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思考外包的陷阱》x2本
資訊量越來越爆炸,我們不得不仰賴專家和科技幫我們篩選資訊、指引我們方向。但是專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終目標,這個時候很容易發生「手裡有鐵錘,世界上什麼東西看起來就像釘子」的盲點。如何跳脫思考外包的陷阱,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部落格原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面對太多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轉身尋求「專家」和「科技」,希望他們幫忙找出最佳選項。結果,我們把許多思考外包出去,依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這本書充滿許多精彩案例,會激發我們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專業和科技當成輔助,認識到真正掌握全局、該負起全責的主人,終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場作者專訪,邀請他暢談「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帶我們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找到方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個 YouTube 連結觀看整段25分鐘的談話。
.
【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
.
去年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談論「通才」的精采好書《跨能致勝》,裏頭對於跨領域的案例分析讓我拍案叫絕。後來接著讀《專業之死》這本書討論「專家」和「公民」的互信為何崩壞、該如何重建,讓我認識到專家公民的合作是民主社會之所以能持續繁榮的基石。
然而,身為「公民」的我該對於「專業」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該如何過濾資訊、如何獲取新知,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便成了我很感興趣的課題。後來輾轉接觸到討論「自主思考」的這本書,裡面不但提到「通才」,還討論了「專家」,更涉及許多「科技、醫療、商業」議題,這引發了我十足的好奇心,這本書能跟前面兩本書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
【我的閱讀筆記和想法】
.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感到非常耳目一新的書,裡面的觀點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大意是說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思考外包給所謂的「專家、科技和系統」,結果我們越是仰賴這些東西,視野就會越狹隘,太過聚焦反而不容易掌握全局(例如完全相信導航結果開車掉進水裡)。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譬喻:「我們培養數個世代的人去研究樹皮,他們許多人對樹皮的起伏、心態、顏色、條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樹皮僅僅是樹木的最外層,又更少人意識到樹木僅僅是森林的一部分。」書中舉書許多專業鑽研太深的故事,反而帶來「見樹不見林」的反效果。
如何讓專家和科技輔助我們?方法就是「往後退一步,提出問題,綜合整理」。重點在於保持質疑心和好奇心,專家和科技給的資訊可以用來參考,但是終究要記得自己想達成的「整體目標」,以整體脈絡來看事情的責任就落到自己身上。
.
【見樹要見林,談健康】
.
書中以健康當作例子,表示許多人會因為專家的「過度聚焦」而迷失了方向。例如許多人會認為「飲食」對健康很重要,因此很多倡導透過飲食感改善健康的專家,就會跳出來提供各種的飲食建議,要我們「不吃」和「吃」特並食物。種種跡象顯示,某些飲食建議反而讓人們變得營養更不均衡,某些標榜的產品反而造成另一種副作用。
然而飲食法的英文「Diet 」源自於希臘文「diata」,這個字指的是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狹隘的飲食。這個字意味著「透過一種涵蓋生理、心理層面的完整生活方式達到健康的狀態」。作者因此反問道:「有沒有可能我們都把關注的焦點在食物上,因此忽略了真正的關鍵?不要那麼聚焦、放寬視野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呢?」
書中引述學者們研究世界上「長壽村落」之所以活得健康,得到的結論是:「健康不取決於特定食物、特定活動,甚至不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所有這些因素。」飲食只是拼出全貌的一片拼圖,而過度聚焦會使我們忽略其他許多片拼圖。事實證明,健康沒有單一良藥。
.
【見樹要見林,談投資】
.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特別有感觸,是關於投資的事情。不同於傳統「選股」和「擇時」的投資策略,用「被動型指數型 ETF」一次買一籃子股票和不擇時進出的好處,越來越為投資人所知(我是用這個方式投資)。許多財經專家和金融機構開始搭上熱潮,開始爭相推崇各式各樣的指數型 ETF。
接著市場上開始大量推出各領域的 ETF,只要你想得到的產業,金融業者都會有對應的 ETF 賣給你。例如最近火紅的虛擬貨幣,更出現了好幾十檔虛擬貨幣 ETF 等著核准上架,每家金融業者都來想分一杯羹。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數據引述,出自於被動型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
「直到2015年,市值百大的 ETF 周轉率達 864%,市值百大個股的周轉率則是 117%。如果說現今的 ETF 投資是股票市場的投機方式,完全不為過。」
周轉率越高(買進賣出)等於越多的手續費,越多的手續費等於越低的報酬。弔詭的現象發生了,整體而言,頻繁買賣「ETF」的投資人,最後竟然得到低於買賣「個股」投資人的報酬。
許多投資人只「見樹」:用 ETF 買一籮筐股票,看似分散風險又有許多選擇可以挑,專家也樂得介紹你更多不同標的,取得話題熱度和抓住你的注意力。反過來,投資人忘了「見林」:似乎忘了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合理的市場報酬、盡可能降低成本和手續費、並且長期持有。
.
