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9/07 ~ 09/13
每週一次的【影史7日談】單元來囉!我會用七部電影或影集,告訴你這禮拜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1940-SEP. 07 #倫敦大轟炸 The Blitz
《#轟炸倫敦最漫長之夜》The Blitz: London's Longest Night, 2005
二戰自德國入侵波蘭後,盟軍節節敗退;1940年9月7日開始至隔年的5月10日止,德國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造成約4.3萬平民死亡。英國在首相邱吉爾的領導下頑強抵抗,最終也讓德國放棄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畫」,開始著手向東入侵蘇聯。
.
▶ 1504-SEP. 08 #大衛像 David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Michelangelo - Infinito, 2017
由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 米開朗基羅所雕塑的大衛像,原定是由雕刻家 多那太羅所製作,但不知什麼原因而停擺;多那太羅去世後,米開朗基羅用了兩年的時間將這座雕像完工,並於1504年9月8日,在佛羅倫斯市政廳舊宮入口處亮相。
.
▶ 9-SEP. 09 #條頓堡森林戰役 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
《#蠻戰之森》Barbarians, 2020
公元9年,奧古斯都(屋大維)統治羅馬期間,萊茵河以東的日耳曼行省內的日耳曼人,因不滿總督 瓦魯斯的重稅制度而起義,羅馬三軍團前往鎮壓。日耳曼人首領 阿爾米尼烏斯成功將羅馬軍引誘至條頓堡森林內將之全數殲滅,統帥 瓦魯斯則在戰場上自殺。
.
▶ 1999-SEP. 10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
由大衛芬奇所執導的《鬥陣俱樂部》,是由布萊德彼特和艾德華諾頓兩大男星主演;電影於1999年推出時因強烈的敘事風格,使本片不被主流市場所接受。直到家用影音釋出後,人們才開始討論劇中的反資本主義元素,讓本片在日後成為經典的電影作品。
.
▶ 2012-SEP. 11 #班加西事件 2012 Benghazi attack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13 Hours, 2016
2011年,利比亞格達費政權垮台,國內陷入長達八個月的內戰。2012年9月11日,一群抗議群眾襲擊了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造成美國大使 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以及兩名CIA保安人員死亡,是美國自1979年以來,有大使級人員在任職期間殉職的重大事件。
.
▶ 490 BC-SEP. 12 #馬拉松戰役 Battle of Marathon
《#300壯士帝國崛起》300: the Rise of an Empire, 2014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國大流士因愛琴海地區的愛奧尼亞叛亂,以及擴張國土計畫,開始向巴爾幹半島的希臘地區進軍。以雅典為首的希臘軍,和渡海來犯的波斯大軍雙方在馬拉松平原展開大戰,最終希臘軍以寡敵眾,取得了第一次波希戰爭的首場勝利。
.
▶ 1961-SEP. 13 #雅多維爾圍城戰 Siege of Jadotville
《雅多維爾圍城戰》The Siege of Jadotville, 2016
剛果在1960年代脫離比利時殖民獨立後陷入混亂,史稱「剛果危機」。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其中被派駐在雅多維爾的158名愛爾蘭軍人,於1961年9月13日遇上了上千名當地軍閥的雇傭兵襲擊,158名愛爾蘭軍人死守陣地苦撐4天,最終投降而全數生還。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Porknuckle Gam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team商店頁面: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25610 冰糖豬腳是由三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羅馬日耳曼戰爭」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全譯] 古羅馬上日耳曼尼亞行省-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Re: [問卦] 有沒有條頓堡森林戰役的八卦???? 的評價
- 關於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條頓堡森林戰役,羅馬帝國與日耳曼之戰 - YouTube 的評價
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冷 你或許沒有細想的英文單字一把抓。你知道嗎?
