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擷取自桃園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原文刊載於江坤俊《每日好D【實踐版】》關於維生素D,歡迎參閱江院長書籍參考唷!
✅選擇檢驗合格的產品:選擇經過國家認證的產品,較有保障。
✅選擇「非活性維他命D」‼️一般人需補充的是「非活性」的維他命D,如果補充「活性」維他命D,容易造成高血鈣問題(瓶身標示的單位為IU,即為非活性維他命D)。
✅維他命D3:挑選維他命D時,會發現瓶身通常會標示D3字樣,是代表什麼呢❓
因為維他命D可分為D1、D2、D3、D4、D5等等,不過其中以「維他命D2、D3」較為重要‼️所以市面上較常看到D2和D3的補充劑。D2來自植物,D3來自動物,所以如果你為素食者可選擇D2,一般人選擇D3即可。
✅維他命D的單位
維他命D有分為「活性」與「非活性」,一般人要補充的是非活性維他命D,其單位通常會標示IU(活性維他命D會標示UG),所以大家購買補充劑時可以IU作為判斷的依據。
✅合格認證字樣
瓶身有標註「USP」、「GMP」認證標示的產品,品質較有保障。
✅劑量
我常被問到,維他命D的補充量該吃多少呢?會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服用800~2000 IU。維他命D補充劑的外包裝上顯示的數字,就代表每一顆/滴的劑量。
不過想要提醒的是,重點不在於你吃了多少量,而是補充後血液中的濃度有多少?同樣吃1000 IU的維他命D,有人血液中維他命D的濃度上升得很快,有些則非常低,所以其實維他命D很難給一個標準的建議量,又比如說一個住在南部的人,和一個住在北部的人,他們原本血中的維他命D基礎值就不一樣,那他們的建議量又怎麼會一樣呢?
🙋維他命D常見問題Q&A
Q1: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非活性維他命D」,而不是「活性維他命D」?
維他命D有分活性、非活性兩種,我如果沒有特別說明,通常指的是「非活性維他命D」。至於為什麼不能吃「活性維他命D」呢?因為當我們吃活性維他命D時,它會直接進入到血液中,影響血液裡的鈣離子濃度,很容易產生高血鈣問題。
✅吃非活性維他命D時,它會在細胞裡轉成活性,對細胞發揮功用,待作用完成後會代謝掉,並不會進入到血液,所以不具危險性,也不會造成身體負擔。那什麼人才會需要補充活性維他命D呢?如果是洗腎患者,就必需補充活性補他命D和非活性維他命D,以提高血液中的鈣濃度和細胞中的維他D濃度。
Q2:維他命D什麼時候吃才對,一天吃幾次?
✅維他命D不管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段食用皆可,不過因維他命D為脂溶性,需於飯後吃(餐點需帶有油脂,但不用刻意搭配高脂食物)。可以固定於某一餐後補充,養成習慣較不易忘記。
Q3:嬰幼兒也需要補充維他命D嗎?劑量為多少?
國外有研究建議,一歲內的小孩每天可補充400~1000 IU;超過一歲補充600~1000 IU。嬰幼兒及小小孩可選擇滴劑型的維他命D,較易食用。
Q4:維他命D需要搭配鈣一起吃嗎?
✅講到骨質疏鬆,大多數人會想到要補充鈣質,不過光補鈣是不夠的,還要同時補充維他命D,因為透過維他命D,身體才有辦法吸收鈣,還能阻止鈣的流失。從另一個面向來看,我們除了要補充維他命D之外,是否也要補充鈣質呢?
除非你已確定罹患骨質疏鬆症,或是為已停經的婦女和老年人較易有骨鬆的症狀,需要特別補充鈣質,一般人並不用特別補鈣,因為每天可以從很多食物中攝取到鈣質了。
Q5:維他命D的食用禁忌?
✅維他命D基本上不會和任何食物或藥物相互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維生素D3
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0977
維他命d3 2000 iu怎麼吃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維他命D攝取過量會怎麼樣?】
有不少人看完上一篇文章後提到過量的問題,歐醫師在這邊統一回答。
#正常範圍
根據我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維他命D的建議攝取量分為一歲內&以上:
☑️ 一歲內:400IU = 10ug /天
✅一歲以上:200IU = 5ug /天
🧓51歲以上:400IU = 10ug /天
上限攝取量分別為:
☑️ 一歲內:1000 IU = 25ug/天
✅一歲以上:2000 IU = 50ug/天
🤰懷孕/哺乳媽媽建議攝取量為:400IU = 10ug /天
#過量會有什麼症狀?