【把注意力擺回自己身上】
.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場地,專家和科技就像是拿著手電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們有興趣的地方、想引導你過去的地方。但是你要在這個世界上前往何處?這個答案終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該注意的是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而非任憑專家左一言右一語,或者任由科技演算法主導了你的資訊來源。
作者引用了詩人愛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人更應該學會發掘、觀看內心閃爍的微光,而不只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輝耀的蒼穹光彩。」句中的詩人和聖賢,可以換成專家和科技,而且適用於現下的脈絡。重點在於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讓預設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中心主掌大權,而忘了思考其他詮釋方式或發揮同理心。
因此,要試著退一步觀看事情的全貌,釐清真正的目標。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主動去定義自己追求目標的整體脈絡是什麼,然後有效運用專家的意見,還有科技的輔助。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讓專家隨侍在側,並非讓他們主導大權。要贏的是整場戰爭,而非一場場戰役。
.
【後記:自主即自由】
.
總結起來,拿回自主思考的能力,就好比你的真正目標是想要拼湊一面馬賽克磁磚牆,關鍵在於應用這些專家和科技幫自己挑選理想中的磁磚,但是最終負責把它們拼湊起來的人還是你自己。書中提到的許多建議非常實用,包含: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以任務為導向、自主思考、連結多元觀點、專家為輔不為主。生活無論再忙碌,都必須保留時間和空間給自己自主思考。
我很喜歡柴契爾夫人最為人稱道的名言之一:「注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延遲;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延遲會成為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成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你會習慣會成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的想法,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總是把思考外包,就等於任由別人定義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時候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掌握思想上的自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種自由必須仰賴專注、意識、紀律;相反地情況是意識的缺乏、預設的模式、汲汲營營的生活。要成為自由的人,就必須學會自主思考。
.
【抽獎辦法】感謝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1、抽出「2本」《思考外包的陷阱》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想學習自主思考嗎?為什麼?例如:「我想學習自主思考,才能把專業的知識活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4/9(五)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4/10(六)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約翰伯格名言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要從一片理財書海裡找出一本優質讀物,就像在 #稻草堆裡找鑽石 一樣。《#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就是稻草堆裡最大、最亮的那顆 #水鑽,有著絕佳的光澤和完美的賣相。
🤔問題在於,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鑽石鑑賞家,更不知道自己可能「錯看」了些什麼。我想進一步探討 #書本之外,作者沒告訴你的那些事。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rich-dad-poor-dad/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怎樣的書?】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長期佔據排行榜的投資理財暢銷書,甚至出到了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的作者是日裔美國人企業家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富爸爸系列書籍更在全球翻譯成51種語言、暢銷4100萬冊以上。