camp 野營,紮營
campus 大學校園
campaign 戰役
champion 鬥士,冠軍
以上文字溯源起來,都和拉丁語的 campus 相關,意思是開闊的鄉間田野。感覺很平和的鄉間,其實不總是如此,古代打會戰或軍事演練都需要一塊開闊的土地,於是「鄉下」就這樣和「戰鬥」扯上了關係。就連德語都受到拉丁語的影響,有了 Kampf 戰鬥這個字。
而 campus 這個字用來指大學的校園,始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所以說以後蓋大學都需要大平台 ?! ——根據 Merriam-Webster 字典,此用法最早出現在 1774 年。順帶一提,喬治華盛頓將軍就真的在獨立戰爭期間,1777 年在普林斯頓擊退英軍,打了一場個人少有的勝仗。
羅馬帝國崩解後,西歐和南歐進入了全民亂講拉丁語(也就是通俗拉丁語 vulgar latin)時期,久而久之民間的創造力開始重新塑造拉丁語的發音,總之總之最後 campus 變成了法語的 (le) champ 就是田野的意思。
總之,法國人並不是讀了孟浩然: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改成 champ 的 #耍冷要註明
最有名的 champ,非巴黎的 Champs-Élysées, (Avenue des) 莫屬了,一般稱為香榭麗舍大道,空耳則會聽成「瞎賊力賊」。
畢竟知道了 champ 的意思是田野,大家或許會猜~嘿~那一定是大道從前是塊田,屬於某位叫 Élysée 的王族之類的。
那就微妙的答錯了。原來 Champs-Élysées 的命名超級有格調,是直譯源於希臘神話裡,英雄升天後靈魂居住的至福樂土:Field of Elysium ; Ἠλύσιον πεδίον。#聖鬥士
到這邊就會想到一個問題,法國的總統府: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的愛麗舍,和大道的愛麗舍,誰先誰後呢?只要查一下就知答案是大道先,早在 1709 年就得名如此了。愛麗舍宮則要到 1787 年才改為這個名字。不久的兩年後,法國貴族要去的就不是樂土而是斷頭台了。🥶
不只田野,法文也用 champ 來稱呼物理中的場(對應的英語是 field)例如電場、磁場、向量場、重力場。
總見到網友表示說科宅的文章一貫雜亂,東拉西扯跳來跳去,但說真的我是那種輕易屈服於誘惑的人,總想著今天難得碰到了邊,不提一下驚人的奇怪梗,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機會講到呢。這邊就硬是提一下在查這個主題的時候最讓我嚇一跳的事情。
事情就是「喔~瞎賊力賊 喔~瞎賊力賊」的那首舉世聞名的法文歌 Champs-Élysées,的前世竟然是一首默默無名的英文歌!是經高手魔改過之後,才變得渾然天成的法國風情了(所以說,是否法國風情純粹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很多人或不知其存在的英語的原曲,叫 Waterloo Road 欸?! 是滴,倫敦的滑鐵盧路。從濃濃倫敦風情的一條路被改成巴黎的招牌大道該曲的命運也未免太奇妙了。
說到哪?我們拉回來說一下中世紀,在拉丁語的緩慢毀壞、重新形塑、並與法蘭克和日耳曼人的語言融合的過程之中,便演變出了 champion 這個字,起初的意思是強悍的鬥士(gladiator 那樣的形象),字典記錄到英語中最早 champion 用來稱呼「冠軍、第一等的競爭者」的用法是在 1730 年。
因此英文片語 champion of 某人、某事物、某願景的意思是,不僅大力支持,更在其人其事受到威脅損害時,願意站出來捍衛的地步。有一種大護法的感覺。
話題就來到 Queen 皇后合唱團的名曲 We Are The Champions,這首歌乍看或許會以為是為了那些「我們贏球、我們最強」的足球 [消音] 量身訂做的歌。但越是細看歌詞,越是覺得案情不單純。歌裡的 champion 更像是獨自歷經艱辛、忍辱負重前行的一名捍衛者。雖然只是我個人的心得,那就是不一定每一個 champion 最後都會是 champion,但如果我們站在一起一同付出,那我們都是 champions 大概是這樣。
最後,香檳 Champagne 當然也不是因為奪冠軍了要開香檳,才叫香檳的啦。法國的香檳區,和義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亞大區 Campania (拿坡里所在的區)都是古羅馬至今的紅白酒產地,滿山遍谷的葡萄園與大糧倉。故取拉丁語 campania felix 肥沃之鄉的意思。住的不是冠軍,也不是一日球迷,而是 campagnard (法) 鄉下人。
_
圖片: Delair Wine field DT18 by Delair Tech, via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資料來源: www .etymonline .com;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Wikipedia (fr/en)
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求世 23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萊茵河中上游河谷(2002)
