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貝屋
IG:@la_maison_de_robert
官方網站:https://www.robert-tw.com/
*現在購買金秋蟹糕+任一產品升級日式風呂包裝,訂購時間至9/10。數量有限,欲購速從!
-
🔺金秋蟹糕 1188元
🔺芋頭糕 880元
-
繼年初讓人相當驚豔的黑金松露蘿蔔糕後,福貝屋又推出了更厲害的秋季限定商品——金秋蟹糕!維持不變的是老闆對用料的堅持及量的不手軟,但商品的整體又更上一層樓。
最近恰逢中秋送禮,老闆在包裝的部分下足功夫!只要購買新品——金秋蟹糕加任一品項,直接升級日式風呂布包,宅配到家的時候只需要拆箱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布包。
布包本身就可以說是藝術品,布匹本身的質感相當好、圖案也很典雅細緻,拆開後可以直接當桌巾重複使用,誠意滿滿!
我收到產品一打開紙盒,真的是驚呼連連!雖然在官網看到產品照已經覺得很厲害,但實體一看到除了讚嘆還是讚嘆。
金秋蟹糕的最上層鋪了整整「十支」從日本空運來台的在地松葉蟹腳,如果你們本身常去逛各大百貨的日本展,那你們一定知道光是這十支松葉蟹腳就要價不菲。
更別說糕體本身還加了大量日本明太子、干貝,外加大蝦仁干,另外使用雞湯和昆布柴魚高湯作為基底,煎的過程中高湯都被逼出來,很像在看料理魔術秀。
就連剖面都能見到滿滿的料。
而且,我一定要補充非常重要的一點——福貝屋的每一項蘿蔔糕都足重「一公斤」!朋友幫我從紙盒拿出來要拍照的時候也有說第一次看見這麽厚實的蘿蔔糕。
就像我前面說到的,在煎的過程中都能看到被逼出來的高湯,整個廚房都是金秋蟹糕的香氣。
在煎的技巧部分,還是建議全程小火慢慢煎,這樣才能煎出漂亮的金黃酥脆外皮,只不過真的要很有耐心就是。
金秋蟹糕完全不需要任何沾醬,每一口都能吃到滿滿的海味!原味最能細細品嚐食材本身的鮮甜。
因為福貝屋目前的所有產品我都吃過了,來説說這次的金秋蟹糕。
金秋蟹膏目前榮登我心中排行榜第一名!雖然福貝屋每一個產品我都非常喜愛,但不得不說松葉蟹真的太好吃,就連在寫文的這一刻,當時品嚐的味道都還深深烙在我的腦海呢!
因為也是季節限定產品,而且福貝屋堅持「三日法則」,每一批產量有限,真的不要猶豫!直接訂起來。
介紹完了新品金秋蟹糕,我們的老朋友芋頭糕也要再來介紹一次。
品嚐順序部分,金秋蟹糕還是要排第一位的!覺得在金秋蟹糕後面加上芋頭糕還挺不錯,因為芋頭糕是鹹中帶芋頭的清甜。
福貝屋這次中秋組合的量4-6個人都很夠,我們這天兩條全部煎,四個人還吃不完,還呼叫救兵來幫忙,兩公斤的十足份量真的不是蓋的。
因為福貝屋使用的食材都非常新鮮!如果拆封最好一次吃完才能品嚐到最佳風味喔~
不免俗要再幫大家複習一次福貝屋的芋頭糕有多厲害呢?
▪️熬製頂極充滿膠質的上湯做為基底
▪️精選食材,依季節挑選最適合產地的新鮮蘿蔔與芋頭
▪️金華火腿跟臘腸,採用源自於臺灣南門市場最有名、最頂級臘味店的產品
▪️豬絞肉,為每日新鮮溫體豬,以肥瘦3:7的比例調合
▪️採用日本進口頂級的干貝
▪️挑選新鮮、色澤、香氣都是最頂級的蝦米
▪️選新鮮的紅蔥頭與細火熬煮的豬油
▪️每份足重1000公克
一條蘿蔔糕產出需要花整整三天,也就是福貝屋堅持的「三日法則」。
老母雞、豬腳、雞腳、干貝、香菇等珍貴原料,細火慢燉十個小時,才能產出充滿膠質的上湯,再結合其他的食材。
我其實沒有很愛芋頭類的食品,可福貝屋的芋頭糕真的好好吃!
