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火更可怕的荔枝中毒】
荔枝盛產的季節又到了,今天有患者朋友詢問減重能不能吃荔枝,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
剛好讓我聯想到幾年前的報導,是關於印度的「Muzaffarpur荔枝中毒事件」。
▎Muzaffarpur荔枝中毒事件
印度的 Muzaffarpur 地區,是印度最大的 荔枝種植產地。
然而,大約從1995 年開始,每到荔枝盛產季節(6月份前後),在當地就會發生許多件兒童發病死亡的案件。
根據紀錄,這些發病的孩童大多是在半夜到清晨突然性發病。
症狀以急性的神經病變症狀為主,從抽搐、意識模糊、直到陷入昏迷。
其中約有30%-40%的患者死亡,當時因為發病原因不明,加上病發事件大量發生,讓當地的家長民眾十分恐懼。
▎荔枝中毒的真相
專家深入調查發現,這些發病的孩童都有一些生理特徵-「嚴重低血糖」,並且他們都在晚餐前的空腹時候進食了大量的荔枝。
而從他們的尿液檢查發現了兩種物質「次甘氨酸A(Hypoglycin)」與「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
這兩種物質的檢出,與過去同樣曾被報導的「牙買加嘔吐病」十分類似。
當時「牙買加嘔吐病」的患者便是因為「西非荔枝果(阿開木)」之中這兩種成分導致嚴重低血糖而產生的一連串症狀。
「次甘氨酸A(Hypoglycin)」與「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因為會影響脂肪酸代謝、干擾糖質新生作用(血糖無法上升),造成「低血糖症狀」,如果患者是空腹狀態,狀況則更嚴重。
荔枝與西非荔枝果,雖然是不同植物,但是同樣屬於無患子科的植物果實,果實中也含有「次甘氨酸A(Hypoglycin)」與「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這兩種成分,而且如果是未成熟的荔枝,成分含量又更高。
因此,專家推測,印度發生的這些中毒事件,很有可能是這些孩童在空腹的時候,一下子吃下了大量的未成熟荔枝所導致,產生嚴重低血糖之後的神經病變症狀。
▎荔枝的正確吃法
荔枝因為可能會影響血糖代謝,因此有糖尿病的情況,建議避免或減少食用。
對於正在減重的朋友來說,或許也不是最適合的水果選擇。
同時建議要在餐後食用,不要在長時間空腹的情況下食用,以免造成血糖過低的情況,同時小朋友也要更加注意,建議一次不要吃超過5顆。
另外因為荔枝本身的高糖份與其成分,在大量食用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所謂「上火」的口腔牙齦腫脹、口乾舌燥的現象。
因此建議吃荔枝之後一定要補充水分,同時避免在「口腔乾燥」的情況進食。
當然,荔枝是很美味也很營養的水果之一,當季盛產非常適合食用,只是請大家務必留心食用的方式,以免造成身體不適喔!
#荔枝是很好吃
#但是要適量喔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Comm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周振中醫生 #糖尿病中心 #糖尿病 糖尿病人士若沒有好好管理健康,持續高血糖會進一步破壞身體各部位的大小血管和神經系統,影響多個器官,出現以下急性和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 高血糖昏迷症 • 低血糖昏迷症 • 慢性併發症 • 破壞心血管 (心臟病、中風) • 微血管和神經系統 (引致腎衰竭,...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醫 在 皮在癢中醫師 廖偉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醫調理醣尿病效果佳
#兒童醣尿病
#中醫調理糖尿病穩定下降
#西醫中醫一齊治療效果好
#心宇中醫
今天分享一個兒童時期早發醣尿病的病案
他是25歲的高挑斯文帥哥
去年108年6月的時候來找小廖醫師調理的
他之前13歲就診斷醣尿病 也就一直注射胰島素 曾經停幾年沒打
但是後來血醣不穩定又重新每天注射胰島素
由於他很早發病 曾經被北部西醫診斷是第一型糖尿病
這意味他可能面臨終生注射胰島素與嚴格飲食控制
因為他之前醣化血色素是9.6 (他在107年飆高到17 才重新注射胰島素)
飯前血醣是198
他就過來診所嘗試中醫治療
小廖醫師這兩年不斷的中醫治療
他的狀況來診所前已經出現醣尿病神經學的病變
眼睛黃斑部水腫、視網膜出血....
