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 #永續環境 #綠色材料 #綠色供應鏈 #德淵企業
隨著環保意識興起,怎樣才是最好的塑膠產品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呢❓
材料開發對於環境友善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與國內熱熔膠廠商德淵企業合作,研發國內首創「#生物可分解熱熔膠材」❗
一起來看看生物可分解熱熔膠材是如何透過循環再利用、低碳排,來創造新的經濟成長📈
閱讀詳細報導👉https://lihi1.com/fMkDc/FB
綠色供應鏈廠商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為淡水河做一件事】#簽署公約近400家 #第一年種子隊邀請企業響應再翻倍
2020年的世界地球日,由CSR@天下打頭陣,在第一年廣邀大台北地區、近190家企業簽署《淡水河公約》;2021年行動升級,由第一年簽署企業擔任護川種子隊,繼續廣邀他們的上下游廠商承諾改變。簽署《淡水河公約》的企業家數因此翻倍成長,來到394家以上,目前也還在成長中!
不過,可以怎麼做,才能「為淡水河做一件事呢」?
CSR@天下編輯團隊,透過問卷搜集2020年已響應的企業的具體改變,除了承諾以外,過去一年他們究竟付出哪些行動呢?
☞ 點擊圖片,查看實際行動案例!
#鼓勵員工:做一個負責任的水系企業公民
#創意行動:為淡水河做一件創意的行動
#監督工廠:監督流域工廠不排放未經處理廢水
#認識淡水河:重新認識淡水河,關心河川的健康
#綠色供應鏈:減少使用一次性包材 ,產品不過度包裝;帶動客戶與供應鏈立即行動,並加入綠色供應鏈
從2020年到2021年,感謝394家企業的共同響應,不只願意承諾,過去一年更用行動證明他們的改變。問卷搜集企業回覆的同時,也請水系企業們提出2021的新規劃。
透過一個又一個的行動,希望促成更大的改變!
#一份公約累積破394家企業的承諾 不會只持續一年,而是一旦開始就需要永續行動下去。
#讓一個點擊成為你邁向永續的開始
👉🏻現在簽署《淡水河公約》,換你也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https://reurl.cc/Dgrm45
#CSR在天下 #淡水河公約
綠色供應鏈廠商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總籲重視淨零轉型 經部: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及儲能、智慧電網等相關配套解決方案(08/12/2021 聯合報、中央社)
工總今天發表白皮書呼籲政府重視淨零轉型、能源配比等議題。經濟部晚間表示,會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提供產業足夠的綠電,維持外銷競爭力,並強化儲能系統,增加供電調度穩定性。
經濟部晚間表示,電力結構先朝低碳發展、再邁向無碳化,將是淨零排放的關鍵。以2025年能源轉型為基礎,持續擴大再生能源發展,不但能降低排碳,更能提供產業更多綠電,滿足全球供應鏈碳中和要求,提升國際競爭力。
同時,搭配碳捕捉、封存技術,以及氫能等新燃料,將可確保電力系統穩定、兼顧減碳。經濟部強調,為履行綠色供應鏈及RE100倡議,確保「台灣製造」產品的外銷競爭力,持續發展再生能源,才能讓台灣趕上全球趨勢。
經濟部提到,台電公司為因應大量再生能源併網,已規劃引進儲能系統、提供自動調頻輔助服務。除於去年採購15MW儲能系統自動調頻輔助服務外,更於今年7月1日啟動電力交易平台,盼藉以吸引更多儲能系統參與輔助服務市場。
為強化電力系統穩定,經濟部已責成台電公司,評估搭配相關電網新技術、新電力設備、可提供頻率控制、電壓調整的調度資源,建置區域電能調度中心,逐步朝向區域電網發展;同時利用儲能電池提供的輔助服務,快速提升調頻備轉能力,穩定供電調度。
針對工總提出碳費與碳交易的建議,經濟部表示,會持續蒐集各國經驗,綜合考量產業國際競爭力、國際對接、產業特性及對弱勢產業和族群衝擊等因素,並兼顧減碳與國家競爭力、能源穩定供應與落實公正轉型。
經濟部指出,今年上半年出口已累計達2069億美元,年增31%;外銷訂單更已連16紅,上半年累計3099.2億美元,年增39.2%,製造業訂單穩定成長,顯示台灣已逐漸從疫情影響中恢復。
對於廠商反映貨櫃難覓、原物料高漲等問題,政府已有各項因應措施,例如行政院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航港局設置「國際海運運輸平穩專區」等。
經濟部補充,協助產業多元化發展一直是政府目標,也自105年起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吸引包含Google、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紛紛來台成立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協助產業多元化發展。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670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