他們的芋頭糕是害怕芋頭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品嚐,會顛覆你對芋頭糕的看法。
芋頭的香氣真的很香!但又不會太重。
最具特色的就是他們的金華火腿切得很大塊!可以真正嚐到金華火腿的美味,咬下去整個肉汁都噴出來,也讓芋頭糕更香。
在和朋友介紹芋頭糕的時候也是特別著重在金華火腿塊的部分,無論是過年時我的家人,或是這次第一次品嚐的朋友們,每一個都大力好評,也準備報給親朋好友搶購。
福貝屋要推出一支新品並不是這麼容易,但只要推出一定就是比前一次好!
作為小粉絲的我,誠心的推薦你們一定、一定要來品嚐福貝屋的產品,尤其是金秋蟹糕,季節限定,錯過就沒了!
.
.
.
.
.
.
.
.
.
#宅配美食#宅配#過年#除夕#圍爐#蘿蔔糕#秋金蟹糕#松葉蟹#松露#黑金松露蘿蔔糕#芋頭糕#法式甜點#蘿蔔糕界LV#真材實料#公司年節禮品#年節送禮#福貝屋#popdaily#popyummy#menu美食#yummyday_tw#kekefoodie_tw#相機食先#葵食宅配美食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三個麻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街訪認臉影片 卡通明星認臉大會!五年級生的大人會鬧出什麼笑話? https://youtu.be/LzWociY4FKs 古今中外名人的認臉大會!只看圖片你認得出來嗎?feat.師大 https://youtu.be/qigsWjf6V-s 名人認臉大會2.0來了!你是臉盲重度患者嗎? http...
維大力老闆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906)
香港歷史的轉捩點
1966年中國掀起文化大革命,使我對中國有了新的想像。1967年,由中國文革而引發的左派「反英」風暴,打破了我兩年前在北京所聽到極為肯定的對港政策,香港的太平日子似乎不再了。
文革剛起時,我所敬仰的香港左翼文化前輩:《文匯報》主筆政的金堯如、《大公報》的羅孚、陳凡等,都寫大篇大篇的文章為文革歡呼。主要的論述是認為,在中共自上而下的管治下,毛澤東發動學生和下層民眾,從下而上地揭發和批鬥各級管治階層的官僚主義,和隱藏在裡面的污泥濁水,是值得肯定的壯舉。紅衛兵的破壞和對當權派、文化人的過火行動,辯護者都認為是在一場大運動中無法避免的。
對這些議論,當時我半信半疑,但信多於疑。一來因為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仍是我難以動搖的價值觀,二來從個人經歷和閱讀中,一向同情弱小、底層的反抗以至造反行動,三來是目睹當年港英管治的弊端。信中亦有疑,是對文革掀動的過度而極端的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感到是情緒遠多於理智。我很難與當時的左派群眾一起叫「萬壽無疆」「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因為使人聯想回到了帝王時代,那是愚蠢和欺人的祝願。不問是非的「忠」,是非理性的「愚忠」。
1967年,北京負責港澳工作的官員被文革派奪了權。十多年大陸的政治運動不波及香港的情形有了根本改變。香港掀起五月風暴。大部分市民受滋擾,而左派的「社會化」太平日子也維持不下去了。《伴侶》的印刷、發行、合作者,銷售的對象,都使我們感到不容易撐。左派上級領導人要求我們轉讓給中共直接領導的「青年樂園」系統。
我回到了上海書局,應出版界領導人的要求,老闆在書局附近成立了一家由我負責的出版公司,出版「反英抗暴」的漫畫小冊。不過銷路不佳,因為紅彤彤滿是鬥爭標語的左派書店和百貨公司門可羅雀。
左派出版界的領導人把我找回來,主要不是擔任上海書局的工作,而是要我寫出版界的「抗暴」文宣。儘管左派文化界比我優秀的前輩多的是,但若不是已經到大陸去發揮(雖然後來命運多舛),就是留在左派新聞界。出版界有能力經營書店和發行業務的大不乏人,只是缺乏寫手和編輯人才。在這方面,我薄有文名,算是出版界的「秀才」。六十年代初,在《文匯報》任副總編輯的金堯如曾經想把我挖去報館工作,但被出版界拒絕。