在夏威夷長大的作者羅勃特清崎,他的財務價值觀來自於兩個爸爸的引導,一個是親生父親「窮爸爸」,另一個是鄰居的父親「富爸爸」。兩個爸爸對金錢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羅勃特清崎透過一窮一富的故事推演,讓讀者跟他一起重遊這段回憶。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從作者年幼的故事說起,一路談到他出社會、創業的種種經歷。書中挑戰一般讀者常接受到「中產階級家庭」的財務教育,將「富人」的思維模式以富爸爸的口吻娓娓道來,我甚至聽過許多人稱這本書為理財啟蒙之書。
【為什麼我會讀這本書?】
我原本對《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興趣缺缺,但是剛好我前陣子讀到《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這本書,由日本第一書評家土井英司所寫,他說:「很多人會鄙視暢銷書,但其實,光是思考『它為何暢銷』就非常有價值。」
因此,這本書便雀屏中選了。我秉著一股實驗精神,試著實踐從《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學到的精神:「書本不是只有『裡面』可以畫線,書本『外面』或許也有些東西值得畫線。」
這篇文章跟你分享我從這本書裡面學到的重點,以及書本外面作者沒告訴你的那些事。
【我的3+1個重點心得整理】
在閱讀的過程中,前半段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受到啟發,翻新了傳統中產階級家庭教育的金錢觀(我是公務員體系家庭出身)。但後半段我漸漸感到不對勁,作者對於金錢的愛好、對於賺錢手段的追逐,讓我開始冷靜下來思考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1.富人不為錢工作】
羅勃特清崎從富爸爸的言行舉止之中,發現到「中產階級為金錢而工作。但是富人不為錢工作,他們讓錢為他們工作。」我很喜歡這段文字背後的精神,關於富人如何看待金錢,這段文字提供了兩個很棒的觀念。
第一,富人並非不工作就能賺錢
許多富人甚至比中產階級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富人透過許多有挑戰性的工作,不斷成長與拓展見聞。他們透過工作獲得更多的靈感、洞見和商業思維。他們看的不僅是工作薪水的「當下價格」,而是透過工作所學提升自己的「未來價值」。
第二,富人重視投資、而非消費
富爸爸雖然有錢,但是非常節儉,他開便宜車、住便宜房。中產階級反而時常落入一個惡性循環,貸款買好車、買好房、買奢侈品,看似物質生活富足了,卻終其一生透過勞力換取薪水。富人專心投資金錢在資產上,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和盈餘進行消費。
【2.培養財務智商:資產、負債、現金流】
這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看懂「現金流」的概念,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財務智商。羅勃特清崎把人們擁有的事物區分成「資產」和「負債」兩種,他定義「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口袋裡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
從下圖可以一目瞭然看出,窮人的現金流,大概就是收入和支出打平,無法累積足夠的資產,也很難向銀行借貸。中產階級的現金流,除了花錢消費之外,還必須繳納許多的貸款,如果沒有累積資產的概念,一輩子很可能陷入依靠勞力工作償貸的循環。
富人則是盡可能累積資產,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例如股票債券的利息、房地產收的租金)支應生活,而且盡可能減少負債。「 窮人只有支出。 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富人買入資產。」這個概念,足以開拓你的財務視野,讓你用不同角度去思考自己身處的財務象限。
【3.為學習而工作,而不是為了錢】
羅勃特清崎雖然在言談之間,充滿了對「受雇工作」中產階級的嘲弄,但是「為學習而工作」這個概念,倒是值得劃線深思。我們可以警惕自己的是,是否單純為了工作的薪水,付出了勞力和時間,過程中卻沒有任何的成長?然而,富人從事工作的目標,除了錢之外往往還有更多的意圖。
作者鼓勵讀者突破框架,打破要在一個行業裡面深度鑽研的執著,勇於嘗試不同的公司業務,甚至在不同產業之間切換。重點是接觸不同的刺激、不斷學習新事物,讓自己觸類旁通掌握更多跨領域技能。舉個例子,你以為羅勃特清崎很會投資?他其實最會的是行銷自己的書和課程(笑)。
在《黑馬思維》書中的這段話,也給了對自己工作迷惘的人們一個勇敢的方向:「起初自以為的的熱情,不一定要堅持不懈,途中做出改變或放棄,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而是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依據自己內在的動力,去調整和適應新的方向,逐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熱情。」
【+1.稅收的歷史和公司的力量】
直到書中這一段談稅務與公司的部分,徹底敲醒了我的警鐘。羅伯特清崎毫不掩飾地透露出一個訊息「有錢人懂得用公司來避稅」。對我而言,這根本是一種「倒果為因」的態度,對於金錢的追尋,大可不必至此。
成立公司的目的,應該是透過產出服務或商品,提供給整體社會更多的價值,公司稅務的優勢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如果把方向弄顛倒,先為了避稅與節稅的手段而開立公司,這不就是令人最討厭的富人嘴臉?羅伯特清崎的文字中,充滿了濃濃的後者意味。
我會隨時以二戰集中營倖存的心理醫師法蘭克在《活出意義來》寫下的這段名言來警惕自己:「成功就像幸福一樣無法刻意追求:它是種隨之而來的東西 — — 當一個人獻身於偉大事業時,產生不期而至的副作用 — — 或傾心臣服於愛人時的副產品。」
【作者沒告訴你的5件事】
1.「富爸爸」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人?
