,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被發明且應用於各式機械上:紡織機、蒸氣機車(蒸氣火車),使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與人力勞動的時代,更造成社會的變革。19世紀中後期~20世紀初,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船、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愛迪生發明燈泡與留聲機等…都在此時期出現,便利了人類生活,同時開始高速生產、進入電力時代,強調速度與效率的時代來臨了!
當人們習慣了這些便利與高效,心態也隨之改變。楊鎮遠認為當未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已進步至一個極致時,即便人類仍不斷地在演化中,或許人將不再滿足於當前的演化速度,開始藉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把自身改造成賽博格,加快演化速度。(註:來自英文Cyborg,即為生化人或是機械化有機體)因此基因不再是人類演化的唯一條件。同時在未來世界,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有可能因為汙染嚴重而不再適合生物居住,比起飛到外太空,也許離開陸地往天空或是往海底發展是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在高空生存?在楊鎮遠腦中的演化日誌:人類將保有原本的形體,卻有著巨大的金屬翅翼,穿過平流層在空中飛行與自由行動,彌補人類發明的空中載具所缺乏的機動性。
此次展出作品以不鏽鋼為主材,輔以其它金屬作銜接或點綴。楊鎮遠之所以會選擇不鏽鋼,是因為其明亮光潔的表面材質帶有未來科技感,本身強烈的反光明暗對比、銳利的線條,也讓人類對未來的人類多了一層期許與想像。鎮遠的作品在造型上線條簡約,充份彰顯出堅韌材質的美感,他相信只要材質、造型配合能相得益彰,並且不間斷學習、進修,增加自身技能,終有一日將可應用於創作上。(文:金車文藝中心)
楊鎮遠簡歷:
2008 霧峰國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豐原高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就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第 四 次工業革命 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運動領域
在成長的過程中,林冠君的父親為體育老師,影響他甚多。選擇進入台藝大雕塑系前,林冠君的興趣是體育活動,國小與國中參加了各種體育校隊,像是田徑、躲避球校隊,以及鐵人比賽,造就他對於熱愛運動的興趣。直到升學時考慮到行業的發展性,因此轉而進入藝術領域。問起為何選擇石雕,他說石雕創作的過程常需要使用到力氣,那種鑿敲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種運動,在完成作品時像剛運動完一樣滿身大汗。這種有趣的類比令人會心一笑,也感受到他體現藝術行為的多功能。
▲關於欲望
「欲望」一直是人類所探討的議題,像是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常以欲望作為學術發展與探討的論點,乃至文學和藝術持續有前人以其為題材作各面向的創作與發表。其中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動力論「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id)即代表人最為原始、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像是饑餓、性慾等,代表著無意識的唯樂原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除卻本能與滿足生理需求的部分,人們「想要」更多物質與心理的額外滿足,造就各種行為。
關於本次展覽,林冠君「欲望」系列創作可追溯自2013年,他認為「欲望是驅使成長的動力,卻也是無盡的災難。人類的文明與歷史已經證明了一切」。各國為擴展領土與滿足自身對於統一世界的欲望,因此自古各國間戰爭不斷、與兩次世界大戰。同時欲望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為了像鳥一樣飛翔天際,而發明了飛機、為了增加生產效率有了兩次工業革命,生活因此而便利。然而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人類也因欲望驅使選擇破壞自然環境來滿足自身的利益。
▲系列作品發展脈絡
「人類與自然環境,到了現在則擴展為人類跟自然的爭鬥,我的作品想要處理的就是人跟自然生命的關係。人類欲望會如何影響自然界的生物?」。林冠君提到他去過幾次動物園,以往對於動物園沒有什麼太深刻的體悟,直到有次見到園內被豢養的大象,面對著灰色水泥高牆不斷踱步,驚覺這些生命長時間困在人為的環境當中,造成牠們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即便雙眼失去靈魂、仍嘗試著衝出生命的枷鎖。