關於文革和六七暴動,已有許多書籍文章論及,近年特別是羅恩惠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和程翔的書《香港六七暴動始末》的出版,對事件已有詳細描述。我這裏簡單講講記憶中的感覺和關鍵的轉變。
左派暴動從5月開始,到7、8月是抗爭高潮。那時港英在各界別逮捕了一些頭面人物,關押在摩星嶺政治拘留營。左派的抗爭獲中共高層和《人民日報》大力聲援,表示「決心給予香港愛國同胞一切支援,直到勝利為止」。中共的聲援不斷給香港左派注射雞血。左報和鬥委會宣稱「港英不低頭,就要走頭」。鬥爭不斷升級,以至放置真假炸彈肆無忌憚。1967年8月9日,港英逮捕中共外圍報紙《香港夜報》等三報5人,勒令三報停刊。中國外交部20日對英國發出緊急照會,要求英國必須在48小時內撤銷停刊令並釋放5報人。《人民日報》連續發表社論和評論員文章,表示「絕對不容許英帝國主義在香港橫行霸道」。當時,香港左派都以為中共一定會「大軍壓境」,不會讓香港「愛國同胞」在力量懸殊下抗鬥。誰料22日48小時最後通牒屆滿,中國並沒有派軍隊支援香港「愛國同胞」,而是由北京紅衛兵衝進英國代辦處,大肆破壞,火燒汽車和辦公樓。
這一個對「最後通牒」的回應,對「愛國同胞」無疑一盆冷水。非常清楚地顯示中國的「支援」毫無實際意義。24日,《大公報》指稱的「地下突擊隊」在路上伏擊商業電台播音員林彬,縱火燒死。「最後通牒」技止此矣。它傳遞的訊號非常清楚,就是解放軍不會越界而來了。對廣大市民來說,香港可以放心住下去。對港英來說,也因此把中共「睇死」,意味著可以繼續維持治安,繼續強硬對付所有破壞社會秩序的行動。在港督戴麟趾發回倫敦的一個匯報電文中表示,他意想不到會得到香港市民如此廣泛的支持。
廣大香港市民竟然和殖民地政府站在一起,這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這個48小時最後通牒,是香港歷史的轉捩點,由此而改變了英國在香港施政方針,亦開始改變市民的身份認同。
圖1,1945年8月30日,英國皇家海軍夏愨少將率領太平洋特遣艦隊抵達維多利亞港,是香港自日治時代重光的日子。
圖2,六七風暴時,左派群眾到港督府前舉毛語錄抗爭。
圖3,1960年代往大陸旅行,左一為畫家江啟明。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維大力老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隊友在哪裡?>
昨天讀完《他人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other )一書,覺得很有意思,立刻和在我旁邊的豆豆分享心得,也和他進行了一場有趣的討論,沒想到引導豆豆順利了說出了許多內心想法。
我覺得作者亨利克勞德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檢視自己人際關係,幫自己找出「神隊友」的方法。
忍不住想分享給大家。
-----------------------
《他人的力量》作者亨利克勞德博士是一位著名的領導學專家以及臨床心理學家,他寫過許多關於「健康人際界線」的書籍,我已經列入閱讀清單的下一本是《為孩子建立界線》。
《他人的力量》一書的主張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際關係絕對和你的身心健康以及成就有絕對關係。」
而「如何辨識什麼是良好有助益的關係?」「哪些人是你的神隊友/貴人呢?」
-----------------------
作者提出了「4個角落理論」
1.「孤立狀態角落」
無法相信別人,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活得像是孤島狀態。
這個角落看似安全但是很危險,很容易陷入鑽牛角尖,做出傷害別人或是自己的行為。我覺得突然換環境,社會角色改變(例如結婚or變成媽媽),都有可能突然來到孤立狀態角落。
2. 「壞的連結角落」
在這個角落的關係讓你產生羞辱感,覺得自己不夠好,必須要委屈自己去配合討好對方。
可能是父母,婆媳,師長,老闆同事也可能是朋友同儕,心靈不夠堅強的人就會覺得「我必須改變真實的自己去配合對方的期待」,因此就會變成只有一方在猛出拳一方被在角落持續挨打的狀態。
