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老實說,我覺得民進黨有些民意代表挺可恥的.
.
自身的政策不去辯護,反而去迎合對手的那一套.
.
一個成功的政策已有成功的經驗不去實行,偏要學習失敗的政策-消費券,這令人想到日本,已經有學者計算出普發現金沒有效益,只會造成人民拿去存,但是日本政府抵不住民粹還是發了,結果日本發12兆,儲蓄創新高,振興效果其低,就算其他人再怎麼要現金,他們不敢再發第二次.
.
這是一個失敗的政策.
.
為什麼明知道會失敗,還去做?人云亦云而已.
.
這就像有一個坑,明明知道走過去會掉下去,為什麼人們還會去走呢?因為人們鼓吹他們走,而他們都覺得,掉下去的,不會是自己,前頭掛著餅,我一定吃的到,拿到好處的,只會是自己.
.
至於有些反對者講什麼,發振興券還不是學馬英九發消費券,消費券失敗,五倍券能成功嗎?這就搞笑了,被這些人一說,五倍券又變成直發了,原本是交一千發給你五千,這下子,還真的變成消費券了,一舉倒退回到馬英九時代.
.
寧願你繼續加碼到六千,出一千換六倍,也不用直發五千,這只會讓經濟效益下降,這一千的意義,神父已經說過了,當消費者投資進入這個賽局之中,「那麼你先付一千元,必然會有更強的動機把三千元花完」,因為你已經先投入了,不花就會覺得是自己的損失,更能減少券被放到過期的機率,並能確保你必然進行一定基礎的消費,「當你付1000塊的時候,其實你已經等同在消費了.」,也能避免最壞的情況,券過期了,沒用.
.
台灣確實爆發過疫情,而現在已經被抑制,也許人們叫苦連天,但必須說,此時的台灣對外國人而言幾乎是天堂一樣,發現金,無論是美、日、韓,都是單日確診數千數萬以上,疫情已經嚴重影響到基層人們的生活,已經到了沒有現金就無法過明天的日子,所以才需要發現金,台灣現在一日確診數多少?光看就知道現在講發現金根本就是愚蠢的一件事,台灣要發現金的時機,只有一個,就是等delta病毒入侵的時候.
.
你以為的痛苦,是別人的夢寐以求,真正的痛苦,你根本還沒體會到,當真正的痛苦時刻來到,把錢花完了,還有餘力再發第二次嗎?
.
你在街上,隨便找個人說,給你5000塊,好不好?他一定會說好,這是簡單的人性,所以,不要說,這是一種民意.
.
拿著這種民意當背書,不斷吶喊「發現金」的民代,其實跟乞丐沒什麼兩樣,就是喊著「我要錢」罷了,這種事,連乞丐都會做,需要一個民意代表來做?發了現金,每個人拿到錢當然都說好,但這真的是為了人民好嗎?
.
疫情到現在,也不過三個月,台灣沒有經歷真正的封城,甚至連三級警戒也只有兩個月,自由移動也沒有限制,人們現在已經開始回去上班,開始訂旅遊行程,想著要去哪玩,這實在是很奇妙,當真如某些人說的,老百姓的日子已經過不下去,不發現金就活不下去?
.
你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根釣竿,現在的情況是,人們有釣竿,但釣不到魚.
.
所以你給一個商家5000元是沒用的,撐過了今日,撐不了明日,你給所有人5000元的振興券,讓這些人去跟商家消費,才能提供這些商家每日需要的柴火,至於你讓每個人花1000元去領5000券或更多的券,則是讓這把火變成熊熊大火,讓更多人受惠.
.
這麼簡單的道理,我想有點常識的人都明白,你領這券不只領券而已,更是在幫助受創店家,刺激經濟,這也是為什麼,商家會喊,「一定要限制實體消費」.
.
你發現金,不綁定,不限制消費,還要拿去繳水電費?還扯啥日常生活開銷,「生吃不夠,曬成乾」、「五千塊錢而已,這麼看不起人民?」,講這種話的人,才是真正的看不起人民.
