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起,新竹市教育現場特教大減壓!🎉
📣開學前夕,一定要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
感謝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積極辦理我在去年6月提出的教育類乙10060號提案,這份提案對於教育界在特殊生班級的教師減壓與教學品質提升上,影響甚大!
<今年2月修法通過,16所學校立即受惠>
「新竹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特殊教育班實施要點」第四條:「國中小階段同一年級內因就讀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酌減班級人數……,經酌減班級人數後,該班總人數不得低於二十四名」,於110年2月修正通過,改為「#不得低於二十名」。
修法通過後,這個新學期受惠的學校:
👉國小部分包括:
#東園、#龍山、#東門、#關東、#三民、#北門、#陽光、#民富、#載熙、#舊社,等10所。
👉國中部分包括:#三民、#光華、#虎林、#南華、#建功高中國中部、#成德高中國中部,等6所。
全新竹市共16所學校因此受惠減壓。🎉🎉🎉
(酌減人數分班有一個計算公式,視每一所學校的班級規模、特殊生人數比例不同而定。受惠的多是特生比例較高的學校)
這絕對是新竹市教育界的重大改變與躍進!不只今年,是往後每一年都會這樣延續下去。謝謝新竹市政府與教育處🙏 這不一定能像通學步道或學校改建工程,能夠很快又直接讓大家看到建築的實體成果,卻是一年又一年積累教育品質也影響深遠的 #生命建造工程。
<提出質詢👉市府回應👉讓教師與學生雙贏>
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提案呢?
我自參選,乃至上任以來,念茲在茲就是希望盡己之力讓新竹市的教育環境持續變好。前年9月開學後,我注意到很多第一線老師哀哀叫🤦♀️,於是一一拜訪學校、班導師、特教老師們,經過了解才知道這與班上特殊學生變多,導致現場教學與班級經營變困難有關。
近幾年來,新竹市特殊學生人數,尤其在 #情緒障礙與 #自閉症這兩個類別,人數有悄悄上升的現象。我觀察到一個班級超過3位以上特殊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讓老師在班級經營與教學上,備感壓力,時間心力多半消耗在處理孩子的狀況,甚至連原本該研發課程的能量都被消耗殆盡。😰
因此,我在去年六月的第三次定期會上,曾對國、中小普通班收有身心障礙學生的班級總人數提出質詢,希望能夠做到班級人數下降,降低老師的壓力,讓整個班級減壓。
因此希望市政府能夠修正「新竹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特殊教育班實施要點」中,有關每收受一位特殊學生可以酌減1-3位學生,唯 #每班總人數酌減後不得低於24人 的規定。
感謝市府最後還放寬班級總人數的限制,讓酌減後的班級人數,從原先24名限制 #降低到20名。
這對教育現場老師的幫助,真的非常巨大。
-----
讓我們換位想想:
如果當一個班上有兩到三個特殊生,像是過動、亞斯、情障或者是學障的孩子,再加上20幾個普通生,會讓教育現場的老師疲於奔命。老師必須花更多的精神體力去看顧,並在特生跟普生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還有處理與家長間的溝通,這會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因此,特殊學生通常會依程度酌減2-3名學生員額,讓班上孩子實際人數少一點,藉此降低老師的負擔。然而,在舊法中,酌減完實際人數不得低於24名,如果班上有兩名重度學生,那實際上可能一班會有30位學生的感覺,這會讓教室處於緊繃狀態。
在質詢前,我也特別拜訪了特教資源中心。我發現這個特生人數除掉班級人數之後,有些班級的特生比例很高,甚至一個班是兩個到三個特生,這還不含具有特殊氣質的潛在特生(有的班級甚至多達七八位)。
我認為有必要從政策引進一些資源跟協助來替教育現場的老師來減壓!因此在定期會中提出建議:一些特生比例較高的學校中,如果班級上一般特殊生超過兩位或三位時,希望不要受到每班24位的限制。
感謝教育處在制度放寬班級上特殊學生的酌減限制,酌減班級人數後,原本還有24名限制,在這次修法後,改成不得低於20名。今年2月發布生效後,110學年就可適用,多達16所國中小受惠。希望教師在減壓後,能 #更細膩處理每個孩子的狀況、能 #更多時間喘息恢復能量,在108課綱的挑戰下,能 #增加更多研發課程的專業與能量。💗💪
老師有愛,更要珍惜。讓有經驗有熱情的老師,不要提早折損。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2020.6.15.