只能不斷的中西醫一起改善 小廖醫師也依每次不同的病勢體質給予不同的治療 隨脈證開方
還好這位帥哥配合中醫讓療效能展現優越
醣尿病的數值越來越低 狀況越來越好 而且都是穩定的進步
之後連最近的注射的胰島素也是最低的劑量
醣化化血色素是6.1
飯前血醣是102
雖然還是要面對之前醣尿病累積傷害的其他器官問題
相信已經可以漸漸擺脫醣尿病的影響
或許之後可以逐漸脫離注射胰島素的情況
感謝他分享這一年多的治療成果
~~~~~~~~~~~~~~~~~~~~~~~~~~~~~~~~~~~~~
歷代醫籍對醣尿病及其相關疾病的記載:
醣尿病是現代醫學病名,而中醫的病名常根據發病原因、機轉或疾病臨床症狀來決定。
由於古時中醫並無血醣的概念,而典籍中“消渴”、“三消”等病名所闡述之內容較近似於現代糖尿病之表現,因此現今中醫多從古代“消渴”的範疇來理解糖尿病。
消渴之名,首見於《素問.奇病論》:「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指出消渴由多食肥甘致內熱中滿,氣上溢而發消渴。
張仲景以消渴為病證名,著有《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專篇討論,並提出「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等消渴證治法則,提示腎虛、陽明氣分熱盛而津氣不足等病機,為後世方藥治療之濫觴。
宋代諸醫家則對本病進行臟腑定位,並進一步採取上、中、下三焦分型,如《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三消脈證》認為“消渴屬心,消中屬脾,消腎屬腎”,
而《簡易方.消渴》提及:「渴疾有三,曰消渴、曰中消、曰消腎,分上、中、下三焦而言之……」。
金元劉完素在其專書《三消論》闡明「消渴之病者,本濕寒之陰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甚……故治消渴者,補腎水陰寒之虛,而瀉心火陽熱之實,除腸胃燥熱之甚,濟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結,津液生而不枯,氣血利而不澀,則病日已矣。」
,主張三消皆從燥熱論,並總結出治消渴之大法。
由清代至近代以來,隨著對西方醫學的認識,中醫學家們則試圖以消渴與醣尿病對比,促進中西交流,著名中西匯通醫家張錫純即認為「消渴,即西醫所謂糖尿病,忌食甜物。」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去因為懶、也怕,所以總憊懶於進一步了解統計的內涵,遑論應用。科內讀論文,大家總是把統計方式照貼至投影片,很快念過去,通常也沒有人能評論。統計帶來的恐懼,也就一直在內心常駐,讓人長期地覺得自己笨,又嫌自己懶,然後持續一事無成。」(新竹國泰醫院 腎臟科 李治中 醫師)
課堂手冊上一段話寫著:統計軟體逐漸成熟,就像台自排車,你該學的,是道路規範與上路實戰,複雜的公式與調教,專業的統計軟體工程師會處理好。讀畢,我幾乎要拍案而起。
尋思手機的製作細節,裡頭硬體的運作我確實毫無概念,也用得如斯順手。真的 #不應該 讓 #統計背後巨大的陰影 壟罩我們、耽誤我們前進了,如果想前進,也願意前進的話。
一天的課程緊湊、精實,聽著講者們無私分享,望著台下的我們,彷彿望著過去的自己,而親身手作統計,漂亮圖表竟眨眼間產出,過程中的感受,幾乎就像是遇到高手按摩師傅一樣,身上最、最痠疼的點一一被按下、搓揉,終而舒緩。我享受並珍惜著,那種又痠又疼、又異樣舒服的感覺。
🎊 本月快訊
🔘 徐佳鈿醫師團隊,關於移植後腎臟產生糖尿病腎病變的研究,獲 BMC Nephrology 刊登!