.
如果政府發這些錢,人們都拿去繳水電費、房租、應付生活開銷,那還振興個屁阿?商家還不倒嗎?說這種話的人到底有沒有常識阿?
.
乃至於說啥,「五倍券既然這麼有用,能帶動經濟效益,為何不發個十次八次呢?台灣經濟可以突飛猛進,超日趕美.」
.
同樣的邏輯,你發現金有用,可以救萬民於水火,讓人民找回尊嚴,怎麼不發個十次八次,天天發現金,開倉賑糧,人民個個感恩戴德呢?如果照這樣去做,國家不倒才怪.
.
什麼叫做為反對而反對呢?我們可以舉柯文哲的例子,他先批評花1000換5000,「一定要花23億印紙嗎?國家還把公務員搞瘋,不知道這個家在做什麼」然後等到要直發5000了,又改口「中央想好再轉彎,不要自己內部都亂掉了,最後要轉彎不知道轉到哪裡去了.」,又稱「做甚麼事情,內部一定要有正、反意見的討論,像北市府決定一件事情或政策時,都會有紅、藍軍對抗,正、反意見討論出最終結果再來定案,否則會亂掉.」
.
這個就是典型的民粹,打假球.
.
台北市當初靠著1000換3000,綁定敬老卡、悠遊卡,一邊罵,一邊自己不斷加碼,稱「敬老卡4成綁三倍券,是了不起成就」,若沒有使用者預付1000的概念,那麼,這些各縣市加碼措施,如敬老卡刷3000領回3000,也就作廢了,說到底,用消費券的方式,就減少了許多靈活度,這些嘴巴反對的藍白縣市長,加碼的概念也都跟振興券預付差不多,消費滿多少,加碼多少,做一樣的事,卻在反駁別人,這不是一手摸奶,一手念經嗎?難道這些縣市首長,當初都在瞧不起人民嗎?
.
民粹的語言說的多了,現在發現對方真的改了,自己得不到利益,又心虛了,痛批對方怎麼可以轉彎,自己只是正反意見討論而已,不是真的反對,這就叫,白嫖還要當聖人,其實自己想預付1000元想瘋了,只不過怕被罵,所以乾脆罵對方,讓代價由對方承擔.
.
這些人真的是為了人民福祉嗎?為了商家的利益嗎?不是,他們不是笨,就是壞,只想到自己而已.
.
振興和紓困是不一樣的概念,但也並不是絕對的,對於商家來說,一次成功的振興,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紓困,例如ptt上的白痴所說的,「許多人質疑『振興』兩套標準,不能繳水電瓦斯電話費,卻可以繳學雜費.」,事實上,過去3倍券也可以繳掛號費,當初怎麼不說這是兩套標準?這是為了便民,也是給弱勢者,無法參與這個遊戲規則,達成振興目的的一點救濟措施,一項政策,不是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這種簡單思維,也不是發現了一點矛盾就以為是一種真理,事實上,用腦袋想一想,水電費是人人都會去繳的,學費只有特定人士會去繳,這兩者影響「振興」的本質就不同,當然不在同一個標準,ptt上的柯糞,大多沒有腦袋,找碴居多,媒體和政府,真的不用看ptt治國,就如同上頭的柯糞鼓吹打科興一樣,你相信了,就真的會亡國的.
.
在振興的概念下,保有彈性,可以讓弱勢者解除他們生活的困境,這只是讓這個政策更好而已,相反,如果你不做任何限制,或者從更好的效果退讓成更差的,這才是在違反「振興」的本質.
.
人民選出政府的目的是,政府更能站在群眾的角度,審視公共利益,和國家福祉,當人民的心態緊縮,或認為自己蒙受損失,例如在疫情之中被剝奪了什麼,想要討取回來,這時候,就會產生盲點.
.
什麼方式是能創造最大利益的?什麼方式更能讓人雨露均霑?什麼樣的決策可以有所保留而未雨綢繆?這就是政府,官員,民意代表,人民選你出來保障群體最大利益,追求所有人民福祉的理由,也是你應該去做的事.
