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2018年03月06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建甫
大學學測成績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有則新聞,1名女大生發文表示,弟弟考了71級分,想念理工科,但父母堅持要他考醫學系,不僅要他立刻開始準備考指考,甚至連補習費都準備好了,讓他弟弟壓力大到忍不住暴哭。
能夠知道自己性向的學生其實比較少。相反的是另外一種茫然,不但時有耳聞,而且近年特別嚴重。現在的考試設計,學測考的是基本能力: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等5考科。申請時用這5科的成績來當基礎,只是有些科目給予加權,或者採用高低標的認定來篩選學生。因此學生及家長發現可以選填的學科範圍相當的多,但一個學校又僅能填數個,因此最後該如何填,常拿不定主意,可謂天人交戰。
原因是一般學生雖然已經高中要畢業,但是對於自己的性向依然模糊,所以選填志願的順序往往就是按照過去的分數、排名來做選擇。雖然也是因大數法則,把誤差給平均掉了,但也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來做選填,最後也造就了「落點分析」往往有一定的準確度。
對於這些舉棋不定或是感覺不能順遂地上自己期望的科系學校而感到天崩地裂的學子,我倒是要告訴你們,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人生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首先,現在大學系所課程的設計,必修學分已經大量減少,給學生很多選課的空間可以自己去選擇,適性去發展。專業知識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傳統分割專業的規則已經被打破,很多國內外大學有大一不分系,甚至整個學院不分系,打破科系的藩籬。例如「史丹佛2025」計畫中就明確指出,希望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自主學習,按著個人的目標,自行選取合適的課程,決定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與深度。
其次,現今社會需要跨領域的人才,需要懂更多通識的人才,因此只要在大學能熬過來,多學點,學得雜,也是好事。耶魯大學教授Richard Levin說,通識教育才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只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更在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因此,給予考生選填志願的參考原則是「無適也、無莫也」,也就是沒有絕對「是」,也沒有絕對「不是」。人生的路很長,變化也很多元,縱使不合,未來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去做變更,把明天的煩惱留給明天去煩惱,不要杞人憂天。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然後又如願上了自己期望的科系。因為興趣是動力的泉源,有興趣去做的事情,往往可以吃苦耐勞,事半功倍;相對地,沒有興趣的東西,讀起來可能意興闌珊,需要勉強。但興趣也可能因為集中精神而燃燒起來,年輕人應該大膽去享受廣泛的知識教育,摸索創造及培養出個人的喜好。一開始如果沒有讀到自己想要的科系,再迂迴前進,也不是什麼壞事。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學的科目廣泛,而且期中、期末考試可能就是大半本書。所以上了大學要以理解的方式來讀書,而不是像高中時為考試的背誦填鴨。在大學很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於各類知識都有基本的了解,等到了研究所,再去追求專業的知識,也就是大學時要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摸索求知的習慣,作為一輩子的生活方式。
大學有些科目非常有趣,可能是從未接觸者沒辦法想像的,例如經濟學暢銷教科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Gregory Mankiw就說:經濟學是一門令人開眼界(eye-opening)的科學。而眾所周知,理則學教人邏輯思維,了解話術陷阱,避免被騙;哲學的思辨、心理學的透析,甚至電影欣賞,顧名思義讓你了解第七藝術等,都很有趣。念文科的也要懂一點人工智慧,也要了解App的程式設計。任何科系學生都需要強化軟體資訊能力,共同迎接新的數位經濟時代。
總之,大學的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教育。英文university所代表的就是宇宙廣泛的知識。高中生不要為了不能讀自己心目中的科系而垂頭喪志。大學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學習起點,大學是知識的寶山。時間過得非常快,4年時間可能一下就過去了,千萬不要入寶山而空手返。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00的網紅柚智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Vicky 大學大學念的是經濟系,因為發現自己好像不太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 於是她開始準備海外求學,沒想到原本計畫好要和當時男友一起出國的計畫,卻在畢業前分手了 但她沒有因為愛情,而就放棄了已經申請到的機會 她還是一個人到了英國,開始了一年半攻讀行銷碩士的生活 原以為這個碩士光環應該可以讓自...