這個角落聽起來很像業障,如果挨打者不讓自己強大起來,心靈會不停地受到傷害與剝削,不幸就會一直輪迴。
3.「表面看起來好的連結角落」
當一個人待在1和2角落久了,就很容易跑到3這個角落去。
這個角落的可以提供你像是快速止痛藥的東西,例如瘋狂購物,喝酒。在3這個角落遇見的人大多是同樣的心理狀態,就是「彼此尋求短暫慰藉」,但是藥效過了,你的空虛感依然還在。
因為你和角落3的人並沒有進行「真實的情感連結」。
很多人在3覺得空虛又會跑回2 or 1,在1感覺寂寞又會回到2.3。作者說這3個角落就像是不幸的圓環,讓人鬼打牆出不去。
4. 「真正的聯繫角落」
這個角落是作者提倡的「貴人神隊友角落」,這個角落的人可以讓你做最真實,完整不虛假的自己。
這個角落的人可以給你安全感,他們會協助你「自己強大起來參加自己的人生戰局」,將來即使他們不在了,那份曾經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強大力量,也會內化成你自己的力量。
有可能自己的家人和老朋友就在4號角落,或是長期可以帶來力量和能量的習慣也是(例如閱讀,持續運動等等)
最後作者主張,想要提升人生的幸福層次,就必須強大第4個角落。
(有許多方法,請大家自己去讀書吧會受益良多!)
-----------------------
我覺得很有意思,拿出了一張紙畫出4個象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狀態。
1,2,3,4角落的關係,有時會有重疊,也會隨著自己以及對方的成長漸漸改變。
回溯一下發現1,2,3的關係都需要靠著不停檢視Delete自己和強化意識來平衡自己心的耐受度,而看著角落4,想想這些一直提供給我能量的關係,心裡面則是充滿感謝與安心。
-----------------------
檢視完自己,我也請豆豆檢視了自己的4個角落。
他說:「去到公園時,不管怎麼邀請都沒有人想和我玩時,我覺得心情像在1。」
「班上有固定2個同學,有時候會突然罵我會推我,我覺得我跟他們的關係是2。」
「在公園遇到的,可以一起玩一下下的朋友,還有看卡通,我覺得是3。」
「4的角落有好多人喔!有爸爸媽媽,幼稚園老師,幼稚園的好朋友,不同幼稚園的好朋友......」
「你看你是一個超級超級幸福的人耶!這些人都是幫你人生加油的人喔!」我說。
「真的耶!這些人都是我的重要寶物!我真的是超級幸運星!」
「那你也要好好想想怎麼珍惜和維持4號角落的關係,讓你自己也待在這些重要的人的4號角落喔!」
「這樣想一想,我好像比較沒有在意角落2遇到的人了耶!」豆說。
「而且搞不好,他們也不會一直待在2哦!」
-----------------------
其實書裡面還有許多有趣的見解,但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了,改天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大家也可以自己檢視或是和小孩一起討論看看^^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ntaikotokyo/
pic:和10年前來日當天認識的好朋友的固定聚會,感謝命運讓我們彼此成為4號角落的夥伴。Shiseido Parlour的甜點實在好療癒我喜歡!
維大力老闆 在 三個麻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街訪認臉影片
卡通明星認臉大會!五年級生的大人會鬧出什麼笑話?
https://youtu.be/LzWociY4FKs
古今中外名人的認臉大會!只看圖片你認得出來嗎?feat.師大
https://youtu.be/qigsWjf6V-s
名人認臉大會2.0來了!你是臉盲重度患者嗎?
https://youtu.be/ZKhXluq1_Xk
這些名人年輕時你認得出來是誰嗎?
https://youtu.be/pKETwjVLo_A
- - - - -
蠟筆小新裡面的豬、小熊維尼裡面的驢子、史努比的主人、胖虎的妹妹...
他們的名字叫什麼你記得起來嗎?
一起來參加,卡通配角認臉大會!