.
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風往哪吹,就往哪倒.
.
不是叫你去吶喊「我要錢、給我錢」、「不給就是瞧不起我」,這叫思考無能,嘩眾取寵.
.
三倍券,是成功的政策,若不是成功的,各縣市不會爭相加碼,消費券,是失敗的政策,當初就算再怎麼吹噓,也逃不了人民的眼睛成為馬英九的汙點.
.
真的不用放棄好的,學習差的,捨本而逐末,不過,不管怎麼樣都不會比馬英九差是了,因為他的消費券根本沒限定用途,完全就是在浪費錢罷了.
.
神父在此建議,如果人民有抱怨,嫌錢不夠,那麼就繼續加碼振興券,五倍也好,六倍也行,真的不用什麼改成由中央負擔1000元,更何況,原本弱勢者就直接進帳戶了.
.
擇善固執,福國利民,而非鄉愿,這才是為政者應該有的態度,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spencer #陳潤星 #無名 #陳峰五 #timchi #范皓程_海王星人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擇善固執為民】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糞管存水彎 在 文青懶媽的簡單生活提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買房on_the_way】02 之選房好苦惱
想要買房,是一個很廣泛的說法,要考慮的層面很廣。
包括要買怎樣的房子 - 公寓、大樓、透天、華廈;要買在哪個區域(這個我們已經決定好了);買房的預算怎麼抓(應備現金、貸款金額、整修費用等都需要仔細思量);是否該研究很便宜的法拍屋;挑選房子有什麼枚角;建商的選擇等等。
▌公寓、大樓怎麼選
我們一開始只考慮公寓,因為坪數大又低總價,目前住的也是公寓,除了每天要爬四樓還是會喘、有時得抱著熟睡的屁孩爬上四樓很有健身感、出遊扛行李上下樓要人命外,其它感覺也還算舒適。
但...有機會還是希望能入住有電梯可以坐的華廈或大樓,或者至少是二三樓(少爬點樓梯)的公寓。
但經過深入了解後,我們才發現...原來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這麼簡單。
▌屋齡與居安考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二十年以內的中古或新成屋,大多是大樓為主,已少見公寓或華廈 (十樓以內有電梯的獨棟大樓),原因是因為土地成本越來越貴,為了增加土地效益,所以只好向上發展。
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後,政府的建築法規更新了不少條款與要求,對抗震部份有更嚴格仔細的要求,包括提升建築物的耐震能力,對於建物的抗震系數與標準等都與之前有所不同。
所以如果想買大樓,購買2006年以後申請建築執照的大樓比較安全。
為什麼是2006年後呢? 因為修法歷經4年歲月,直到2003/5/6才正式立法,當年6/5才由總統號令修正法規,在2005年完成大幅更新,新版規範自2006/1/1起算。所以自2006/1/1申請的建築執照的建案,才是參照較完整的安全指標、建築法規去建造的。
經過以上種種研究,除了居住便利性外,考量房子得住個幾十年,居住安全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懶媽與腦爸正式放棄考慮2006年之前的舊公寓或舊大樓。