市政總質詢-特教生比例失衡(5:06-17:12)
https://reurl.cc/qgy2Xp
2020.11.18.
【振道報導】守護學生與老師 蔡惠婷為教育把關
https://reurl.cc/xGd2X4
2020.11.27.
小鳥議員質詢特教文章:為有特殊生的班級導師與孩子請命!
https://reurl.cc/lR8M0Y
2020.6月蔡惠婷議員教育類提案達標!於110年2月23日發布生效。
https://reurl.cc/oglqkl (110新學年得以受惠)
#小鳥老師把關教育大小事
#這是上任後最讓我感動與欣慰的改變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90的網紅Mamacheers 媽媽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上安全之基本原則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溺斃意外是全球0~9歲孩童意外生亡的主要原因(台灣為第一大,美國為第二大,)。全球0~4歲孩童因溺水死亡人數最多,其次是 5~9歲的孩童。每一年,0~9歲因溺水死亡的人數佔因溺水死亡總人數的40~50%,這個數字是非常可觀的,原因主要是孩童體格較矮小,水上求...
總人數的9成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6例本土、24例死亡;首例疑似接種AZ疫苗死亡、1例接種莫德納入加護病房;蔡總統對染疫去世國人致歉;千人份單株抗體藥物6月中旬供輕、中症患者施用;雙北公布下週疫苗施打計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新增28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以及1例境外移入,新增24例死亡。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這個禮拜的總案件數比上禮拜少一點,但是雙北市之外的其他縣市案例數有增加,大家仍須提高警覺。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天出現第1例疑似接種AZ疫苗而死亡的案例,並且有1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案例,該病患正在加護病房觀察中。
陳時中今天宣布,指揮中心採買了1,000人份的單株抗體藥物,在6月中旬會到貨,計畫提供給輕、中度的患者施打,減少病患轉重症的人數。124萬劑AZ疫苗原本預定在15日才分配至各縣市,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晚接受媒體電話聯訪時指出,今晚可以完成50多萬劑疫苗的封緘,最快明天配發到各縣市後,各縣市可以自行決定施打時間。
為了在端午連假減少民眾移動,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今晚9點開始,高速公路的閘道將實施總量管制,所有休息站的賣場關閉,只留公用廁所與加油站維持開放。王國材說,今年公共運輸乘載率管制實施至今,在端午3天連假裡,目前高鐵的運載量降為5%、台鐵是3.42%,國道客運只剩下3.76%。王國材說,以往端午連假會有465萬人的移動量,今年只剩下6萬5,795人。
陳時中說,由企業與民間單位購買捐贈的10座日製負壓隔離艙已在昨天抵台,目標總共希望購買80座。這些負壓隔離艙會先配置到收留重症的急救醫院,並把這些負壓隔離艙放在醫院急診室外面,讓病情不明或是確診的病人在負壓隔離艙中處置,讓急診室的風險降低,對病人的急救會有幫助。
總統蔡英文在今天下午4點以直播的方式,對因為染病而喪失生命的國人表達深切的不捨以及歉意。她也呼籲民眾在端午連假時,盡量待在家裡,若能不移動就不要移動。
■首例疑似接種AZ疫苗死亡、1例接種莫德納疫苗者入加護病房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全台已經有78萬2,300人次接種疫苗。目前9件的不良反應中,有8件是接種AZ疫苗、1件是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表示,疑似接種AZ疫苗死亡的案例有中風、肝硬化與腹膜透析的病史。個案在接種2天之後,就出現食慾不振、噁心、疲倦等症狀;在接種第6天上午則是出現意識不清的狀況,當下緊急送醫,但在到院前就已經死亡。
