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結構化資料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結構化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結構化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結構化資料之「活動」範例(Part 2)- 使用Microdata 與JSON ... 的評價
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由於我的全新MAC被店員沒有放好的飲料打翻,送到原廠還可能要花超多錢(讓我這兩天難過心碎)
所以這陣子發佈的貼文數量會降低,也請各位多多見諒(我現在是使用老MAC打文章的嗚嗚嗚)
沒有一天能把你從時間的記憶中抹去
#911事件 #20年後 #歷史
-
距今剛好約20年前,也就是2001年9月11日的早晨。
此刻的美國東岸,正經歷一場極為撼人心魄,前所未有的悲劇,當劫持者挾持了四架飛機,分別衝撞位於紐約的金融大樓、華盛頓的國防部機構,最後一架則是乘客為了奪回控制權,在一處鄉村墜毀後。
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包含劫機者,總共有三千多人在那場襲擊中死亡或失蹤。
曾經作為紐約金融的重大地標,甚至是流行文化代表的「世界貿易中心(WTC)」在歷經浩劫後也不復存在。
黑煙直竄天際的雙塔因結構承受不住,在眾人的面前坍塌,消失在巨大的塵土中。
這起震撼全球的事件,被稱為「九一一襲擊事件」。
不但是歷史上最為慘重的恐怖攻擊,更加劇美國政府日後針對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的反恐戰爭,不僅造成了更多地區的不穩定,還為21世紀的來臨鋪上難以磨滅的陰影。
至於剩下的倖存者,或是留下來的人們,除了要承受不住親人與朋友離去的痛苦外,也要在各種後遺症中艱難的度過餘生。
如同這次介紹的其中一個例子「塵土小姐」(Dust Lady)ㄧ樣:
瑪西·鮑德斯(Marcy Borders)當時在北塔81層的美國銀行工作,事發時,驚慌失措的她雖及時與同事避難而逃過一劫,而在北塔倒塌後,她滿身塵土的照片,也成為了911事件中最知名的記憶標誌之一。
瑪西在後來的訪談中,曾表示:
「我當時看不到我的手,只能對自己大聲說,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然而,當下承受震驚和過多劇痛的瑪西,因過度創傷而徹底改變她的人生
她不但患上了抑鬱症、與丈夫離婚、甚至失去孩子的監護權,
最後還在酗酒和吸毒下艱難度日,即使在事發多年後,已經擺脫藥物依賴的她仍然害怕到曼哈頓,時常待在家中足不出戶。
但作為倖存者,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下,瑪西最後決定鼓起勇氣,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可惜的是,由於在911那天,大量內含有毒物質的毒塵瀰漫在曼哈頓頽垣的空氣中,有大量的逃生者和救難隊在好幾年後,也陸續被確診患上癌症或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症狀,就連瑪西也不例外。
2015年8月23日,瑪西因胃癌去世,享年42 歲,他曾堅信自己會克服這一切,畢竟她不想死。她想活下去。
-
當前,曼哈頓下城早已重現生機,在世貿原址旁成立的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其展覽的目的旨在為追憶、緬懷遇難者與救助者。
在一次哀悼活動中,瑪西的家人將所有朋友們召集到紀念廣場,在數到三時,他們都大聲喊道:「我們愛你,瑪西。」並釋放了氣球。
那一百顆氣球,隨著紀念之光(Tribute in Light)的光束下,虛無飄渺的消失在紐約的夜空。
但是即使過了20年,911事件帶來的陰霾依然沒有散去。
甚至被拿來當作報復他人的工具,也許歷史也會一次次重演下去,世界也不會有所謂真正的「和平」到來。
但還是希望,這種殘忍欲絕的事情不僅在美國或阿富汗等地,不會再發生了。