今天本來想放假的,但國際新聞讓我有感,所以再度奮筆振書,因為繼上週美國西北部,加拿大西部地區傳來破紀錄40度以上高溫熱浪的新聞之後,昨天歐洲萊茵河也遭暴雨釀災,造成至少91人死亡,受災最嚴重的是德國。
以前地理課本上念到歐洲兩大河流:萊茵河和多瑙河,在我們印象中都是浪漫不已的美麗河川,但再浪漫面對極端氣候也會一夜變臉,變成可怕的洪水猛獸。此次受到水災襲擊的萊茵河,是一條國際河流,流經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和法國,最終在荷蘭流入北海。它不僅曾做為羅馬帝國疆域的天然國界,自古以來就有航運之便,沿岸形成了許多的商業城市。在賓根與科布倫茲之間65公里長的萊茵河中游,因為河水侵蝕穿過了萊茵河谷(Rhine Gorge),再加上地層抬升提高了河道高度,沿岸地形高聳,因地制宜建立了許多城堡與梯田葡萄園,在200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這裡也是這次洪災受創最嚴重之地。
位在科布倫茲的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處在萊茵河和支流摩塞爾河交匯處的三角洲,有著威廉一世的騎馬雕塑,這裏是德國統一的象徵,也是被列為世界遺產河道段的起點。在普法戰爭之前,日耳曼民族是鬆散的邦聯,威廉一世打敗法國在凡爾賽宮登基,這一動作也成為德、法兩國之間至今的心結,他統一日耳曼民族建立德意志帝國,任用鐵血宰相俾斯麥,使得德國在近代史中一躍成為強國。1897年最初的雕像是靠民眾熱情募捐而來,二次世界大戰中損毀,1993年重新建立,重建也引起正反兩極批評,反對者認為它是對君主制度的個人崇拜,而且威廉一世統治過程亦不乏血腥鎮壓,贊成者則將其看作是日耳曼民族和強權抱負的象徵。這樣的爭論在台灣也不少見,我只想說,這就是歷史,所有號稱偉大的君主在當時都是民族救星,隨著物換星移,可能就變落水狗,時勢造英雄,但被打下神主台就變狗熊,民意就像旁邊的河水,反覆且無情。
我們沒有搭船,選擇沿著河岸公路攬勝,為了保護這些景觀視覺不受打擾,兩岸沒有蓋通行的橋樑,一棟棟的古堡出現在山腰隘口處,有些開放參觀,有些已成廢墟,有些變成青年旅館。幾個世紀來,文學家、藝術家從這裡得到靈感。山腰的城堡也許會恍神錯過,但屹立在河中建於14世紀的普發茲格拉芬斯坦堡(Pfalzgrafenstein)誰都不會錯過,直到1866年都是萊茵河上眾多的收費站之一,法國大文豪雨果來到這裡時寫下:「一艘石造的船,永遠漂流在萊茵河上」在普魯士和法國戰爭期間,普魯士軍隊以此為橋頭堡渡河,打敗法軍而使這座古堡威名遠揚。
大部分人都會搭船在河上遊覽,儘享水光山色,不過萊茵河也曾經遭受嚴重工業污染,不僅水質惡化,更被人謔稱「歐洲下水道」、「歐洲公廁」,在1986年,萊茵河旁的化工廠發生爆炸起火,導致大量化學有害物質流進萊茵河,下游生態及多國居民生活遭受嚴重破壞,由多國組成的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因此通過《萊茵河行動計劃》,下定決心恢復萊茵河原有生態。如今的河水洗刷過往惡名,甚至也是重要的飲用水來源。
萊茵河洪災報導: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605389
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team商店頁面: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25610
冰糖豬腳是由三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team遊戲介紹: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25610/
冰糖豬腳是由三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team遊戲介紹: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25610/
冰糖豬腳是由三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Re: [問卦] 有沒有條頓堡森林戰役的八卦???? 的推薦與評價
也就是要把日耳曼民族給吞併消化這就是這場戰爭的起源2.進程如何臺伯留(Tiberius) 熟悉羅馬歷史的朋友都知道https://i.imgur.com/UHPCjYS.jpg. ... <看更多>
羅馬日耳曼戰爭 在 [全譯] 古羅馬上日耳曼尼亞行省-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0rz.tw/0stB9
上日耳曼尼亞,羅馬行省之一
翻譯自英文維基"Germania Superio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mania_Superior
是羅馬共和時期設置的行省,詳細時間不可考。
上下日耳曼尼亞是羅馬對日耳曼人戰爭前線,反覆發生大小戰爭與衝突,
上日耳曼尼亞駐有兩個羅馬軍團: VIII Augusta 與 XXII Primigenia
並建立日耳曼長城與整套防禦工事。
關於名詞中譯還請伊達楓大大指教何優何劣...
