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可以買來幸福 但財富也是一種負擔 - Paul Sullivan
金錢買不到幸福的老話,可以休矣。一項針對靠奮鬥積累起巨額財富的人所做的新調查發現,金錢的確給他們帶去了很多的幸福。
300名資產在100萬至2000萬美元之間的受訪者當中,大多數人都表示財富首先帶來的是內心的寧靜。幸福感次之——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提到了這一點。
但有錢的生活並非全是香檳和魚子醬。受訪者表示,財富讓他們感到滿足和感激,但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責任感。許多人都很珍視財富所帶來的與家人共度時光的方式,但也有人後悔在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中犧牲了與家人共處的時間。
自由與責任之間內在的緊張關係,在不同程度上貫穿於此次調查的所有年齡組。該調查由CoreData研究公司於今年2月和3月進行。
這次調查向25歲到65歲的富裕美國人提出了一系列跟財富態度有關的問題。受訪者依年齡、富裕程度以及他們是企業主還是僱員進行分類。按類別對回覆進行的分析越多,情況就越複雜。約半數的受訪者表示,為積累這些財富所做的犧牲,意味著與朋友和家人共處的時間變少了。
在該研究中處在更為富裕那一端的人當中,持遺憾態度的比例上升到了近三分之二。超過半數的企業主也有同感,這個比例高於通過為其他人工作而積累起財富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這讓人在心裡覺得對不起他們,」該研究的委託方、財富管理公司Boston Private的財富諮詢負責人戴維·墨菲(David Murphy)表示。「企業的成長需要投入很多的情感,而且這很耗時間。員工則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家人。」
這份名為《財富原因》(The Why of Wealth)的調查結果顯示出那些經驗豐富的顧問們早已經知道的事情:僅關注投資回報的日子正在過去。
投資回報這個目標仍然重要,但最富裕的人希望在較精緻的財富層面得到幫助。他們也是財富管理公司的目標人群,而仍處在財富積累階段的人,這些管理公司則往往看不上眼。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Boston Private要出錢做這個研究。
我和一些屬於這個階層的人交談過。入不敷出的人對我的發現不會感到意外:錢多就是比錢少好。但財富慰藉並沒有讓圍繞著財富的種種感受變得輕鬆起來。
簡·戴利(Jane Daly)在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長大,從小對公共交通很感興趣,她把一個屬於公共部門的運輸職業變成了利潤豐厚的私營企業,與兩名合伙人一起創辦了Alternate Concepts公司,做運輸系統的運營和維護。
「財富並非我的目標,」62歲的戴利說。「我希望公司能取得成功,因為有很多家庭指望著我們。但我很感激自己的職業生涯有這樣一個結果,財富給了我通過其他方式不會擁有的自由。
這種自由使她能夠在波多黎各支持、運營一個名為新星基金會的非營利教育機構。
與我交談過的其他人也表示,他們覺得有義務成為變革力量。
「對我來講,我很早就看到,財富就是能夠創造出你想在世界上看到的變化,」29歲的伊麗莎白·加爾布特·佩雷爾曼(Elizabeth Galbut Perelman)說道,她是創投公司SoGal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在過去的兩年裡,該風投已經投資了50多家公司。
加爾布特·佩雷爾曼說,她母親在給人做手術時暫時失明,因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行醫生涯。病因是多發性硬化的併發症。
這段經歷促使她專注在如何利用財富資助那些尋求進行變革的女性所擁有的企業。她投資了EverlyWell和Winky Lux這樣的公司,前者提供平價的家用健康測試工具,後者是紐約的一家化妝品供應商。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並不能帶來我希望的財富和靈活性,」她在談到大學畢業後在會計事務所德勤(Deloitte)工作的經歷時表示。「我想搞清楚有些問題要如何解決,並盡我所能地去做。」
對於一些年輕的百萬富翁來說,財富並不等同於遊艇和豪宅。「獨立是我想到的第一個詞,有了獨立才會有自由,」38歲的馬克·哈斯特維特(Marc Hustvedt)是數字娛樂公司Above Average的首席執行官,他創建了一些公司並成功出售。「在我小時候,它可能意味著財富的標誌,比如房子、汽車、地位。現在,隨著年齡的增加,有了更多的商業經驗,我明白了財富就是收入流。」
收入流雖然聽起來很枯燥,但它是獲得獨立的前提。
「總的指導原則是,我喜歡獨立,」有三個小孩的創業者湯姆·阿利(Tom Aley)說;他辭去在風投Reed Elsevier Ventures的高薪工作,創辦了一家名為Generate的公司。「我現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我不需要欠任何人情。」
他甚至設法說服他的一個兄弟在2004年加入Generate。四年後,他們把公司賣給了道瓊斯(Dow Jones)。
財富就是這樣帶來自由的。哈斯特維特說,彈性工作時間使他可以一邊陪伴兩個孩子成長,一邊打理公司。他說,自己還想解決其他的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但他覺得自己時間不夠。
對於時間不夠用,加爾布特·佩雷爾曼也有類似的感嘆。「你犧牲了與朋友、與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以及關注自己健康的時間,」她說。「如果我在自己的公司每天工作16個小時,我怎麼保持健康,照顧好自己的員工呢?企業主沒有得到他們所在社區的支持。」
但對阿利來說,52歲的他現在擁有更多的自由,在職場生涯早期的犧牲都值了。現在,時間掌握在他的手中,可以自己做主。
「有時候,這並不總是奏效,但對我來說,卻還挺寶貴的,」他說。「它還意味著我能跟太太出去共進午餐,不用非得週六,而且我可以看著孩子們玩遊戲。」
Boston Private所做這這項調查發現,企業主與通過打工積累起財富的人相比,對於財富的負擔感受更為強烈。這些企業家表示,來自他人的期望,以及對其財富的指指點點,令他們備感壓力。
但我交談過的一些人也提到他們從財富種獲得的滿足感,儘管這種滿足感是不無遺憾的。
戴利說,她很高興能用自己的財富回饋波多黎各的一群孩子們,她的公司在那裡管理著一個鐵路系統。但她在職業生涯早期對財富和經濟獨立的看法,也給她留下了一個遺憾:忽略了個人生活。
「我好幾次回絕了別人的求婚,」她說。「我沒有成家。」
不過,跟孩子有關的非盈利工作讓她感到滿足,如果沒做生意賺錢,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誰也沒有我的孩子多,」她說。「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帶給我很多快樂。」
原文:紐約時報中文網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