-
#留言收其他照片與資料
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4 這個週六是個難忘的週六,收到了「 高屏澎東分署 / 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 9月份職人講座」的邀請,到高雄現場跟高雄的讀者們分享我的職涯以及寫作歷程,主題是「用書寫力量,在挫敗中變得強大」。我想要用這邊文章分享我的幾個收穫。
▍#第一個收穫:#忠於自己的寫作,就算是黑暗的日子,都可以透過文字給他人力量。
老實說,這個機會真的是來得完全在意料之外,某一天,我的信箱收到了 YS 的邀請信函,上面寫著:
「我曾在【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的粉專上,看到您分享「黑夜了,黎明還會遠嗎?」的文章, 文中有提到您是 #如何拯救在裁員名單上的自己......」
欸等等,我腦中閃過了一萬個驚嘆號,因為你們知道嗎?當我寫出來台北的那段日子的時候,我彷彿有重新感受到那時候的無助、挫敗,以及身為一個新鮮人,我真的是菜中之菜啊。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刻,會為我在七年後帶來了一場演講的機會,我當下,真的是下巴要掉下來了(內心),這就是這段演講的起源。
很多人都會問我:我如果是寫失敗的經驗,真的會有人看嗎?大家不是只喜歡成功的故事嗎?我以前只會鼓勵大家「你就寫吧!」,但我想,我以後除了鼓勵之外,我還可以用自己的例子實際證明。
▍##第二個收穫:有時候,當你認真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是你值得學習的對象,《原子習慣》說的,每次都進步1%,我想,就是這樣吧,同時永遠 #不要小看你在做的事情,做到極致,他人會感受到的。
從 YS 發出邀請到演講當天,我受到了 YS #高規格的對待,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我要特別謝謝 YS 的 Stacy對我的照顧。
1. 第一封邀約信件非常完整,作為一個 B2B sales 偷偷觀察他人的邀約信件是我的小怪癖,我必須說 Stacy 寫得非常好,包含了:
① 為什麼會有這個邀約,也就是上一個部分所展現的,完整讓我知道前因後果。
② 附上了完整的提案簡報,包含了「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簡介」、「系列講座的介紹」、「過去活動紀錄」、「曝光通路」、「客製化的合作內容」、「合作案聯繫方式」。
這裡必需再細節介紹所謂的「客製化的合作內容」是什麼,內容雖然只有一頁,可是,非常完整,以下為我認為非常值得學習的:
☑︎ 預計的分享內容:天啊!這個真的非常重要,有了一個方向後,再來討論就會聚焦
☑︎ 預計的活動日期:先提供了兩個時間選擇,二擇一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至少不會需要講師自己想時間。
☑︎ 活動流程:包含了講座時間與QA時間的分配
☑︎ 辦理模式:因為疫情的關係,因此提出了線上與實體講座各自方式。
☑︎ 費用:包含講師費用與交通費用
☑︎ 參加對象:預計的年齡層與收費標準(YS 是免費的)
第一封信訊息如此完整,我當下馬上就決定答應了。
但是,不是只有這樣。
後來 Stacy 非常細心根據「線上」與「實體」兩種模式的現場進行方式,拍攝了現場的照片並且文字解釋,這件事情非常幫助講師可以完全具體知道現場的環境,幫助超大。
報名吿了一個段落的時候,提前兩週提供了報名學填寫的參加動機,我從這個資料看到了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文院畢業的學生,因此,我可以微調內容,讓內容更貼近現場讀者的需求。
接著(對,還沒結束,細節真的很多),還提供了當天投影幕的比例,甚至是轉接頭都直接拍照提供,不擅長電腦的講師看到這個轉接頭的照片都會哭的。
會後迅速的提供了學院的回饋,從8月受到邀請,9月出席,這期間我們往返信件超過30封,可是,我覺得我被好好地照顧了。謝謝 Stacy 給了我一個這麼棒學習機會,我希望我以後如果邀請他人的話,我也可以做到如此高規格。