- - - - -
➟ 追蹤私下的麻瓜
IG|https://www.instagram.com/three_muggles
FB|https://m.facebook.com/threemuggles333/
合作邀約請來信|threemuggles333@gmail.com
#街訪 #卡通配角 #認臉大會 #卡通 #動漫 #爆笑 #挑戰 #路人 #海賊王 #火影忍者 #寶可夢 #玩具總動員 #音速小子 #蠟筆小新 #灌籃高手 #三個麻瓜 #麻瓜街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xeVqiDYGEc/hqdefault.jpg)
維大力老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噓……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二時,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佈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叢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製糕工場發出,訴說着眾人皆睡我獨醒,明碼實價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從這嗞嗞作響揭開序幕。
「由晚到朝,由早到夜,循環不息,兩三點鐘起身開工磨米,做埋洗埋嘢賣埋,兩更人,收埋鋪夜晚八點幾,年中冇息休㗎!不過唔緊要,慣㗎啦!」半頭白髮的傳永祥一口沙啞地說。
傳永祥是坤記老闆和掌舵人,64歲,對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已司空見慣。還有弟弟傅永康,三個協力的阿哥阿姐夥計,同時在凌晨開工,默默無語。守在四五十度高溫的火爐邊,人人揮汗如雨,各佔各崗位的忙着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重甸甸的石頭壓漿,誰也沒注意到這百忙的街外上一絲靜態。
咔嚓……
一手拉開了店面的鐵閘。時為早上七時許,深水埗地鐡站B2出口旁,這不過百呎,80年代士多的舊模樣,汽水、香煙、啤酒、土炮……,老士多的產品。然而主角是陸續放到店門當眼處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紅豆糕……琳瑯滿目,吸引途人。連銷售也數十年不變。現時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裝好,這裏卻依舊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給客,這樣的動作常惹客人投訴慢。
「件糕幾重就收幾多,冇呃秤,夠均真!幾廿年都係咁,冇變過,舊時啲人冇投訴㗎!」
隨時代變遷,深水埗生活改變了,舊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這裏的一點一滴。分毫不動,緊握着舊。
「我都後生過,輕佻過,試過變新,錯咗一次,唔可以再錯!」像他的白糖糕,水靈模樣,心眼兒透亮,會有點調皮。他也曾稚氣未脫,違反父旨,背叛自己,陷於迷惘,卻終歸是貼心的。還不忘父訓:「做人做生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
一度無心之心,使他念茲在茲,謹遵此宗旨,勤懇守着,天荒地老。縱使父已逝,精神卻長存。
父技藝恭謹以待
嗯……
閉目沉思的他,想起父親,思緒如泉湧。他祖籍順德,鄉下作為魚米之鄉,河澤廣佈,水域通達,適於稻米生長。賦予了製作米糕的創造力。選粘米、糖、水這些家常材料製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變身的傑作。
看來簡單,實際上製作十分繁瑣。父親傳承的技藝,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壓水、和餡、發酵、灌籠、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滴噠滴噠……
磨米的滴水聲,回應着石頭壓印米漿滴出的米水聲,格外清脆。他將用半新舊的泰國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軟了的米放進磨機,扭動水喉,米粒漸研磨成漿,奶白的水柱細細流進布袋。紮好裝滿米漿的布袋,然後抬塊大石把米漿重重壓着,待水分全部流走,壓成半乾濕的米粉糰。以壓乾的米粉糰上秤,斤両才準確。
「用磨米壓出嘅米漿嚟蒸糕,啲糕有一種膠質,特別煙韌。」他一時忙着調校不同糕點的糖水米漿,這個要加黑芝麻漿,那個要放紅豆……一時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機在一邊動,他也像機器一樣,沒有一刻停下來,多磨人!