富爸爸是虛構的。羅伯特清崎在1992年出版他寫的「第一本書」《如果你想變有錢又快樂,別去上學》,教父母與其送孩子去學校,倒不如教他們怎麼投資房地產。在書中他稱讚自己的親生父親 Ralph H. Kiyosaki 是他此生「最好的老師」。
在後來1997年出版的《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曾經是最好的老師的親生父親,卻成了他口中的「窮爸爸」。自此之後,他就一直聲稱「富爸爸」是真有其人,要求出版社歸類為「非虛構書籍」。直到2000年受邀上了歐普拉的節目,這個具有十足話題又勵志的「真人真事」就此引爆開來。
不過,隨著世界各地讀者和記者們抽絲剝繭之下,許多證據顯示根本沒有富爸爸這號人物。終於在2003年SmartMoney雜誌專訪的時候,羅伯特清崎親自說道:「難道哈利波特是真的嗎?何不讓富爸爸成為一個傳說故事,就像哈利波特一樣?」
2.「作者」羅伯特清崎是真材實料嗎?
在出書之前他並不富有。許多談投資理財的書籍作者,都必須聲稱自己擁有龐大的財富,當然這樣才能增加論點的可信度。不過,根據Forbes富比士雜誌的調查指出,在1997年之前羅伯特清崎其實根本不富有。
他在1977年創立了皮夾公司、在1980年代創立零售公司,後來相繼倒閉。直到他1985年發展出「現金流遊戲」、甚至寫出《富爸爸窮爸爸》之前,都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他曾靠房地產致富。後來他進入安麗直銷公司,運用直銷體系推銷現金流遊戲以及自己寫的書。
3.你知道作者曾經惡意「破產」嗎?
這裡談他的第三次破產。前面提到羅伯特清崎的前兩次破產,比較屬於環境與機運的影響,創業失敗在所難免,難得的是東山再起的勇氣和決心。然而,他在2012年第三次的破產,終於敲醒了眾人的警鐘。
他旗下的 Rich Global 公司透過教育機構 Learning Annex 的協助推廣,將系列書籍、現金流遊戲、各地演講推上高峰。之後卻因為積欠費用遭法院判賠2400美元給 Learning Annex。為了避免賠償金,他索性宣告 Rich Global 公司破產。
這次的破產,雖然讓他免於天價金額的賠償,沒有傷到他個人資產的一分一毫,但卻賠上了個人的信譽。他完美示範了書中「破產是種策略」的原則,徹底展現了「眼中只有錢的人」想的跟我們真的不一樣。
4.「學歷」究竟重不重要?
從數據來看很重要。羅伯特清崎貶低那些為學歷打拼、受雇上班的人們,稱他們為「倉鼠」,而且認為學歷和財富無關。但是以2019年美國勞工局的統計數據來看,學歷與「失業率」和「收入」有強烈相關性。尤其對於提升收入來說,學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羅伯特清崎不止一次說過:「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賺錢,賺很多的錢。」但我卻認為:「財富應該是一種當你貢獻能力、提供價值的時候,伴隨而來的副產物。而非窮極一生的唯一追求。」
某種程度上來說,學歷是知識的憑證。我擔心的是在人生價值觀仍然懵懂階段的讀者,因此放棄對知識或能力的累積,直接邁入對金錢的盲目追求。理性的讀者該謹慎思考這個論點。
5.出這麼多書葫蘆裡賣什麼藥?