後來,我同時受邀參加他們podcat「誘思沙龍」的錄音(過去內容收聽連結,我的大約會是9月底上線喔~),再次感受到她和另外一名主持人 Aco 的專業,他們除了是我的粉絲之外(害羞 >///<)之外,也是我們podcast「三樓居酒屋」的酒友(聽眾),天啊~~~我當下超害羞的XDDD
▍#第三個收穫:#不擅長的請專業的來,#永遠都是不會後悔的事情。
以往的簡報我總是親自做,但這一年,我感受到我的時間非常稀有,我可以創造好的內容,但是,美編真的不是我在行的,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協助我做這塊的人。
有一次,我一個讀者做了一系列的懶人包,而我是其中一個,他 tag 了我,我從此愛上他的設計(傳說中的一見鍾情),我這次就付費請他製作簡報。
我只能說,我絕對我真的是完全放心,而且我非常滿意成果,任何事情都可以優化,但我已經很喜歡這次的成品了。
1. 他省去了我很多的時間。
2. 他做得比我好100倍。
3. 他事前提供很多風格可以選擇,因此,我可以直接指出我想要的。
我可以說,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在一個月內,趕出100張PPT,別鬧了,去年可以,今年絕對不行XDDD
▍因為快樂走到了這裡,看到你們也在這裡,我又更快樂了
最後,#我要謝謝我的鐵粉們的到來,真的,我一到現場,你們就直直看著我,給我笑容(雖然帶著口罩,但我知道你們是在對我笑,對吧?是吧?絕對是這樣的),你們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鎮定劑,看到你們,我整個人都卸下重擔了。
我一直想,覺得,這一切都非常的妙,尤其是我見到了一直跟我通信的Wendy,一直跟我IG 私訊的Sunshine,跟我一樣錄製過世安哥訪問的小柔,特別從台南來的季成,還收到了神秘小禮物,omg,看到你們真的都覺得要哭了。(#我覺得我有種被放在心上的感動)
原諒現在是疫情,不能脫口罩拍照,也不能給你們大大的擁抱,而且我後面要錄製podcast,還不能大聊特聊,但是,原本我要自己舉辦的高雄讀書會因疫情取消後,卻迎來了這場在高雄的講座,我想,是宇宙彌補我的一個小遺憾。今年,2021年,我還是見到了你們:)
謝謝你們,真的,從一個誰都不是,被說是不是要當網紅以及時間太多的人,到現在,我很想說,如果你覺得我是網紅,那我覺得非常榮幸,哈哈哈哈哈,畢竟網紅聽起來很漂亮,我的虛榮心願意接受XDDD
▍#現場讀者的回饋
1. 對於老師的經歷過程,我覺得很感動,尤其是線上教育工作的經歷,我會想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抉擇。
2. 一直以來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還有認同,很喜歡講師說的「一是干你屁事,二是干我屁事」,還有不要因為覺得別人也想得到或做過了,而成為自己不去做這件的藉口。
3. 小金魚的職涯歷程很勵志,簡報和文字兼具美感和易讀性,很高興有機會可以聽到小金魚的現身分享
4. 感謝講師細心分享她本身一路的求職經驗,並從中抽絲剝繭的講述這些過程所帶。
5. 謝謝講師分享的故事,讓我在未來求職,面試等等能有更好的方向
6. 很感謝有這個機會能實際瞭解一個人的職涯歷程,使自己對未來不那麼恐慌。
7. 很不錯,找到工作之外的生活興趣,是很重要的部分,講師的故事也很有趣,增廣不少見聞。
8.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書的人,前陣子也有考慮讓自己讀的內容消化後產出,謝謝您
9. 讓我有個方向。
10. 給她的轉變與成長,讓我很受用。
11. 謝謝講師,讓我對未來的職涯有了一些想法
12. 謝謝妳今天的演講對於未來工作方向更有點想法了
13. 講師分享的很有趣,讓聽的人也很有共鳴! 我很喜歡
14. 謝謝講師的分享,給了我很多規劃未來的方向與力量
15. 對於講師的心路歷程老師的講解很淺顯易懂
16. 覺得對於求職非常有幫助
17. 一直都有在寫作,但並非是市面上常見的文章,而是小說創作,也一直不敢發布給其他人看,但聽完講座後,我意識到獲得回饋是很好的一件事,以及我究竟寫的好不好到底干別人什麼事
18. 謝謝講師的演講,辛苦了!