最不容易是順德獨有的白糖糕,壓成的米粉糰,加入糖水搓勻,擺放到晚上,粉糰不停發酵,晚上變「老種」,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糰去,再發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復來,日日如是。白糖糕好不好吃?還是靠發酵。米與糖水的比例怎樣?發酵時溫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漿時,一雙巧手去感應。
將發了酵的米漿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咗啦!蒸起咗啦!」隨着他揭開蒸鍋,熱氣上升,夾著帶酒味的甜米香,一股複合香氣撲面而來。剛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鬆,密密的小氣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嘗一口,軟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帶着剛出爐的暖意在舌尖化開,口感綿密帶韌勁,微微似米酒的香氣,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家傳秘方不易來
呼……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煙圈。這個做糕的家傳秘方,是寶貴的經驗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輩,順德人一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結晶。最初,也與一口煙有關。
「我老竇叫傅坤信,戰前喺順德嘅茶樓打工學整糕,佢個師傅做嘅白糖糕爽彈細膩,點樣整?佢就教啲唔教啲。不過呢個師傅係食大煙嘅!」
食大煙,即抽鴉片,當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價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幾遍可花掉一個月人工。他父親知師傅有煙癮,出錢請食,期望師傅上足電,會過招教他。這樣的討好非一推即就,師傅一次不教、兩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許。之後不斷請食,師傅才像擠牙膏般逐少逐少地教。
「請佢食個大煙,嗰份糧畀晒佢㗎啦!老竇先慢慢學到做糕竅門!」到他父親成功獲知箇中秘訣,幾已傾盡家財,可謂得來不易。和平後,他父親就帶着這秘方,到香港打工。
做米糕養家餬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轉動,轉一圈就依呀一聲,昔時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竇嗰時喺香港嘅油器白粥大牌檔做糕,用石磨磨米,憑學番嚟嘅秘方整出好食嘅糕,其他師傅都冇佢整得咁好,啲客咪叫我老竇不如自己出嚟做生意!」
1965年,他家住唐九樓,在十樓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發生意。「點知攞貨買嗰啲商戶客,好生意就嚟攞,唔好生意就唔攞,落雨唔嚟攞又唔找數,啲糕剩喺度唔通倒咗佢,我阿媽咪拎出街賣囉!」山不轉路轉,他母親挑起擔挑,秤兩隻竹籮,糕點放在籮上,到福華街、北河街沿街擺賣。那時小小的傅永祥,已跟着媽媽一起上街。
「老竇真係好勤力,佢一個人,用手磨米、石頭壓水、米漿溝糖水、發酵、入爐蒸,嗰時仲用燒柴,乜都一腳踢!」父親就靠這糕養活一家九口,逐漸做到有生意,坤記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
窮人孩子早當家
鈴鈴鈴鈴……
鬧鐘響起,早上六點,傳永祥兒時最痛恨這聲音,他不情不願的起床來。「起身幫老竇開檔,之後七點幾返學,到下晝三四點放學返嚟,又磨米、搓糕,整呢樣整嗰樣,到夜晚九點,先去做功課……」
對一個小孩,體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學沒精神,成績也越來越差。「整整下無心機讀書,升唔到班,咪冇讀,一路跟住老竇去做糕。」中二就輟學,這遺憾一度令他無法釋懷。
「人哋放學就去玩去踢波,禮拜六禮拜日去露營、去旅行。我禮拜六禮拜日都要開工,好辛苦架!做糕有咩樂趣?」他很矛盾,對做糕,嘴裏說着嫌棄,實則卻又留有美好回憶。「當年冇咁多電子產品,我細個陪老竇開檔有得食,又同其他檔口嘅細路玩,賣出啲糕,老竇賞我零用錢,幾開心㗎!」多年後憶起與父親一起賣糕的時光,苦中有樂,很寶貴,他特別珍惜!
