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琪質疑"武漢是病毒起源所以武漢的病毒株比較毒"的說法,還說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所獲得的知識是最高級的知識。
我相信演化生物學和遺傳學在醫學院可能是受到忽視的學門,所以雞婆來講一下。
我不知道陳佩琪講的"比較毒"究竟是在講致病力、傳播力還是易感性(這是三碼子事)。但是演化生物學家對這個最有興趣了,不少研究都在討論病毒從一個物種跳到一個新物種之前與之後,以及在感染新物種後,致病力與新宿主關係的關聯性,而且提出過非常多的假說模型。
有一個常識是:天擇壓力不會同時均等地作用而讓致病力、傳播力、易感性在病毒的演化歷程中同步呈現。
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是有前提的:
(1) 病毒真的有分型這回事嗎?先前有好幾篇論文都認為病毒有分型,有人認為兩型,有人認為四型,還有一些根本沒發表就亂發新聞稿的說有六型。但是Maclean et al這篇論文(https://doi.org/10.1093/ve/veaa034)認為根本沒有分型這回事。也就是說,如果在病毒有沒有在去年底起源到最近的演化歷程中有沒有分型是沒有共識的話,那麼要討論某某處的病毒比較毒就會有點貧弱。
(2) 你要使用那一個演化樹來討論病毒起源與"有沒有比較毒"的關聯性?不少論文所使用的演化樹都存在有取樣不足,或其取樣數與樣本地理來源未必能回應問題的缺陷。更別提有些論文對數據的解讀是錯誤的。
好比說病毒在A國起源後,尤其是封城之前倉皇逃出的人就可能把病毒瞬間長距離播遷到B國,雖然距離很遠,但初期逃出的人身上病毒的起源仍是A國,與A國的初期感染者身上的病毒也沒有明顯的遺傳分化。
但如果有人把B國感染者再次散播形成群聚感染的現象,等同於"較高的致病力是在B國發生",那就會犯了相當嚴重的邏輯錯誤。因為該病毒其實是在短時間內由A國,也就是起源地長距離播送到B國去的。
病毒剛跳到新宿主時,在新宿主這個新環境未必能得到很好的適存度(fitness)。所謂的適存度就是"可以讓宿主活到進行病毒散播","不會讓宿主一下子就死掉"。這就是為什麼冠狀病毒的跨物種傳播與演化途徑中會有中間宿主的角色,也就是為什麼剛跨到新宿主時對新宿主有可能有較大的殺傷力。
但我不是說病毒在新宿主這個環境上演化一段時間致病力、傳播力或易感性就並然會隨時間上升或下降,如很多研究所說,宿主所提供的環境是複雜的,人類這個物種的族群和多樣性是龐大的,所以這個病毒在不同地區,以及在演化時序上所呈現的"毒不毒"會受到許多自然與人為因素的複雜協同作用影響,我們大概要等到疫情告一段落,匯集了全球可獲得的資訊才能描述整個樣態。
#簡單講不要拿著不紮實的想法以為自己就能打臉什麼政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6-018-0055-5…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