維他命D不足會產生的問題上次提過了,那麼過量會中毒嗎?
⚠️會
維他命D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因此過量攝取時可能會導致鈣質在血中濃度太高 = 高血鈣。
高血鈣對身體的心臟、血管組織、腎臟等都會有所損害。
過量產生的症狀包含了:
噁心嘔吐🤮
便秘🚽
食慾不振
頻尿
肌肉無力😫
疲倦😩
心律不整💗
但是正常人除非每天吃過量的補充品,否則不會有過量的問題,事實上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是不足的。
#誰該吃維他命D營養補充品?
✔️全母乳嬰兒👶(每天400IU)
✔️部分母乳+部分配方奶*一歲內嬰兒👶(每天大約200IU,請跟您的兒科醫師討論)
✔️特殊疾病患者(肝病、腎病、腸道手術後、胃部手術後、鈣磷代謝異常疾病、骨質疏鬆患者⋯⋯)
✔️因疾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治療,而這些藥物會影響脂溶性維他命吸收的患者
✔️其他(例如某些缺乏維他命D的孕婦、哺乳媽媽每天可以補充200~400IU)
#我家孩子整天用功讀書都沒有出去玩也很少曬太陽,該補充維他命D嗎?
歐醫師的建議是,讓孩子早餐後(上午10點之前)、下午4點左右到外面散個步,曬曬太陽🌞吧!
#我家孩子天天在球場上打球曬很多太陽,會不會有維他命D過多的問題?
答案是:不會😊
人體的表皮是個有效率製造維他命D(非活性的D3)的地方,經常曝曬的人膚色會變黑,而皮膚黝黑的人會因為黑色素多、吸收了紫外線而減少維他命D產生的效率。
飲食均衡 + 每天曬太陽的人基本上不會缺乏維他命D,如果有在食用保健食品的人也不用擔心加上皮膚曝曬後的產量會『過剩』。
因為『過份的曝曬*』產生的維他命D很快就會被身體自動代謝掉,因此體內不會有維他命D過剩的問題。
#那到底多少時間的曝曬是適量呢?
首先,紫外線(UVA)是導致肌膚光老化、長斑變黑的元兇⚠️因此建議臉部、脖子還是好好地認真地把防曬塗好、塗滿。
曝曬用手腳就夠了,但是我強烈不建議「曬單邊」,半邊黑半邊白那種造型太「前衛」,我不敢直視🤦🏻♀️。
一般人我們會建議上午10點以前、下午3點以後曬太陽🕶️,一方面避免曬傷、一方面讓皮膚接受適量的UVB暴露,產生維他命D3。
位處北回歸線通過的台灣除了特殊天氣☁️因素,終年都有足夠的紫外線,如果是超過10分鐘的正午陽光🌞可能就讓寶寶嬌嫩的肌膚灼傷了!
因此歐醫師比較喜歡建議孩子在上午9點以前、下午4點過後曬不那麼刺膚的太陽☀️,大約15分鐘即可。
#看完一起來簽到+1❤️
#還有問題的人請跟您的家庭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補充維他命
#歐醫師的手部足部常常沒把防曬塗好塗滿所以平常沒在補充
照片:空汙真的可以嚴重到影響紫外線的暴露!
這是1952年冬季的倫敦,當時因為工業化後都市裡因為空汙能見度嚴重下降,霧霾在一週內造成各種交通癱瘓、各種藝文演出/體育賽事被迫取消、各種年齡層的人們咳嗽/呼吸道受損/死亡💀。
倫敦官方發布,在濃霧瀰漫的四天時間裡死亡的人數就達4075人(比SARS期間全球的死亡人數還多!),兩個月後,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
照片來源:google 圖片
維他命d3 2000 iu怎麼吃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維他命D攝取過量會怎麼樣?】
有不少人看完上一篇文章後提到過量的問題,歐醫師在這邊統一回答。
#正常範圍
根據我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維他命D的建議攝取量分為一歲內&以上:
☑️ 一歲內:400IU = 10ug /天
✅一歲以上:200IU = 5ug /天
🧓51歲以上:400IU = 10ug /天
上限攝取量分別為:
☑️ 一歲內:1000 IU = 25ug/天
✅一歲以上:2000 IU = 50ug/天
🤰懷孕/哺乳媽媽建議攝取量為:400IU = 10ug /天
#過量會有什麼症狀?