經濟系讀書計畫 在 小小鼓手呂岳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來相會~~榮獲2017年總統教育獎
狂賀~本校小四甲「小小鼓手」─呂岳駿同學,以超越障礙之音樂特殊才能鼓勵百萬人心,榮獲『2017年總統教育獎』殊榮肯定!
也歡迎新竹地區的朋友們,報名6月1日(星期四)晚上19:00,在新竹科學園區同業公會101會議室辦理之「為黑暗天使點一盞希望的燈」講座,由本校"三好手"~「希望推手」羅瑞宏校長帶領「小小鼓手」岳駿、阿公及「恩典豎笛手」林佩貞同學,一起用音樂分享動人故事,陪伴大家一起渡過感動之夜!
主講者簡介:
◎羅瑞宏校長:
學 歷
國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教研究所行政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教育系、農業經濟系輔系
省立台中高農畜牧獸醫科
經 歷
苗栗農工 導師/特教組長/校務主任/圖書館主任/總務主任
103年榮任臺中啟明學校校長迄今
特殊事跡
教育部90年度優良特殊教育人員
苗栗農工93學年度師鐸獎
辦學理念
(1)倡導「沒有不可教的孩子」的信念。
(2)建立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提昇學校永續之發展。
(3)營造安全友善及無障礙校園環境,構築優質境教。
(4)匯聚社會支持,挹注學生多元學習資源。
(5)推動學生優勢能力,提升自信心達適性發展。
◎林佩貞同學
學 歷
目前就讀臺中市立啟明學校高中二年級
特殊事跡
104年1月加入「玩樂樂團」,兩年多來已獲邀30場以上之公益演出
105年10月考取街頭藝人證照
105年11月考取按摩丙級技術士證照
106年4月「2017年總統教育獎」入圍(5月19日公布得獎名單)
自 傳
主題:恩典豎笛手
我是林佩貞,現正就讀於「臺中市立啟明學校」高中部二年級。我的專業是豎笛演奏,自詡為「恩典豎笛手」。因為在這背後,藏著一段曲折卻又充滿恩典的成長故事。佩貞的身世背景與眾不同,我生長在一個特別的家庭,父親、母親在我十五、十六歲之際相繼過世,撒手人寰。家中留下了年幼的我,以及六個弟妹,由舅舅、外婆、阿姨等家人接手撫養。我則是因為先天視覺上的缺陷,從八歲起就長期在「臺中私立惠明盲校」住宿讀書,與家人聚少離多。因此,非常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每一刻。記得國小一、二年級時,每逢離家搭校車返校時,總是因不捨而難過哭泣。
還記得媽媽在世的時候,她患有重度憂鬱症。到了國一的暑假,她突然的離開了我們,這對我的生命產生莫大的打擊,無法承受的痛。當我再度回到學校念書後,很感謝我的豎笛老師--蔡珮珊,帶領我認識基督信仰,令我的生命充滿能量。在音樂方面,辛勤地教導我、鼓勵我。當下的我,心裡對人生、對未來都充滿了恐懼、害怕,極度缺乏安全感,只要一提到媽媽,便忍不住放聲大哭。因此,蔡老師在教導我學習豎笛的過程中,不只單純的教我如何演奏豎笛和樂理。她更是我的心靈導師,一步一步的引導我表達、控制自身的感受,以及管理自己的情緒。藉由學習豎笛的過程中,蔡老師建立我的信心,使我越來越有自信。
自從104學年度升上高中一年級,來到臺中啟明學校就讀,接受了更多的照護。學科方面,導師和各科老師鼓勵我繼續升學,勤讀學科;術科方面,學到了新技能:按摩。經過一年的學習,以及利用課餘時間不斷到按摩教室找老師勤加練習,終於在這學期通過了「按摩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取得專業證照。此外,謝謝學校師長們用心策劃了「希望課程」,讓我可以繼續學習豎笛,並多了鋼琴演奏。佩貞並未放棄音樂的專才,反倒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學習,並且參與無數次的公開表演,讓我自信心倍增。
期許未來我能藉著音樂、按摩和特殊教育,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帶給更多同我一樣弱勢,需要愛的人心中。我相信,我的故事很激勵人心,在現今臺灣社會的各個角落,需要像我這樣有積極正面的見證。生命雖然特別,但佩貞並不放棄,憑藉著用心和努力,獲取總統教育獎。這樣的事蹟,必定可以鼓勵和激勵後進。期許我高中畢業後,能夠憑著自身的實力,以及豎笛音樂的專長,考上特殊教育學系。我想效法那些在我身邊,陪伴我成長的老師們一樣,貢獻自己,幫助更多像我一樣,需要被愛、被關懷的孩子們。