19. 講師很棒,謝謝講師給我一個美好的聽講經驗
20.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去做同樣的事是很重要的
21. 謝謝講師的分享,內容很豐富,而且學到很多!
22. 我聽完這次講座,受益良多,謝謝講師
23. 講師很有親和力,也很勇敢嘗試,給了我一些動力前進
24. 聽完講座後,更了解自己的職涯該做什麼了
▍真心的回饋收下了,我們10月來一個改版的吧!
而且我還想要 #優化這次的簡報跟內容,184先生在場聽完了整場後給了我很多的建議,我覺得非常寶貴。同時,讀者也私下給我很真心的回饋,結合兩邊的意見,我覺得謝謝 YS 給我一個這麼棒的主題,這是一個很值得再深入討論的主題。
我記錄下來優化的重點有:
1. 自己的職涯故事可以再結構化一點,段落清楚。人生故事總是前後互相關聯,但講座的節奏要掌握。
2. 文字顏色配色深色,避免反光。
3. 內容太多,調整張數,尤其是後半段寫作需要精煉。今天兩個小時,我估計需要三小時。
4. 衣服太軟,要硬挺一點。
5. 如果整身深色,頭髮要綁起來,顯得幹練。
6. 寫作的結尾可以回扣職場,做到頭尾呼應。
7. 如何寫作的內容可以再更細節。
馬上腦袋迸出了很多新的想法,真的是差點就要在寫文章的當下又打開了我PPT開始修改XDDD
10月的時候,#我想要再來一次演講,但是我需要把時間拉長,這次在 YS 的演講時間是2個小時(不包含 QA ),我想要在10月的時候變成線上的,並且提升為 3 個小時。
主題:#小金魚的職涯與寫作
時間:10/9 14:00 - 17:00
方式:採用google Meet(會有錄影檔)
費用: $499
內容:上半場:小金魚的職場故事 / 下半場:如何開始寫作與我自己透過寫作建立個人品牌的故事
付費連結:https://p.ecpay.com.tw/91437F3
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提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我們行走江湖的過程裡,為了應付我們的客戶,或者是我們老闆的需求,我們常常要做一些對應的調整。
只是有時候很讓人洩氣的就是,我們明明按照對方說的原始版本做了調整,結果呢,他後來就推翻。
然後呢,推翻了一次、兩次、三次,到頭來他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本的版本;而這個原本的版本,就是你最初的版本,會不會有一種不知道在忙什麼的感覺?
假如你也有這樣的心情,常常在這種事情裡面吃足苦頭,那麼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個表達上面的技巧,這個技巧就叫做「回到最初」。
所謂的「回到最初」,就是回到在時間軸裡面的源頭。比如說你的客戶,跟你反映這個計劃案會不會太樸素了一點。
這時候你可以回答:「確實如果要說樸素,它的確是樸素了一點。但是最初我們就認為我們的TA,對於太華麗的商品或者是呈現感覺到厭煩;所以才提出這樣的企劃案。」
你聽聽看,是不是同時接納了對方的訊息,然而又提醒了對方,我們最一剛開始所談的版本是什麼?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如果你的客戶跟你說:「為什麼要鎖定那些感覺到疲勞的TA呢?」
這時候或許你可以這麼回答:「在最開始的時候,貴公司跟我們說明,是以40多歲的單身女性為主要的TA。」
「不過依照我們所理解的,貴公司的客戶組成結構裡面,這個客群的人數,事實上是比較少的。所以呢,在我們進一步的研究資料裡面呈現,其實貴公司的TA的主要組成,用疲勞作為訴求,都會是他們很動心的部分。」
通過這個例子你可以想一下,如果我們給我們的客戶做這樣的回溯,這時候提問者,就能夠明白我們提案的主旨,或者是價值。
而且這個主旨跟價值,不是天外飛來一筆,是按照你剛開始給我的訊息,再去做衍生的。
於是對話的情景就很容易的引導到繼續去討論「那這個TA這個目標客戶真的適當嗎?」這樣子更深刻更有建設性的議題。
而且如果對方接受他們自己最初提出來的版本跟論調,那就很容易接受你所提出來的提案。
然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也沒有關係,我們就回頭重新檢視,這所謂「最初的想法」究竟是什麼?這樣子就能夠在下一次提案的時候,做具體的修改。
然而在實務上我們也會發生,雙方對於最初的想法是不同調的情況,像這樣的狀況底下,就算說服對方接受提案,或者是部分的細節,這效果也會很差的哦!