他賣的不只是書,而是高價的遊戲跟課程。從上面的故事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真正讓羅伯特清崎發跡的,並不是他高明的財務手段跟投資技巧,而是他精心雕琢的「富爸爸」系列故事。光是系列書籍,已經出版26本著作,全球熱銷逾4100萬冊。
首先我們要知道,《富爸爸窮爸爸》是為了推廣「現金流遊戲」所寫,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本書反而紅透半邊天。我認為「現金流」的概念值得一學,這有助於你翻新自己的財務認知,用不同的視角檢視資產與負債的關係。但是否要為此花上大把銀子?這則是見仁見智。
他出書的另一個目的,是推銷高價課程。根據加拿大 CBC 新聞記者親身參與他的課程指出,在一天版的免費課程裡,會追加推銷500美元的三天版課程,隨後再推銷12000到45000美元的課程(對,你沒看錯)。
【金玉良言裡的殘棉敗絮】
讀完《富爸爸,窮爸爸》並且分析了書本以外的事情,如果你問我推薦讀這本書嗎?我會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吃魚肉也要懂得吐出魚骨頭。」對於讀過的朋友而言,我認為:「或許,這曾是你的第一本理財啟蒙書,但不應該是你的最後一本」
這本書讓我非常佩服的地方,在於作者說故事的技巧實在高超,能夠挑起人們對於貧富之間的敏感情緒,用一個簡單易懂的現金流解釋金錢的運用。更厲害的是這本書的書名,取得簡直超過100分,光是這書名我相信就能再戰20年。
除了超級鼓舞人心的故事與話術之外,根據種種的案例分析和研究顯示,羅勃特清崎的「財務建議」和「投資建議」,你其實聽聽就好。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言行如一的榜樣,還有穩健務實的指南,而非這本書告訴你「要破產,就破得徹底」保證窮困潦倒的建議。
【後記】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謬爾森說過:「沒有任何書籍可以讓你致富,少有書可以讓你保持富有狀態,但卻有很多書加速你的財富虧損。」謹慎且小心面對《富爸爸,窮爸爸》的建議,別讓它成了加速你財富虧損的那本書。
你可能會問:「那麼,有哪些書能讓我保有富有狀態?」對於一般的投資者而言,以下這些書就是稻草堆裡貨真價實的鑽石:
1. 幫助你建立正確看待「金錢用途」的理財觀念《金錢超思考》
2. 幽默地告訴你如何在陰晴不定的股票市場中站穩腳步《漫步華爾街》
3. 如果說投資是蓋一房子,這本書就是一定得打穩的地基《投資金律》
4. 言行如一的金融巨人,教你看透投資市場的本質《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5. 充滿洞見的普世智慧,懂得謙虛地面對未知的市場《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約翰伯格名言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今世界首富首強的國家首推美利堅合眾國
好不好讓我們一起再度重新再認識美國!
2019年,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各種刀起刀落,世界充滿了詭異的硝煙!去年已慶祝的7月4日是美國的國慶節,歷史稱獨立日。24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776年的7月4日,在托馬斯•傑佛遜以極其激昂與不屈的措辭撰寫的《獨立宣言》中,美利堅合眾國掙脫大英帝國殖民的枷鎖,宣告正式獨立。
托馬斯•傑佛遜是民主共和黨創始人,《獨立宣言》主要撰稿人,與華盛頓、富蘭克林並稱為“美利堅開國三傑”。
243年過去了,美國人早已實現了獨立宣言裡的願景,但與惡龍纏鬥過久的它,自身亦成為禍害人間的惡龍。
美國政府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恐怖組織!美國精英統治階層,不愧是五月花號運過去的強盜後代。我相信,在看完下面這些歷史,你們會腦洞大開。你們會明白,這群強盜,真的沒有辱沒祖宗!
想當年,公元1620年,五月花號滿載一群王八蛋,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美洲大陸。幹啥呢?普世價值?NO!他們是一群魔鬼!北美大陸原住民印第安人無私的援助了他們,而他們及他們的後代,卻殺光了印第安人!因為,在白種人看來,印第安人不過是一種會說話的動物,他們既不懂科學,也不懂民主,既沒文化,也不懂文明。就是這樣一群野蠻時代的動物,卻佔有大量肥沃的土地。這在當時的白種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如何把大量肥沃的土地,變為自已所有,是所有白種人共同擁有的夢想。於是,在一幫白人精英的密謀之下,一場大規模的掠奪印第安人土地的計劃開始了。
“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開始了,但他不是靠槍砲實現的,而是天花。魔鬼們——白人,把帶有天花病毒的毯子贈送給印第安人。天真無邪的印第安人接受這些物品,很快就流行了瘟疫,數年的時間裡,印第安人就大量死亡。從3000萬人口最後只剩下了不到100萬人口!