◎呂岳駿同學
學 歷
目前就讀臺中市立啟明學校國小四年級
特殊事跡
103年就讀小一上,獲邀「弟子規」活動記者會朗讀示範
103年就讀小二上,獲邀「百孝經」推廣活動背誦示範
104年就讀小二下,拍攝「小小鼓手」微電影感動百萬人
106年4月「2017年總統教育獎」入圍(5月19日公布得獎名單)
自 傳
主題:我相信我做得到
當我知道小時候的我還會看電視時,我問了一句話那為什麼現在的我看不見呢?媽媽告訴我,我剛出生時比別的新生兒大一號體重有4100公克,是個健康寶寶視力也正常,但是到了四個月大時,眼球卻不自主的顫動,家人帶我去看小兒眼科,醫師的診斷卻只說我以後可能會戴眼鏡、视力較弱,而家人也相信醫師的專業,持續看診了一段時間。
九個月大時,我就因為腦瘤壓迫視神經造成雙眼失明,但我沒因為這樣氣餒用更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崇孝就是阿公阿嬤照顧我,爸媽只有假日才能來陪我,因為眼睛看不見所以從小跌跌撞撞,但是因為阿公阿嬤的保護讓我長得比一般小孩更好,阿公讓我到學校上課更為了要就近照顧我還陪我上學,阿公甚至在學校當了志工,還好我沒讓阿公失望學校的成績還不錯,保持班上的第一名,還在國小二、三年級參加了全國低年級點字比賽,都獲得第一名的成績。
因為一個幸福計畫廣告的甄選,從1000多位小學生的願望中挑選一位來實現他的夢想,而我想當鼓手的願望被挑中了,計畫開始前我以為只是簡單的拍攝影片,沒想到他們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團隊也請了一位專業的樂團鼓手來教我打鼓,鼓手老師非常用心的指導我,讓我可以站上大舞台,有精彩的演出、有感動的影片,感謝這些工作人員的付出,這不僅圓了我站上大舞台的夢想,用我的雙手敲出振奮人心的鼓聲,成為家喻戶曉的小小鼓手。
雖然我失去了靈魂之窗,但我用更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我的人生,也為了實現夢想努力學習打鼓,雖然學習的過程很辛苦、堅持不放棄、堅強的毅力去完成我的夢想。我做到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得到。
經濟系讀書計畫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業的熱情
在上一本書《創新的人生》裡談到「以終為始」的觀念,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在作任何研究之前,我都會先以「以終為始」為前提來檢視,再開始進行。什麼是「以終為始」呢?就是先考量結果與效益,盡量往長遠的發展方向思考,假設ㄧ切都很順利,終於達到終點了,那時候的那個結果,是不是自己衷心期盼的終點。依未來預定的終點為需求,訂出階段目標,朝著目標堅持熱情,勇往直前。也許有人會說「熱情」相當抽象,但我覺得找到發自內心想要去做的動機,然後持續地進行,就是「熱情」。就像研究是我的專業,自從我發現研究的成品不只存在於論文、教室裡,而是可以轉移到生產線上,變成一件件產品,提供給社會上各個角落的人,讓我產生了非常大的動力,並一直不斷地鼓舞著我繼續往前進。
這樣源源不絕的熱情,不僅鼓舞了我,也會感染所有的團隊成員,所以我們常常能互相鼓舞,一再研究、創新,也就比較容易有輝煌的成果。
身為大學老師,我希望將所學的專業教給學生外,更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學生,引發他們對於生命,以及貢獻社會的熱情。我相信訓練出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未來領導者,會讓台灣的未來更有希望。我相信,不論是哪一種專業,只要找到熱情與方法,都可以為社會付出,做有意義的事情。
我在台大電機系開設了一門「高科技創業與營運」課程,這個課程也開放給其他科系的學生。申請這門課程的學生,必須要團隊合作完成創業計畫書。學期中我會觀察他們的人格特質、企圖心還有認真程度。有些人非常確定自己要什麼,有些人有強烈的熱情,但是不知道如何著手。這樣的同學都很容易透過協助,激發出堅持的熱情。比較困難的是,萬一學生是沒有熱情的呢?
