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香港 五十三年前 看粵語片尋找往昔香港(完善新版 新馬仔俞明遊走跑馬地,照片昔與今對比 跑馬地維斯塔石筆歷史影像 由海心島至公園影像 定鏡 標註 中文註解)褔士麵包車校巴( Volkswagen Transporter ) 黃泥涌道 皇后大道東 #維斯塔石筆 #帆船酒店 夏建康院 ,當年跑馬地體育路〔#跑馬地鵝頸街坊福利會〕今在軒尼詩道堅拿道天橋底,土瓜灣工廠區填海地。
維斯塔方尖碑(石筆)1847年豎立於皇后大道東和黄泥涌道交界處,
塔爾博特艦長及維斯塔爾號(HMS. Vesta)的長官及其他成員,於1847年所立以紀念同袍。維斯塔爾號曾在錫蘭、馬德拉斯、香港和汶萊等地駐守,石碑紀念的包括在駐守時因病或意外死亡的同袍,還有在汶萊參與清剿海盜時戰死的將士,因城巿發展,石筆在1969年移到跑馬地香港墳場。
YouTube 版→ https://youtu.be/vRCkaBp2c4E
1968 矇查查搵食
歴史時空2.0 是原有專頁 #歴史時空 補充進級版
可同時看這兩個專頁互補。
維斯塔石筆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860s年-2020年 平行時空150多年!
快活谷跑馬地 皇后大道東 黃泥涌道 馬埸 維斯塔石筆。
1841年,香港政府在香港島西營盤至中環之間以移山方式建造第一條大馬路,於1842年2月落成通車(馬車),全長4英里。這亦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其英文原名「Queen's Road」原是紀念當時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理應譯作「女王大道」(與英王同義;香港另有一條英皇道,英文 King's Road),但被華人師爺譯為「皇后大道」,「后」於遠古有君王之意,但近代中國不接受女皇帝。港英當局曾於1890年澄清錯處,但道路中文名稱還是將錯就錯沿用至今。
後來皇后大道向東及西伸展,是由中環德輔道中交界至上環水坑口街稱為皇后大道中。西面伸延,由上環水坑口街至石塘咀卑路乍街命名為皇后大道西;而由德輔道中交界到跑馬地黃泥涌道伸延的稱為皇后大道東 (下稱皇東,英文縮寫QRE)。當中由德輔道中至灣仔軍器廠街一段皇后大道東在1960年代末改建後,改成為金鐘道(Queensway)
#歷史時空
維斯塔石筆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54年-1962年 阮兆輝 馮寳寶 遊走當年佐敦道 加士居道交界「佛朗德投石號紀念石筆」 看粤語片尋找往昔香港。1954 父與子 1962 小偵探
粵語片「高欄島石筆」→ https://www.facebook.com/2021670614786179/posts/2764270030526230/
粵語片「維斯塔石筆」→ https://www.facebook.com/2021670614786179/posts/2764513813835185/
「投石號紀念」碑是香港一座紀念碑,因其原設置於九龍佐敦加士居道與佐敦道交界,又得名加士居道紀念碑。該紀念碑於1908年豎立,紀念於丙午風災期間法國魚雷艇「投石號」(La Fronde)沉沒而罹難的法籍船員。
1906年9月18日,一股強烈颱風襲擊香港,史稱「丙午風災」。當時有一隻名為「投石號」(La Fronde)的法國魚雷艇在維多利亞港沉沒,法籍船員5死25傷。1908年,有民間組織便在加士居道豎立一座紀念碑以作悼念。
1949年5月,九巴開辦一條10號的巴士線,來往尖沙咀天星碼頭至加士居道紀念碑,後者的總站名稱為「紀念碑」,後來該路線延長到佐敦道碼頭,自此便再沒有巴士線以此作總站。
1968年,香港政府計劃擴闊加士居道,便將紀念碑移到跑馬地香港墳場。惟道路擴闊工程最終擱置。
#歷史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