他與父母漸漸做到生意,從街頭做上排檔,他的工資也多了。「嗰時未識諗,冇儲低!啲錢淨係愛嚟行街睇戲食飯,唔夠咪問阿爸攞囉!」
人迹渺意興闌珊
轟隆轟隆……
地鐵行走聲音劃破寧靜的深水埗,時為79年起地鐵。坤記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檔。「因為唔就腳,完全冇生意,做糕生意差,搵唔到錢。」同期麥當勞又進軍香港,市民多了選擇,坤記漸被擠到邊緣去。生意不佳,令傅永祥更加意興闌珊。
「我都要支人工,飲茶食飯都要錢。做糕冇前景,都諗轉吓行啦!由細對住呢行咁耐真係厭㗎,邊至想做?當然唔想做!」常言做那行,厭那行。他放下了做糕,離開父母和弟弟。當時他考到的士牌,就去揸的士搵食。
當了的士司機,他才發現爭食的士愈來愈多。「的士多,分薄咗,難搵食,我覺得揸的士已經唔合時宜。」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人心之花散落時
哎呀﹗
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喚醒做糕的初心。他離去而再回來,父親沒有責怪,但最終也要靠父母,他感覺像欠了一個情。這時父親年事已高,還交付給他打理。他有感傳統磨米、壓漿、發酵,花工夫又費時,生產能力低。適逢工場拆樓,沒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盤來。「新時代講求快,可以用現成嘅粘米粉,節省咗磨米艱辛嘅過程,慳番唔少成本。」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搖蕩、人性明暗,有跡可循卻難以理解。他騙得了自己,卻瞞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過,覺得不是死實實,便是散收收,味道不同了。當他面前,把糕丟進垃圾桶,這恍如大力地摑了他一記耳光﹗「我好唔開心!」
客人騙不了,一個個離去,不單虧本,父親打下來的江山招牌也搖搖欲墜。他痛過,才領會,才醒覺。「老竇曾經同我講,做生意最緊要老實,對得住啲客,如果啲嘢唔得賣畀人,等於呃人。」
痛定思痛,自此,他堅持用傳統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來。
兵戎相見終告捷
傾哐!傾哐……
電視機傳來武俠劇的刀劍聲,短兵相接,仿如與同行舞刀弄劍的惡鬥……八十年代,大牌檔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議,到較多人流的福華街租鋪,他可以邊看着電視邊賣糕。
如今他不辭勞苦,店仍維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時深水埗有不少經營糕點的行家,見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見獵心喜。某行家到來請教,叫他傳授做糕訣竅。「老竇當年都千辛萬苦先學識,而家問一問就要教你,有冇咁便宜嘅事?況且你又喺深水埗做糕,教咗你,咪搶自己嘅生意?傻㗎!」
他拒絕了,於是行家心生一計,急遽地將其租鋪買下。「佢買咗間舖,繼續租畀我哋,遲遲唔收,等我做旺咗佢先至要返,到時接收晒我啲客,賣佢嘅糕。」
他被擺了一道,但對方有鋪佔了優勢。他覺得租鋪不是長遠計,立意要父親買鋪。機緣下他們買到隔鄰的店,即現址的角落鋪,於是搬到鄰店繼續賣糕。行家業主收回原店,賣同樣的糕品,兩家並列打對台。「大家爭,佢鬥平,佢賣五蚊三件,我一件三個半。啲客嚟買,話我貴,但一樣幫襯,因為我嘅糕好食過佢。」
對家乏人光顧,大拍烏蠅,結果結了業。「以前一直覺得老竇嘅手藝好平常,而家我知道係寶。」他深深感到做糕秘方的強悍和魅惑力,亦全憑這贏了漂亮一仗。
仍不敢須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聲響起,在百般磨難過後﹗97年金融風暴後生意轉淡,他想到增加產品提升銷售。「試過加整老婆餅、合桃酥,同芝麻糕、紅豆糕、馬蹄糕。啲客都係鍾意食用磨米做嘅糕,麵粉做嘅老婆餅冇得留低,磨米嘅紅豆糕同芝麻糕都賣得,就繼續賣到而家。」
他將芝麻磨粉混合米漿倒進盤內,先蒸熟第一層,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此類推,蒸到第九層,做出芝麻糕。入口綿細軟滑,慢慢化開,不甜膩,飄散出芝麻香氣,細嚼還能感覺到點點的黑芝麻末,滿嘴生香。內裏沿用父親的磨米米漿,糕身特別柔韌有米香。
03年,《飲食男女》報道坤記,指明香港製造。「由嗰時開始旺,生意幾倍咁升。到15年攞米芝蓮推介,多咗好多外國遊客慕名嚟幫襯。」
店子紅了,親友都建議他擴大工場、增加產量。「要快就要機器生產,就冇咗手做嘅味道。」用手做糕,時間有所局限,快不得,產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幾百碗。他斷然回絕。