英國殖民者並以英國女王陛下的名義頒布獎賞制度,砍一個印第安人人頭,不給錢!那啥?怎麼的才給錢?砍下人頭,用頭皮來還錢!就是必須剝下頭皮,才能領賞!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更是親手剝下印第安人的皮,製成長筒靴!
美國開國三巨頭、第三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托馬斯•傑佛遜1813年稱:美國人必須追踪並滅絕印第安人,要不將其趕往人跡罕至之地。也就是說,對印第安人繼續實行種族滅絕大屠殺!直到殺光為止!當然,少不了林肯。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下令絞死38個明尼蘇達曼卡托地區的達科他人蘇語部落的囚犯。林肯對即將征剿印第安人的美國陸軍中將約翰•珀普交待作戰目標:“此戰目標是徹底滅絕蘇部落。他們將被像野獸一樣對待。”赤裸裸的繼續屠殺!
美國歷史上另一位偉大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他的叔叔就是西奧多•羅斯福。西奧多•羅斯福的名言是:“只有死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此時,時間已經進入20世紀,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20世紀的第一位總統。經過美國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北美大陸的數千萬原住民——印第安人,終於被屠殺殆盡!以上帝的名義!
歷史的車輪在前進,白人貪婪成性,好吃懶做。印第安人從地球上消失了,地盤就是他們的了。白人們又不願意幹活,怎麼辦?開始進口奴隸。大批的非洲黑人和華工被賣到美國,給白人當奴隸!美國號稱世界上最文明的國家,最注重人權的國家,而實際上美國黑人、華人還不算人!60年代起,黑人運動風起雲湧,馬丁•路德金的存在和死亡,恰恰說明了美國政府的邪惡!恰恰說明了美國精英統治階層是一群不折不扣的魔鬼!數千萬黑人,為了能夠擺脫不是人的現實,前赴後繼,終於迫使美國政府在60年代末以法律的名義承認黑人是人!各位看官,60年代末啊!美國政府才承認黑人是人!但實際上,直到今天,美國白人歧視黑人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美國政府,在歷史上從沒有講過道義和正義!
他們只有利益!一戰,美國坐山觀虎鬥,大發戰爭財。二戰,起初,美國人仍然是坐山觀虎鬥,大發戰爭財!日本一半以上的侵華物資都是美國政府賣給他們的!直到美國政府坐地起價,日本鬼子殺紅了眼,大罵一聲,操你媽的美國佬,宰人啊!於是,把珍珠港給炸了。美國政府一看時機成熟,可以摘桃子了,宣布開戰!
什麼?這些都是已經久遠的歷史了?美國政府已經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了?好吧,那就讓我們再來看看二戰後美國政府幹的事吧!
1950年杜魯門稱“中國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安全”,派第7艦隊入侵台灣海峽!1950年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組成聯合國軍的非法決議,兵力以美軍為主,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任總司令。美軍在朝鮮仁川登陸,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
1958年美國插手黎巴嫩內戰,武裝入侵,給親美夏蒙空運武器,第6艦隊帶15000陸戰隊登陸,後達45000人。
1959年美國派遣1600僱傭軍,38架飛機,15艘戰船,對古巴武裝入侵,古巴軍隊奮起反擊,經過72小時激戰,全殲美軍!
1960年美國陸戰隊4000多人以休假為名在多米尼亞登陸,干涉其內政,總統被刺身亡。你沒看錯!是的,以休假為名!
1960年美國支持比利時發動對剛果的武裝侵略,美軍於1961年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將盧蒙巴總統殺害。
1961年美國派第7艦隊進入寮國海岸,500名陸戰隊入侵。
1962年美國對古巴封鎖,甘迺迪提出7項強硬措施,派40艘戰艦和20000海軍封鎖古巴。
1961年美國派出400特種部隊和100名軍事顧問,幫助南越戰爭。第二年,又派了11000名士兵。
1962年美國武裝干涉多米尼加共和國。
1964年美國開始了對越南為期4年的轟炸!
1965年美軍出兵18000人對越南發動戰爭。
1965年詹森下達進攻多米尼加的命令。數日內美國出兵35000人,380架飛機和40艘戰艦。
1969年美國政府支持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
1970年美國策動郎內發動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的柬埔寨政府。
197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僱傭軍入侵葉門。
1983年裡根簽署了代號“暴怒”的軍事行動。10艘戰艦和2000海軍陸戰隊閃電入侵格林納達!
