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多元思考的「#造局者」,其實是需要練習的】
只想教出好好讀書、服從權威的乖寶寶,我們就很難培養出具批判性思考的成年人。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管中祥:「我們需要練習「放手」,讓孩子練習獨立運作、自主決定;我們得要練習廣泛閱讀、四處走走,建立自己多樣的知識系統;因為,僵固且有限的認知框架不僅會限制我們的思考,更影響我們的決策,難以成為綜觀全局...」看全文 https://bookzone.pros.is/3ppwup
《造局者》
📍天下文化 https://bookzone.pros.is/3lejk2
📍博客來 https://bookzone.pros.is/3lnase
📍誠品 https://eslite.me/3krnfp
天下文化每日好書新知
➡加入LINE https://bookzone.pros.is/3lr27b
➡加入FB https://bookzone.pros.is/3q9cth
#天下文化 #思考框架的威力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管中祥是台灣著名公共知識分子、位於嘉義的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理事長,曾多次在香港調研,包括在雨傘運動期間,因而認識不少香港公民社會領袖,並與李立峯、馮應謙等香港傳理學者相熟。走進他的辦公室,感受到一種濃烈的香港情懷,不少擺設、文宣都來自香港,可以想像的是他對後國安法時代的香...
管 中 祥 中正大學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事實」或許有標準答案,但觀點或思考卻未必會有。
不論是工作、研究或是日常生活,總會遇上各樣難題,但想了半天,卻不得其解,陷入困境,到底是自己太廢?還是書讀的不夠?
不過,這些困窘未必跟地位、學歷有關,有時是因為自己「#死腦筋」,用錯 #思考框架,以為自己前路茫茫。
中正大學傳播系 #管中祥 教授提及,所謂「思考框架」就是我們運用的心智模型,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也決定我們如何行動。思考框架不同,視角就會不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會不同,當我們的思考框架過於貧乏,或者用錯思考框架,會讓我們「誤入歧途」,不斷撞牆。看全文 https://bookzone.pros.is/3kppcs
➤如何建立思考框架 《#造局者》
📍天下文化 https://bookzone.pros.is/3lejk2
📍博客來 https://bookzone.pros.is/3lnase
📍誠品 https://eslite.me/3krnfp
#天下文化
管 中 祥 中正大學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地故事|守護千年茄苳樹運動 為公民意識進步寫歷史】
你知道嗎?有茄苳樹的地方,往往也代表有水源。台中市有棵市府認證的「台中之寶」千年茄苳樹,在快速都市發展下,茄苳樹的生存環境陷入危機,連帶影響周圍水源。好在近年公民意識逐漸提升,許多人投入護樹行動,不僅讓茄苳樹得以保存,也讓社區得以進行環境教育。
🔸此文是東海學社 成功文史工作室 臺灣城鄉圖誌 都市與建築研究社
版主投稿文章,歡迎各地夥伴動筆投稿,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各地的社區實踐。
════社區力徵稿════
投稿社區力👉https://pse.is/3kujm2
🙆♂🙆♀💁♂💁♀🙋♂
📍稿件需求:
1. 1500-2000字為宜,請附上圖片2-3張。
2. 來稿請在文末註明真實姓名與職銜,如欲使用筆名也請標註。
3. 若來稿有涉及抄襲、盜用或侵害他人著作權等情事,作者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審稿與稿酬說明:
1. 本站保留選稿、文章修潤,以及大小標修改之權利。
2. 投稿無支付稿酬,歡迎來稿者告知地址,若經刊登,將寄送一本社區力年度專書《社區拼圖-讓愛與力量在地扎根》
📖「這是一本談現代社會傳統價值的好書,裡頭有許多在資本主義社會消失多年的社區『新』觀念,但不是空談偉大的社區理念,而是更多社區實作的扎根經驗」──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
👇《社區拼圖-讓愛與力量在地扎根》
https://reurl.cc/4gmdrR
📩投稿信箱:cceditor@mustard.org.tw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社區營造 #文史工作 #台中 #在地文化 #護樹
管 中 祥 中正大學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管中祥是台灣著名公共知識分子、位於嘉義的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理事長,曾多次在香港調研,包括在雨傘運動期間,因而認識不少香港公民社會領袖,並與李立峯、馮應謙等香港傳理學者相熟。走進他的辦公室,感受到一種濃烈的香港情懷,不少擺設、文宣都來自香港,可以想像的是他對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感到無限惋惜。究竟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學者,喜愛香港的甚麼?他眼中香港的未來還有希望嗎?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管 中 祥 中正大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介紹
訪問作者: 余欣蓓
內容簡介:
王小棣導演、王增勇 政大社工所教授、吳嘉麗 女書店董事長、林君陽 《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胡淑雯 作家、郭念洛 《銀髮新視界》主持人、張娟芬 作家、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蔡盧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 真誠推薦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思覺失調症再度引發討論與重視。戲劇會迎來結局,但是身受精神疾病所苦的真實人生仍得繼續與疾病奮戰。
你知道嗎?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於二○一四年推動正名)在台灣,每千人約有三個人罹患,這種疾病會導致思考、認知與知覺功能失調。在精神科並不少見。
如果精神病人是身處大霧、無窮迴路的渾沌謎團,那麼,翁美川就是提燈人,在迷宮的前方提著燈,看夢境中的病友打轉,她堅忍地風雨中守著,用耐心和希望等待病友們走出迷霧。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翁美川長達三十多年來,不畏外界質疑和異樣眼光,默默從事協助精神病患落實職業復健的工作,幫助他們努力找回重回世界的鑰匙。而一踏入精神障礙照護領域,就再也沒有回頭。從「有何不可」咖啡屋、「士林好所在」工作站、「生活者工作坊」,到「智立勞動合作社」,精障病友的工作訓練也持續不斷地進行著。
至於為美川開啟精障照護之路的羅春嬌督導持續堅守在線上,所奉獻的醫療工作歲月也是台灣四十年來精神醫療史的小小縮影。在精神病友的世界裡,醫護人員的奉獻如同風雨中的燈塔,保護病友們在淒風苦雨中,尋回上岸的路。
這本書裡的故事訴說愛、寂寞、孤獨與奮鬥,更記錄了精神障礙朋友重回社會的工作復健路。在被遺忘的人間角落,有許多家庭正在進行困獸之鬥,我們能做的,是在人生的路上互相扶持,可以的話互相拉一把,明白在危難的時候,自己終將不會被世界遺棄,如同我們不會遺棄世界一樣。
作者介紹: 余欣蓓
東吳大學哲學系、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博士畢業。曾旅法四年,從事詩學研究與華語教學。旅行成為生命的主軸,在國度與國度間探索文化的樣貌,對一切與人相關的事物著迷。喜歡大海、森林、動物,無可救藥愛上貓。著有《台灣伴手禮旅行》。
策劃者簡介:綠主張
綠主張是主婦聯盟基金會三十年前運動文宣響亮口號,變成共同購買運動組織的公司名稱,當初幾位環保媽媽的闢室討論,竟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的模式: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後繼者接棒努力,另外成就了今天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為將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實生根於生活而努力。綠主張是主婦聯盟基金會三十年前運動文宣響亮口號,變成共同購買運動組織的公司名稱,當初幾位環保媽媽的闢室討論,竟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的模式: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後繼者接棒努力,另外成就了今天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為將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實生根於生活而努力。
管 中 祥 中正大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