「唔會大量生產!我一定唔會再犯錯!」他絕不容犯下些許錯,縱使別人不追究,自己卻不敢須臾或忘。堅持遵循父法,不粗製濫造。09年父親因年邁身故。「我會盡自己能力細心做糕。咁樣做係為咗品質,亦係為咗啲客。更大嘅意義,係為咗阿爸。」他回憶中的父親,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業,勤懇堅忍,從未埋怨過辛苦。做人忠誠,對客童叟無欺,因而儲落大批熟客。
入夜,他開啟門口射燈,照着坤記的招牌,淡淡的糕香,歷五十年而不散,讓人念念不忘,有燈就有人,延續父親的精神。
撰文:孟惠良
攝影:關永浩
坤記糕品專家
地址: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十號鋪
電話:2360 0328
營業時間:7:30am-8pm
詳情: http://bit.ly/2QLfzL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ab2m8B5k/hqdefault.jpg)
維大力老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就係咁簡單。」這是陸韶的口頭禪。
對於理科向來肥佬的記者來說,要從頭到尾認識一台豆漿石磨機的結構原理是怎樣,殊不簡單。
陸韶,人稱「陸叔」,加威機器廠的老闆。1946年入行,機器是他的法拉利。七十二年來,就在一片摩打聲中度日。
機器廠雖蚊型,來頭卻不小,因為全香港豆腐店和豆品廠所用的石磨機,九成都是由他打造和安裝,有豆腐工場的地方,就有他的手藝存在。時移世易,豆腐業走下坡,他是市區最後一員。奈何年紀大,力不從心。去年曾受傷停工,現時不做石磨機,只維修保養。今年86歲,天天仍然醉心於廠中。
一世人,打一份工,做好一件事,談何容易。
做一座石磨機,牽涉石磨和機器兩部分,工藝多,需時甚長,需要起碼一個月去做。無論是吊在天花的舊式機,還是座地的新式機,陸叔都暸如指掌。先開石磨的石,他一直沿用譚州白石,勝在石頭腍身清涼,磨黃豆最佳。「雲石得唔得?」「太硬啦,會磨爛啲豆。」然後是開坑,石面分八份,每份九條坑,全人手鑿,既需要力氣,但又不能缺少仔細度,所以足足十日才鑿好。每座石磨機有兩塊大石,即前兩個工序再重複一次,二十天就這樣悄悄的溜走。
做好石磨,下一步是裝嵌機器。以座地新式機為例,底部由鐵製造,座上為盛漿水的不鏽鋼盆,盆上有兩塊石磨,上的固定,下的轉動,順時針轉。亦能按豆量或大小調校高度,兩塊石磨剛剛碰到,磨出來的豆,就叫好叫絕。石磨還需定期保養及維修,如坑紋,需每幾個月鑿一次,才保持深度。
陸叔除了清楚造工步驟,還深明石磨機的優點。「傳統做豆腐豆漿,一定係用石磨,無法取代。」市場上曾出現一種叫鋼沙磨,體積小,省掉地方,速度快,慳了時間,價錢便宜,不用定期保養。但因為太高速轉動,黃豆的蛋白質遭到破壞,減少黏性,豆腐口感呈水狀。但石磨機做的,豆腐的黃豆味明顯濃郁,口感豐富。在豆品界,陸叔是老行尊,人人聽他名字,都肅然起敬,那一磚白滑的豆腐,靠的是他七十年專業。連公和荳品廠的潘小姐,一聽陸叔名字,立即舉起拇指,力讚他的敬業樂業:「機器咁重,八十歲老人家仲專誠過來維修石磨!」
石磨機地位再崇高,始終逃不過失傳命運。死因複雜。一是師傳年紀老邁,就算仍然在生,根本沒有力氣搬動百幾磅重的石磨,人漸冷清,做不下去,市區的石磨師傅,漸漸剩下他一人。但是沒有後生願意入行,青黃不接,「連我個仔都轉行唔做啦。有乜辦法?」陸叔慨嘆。二是九十年代開始,豆腐廠北移,豆腐業式微,需求減少,生意自然不好做。三是,一座石磨才幾萬元,但可以用上十年以上,「因為你手工太好,太耐用。」記者取笑道。「又係喎,蝕本生意呀……」
陸叔真的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跟陸叔聊了一個下午,他的兒子多次致電叮囑,陸叔去年曾經跌傷腳,入了醫院縫了60針,家人好擔心他,勒令以後不准再做石磨機,「記住,搬也不行啊!」但是兒子知道,父親心繫石磨,讓他細數一生功夫,引以為傲一下,無傷大雅。
愛有千斤重。石磨再重,也不及對畢生志業的熱忱。
加威機器廠
地址:九龍紅磡崇志街7號地下
電話:23640524
公和荳品廠
地址: 九龍城福佬村道67號
開放時間:8:30am-7pm
新佛香/壹品豆漿
地址:元朗石崗錦田路560號
網址: http://soyafood.com.hk
採訪: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
剪接:謝致中
插畫:趟綺婷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dK1CqGWR0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