另外,接種莫德納疫苗出現不適的個案,則是在接種30分鐘之後就出現眼睛痛、頭痛的狀況,並且在1小時後出現呼吸不順暢的情形。接種疫苗的醫院隨即對該接種者進行嚴重過敏反應的相關處置,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裡接受觀察。
■新增286例本土、24例死亡
今日公布新增286例COVID-19本土個案以及1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中新北市120例、苗栗縣56例、台北市49例、桃園市19例、新竹縣12例、基隆市8例、彰化縣7例、台中市4例、宜蘭縣與新竹市各3例、雲林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南市1例。
今天新增了24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12位、女性12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3日至6月8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10日之間,死亡日介於6月2日至6月9日之間。
從4月20日至今,總共確診的案例有1萬1,142例,依WHO嚴重度分類,有1,953人、約17.5%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輕、中症患者佔所有確診個案約84%,死亡病例數佔確診病例2.7%。
陳時中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接受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詢時表示,目前仍沒有訂出將全國三級警戒降級為二級的計畫,「目前還沒有到這樣的條件,」陳時中也指出,指揮中心希望全國施打第一劑疫苗的人數,在10月底拉高到6成。
■苗栗縣新增56例,外籍移工佔50例
苗栗縣今天新增56例的確診人數,其中有50例是外籍移工。苗栗縣長徐耀昌在記者會上表示,苗栗縣有54萬的人口,到目前為止只配發了9,400劑的疫苗,因應現在苗栗縣疫情嚴峻的狀況,希望中央在下一波疫苗發放時能夠加速、加量配發疫苗給苗栗縣。
苗栗縣到目前為止,總確診人數為435例,包含多家電子廠商的移工發生群聚感染,其中京元電子已經將原本移工居住的宿舍清空。今天新增的56例中,外籍移工佔50例、本國籍6例,分別為京元電子48例、智邦科技6例、京鼎精密科技2例;其中44例無症狀,而確診個案已經進行隔離。
■1,000人份單株抗體藥物6月中旬到貨,供輕、中症患者施打
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經過諮詢專家討論後,決定將單株抗體藥物納入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中,以治療輕度至中度感染且有重症危險因子之高風險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住院的風險。
指揮中心計畫在6月中旬,分配1,000人份的單株抗體藥物給集中檢疫場所的主責醫院,並且在醫師評估之後,將藥物給予有可能由輕症轉重症的病患施打,但不會給予重症病患使用,希望透過這個方法來將個案轉移至重症的人數減少。
■專家:端午連假返鄉,上千潛伏染疫個案可能造成疫情擴散
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中,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以往端午節交通部的政策是以交通順暢為目的,但今年則是以控制民眾流動為優先。從今天晚間9點開始,各個高速公路的閘道附近會有警察進行管制,若等待上閘道的車輛排隊拉長到地面道路,警方會引導車輛離開。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端午連假儘管還在三級警戒範圍,但警戒並未嚴格到限制人們移動,因此,指揮中心雖將每班大眾交通工具運輸量控制在2成以內,預估仍會有一定程度的返鄉潮。
林先和表示,目前的確診個案多數仍集中在北北基桃,尤其在雙北,可能還有數百、甚至上千個案沒有被隔離,或是相關接觸者仍不知道自己有染疫風險,這些潛在個案一旦移動,就可能造成疫情擴散。「假設移動者中有1%是感染源,他們會同時進入不同縣市成為種子(seeding),」在連假過後一週、甚至更久,就會有人經過潛伏期後發病。