要怎麼誘導沒有熱情的學生呢?一開始我會請他們找出「why」(為什麼)。不是問為什麼你會沒有熱情?而是要問:「你覺得社會有什麼需要改變的?我們可以為這個改變做點什麼嗎?生活上有什麼不便利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痛點(pain)?我們可以整合哪些資源來改變它嗎?」我請他們反思自己每天除了讀書考試外,有沒有找出機會仔細觀察周遭呢?如果不用「理所當然」的眼光,每天生活的四周其實就有各式各樣的事情與需要正在發生,有人喝飲料噎到,那是不是吸管做得不好?有人走在人行道跌倒,又是不是磚塊中的縫隙粘合有狀況……各式各樣的小問題其實都是需要,也都是大發現的開始。如果再加上點想像力,觀想五年、十年後的生活樣態,一定會發現有很多新的需求在等著我們用力去開發。
前陣子新聞報導,一位台大經濟系畢業生看準了台灣缺少可以聚會的桌遊遊戲空間,便與同學湊足了二十萬開設桌遊店。目前他已經成為了三間店的老闆,此外他更將桌遊與教育結合,到學校、救國團、運動中心開設桌遊教學班,也到大學特教系開設人際開發或提升兒童專注力的課程,幫助大家從「玩中學」。桌遊,原本只是一項他個人的興趣,而他從興趣中發現了創業商機,之後克服各種創業困難,持續進行,還不斷尋找各種發展的可能,這就是充滿熱情的寫照。
曾有學生問我,「一定要創業嗎?我在公司上班難道不會擁有熱情?」我覺得那不是創不創業的問題,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態和想法。每個人的個性、特質都不一樣,而正是因為不一樣,所以充滿了挑戰,而創業正是認清自己也認清未來的機會。學習創業是給你一個有刻度的靶,讓你可以投入深不見底的湖泊裡去探測去了解湖有多深。認識創業所需要的熱情、能力,還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後,不論是替人作嫁,或是為自己工作,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帶著創新的想法去公司上班,便可以為公司帶來創新的改變,持續擁有新的價值。無論能力大小,只要能夠發揮所長,對一些人有幫助,那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書中,就是蒐集十七個勇敢踏出第一步的創業團隊親身的體驗,期待透過年輕朋友的現身說法,做為大家觀摩的機會。也許他們不見得一路都順暢,但是,越年輕時跌倒,越容易立刻翻身爬起來,也就更容易讓自己真正具備改變社會的能力!你,也可以做到!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4248?loc=P_002_012
經濟系讀書計畫 在 柚智夫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Vicky 大學大學念的是經濟系,因為發現自己好像不太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
於是她開始準備海外求學,沒想到原本計畫好要和當時男友一起出國的計畫,卻在畢業前分手了
但她沒有因為愛情,而就放棄了已經申請到的機會
她還是一個人到了英國,開始了一年半攻讀行銷碩士的生活
原以為這個碩士光環應該可以讓自己回台灣非常快的找到工作
沒想到,投了幾百封的履歷出去,最後的回音卻了了無幾
「沒有主軸的人生,還可以怎麼華麗轉身?」
「什麼是「PQCVS 英文學習途徑」?」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如何過一個不後悔的人生?」
Vicky:「回過頭來你才發現,原來是這樣,謝謝自己,當初做了那樣的決定。」
►參與本集討論?
歡迎到臉書搜尋「 雷蒙三十」,加入我們的專屬社團
本期的而立人物正在裡面等你來交流喔!
👨🏻💻雷蒙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raymondhou0917
⭕️Facebook 社團:https://raymondhou.pse.is/fbgroupR
⭕️Instagram:https://raymondhou.pse.is/insRY
🔺內容文稿:https://raymondhouch.com/raymondpodcast/
※本期節目由中租零卡分期贊助播出
沒存款怎麼投資自己:https://raymondhouch.com/freelancer/0card/
#雷蒙三十 #而立人物 #Podcast #鋼鐵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