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梅根專訪:踩在敏感種族爭議 掀起英美對立】
過去24小時,歐美各大粉絲頁鋪天蓋地全部 #只討論一個話題:哈利梅根和歐普拉的專訪📺。
太多角度可以聊了:►梅根的自殺念頭 ►哈利擔心歷史重演(指黛妃當時因狗仔文化不堪其擾,最後喪生於車禍)►孩子的膚色問題 ►兩人經濟來源與未來事業。(他們和Netflix與Spotify已簽約,將會發展出兩人為主的獨家內容)►歐普拉的訪談風格 ►英國王室的存廢爭議。
英國王室的家務事(?),因交織在名人+種族歧視議題+特殊歷史文化背景的多重因素中,在歐洲與美國掀起巨大狂潮。美國CBS電視台提前付出2億天價,向歐普拉公司購入獨家播放版權,也是看準了這波觀看潮只會滾動變大,延伸出更多後續。果真,訪談之後各方議題仍持續發酵,一位英國電視主持人在節目上介紹這段專訪時,氣到離開攝影棚(這個英文字,叫Storm off。)真氣啊。
不過今天在主持 #全球串連早安新聞 時,一位在英國當地生活的朋友分享,當外界以為梅根是因為 #膚色 問題遭歧視/微歧視,更被英國人挑惕的,其實是她徹頭徹尾的 #美國口音。英國人認為美國口音沒有文化,不夠優雅;英國人也認定她是 #離過婚的女人 ,在最嚴格的宗教定義下,再踏入婚姻是否恰當也備受爭議。
整個主持過程,我意外發現大家對於「歧視」這件事情的討論度和興趣都很高。
不禁讓我想起 蔡依林 Jolin Tsai 曾在金曲獎的得獎感言中,說過這句:「每個人都可能在一個特定時間,變成弱勢的少數。」
是不是大家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記憶經驗,是和被歧視有關,或是藏著當初害怕被歧視,而作出妥協的委屈?是不是大家需要訴說和被傾聽,才能夠走過那一段經歷呢?
我也在想,無論是性別議題、膚色、語言、體態、政治光譜選擇,有多少分類的標籤,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就有多少阻礙與分裂;以美國來說,膚色族裔問題,的確是現在超級話題之一,但已經超過非裔美國人或是高加索人的範疇, Daniel Wu 最近最常討論的就是針對亞洲面孔亞裔族群的攻擊與歧視,每次聽了我都很驚心動魄。也很驚訝歧視多容易被煽動。
而現在,梅根哈利專訪播出後,各大英美社群網站留言都爆炸了,兩國觀眾搶著嗆對方「你才種族歧視、你全家都種族歧視」-- 那是各種攻擊和仇恨的增生。
說真的,我不知道誰是這場專訪的贏家,但我知道很多人因為討論這場專訪,又被捲入更多的負面情緒與網路謾罵中。從這點來看,媒體成功挑動每人心中的恨與恐懼,而最大的輸家,是最無辜、卻在不知不覺朝著分裂和極端走的閱聽大眾。
#所以凡事溫柔點 #細緻一點的媒體視讀 #慢新聞
細緻一點的媒體視讀 在 Lily手繪。客製化。似顏繪。寵物。LOGO - Beiträge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按下「 Instagram 」中間的拍照按鈕,就可以拍下照片,或是讀取相簿裡的照片開始 ... 十足 像是底下這張過馬路的照片,裙襬飛起來的樣子替照片增添了一點活潑的感覺。 ... <看更多>
細緻一點的媒體視讀 在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和Youtube时长预估_tostq的博客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的是,基础LR主要是解决分类问题的概率p估计,假设对于一个二分类问题,模型的目标是预估label=1的概率p,其结构大概分成两个部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