「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移動,因為移動本身有風險,(返鄉)回到家,要跟家人保持距離也很困難,在家裡很難一個人使用一間衛浴;隨時戴好口罩、保持警覺心,所以能避免就避免,才能減少感染發生。」林先和說。
■民間救護車業者與旅館業者加入防疫行列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說,今天開始民間救護業者加入救護行列,全國18家救護業者總共提供了108輛救護車,希望可以減輕119消防人員的救護負擔。
因為有部分醫護人員憂心在結束工作回家後,有讓家人染疫的風險,所以選擇前往旅館住宿。但部分旅館業者也擔心醫護人員將病毒帶入旅館,因此讓醫護人員在訂房時出現困難。王國材在記者會上宣布,從今天開始,中央跟13個縣市合作,總共有172家旅館響應「醫療人員防疫住宿專區」的計畫,願意提供優惠,以分層分流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入住。
■124萬劑AZ疫苗,最快12日開始接種
莊人祥今晚接受媒體電話採訪時指出,由日本政府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中,其中50多萬劑會在今天完成封緘,並且在明天配送到各縣市,各縣市可以自行決定施打時間,最快將會在明天就開始施打。
陳宗彥在今天上午表示,124萬劑AZ疫苗應該依照「標準一致、做法一致、腳步一致」原則施打,這次第一到第三類計畫接種的人數為這次開放總人數的7成,而長照機構與75歲以上的長者也是這一次施打的重點。
陳時中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在第一到第六類的人口打到一定的人數時,指揮中心會開放接下來的類別進行施打,並不會等到一到六類的人口100%完成施打後才開放。
■雙北公布疫苗施打計畫
雙北市長在今天的記者會上也分別公布了兩市的接種疫苗計畫。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出,台北市會有23.2萬人需要接種疫苗。目前台北市會以第一到第三類尚未接種疫苗的2.3萬人,以及75歲以上19.2萬的長者,還有長照的工作人員、住民與洗腎患者1.7萬人等這幾個類別作為施打對象。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指出,目前台北已經準備啟動總共225間合約診所,總共274個接種據點,讓全台北市每一個行政區平均有20個接種的地點。民眾不需要有不必要的移動,在居住的社區附近就可以施打疫苗。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新北市首波疫苗接種計畫的對象有8.2萬人,主要以住宿長照機構的住民以及工作人員、85歲以上的長者,以及第一到第三類的醫護人員。另外,新北市為了鼓勵民眾在連假期間待在家中,從11日晚上7點到15日早上7點期間,開放路邊停車免費,並且開放黃線停車。
新北市10日的快篩人數達到4,833人的新高,並且篩出41位陽性。侯友宜說,疫情熱區的民眾可以利用端午連假的時間前往篩檢站篩檢,杜絕隱形的傳播鍊。
■好心肝診所施打疫苗名單,柯文哲:將交給檢調
台北市好心肝診所違規施打疫苗事件持續延燒,今天傳出包括政商人士與藝人的施打名單,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藝人郭子乾、侯昌明等人皆承認施打並向社會道歉。針對是否公布好心肝診所施打名單?陳時中表示,要看名單到底是多少?會跟法務單位研究一下。
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表示,此事已由檢調偵辦中,會將名單交給檢調。他強調,沒有人來跟他「喬」要不要公布的問題。
(文/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黃適敏;攝影/余志偉、楊子磊、陳曉威)
#延伸閱讀
【疫苗解盲幕後:緊急授權標準最後一刻出爐,高端二期成功、聯亞月底揭曉,但得和AZ做療效PK】https://bit.ly/3wiADNR
【COVID-19國產疫苗信任危機走火關鍵──比臨床試驗更需要「解盲」的決策過程】https://bit.ly/3pyEdAZ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移工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 #端午連假 #好心肝診所