例如Imperial province、Senatorial province 譯法各有一大堆,不見共識,
連中文維基都因編者不同而有數種...
皇帝省/皇領行省/該撒行省/帝屬行省/元首行省/皇權省、
元老省/元老行省/元老院省/元老院屬行省...
以下全文
----
上日耳曼尼亞(拉丁文:Germania Superior,德文:Obergermanien、英文:Upper
Germania),是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因為位處下日耳曼尼亞的上游地區而得名,
包括萊茵河中游、現今的瑞士西部、法國侏羅與亞爾薩斯地區、德國南部,以
日耳曼長城為邊界,東南方與阿爾卑斯山山區省份拉埃提亞接壤,重要城市有首府
美因茨、貝桑松、史特拉斯堡及威斯巴登。
==沿革==
===最初與羅馬的關聯===
「上日耳曼尼亞」與「下日耳曼尼亞」的名稱未出現在尤利烏斯·凱撒的《高盧戰記》
中。下日耳曼尼亞原為貝爾蓋人所佔領,上日耳曼尼亞為高盧部落赫爾維蒂人、塞誇尼
人(Sequani)、呂契人(Leuci)以及特雷維里人等佔領,另外在萊茵河中游北岸,
阿里奧維斯圖(Ariovistus)領導的日耳曼部隊殘部企圖攻取維森奇奧(Vesontio,
今貝桑松)但公元前58年被凱薩擊敗。
此後羅馬人並未放棄這個地區。卡西烏斯·狄奧指出[1],在他統治的最初的五年期間
(前28年-前23年),屋大維以這些省份有叛亂的危險,而由他獨自統率軍隊以恢復治
安為理由,取得了主要元老省(Senatorial province)的直屬總督級職位。
之後十年這些省份恢復屬於元老院,在元老院推選的總督轄下。
上日耳曼尼亞是這些獨立省份之一,顯然在共和時期最後數年已成為共和羅馬的一省。
塔西佗在其《編年史》也提及「上日耳曼尼亞行省」[2],卡西烏斯·狄奧將日耳曼部
落視為塞爾特人,可能是因當時以貝爾蓋人之名指稱下日耳曼尼亞人而產生的印象。
狄奧未提及邊界,但他將上日耳曼看作向萊茵河源頭的延伸,但不確定其對於在瑞士境
內、來自康斯坦茨湖的萊茵河上游部分是否有所認識。現今一般以萊茵河流經上日耳曼
尼亞的區段為萊茵河中游。
===帝國的界限===
奧古斯都計畫將全部日耳曼尼亞核心地區合併為一個行省「大日耳曼尼亞」(Magna
Germania),這個計畫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遭到阻撓。奧古斯都決定將羅馬帝國的疆域
界限定在萊茵河-多瑙河的邊界。此後,沿著邊界發生了頻繁的軍事衝突與挫敗,促使
羅馬人發動懲罰性遠征以及增強上日耳曼尼亞的防禦。
前12年之前,由杜路蘇斯建立經營的主要軍事基地位於維提拉堡(Castra Vetera,
今桑騰)與莫根提亞肯(Mogontiacum,美因茨),要塞體系逐漸圍繞著這些基地發展
起來。在69年至70年間,全部沿萊茵河、多瑙河分布的羅馬防禦工事都在日耳曼的叛亂
與羅馬軍團之間的內戰中被摧毀。當此次猛烈而短暫的社會動盪結束後,羅馬人比以往
更廣泛地重新建立這些防禦工事,並修築了一條連通美因茨與奧格斯堡的道路。
83年至85年間,圖密善發動對法蘭克福北部卡蒂人(Chatti)的戰爭(黑森名稱即來自
卡蒂人部落名),此時羅馬人已建構出前線地區及持續增築堡壘的邊境,由無障礙的前
哨區域、實用的柵欄、木造瞭望臺與道路交會處的堡壘所組成。此防禦體系最遲於90年
已發展臻於極致,由一條穿越歐登瓦德山的羅馬道路及其他次要道路網路將所有的堡壘
與塔樓連結起來。
公元90年,上日耳曼尼亞被重新設為一個皇帝省(Imperial province),並從盧格敦
高盧併入大量領地,重劃後第一任且最有名的一任總督就是後來的皇帝圖拉真,在任期
間為96年至98年即帝位為止。原赫爾維蒂人的拓居地區成為上日耳曼尼亞行省的一部分。
===防禦性戰略===
決定日耳曼長城發展的計劃相當簡單。從戰略的觀點而言,阿里奧維斯圖麾下的日耳曼
人曾企圖開拓的阿格里戴克美特(Agri Decumates)地區,或萊茵河、多瑙河之間的地
帶,提供了一條介於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之間的線狀隆起地形。沿著整體水系分布的凱
爾特人密集聚居的新拓殖地被這條隆起線一分為二,羅馬侵略軍能在黑森林的掩蔽下向
上移動。羅馬人的防禦工事因而徑直穿過隆起的底部,拒守被保護的廊道並縮短戰線。