▌公寓優缺評比
低公設比與低總價的公寓,對於不想跟錢包過不去的我們,仍舊非常有吸引力。在我們正式放棄舊公寓前,懶媽跟腦爸也針對公寓做了不少功課,像是入住公寓可能會面對的各種軟硬體問題。
◆ #各樓層都有不同的優缺點:
一樓,進出方便且極大機率有自己的停車空間,但進出方便表示安全性較低,且因為位置緊鄰馬路,會比較咬嘈。再者...容易有貓、鼠、昆蟲等自門縫中進門參訪。這對於極端害怕蟲類的懶媽來說,是個致命性的缺點。
/
二樓,只需要爬一層樓梯就能回家,非常方便,蚊蟲也不像一樓這麼多。但致命性的缺點是,二樓大多是管線轉彎處與集中地,若管線沒有常常維護,當上面樓層大量排水時容易造成回堵,因此會有漏水現象。之前曾聽聞二樓公寓住戶回家時,在家門口就聞到濃濃屎味,原因是糞管爆開,家中遍地黃金。
/
三樓,沒有蚊蟲、沒有糞管,算是接受度最高的樓層。
/
四樓,除了爬樓梯有點累,帶了孩子更累,回家後就不想再出門外,整體採光不錯,躁音問題也不太嚴重。
/
五樓,夏天日曬室內較熱,雨天室內也容易潮濕,因為在最上層,也容易發生漏水狀況。
大家看完一定都想,當然買1-3樓啊,但是...1-3樓的釋出機會也相對少很多,想買到1-3樓的公寓,很靠機緣。
從我們開始在房仲網站關注房事起(約莫兩年),大概只看過一次一樓及三樓的公寓釋出案件。
◆ #自備款拉高:
買房需要貸款,但可以貸款的金額卻不是我們說了算,是依銀行鑑價的結果進行估算。
假設買價500萬,自備款需要準備至少2成 (100萬),但貸款金額是由銀行鑑價後決定。若銀行針對屋況、地段等評估後,房屋價格只值400萬,那麼就算可以跟銀行貸到8成,銀行給你的貸款額度是400萬*0.8 = 320萬,等於自備款要增加80萬,是180萬。
更不用提入住前,需要針對老屋進行程度不等的翻修,以最簡易的廚房與衛浴翻修,每坪預算至少3-3.5萬,而且付給師傅的費用,不能刷卡,只能現金。
簡而言之,現金存款至少得拉高至房價的4成以上,才有機會住得舒服。
對於不想一次清空存款,或是向長輩預借現金支付自備款的我們,正式決定跟舊公寓道別。
故事太長,買房人生 to be continued...
◎◎◎◎◎◎◎◎◎◎
想優化生活、調整居家空間,卻不知道該怎麼做嗎?
◎ 歡迎找懶媽聊聊 http://bit.ly/LazyMom-LINE
———
我是文青懶媽,熱愛親子共讀創造回憶的高雄整理師,剛剛好的理想生活推廣者。暫定每週二、日固定更新,其它日子隨意。
#文青懶媽
#高雄整理師
◎◎◎◎◎◎◎◎◎◎
歡迎
#按讚-讓懶媽知道自己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留言-歡迎跟懶媽聊天或分享自己的觀點
#分享-希望更多人能一起享受生活的餘裕
糞管存水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關係,這又沒什麼】
#你是否也曾聽過這句話而把悲傷埋起來
防疫在家期間孩子們對昆蟲發展出濃厚的興趣
每天都在家裡看蟲、抓蟲、玩蟲(?)
(上次發現一隻小蜘蛛,結果兩姊妹當寶貝搶著要)
加上前陣子訂購了一堂竹節蟲小小飼育員的線上課程
於是,我們開始在家養起了竹節蟲
不得不說,我們真的很認真
照著課程教導,孩子們早晚都會幫飼養環境噴水
將蓋子上的糞便清洗乾淨、檢查葉子有沒有枯萎
但就在前幾天,竹節蟲突然失去活力
不吃也不動,本來猜是不是可能要脫皮了
但昨天發現,罐子裡的三隻竹節蟲都六腳朝天
奄奄一息的躺在一旁......