總人數的9成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避免成為重症,請先讓自己遠離過重跟肥胖]
(已徵得學長同意截圖分享)
看到新北一位學長的臉書,分享現在慘烈的狀況。
有人在急診等不到病房就惡化插管。
有人到院前死亡回天乏術發現陽性。
全世界的染疫經驗都告訴我們,所有高齡者、即使年輕但是有慢性病三高疾病、過重肥胖、吸煙喝酒者⋯⋯都容易染疫後變成重症或死亡。
除了年老者是這些所謂免疫老化(老年人身上免疫相關好的微生物的數量會下降很多),其他都是 #吃出來的生活習慣病,造成腸道菌相異常(dysbiosis)的狀況,這些都是高風險染疫後會變成重病或死亡的。
根據去年2020年統計網站「Worldmeter」的統計,在2020/05/21之前,無論是死亡人數還是每百萬人中的死亡人數,都是 #歐美遠高於亞洲,科學家一直想找出原因,除了戴口罩的習慣、國情、有無接種卡介苗有差的說法(已經被以色列的研究駁回),有一說指向 #肥胖。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美國15歲以上的人,肥胖者的比率高達4成。而日本僅為4%左右,其他亞洲國家也差不多,連源頭的中國或某些醫療跟衛生條件較落後的亞洲國家,每百萬人口的死亡率都遠低於歐美。
根據今年最新世界肥胖論壇發出最新的報告,發現全球 #約250萬染疫死亡者中,有 #220萬人是在高度肥胖的國家,相當於 #總人數的9成。
在人口 #過重的比例不到4成 的國家,Covid-19死亡率每10萬人中 #只有10人以上。但如果 #超過五成的人都有超重的情況下,Covid-19的 #死亡率高出十倍,每10萬人中有100多人死亡。
如果有一天這個變種病毒會跟大多數的人類和平相處,那我希望大家都像小感冒一樣能儘速恢復,除了打疫苗讓自己免於變成重症,也別忘了疫苗對很多腸道菌相不佳的人,尤其是 #肥胖者,可能效果有限。先前義大利研究發現:
#當BMI大於30時,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後
#抗體數只有一般人的一半
所以與其為不知何時有盡頭的疫情焦慮憂鬱,不如好好 #吃健康、 #控制體重在正常BMI跟健康身體組成、 #戒菸戒酒、 #多喝水不熬夜,才能有萬全準備來迎接病毒的各種變化,和瞬息萬變的地球環境變異。
#染疫並不是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變成重症賠掉性命
#想避免重症請控制好體重
Reference:
COVID-19 and Obesity: The 2021 Atlas
The cost of not addressing the global obesity crisis
March 2021
總人數的9成 在 Mamacheers 媽媽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上安全之基本原則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溺斃意外是全球0~9歲孩童意外生亡的主要原因(台灣為第一大,美國為第二大,)。全球0~4歲孩童因溺水死亡人數最多,其次是 5~9歲的孩童。每一年,0~9歲因溺水死亡的人數佔因溺水死亡總人數的40~50%,這個數字是非常可觀的,原因主要是孩童體格較矮小,水上求生能力差,判斷能力也不夠成熟。這是一個需要被重視的公共衛生議題,也是一個可以被預防的遺憾。
另外,台灣每一年因溺水死亡的總人數是紐西蘭的3倍,而紐西蘭每年從事水上運動的總人數卻是台灣的30倍。這個數字提醒我們更需要遵守水上安全的規則,也需要教育我們小孩水上安全。並不是不玩水就會沒事,不去面對反而危險,要安全的玩水並不難,只要每次玩水都有遵守這些規則就會避免很多的風險了!
媽媽心特別製作了一個水上安全基本原則的短片,讓大家用看影片的方式輕鬆了解水上安全。歡迎多多分享,讓更多人知道水上安全的基本原則!

總人數的9成 在 Drshou醫塑體重管理- 新冠肺炎跟肥胖有關系嗎? ‼️全球9 成 ... 的推薦與評價
... 大學彙整新冠肺炎死亡數據,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衛生觀察站的肥胖相關資料,發現全球約250萬染疫死亡者中,有220萬人是在高度肥胖的國家,相當於總人數的9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