然而透過不斷不斷的去回溯、回到最初的版本,他才能夠去確認我們彼此之間的認知,在哪個部分誤會了、扭曲了?
一直到我們怎麼樣去認定共同的認知是OK的,也才能夠從具體掌握的部分繼續的往下走。所以「回到最初」這樣的技巧,他有幾個好處哦!
第一個好處就是,我們有機會針對那些以自己的好惡啊,或者是感覺而遭受到否定的細節,去做進一步的討論,能夠以邏輯的順序去說服對方。
而第二個好處就是,透過邏輯的推演能夠再次的說明,我們為什麼要跟客戶做這樣的提案?
而第三個好處,就算最後的提案細節遭受到否定,也能夠成為下次提案的方針;因為如果這一次的被你否定了,那麼這一次你告訴我的,就是下一次的所謂的最初啊!
只要你能夠讓自己的提案、講的每一句話,都能夠回到是「按照對方給你的訊息」的源頭;那這個時候,對方也不太好意思不斷的去推翻自己以前的說法,那不就是打臉自己嗎?
而最後一個好處就是,由於因為不斷的回到最初的想法;所以呢,簡報的討論就會相對的比較深入。
因為談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追溯到最根本的脈絡,所以比較容易獲得對方的滿意度,或者是好評。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常常對於別人的問題感覺到疲於奔命;而且呢,有一種被卡住的感覺。
那麼記得讓你的表達不斷的回到最初,去回溯最早討論的源頭是什麼?這個部分會對你很有幫助!其實這樣的想法,也呼應了我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
在【自信表達力】裡面呢,我說我們要把我們的訊息要說清楚,其實邏輯很簡單,就是三個英文字叫做「What、 Why」跟「how」。
「What」我到底要跟你說的是什麼?而這個所謂的定題,所謂的起手式,就很適合回到最初的版本,「What」我到底要跟你說什麼?
而接下來「Why」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因為你最早先跟我說的是這個;所以我就按照你告訴我的,去做進一步的研究或者是做進一步的分析。
所以「What跟Why」,當它建構起來之後,接下的「How」,我要你做什麼,或者是我希望你怎麼理解?
這時候最後,我就可以去提出,那麼我整個企畫案,這整個設計的理路到底是怎麼樣?
所以記得一件事,不管你要說的是什麼長度有多長,它都可以套入這三個英文字的邏輯:「What、Why、how」,你要說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然而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或者是怎麼理解?