養了兩週,人與蟲有連結也有感情了
我整個焦慮感急速上升,開始查相關資料
也加入竹節蟲飼養社團做功課
最後猜是葉子太乾所以竹節蟲拒食
換了冰箱中的庫存他們還是不吃
在這個無法出門的時間點
也等不了網上訂的葉子來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隨著時間流逝而凋零
內心充滿無力、焦慮和一種似曾相似的悲傷
對的,似曾相似的悲傷
童年回憶中,有一次從夜市撈了一隻小金魚回家
我把他當寶貝,每天為他換水
結果在換水的過程中
不小心讓他跟著水一起流進了排水孔
還有一次,在路上撿到一隻受傷的雛鳥
把他帶回家,什麼都不懂的我怕他肚子餓
所以餵他吃小米,結果他就被噎死了
還有很多,像是養的小鳥飛走
養蠶寶寶結果被螞蟻搬走
養的烏龜結果被魚吃掉(剩殼在水中飄)
等等的黑歷史讓我對於養寵物頗有陰影
這時,有句似曾相似的話在耳邊響起
「沒關係這又沒什麼」
我突然意識到,這句看似安慰的話
其實是一句 #禁止訊息
他所帶出的涵義為「不准有情感」
沒有多重要,沒什麼好傷心的
沒那麼嚴重,也沒什麼好哭的
於是我把感覺關起來,也把悲傷埋起來
假裝自己不在意,因為,這又沒什麼
當我覺察了,就有機會改變對這件事的觀點
我告訴自己「死亡與離別讓我經驗到恐懼、痛苦和悲傷,我可以有這些感覺」
接著,我花些時間與自己當下的感受同在
悲傷化成眼淚默默地從眼眶流出
就這樣,一段時間過去
強烈的情緒漸漸消退,我感到平靜許多
當天婆婆跟先生不約而同採了新鮮的葉子回來
幫竹節蟲換上新葉,果然願意開金口吃飯了
不過,只活了一隻,另外兩隻已回天乏術
晚上唯可問我:「竹節蟲還好嗎?」
「恩,換上新的葉子有救活一隻,不過另外兩隻死掉了」
「為什麼? 我不要竹節蟲死掉!」
說完她崩潰大哭,那種單純的情感
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每當寵物離開時,我的內心也是如此悲傷
我蹲下來,輕輕摟著她
「竹節蟲死掉讓你感覺很傷心,是嗎?」
她邊哭邊點頭
「我可以理解,媽媽小時候養的寵物死掉時,我也有過這種感覺」
那個當下,我接受悲傷與我們同在
也因著同理,我與孩子連結在一起
悲傷沒有不好,悲傷也是情緒的一種
有些事,也只有在悲傷時才會啟動
如同《腦筋急轉彎》中,樂樂最後所說的
「因著憂憂,他們都來了」
/
會想逃避痛苦與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反應
甚至會建立一些慣性反應已達到自我保護
如同上面的那句話
透過否定、忽略和轉移來迴避那些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但往往越是拒絕,就越是把自己推向情緒化的泥沼中
在學習正念之後,每當面對痛苦的情緒與感受
我會試著對他說「歡迎光臨」
允許也邀請他到這個身體裡坐坐
仔細觀察這位訪客,而不是一昧地閃躲
或企圖改變些什麼好讓痛苦離開我
#善待每一種情緒包括會讓你痛苦的感受
有一次我不小心割到手,傷口不淺,鮮血直流
當下我一邊止血一邊感覺到強烈的痛感來襲
我嘗試帶入正念,觀察呼吸,觀察痛的感覺
刻意放鬆身體,不用意志去對抗
任由痛感逐漸攀升,逐漸增強
我可以感到覺我的脊椎與後腦因著疼痛而發麻
但這沒有持續很久
如同爬山一般,到一個高峰,就會開始下坡
強烈的感覺也開始逐漸下降
接著,這位訪客離開了
我也不覺得痛了(雖然傷口還在)
我要說這種方式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
不管是在面對身體上的各種疼痛
像是頭痛、經痛、被小孩撞擊的痛
或是任何情緒上大大小小的痛苦
幫助我用一種新的態度來面對他們
外在的人事物沒有改變,但因著內在資源變多
以及看待人事物的濾鏡與角度不同
不知不覺對於承受壓力的指數提升
連帶生活的品質也因此提升
✏️本日金句:
「療癒痛苦的秘訣,在於培育正念的態度」
對你而言,養育孩子
是帶來壓力?還是帶來療癒呢?
希望我們都能在這趟旅程中享受養育孩子的樂趣
也因著提升意識
從枯乾走向滋潤
從壓力變為療癒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任何的學習都是用來改變自己而非改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