1986年美軍在利比亞附近進行軍事演習,雙方發生衝突。美軍開始空襲利比亞,藉口是“打擊恐怖活動”打死利比亞150名軍人。開始大批出動飛機轟炸利比亞首都和第二大城市,那時候美國稱此為“自衛行動”。
1987年美軍武裝直升飛機襲擊了伊朗的布雷艦。對公海的伊朗石油開發平台進行了砲擊。
1988年美軍護航艦在海灣遇雷,裡根下達命令報復,美軍出動“企業號”航母在內的7艘艦發動攻擊,擊沉伊朗多艘艦艇。
1988年裡根派第82空降師3200名軍人入侵洪都拉斯。
1989年美國對巴拿馬進行了代號“正義事業行動”的侵略,動用24000人突襲巴拿馬,並佔領了巴拿馬。
1990年6月3日,美國宣布實施“利刃”行動,派遣一支由4艘戰艦、27架作戰飛機和2335名作戰人員組成的兩棲作戰軍隊,從地中海駛抵利比亞附近的海域待命。8月4日,美海軍陸戰隊從海上和空中侵入利比亞首都蒙羅維亞。
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了長達38天的戰略轟炸和戰術空襲,出動飛機112000架次,發射巡航導彈288枚,投彈量達20萬噸以上。
1992年美國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旗號,宣布派遣一支2.8萬人的部隊,參加在索馬里的援助行動。培養了大批索馬里海盜後,於1994年撤軍。
1994年美國借海地軍人政府驅逐聯合國民事調查團之機,20000名大兵入侵海地!
1994年美國連續兩週出動大批飛機對波黑塞族軍事目標及部分民用設施進行猛烈轟炸。9月10日,美海軍導彈巡洋艦“諾曼底”號向波黑東北部的塞族防空設施發射了13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此次北約用於空襲的飛機約170架,其中美國約87架。行動代號為“審慎力量”。
1998年,美國命令游弋在紅海和阿拉伯海上的作戰艦艇,用“戰斧”巡航導彈同時襲擊蘇丹和阿富汗。
1999年說塞爾維亞人侵犯了科索沃穆斯林人權,大旗一揮,貝爾格萊德一片火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出動1000多架飛機和40多艘戰艦對一個弱小的主權國家進行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向南聯盟僅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傾瀉了數千枚導彈、兩萬多噸炸彈。還襲擊了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當場炸死三名中國記者。
2001年美國對阿富汗實施了2個多月的持續轟炸。推翻了阿富汗政權、建立一個傀儡政權。
2003年5月2日上午9時(北京時間),說薩達姆踐踏人權還藏有大殺器,殺得伊拉克人血流成河,以美國為首的聯合部隊在聯合國未授權的情況下侵入伊拉克,推翻一個主權國家,並建立又一個傀儡政權,戰爭共持續44天,1100多架戰機參戰,投射2.7萬多枚炸彈。
2011年,說敘利亞人權狀況令人擔擾,利比亞爆發內戰,資助叛軍打了七年,屍橫遍野,卡扎菲政權倒台。
敘利亞亂成了一鍋粥,也是美國政府幹的好事!
烏克蘭亂成了一鍋粥,也是美國政府幹的好事!
2018年,委內瑞拉的經濟徹底被美國搞垮,貨幣貶值成廢紙......
2019年,目前,伊朗正面臨著被美國經濟制裁和軍事打擊的雙重威脅......
約翰伯格名言 在 必懂|閉上眼睛20年績效勝過SPY|美股ETF怎麼買?|2021最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01:59 約翰伯格名言 03:21 Vangard優勢04:57 VTI 12:08 VTI 內扣費用12:43 估價13:47 VTI/SPY/0050 績效比較16:38 自我評量 持續投資自己超速成長 ... ... <看更多>
約翰伯格名言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約翰‧柏格(John Bogle)給投資人的建議 的推薦與評價
「約翰‧柏格(John Bogle)給投資人的建議:. 一、不要預測市場,不要試圖打敗市場,只要追隨市場就好。 二、不要在乾草堆裡找針(個股),買下整個乾草堆(市場)就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