這樣的邏輯其實不管在我的授課教學,還是在YouTube 、Podcast內容的呈現,都帶給我很大的幫助。
所以如果你覺得透過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的頻道,帶給你很大的幫助的話,那麼你也想要在表達上面有所精進;那麼【自信表達力】這一門線上課程,就會是你所需要的。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參與這一門課,我都希望你在行走江湖的過程裡,透過今天分享的「回到最初」,能夠讓你在溝通跟表達裡面更如魚得水,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除了訂閱以外,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自信表達力】,在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2)日上午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議上,林佳龍委員首先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關於建校合作和校外實習等相關問題,並提醒蔣部長應該多關心學生在實習現場的狀況,讓學生在高職或技專的階段,經由寶貴的實習經驗提升其技術品質,同時也可獲得實習機構給予的合理待遇。至於施行多年的產學攜手合作計畫,林佳龍要求教育部應審視目前遭遇的瓶頸,並持續積極推動該項計畫。
目前大專院校和高中職實習生大約有七萬六千多位,林佳龍委員以自己辦公室同仁子女之實習經驗為例,不少高職生所從事的線上作業員,大概跟他母親當年做女工的工作性質相彷,學生或淪為企業的廉價勞工,甚至為其無償工作。蔣部長表示不論是建校合作和實習,仍應與學習建立密切的關係,林佳龍提醒蔣部長應該多關心學生在實習現場的狀況,主管機關不該被動地僅以書面的方式要求學校去了解,而應讓學生在就讀高職或技專的階段,亦即由青少年步入青年的重要時期,藉由寶貴的實習經驗提升個人技術品質,同時獲得實習機構給予的合理待遇。會中林佳龍也要求教育部詳細調查並提供有關高職建校合作與技專實習之不同行業類別的實習情況,包括分布情形、人數、待遇、技術性質等資料或數據。
林佳龍委員提到過去教育部的「產學攜手合作計畫」所挑選的實習企業,質量俱佳,若干學校還為此調整學制,讓學生能從學習銜接就業,但這幾年該項計畫似乎無太大進展,誠屬可惜,林佳龍呼籲教育部應該再重新評估,積極啟動對學生有益的產學合作計畫。目前教育和職場供需結構失調,林佳龍希望教育部應扮演媒合的角色,與業界協調合適的方案,挑選幾個產學合作成功的例子,以產生示範效應,讓企業善盡其社會責任,對其社會形象也有加分效果,企業和學生均可互蒙其利。
台灣社會中流浪教師,包括流浪博士滿街跑的現象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時間也難以解決。林佳龍委員認為台灣若要走向國際化,或可朝華語教師輸出的方向努力,如印度、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印度,既是英語系國家、電子高科技業發達,或可成為台灣未來的戰略夥伴,且台印雙方主管教育的高層早已相互考察,為何合作的進度成長緩慢,至今僅有六位華語教師赴印度任教?蔣部長表示印度是很重要的合作國家,除了鼓勵印生來台就學,教育部已委託清華大學在印度駐點,今年雙方會持續擴大合作。林佳龍委員認為教育部應設定目標,讓華語教師有出處,不過考量異國的文化和環境的差異、個人的適應狀況,仍應擬定維護我國民人身安全,及提供社會保險等配套措施,不該只消極地提供名額,徒讓有意願,卻有諸多疑慮的華語教師望之卻步。
關於十二年國教的特色招生名額計算方式,林佳龍質疑教育部採用的究竟是核定入學或是實際入學名額?因為兩者相差近六萬四千人,特色招生便占其中的一萬二千人,有灌水之嫌。林佳龍建議仍應以實際入學的人數作為計算基準,蔣部長回應目前是以核定名額規劃之,未來則會朝向以實際入學名額為基準方向努力。
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結構化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 取自" https://wiki.mbalib.com/zh-tw/%E9%9D%9E%E7%BB%93%E6%9E%84%E5% ...非結構化資料實例- iT 邦幫忙- iThome2018年10月6日· 而該單一表徵是由不同屬性之表徵組成( ... ... <看更多>
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結構化資料之「活動」範例(Part 2)- 使用Microdata 與JSON ...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上一個範例-結構化資料之「活動」範例(Part 1)中使用的規範是Data-Vocabulary.org,這次改用Microdata 與JSON-LD,並記錄更多實作上的疑難雜症。 ... <看更多>
結構化資料例子 在 結構化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 取自" https://wiki.mbalib.com/zh-tw/%E9%9D%9E%E7%BB%93%E6%9E%84%E5% ...非結構化資料實例- iT 邦幫忙- iThome2018年10月6日· 而該單一表徵是由不同屬性之表徵組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