關鍵點是位於莫根提亞肯(Mogontiacum,美因茨)的隆起地形的肩部駐有大批機動部
隊(masse de manoevre)或戰略儲備,可以相當輕鬆地防守遍布森林各處的堡壘,且
這些保壘因此經常被阿勒曼尼人縱火,卻提供了預警效果。受到通知時,羅馬軍團會自
美因茨或史特拉斯堡或位在另一側的奧格斯堡發起預防性與懲罰性的攻擊行動。
整個防禦體系僅在重裝部隊集結於美因茨時才能發揮成效。不論古代或近代,只有定點
防守稱不上好的防禦,定點防守充其量只能供預警或拖延直到發起反攻,尚須有另外的
攻擊武力。
隨後的數年和平時期,長城喪失其暫時功能,漸有村莊(Vici)或社區在堡壘周圍發展
起來。不晚於150年,塔樓與基地已用石材重建,士兵們居住於城牆範圍內、以壁畫裝
飾的優質石造營房。日耳曼文化也已改變,從前凱薩曾經記述支持阿里奧維斯圖
(Ariovistus)戰鬥的蘇維匯人的毛刷狀茅屋,但此時卡蒂人與阿勒曼尼人已居住於
長城周遭舒適的羅馬化村莊。
==行省的終結==
公元300年左右,當羅馬帝國喪失對最南端省份的控制權時,戴克里先將上日耳曼尼亞
的南部(瑞士)地區併入大塞誇諾倫省(Provincia Maxima Sequanorum)。
5世紀初,上日耳曼尼亞南部、大塞誇諾倫都被勃艮第王國(Kingdom of Burgundy)
吞併,北部地區則成為阿勒曼尼亞(Alemannia)的一部分。
==城邦(Civitates)==
除了主要城鎮和軍營,還有較小的平民村莊(Vici):
阿爾蔡(Altiaia)[3]
艾森伯格(Eisenberg)[4]
羅肯豪森(Rockenhausen)[5]
大蓋勞(Groß-Gerau)[6]
黑爾登貝格(Heldenbergen)[7]
上日耳曼尼亞目前已知的城邦(Civitates):
拉登堡 Ladenburg(Lopodunum,即Civitas Ulpia Sueborum Nicretum)
溫普芬 Wimpfen(Civitas Alisinensium)
斯圖加特-巴特康斯達特 Stuttgart-Bad Cannstatt(Civitas Aurelia G...)[8]
羅滕堡 Rottenburg(Sumelocenna,即Civitas Sumelocennens)
羅特魏爾 Rottweil(Arae Flaviae)
巴登-巴登 Baden-Baden(Aquae,即Civitas Aquensis)
美因茨 Mainz(Mogontiacum,即Civitas Aresacium)
沃爾姆斯 Worms(Borbetomagus,即Civitas Vangionum)
施派爾 Speyer(Noviomagus,即Civitas Nemetum)
威斯巴登 Wiesbaden(Mattiacorum,即Civitas Mattiacorum)
赫登海姆 Heddernheim(Nida,即Civitas Taunensium)
迪堡 Dieburg(Civitas Auderiensium)
重要村莊(Erwähnenswerte Vici):
森騰普拉塔(Centum Prata,Kempraten)
蘇黎世(Turicum,Zürich)
溫特圖爾(Vitudurum,Winterthur)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b/Roman_Empire_125.png
哈德良統治時期(117年-138年)的羅馬帝國,顯示萊茵河上游的皇帝省上日耳曼尼亞
與125年佈署的2個羅馬軍團。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7/RomanEmpire_117.sv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0/Karte_limes.jpg
上日耳曼尼亞北部與日耳曼長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Droysens_Hist_Handatlas_S16_Gallien.jpg
地圖編號15紫色區塊中央位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56.18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