維他命D不足會產生的問題上次提過了,那麼過量會中毒嗎?
⚠️會
維他命D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因此過量攝取時可能會導致鈣質在血中濃度太高 = 高血鈣。
高血鈣對身體的心臟、血管組織、腎臟等都會有所損害。
過量產生的症狀包含了:
噁心嘔吐🤮
便秘🚽
食慾不振
頻尿
肌肉無力😫
疲倦😩
心律不整💗
但是正常人除非每天吃過量的補充品,否則不會有過量的問題,事實上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是不足的。
#誰該吃維他命D營養補充品?
✔️全母乳嬰兒👶(每天400IU)
✔️部分母乳+部分配方奶*一歲內嬰兒👶(每天大約200IU,請跟您的兒科醫師討論)
✔️特殊疾病患者(肝病、腎病、腸道手術後、胃部手術後、鈣磷代謝異常疾病、骨質疏鬆患者⋯⋯)
✔️因疾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治療,而這些藥物會影響脂溶性維他命吸收的患者
✔️其他(例如某些缺乏維他命D的孕婦、哺乳媽媽每天可以補充200~400IU)
#我家孩子整天用功讀書都沒有出去玩也很少曬太陽,該補充維他命D嗎?
歐醫師的建議是,讓孩子早餐後(上午10點之前)、下午4點左右到外面散個步,曬曬太陽🌞吧!
#我家孩子天天在球場上打球曬很多太陽,會不會有維他命D過多的問題?
答案是:不會😊
人體的表皮是個有效率製造維他命D(非活性的D3)的地方,經常曝曬的人膚色會變黑,而皮膚黝黑的人會因為黑色素多、吸收了紫外線而減少維他命D產生的效率。
飲食均衡 + 每天曬太陽的人基本上不會缺乏維他命D,如果有在食用保健食品的人也不用擔心加上皮膚曝曬後的產量會『過剩』。
因為『過份的曝曬*』產生的維他命D很快就會被身體自動代謝掉,因此體內不會有維他命D過剩的問題。
#那到底多少時間的曝曬是適量呢?
首先,紫外線(UVA)是導致肌膚光老化、長斑變黑的元兇⚠️因此建議臉部、脖子還是好好地認真地把防曬塗好、塗滿。
曝曬用手腳就夠了,但是我強烈不建議「曬單邊」,半邊黑半邊白那種造型太「前衛」,我不敢直視🤦🏻♀️。
一般人我們會建議上午10點以前、下午3點以後曬太陽🕶️,一方面避免曬傷、一方面讓皮膚接受適量的UVB暴露,產生維他命D3。
位處北回歸線通過的台灣除了特殊天氣☁️因素,終年都有足夠的紫外線,如果是超過10分鐘的正午陽光🌞可能就讓寶寶嬌嫩的肌膚灼傷了!
因此歐醫師比較喜歡建議孩子在上午9點以前、下午4點過後曬不那麼刺膚的太陽☀️,大約15分鐘即可。
#看完一起來簽到+1❤️
#還有問題的人請跟您的家庭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補充維他命
#歐醫師的手部足部常常沒把防曬塗好塗滿所以平常沒在補充
照片:空汙真的可以嚴重到影響紫外線的暴露!
這是1952年冬季的倫敦,當時因為工業化後都市裡因為空汙能見度嚴重下降,霧霾在一週內造成各種交通癱瘓、各種藝文演出/體育賽事被迫取消、各種年齡層的人們咳嗽/呼吸道受損/死亡💀。
倫敦官方發布,在濃霧瀰漫的四天時間裡死亡的人數就達4075人(比SARS期間全球的死亡人數還多!),兩個月後,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
照片來源:google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