🔘 林錞語醫師團隊,關於低劑量 itraconazole對黴菌性氣喘之治療研究,獲 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 刊登!
🔘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在醃製醬菜中,快速測量苯甲酸殘留準確性之研究,獲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刊登!
👁🗨 課程特色
【親切大師】國際級 editor / reviewer 的論文供您閱讀,並現場提問。將從 author 到 reviewer 甚至 editor 這一路可能遇到的狀況,系統性整理,節省您的時間、節省您的精力,機會難得!
【不怕統計】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在眾多助教與講師的協助下,統計不難。
【課後回饋】除了課前提問,將由講師們仔細回覆之外。課後,蔡校長也將針對您所做的統計圖表,給予建議。用資深 reviewer 的觀點,協助您從「已經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圖表」,再上層樓。
🧑🏫 講者陣容
【吳昭慶】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核心編輯成員。從素人狀態起步,歷經 author / reviewer / speaker / editor,用研究與發表,讓世界知道自己的技術與專業。
【吳青陽】從別人眼中的小手術 port A 開始,逐步登上外科第一名期刊 Annals of Surgery,發表多項獨到研究與專利,並有肺癌手術系列研究。用 PubMed 的足跡,榮耀自己胸腔外科醫師的身份!
【蔡依橙】原創論文被引用破百次,領導制訂亞洲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 後,希望協助想在國際舞台發光的朋友,於是辭職創業,全心投入課程規劃,協助大量傑出校友,活出更好的人生。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醫 在 Comm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周振中醫生 #糖尿病中心 #糖尿病
糖尿病人士若沒有好好管理健康,持續高血糖會進一步破壞身體各部位的大小血管和神經系統,影響多個器官,出現以下急性和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 高血糖昏迷症
• 低血糖昏迷症
• 慢性併發症
• 破壞心血管 (心臟病、中風)
• 微血管和神經系統 (引致腎衰竭,俗稱糖尿腎病;
• 視網膜病變 (俗稱糖尿眼),白內障及青光眼引致失明;
• 足部循環及神經系統病變,感染、潰瘍、壞疽而導致截足 (俗稱糖尿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uaY78xO_SU/hqdefault.jpg)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醫 在 Comm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周振中醫生 #糖尿病中心 #糖尿病
糖尿病人士若沒有好好管理健康,持續高血糖會進一步破壞身體各部位的大小血管和神經系統,影響多個器官,出現以下急性和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 高血糖昏迷症
• 低血糖昏迷症
• 慢性併發症
• 破壞心血管 (心臟病、中風)
• 微血管和神經系統 (引致腎衰竭,俗稱糖尿腎病;
• 視網膜病變 (俗稱糖尿眼),白內障及青光眼引致失明;
• 足部循環及神經系統病變,感染、潰瘍、壞疽而導致截足 (俗稱糖尿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3bRNinmGmg/hqdefault.jpg)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醫 在 Comm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周振中醫生 #糖尿病中心 #糖尿病
糖尿病人士若沒有好好管理健康,持續高血糖會進一步破壞身體各部位的大小血管和神經系統,影響多個器官,出現以下急性和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 高血糖昏迷症
• 低血糖昏迷症
• 慢性併發症
• 破壞心血管 (心臟病、中風)
• 微血管和神經系統 (引致腎衰竭,俗稱糖尿腎病;
• 視網膜病變 (俗稱糖尿眼),白內障及青光眼引致失明;
• 足部循環及神經系統病變,感染、潰瘍、壞疽而導致截足 (俗稱糖尿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7iBR_GOifE/hqdefault.jpg)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醫 在 脾(胃)和腎。中藥可降血糖及改善症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糖尿病 在中醫是屬於〝消渴證〞範圍,臟腑病變主要在肺、脾(胃)和腎。 ... 另外對於已經出現心臟、腦血管、眼睛、神經和腎臟病變的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不但可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