「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不過是全球化之下產生的物件,滿足了我們對新奇事物的欲望。」林冠君第一件以欲望為題的創作〈慾望性的愛〉因此而生。作品以大理石為材,刻劃象的揚鼻姿態,象牙處以人手代之,企圖阻止牠揚起鼻子,代表人類因欲望擺弄動,此系列「手」象徵掌權者的姿態,在地球上有權的物種更能自由實現他們對欲望的幻想。
▲自身欲望的象徵
在幾件作品之後,林冠君開始思考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做為一個創作者,我期望作品與藝術家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或許是情感上的、經驗上的,或是生活中的,於是試圖將自己對欲望的想像化為作品的一個素材。」喜愛偶爾小酌幾杯的林冠君,選擇了對紅酒、酒瓶和酒杯的迷戀,作為自身欲望的展現與象徵。
紅酒不僅是象徵了創作者的欲望,在聖經中紅酒象徵著耶穌因犧牲而流的血,有著犧牲奉獻的寓意。希臘神話中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os)為古希臘人欲望的具象化,象徵著潛意識的欲望與非理性的感官。紅酒也代表著身分與地位,酒標賦予了紅酒身分與品酒者的地位高低,在這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紅酒對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權力的暗示。
▲人類與自然界的動物
2014年10月17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世界上僅存兩隻具有繁殖能力的公北白犀之一「蘇尼」(Suni)被發現死亡於圍場中,令北白犀距離滅絕又更近了一步。林冠君表示看到這則新聞,想到人類常因自身的欲望而進行盜獵,也許是為了那美麗的象牙或是珍貴的犀牛角作為藥材,更甚者為了紀念與娛樂而進行獵殺。啟發林冠君對於血腥、欲望與動物之間,新的創作聯想。
犧尊為古代《周禮》六尊的其中之一,是古代盛酒的禮器「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以木質與青銅為材。到了明清,工匠們直接以犀牛角為材料,雕刻出酒杯的器形供權貴飲酒作樂,人們忽略血腥殘忍的獵殺過程,反而不停歌頌酒杯的華美。藉由創作林冠君想翻轉觀者的視角,以動物的頭部作為酒杯刺激觀者反思,結合自身欲望的象徵「紅酒、酒杯、欲望、權力、犧牲」相互連結,創作出紅酒系列的作品。
▲紅酒系列X大理石
〈所謂血腥的觀點〉為紅酒系列第一件作品,犀牛頭部角被取走、掏空留下的傷口成為盛裝紅酒的器皿,紅酒代表未癒合的傷口與血腥,期望觀者對動物所受之苦感同身受。在這件作品中紅酒不僅止於表現鮮紅的血液,更象徵了人類的欲望造成這一切的開端,以及動物的犧牲、物種之間不對等的狀態。在完成這件作品後,林冠君發現紅酒的酸性侵蝕大理石碳酸鈣成分,使得石材染上紅酒的色澤。人為釀造的葡萄酒去侵蝕自然生成的大理石,這樣一個化學作用下恰巧符合人與自然的現況,與創作的理念不謀而合,讓他更確信此系列以大理石呈現作品更能展現層次。
〈酒器系列-犀樽〉為此系列的第二件作品,呈現方式更加接近酒杯的功能和造型,其中同樣以犀牛頭部作為造型,掏空了整個頭部的空間,當紅酒倒入其中,觀者會以為可被裝滿,但酒水卻會從被掏空的犀牛角流出,以至酒杯呈現無法填滿狀態。代表著意圖測量人的欲望,但卻發現沒有被填滿的一天。而流出的紅酒在大理石檯桌上留下酒漬痕,與在桌緣因表面張力維持住的狀態,引發他去思考表面張力是否能夠為作品帶來新發展。
▲表面張力的寧靜感
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與裝置,以表面張力、與紅酒痕跡作為創作的新嘗試。林冠君認為「表面張力給人一種寂靜、飽滿與物理學臨界點的危險感受,我很喜歡這樣寂靜的氛圍。在紅酒系列中,我所刻劃的動物頭像沒有誇張的動態和神情,我認為這和我在面對這一些關於動物盜獵、屠殺的事件時,呈現的狀態是相符合的。身處遠方的我們無論如何激烈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都無法真實的接觸到牠死亡當下的孤獨與寂靜,只能透過文字、影片來了解事件的過程,來召喚自己的情緒。」希望大家透過此次展出作品,從中找到對於欲望的共鳴與反思。
▲林冠君以石雕與紅酒形塑了欲望的形體與張力,衝擊觀者視覺感受。
林冠君簡歷:1993年生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研究所:台灣藝術大學-雕塑所
得獎經歷:
2013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優選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金賞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複製獎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第九屆台中大墩美展 優選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銀雕獎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展覽經歷:
2013草山行館-初草聯展
2014台藝大大漢藝廊-刻刻聯展
2014金車藝文中心-非常人聯展
2015科技與慾望林冠君創作個展
2016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聯展
2016「石之道 台北」台藝大vs東藝大石雕聯展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