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影展今年迎來第二位女性導演金棕櫚之際,甫於稍早落幕的第 78 屆威尼斯影展,由韓國名導奉俊昊領軍的評審團,也將最高榮譽金獅獎頒給女性導演,由法國導演 Audrey Diwan 憑藉《Happening》拿下,這也是繼去年趙婷的《游牧人生》之後,連續兩年由女導演擒下金獅,威尼斯影展首見。
Audrey Diwan 同時也是史上第 6 位獲得金獅獎的女性導演,前 5 位得主分別是趙婷、蘇菲亞柯波拉《在某處》、瑪格麗特馮卓塔《德國姐妹》、安妮華達《無法無家》、米拉奈兒《雨季的婚禮》。
《Happening》改編自法國作家 Annie Ernaux 同名小說,故事背景放置於 1960 年代的法國,聚焦於非法墮胎並討論女性身體自主權的相關議題,有外媒將此片與伊萊莎希特曼去年拿下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偶一為之》,或是克里斯汀穆基拿下金棕櫚的《4月3週又2天》相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金獅獎之外,《Happening》也獲得了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導演 Audrey Diwan 表示:「我帶著憤怒拍了這部電影。我希望《Happening》能成為一種體驗,一場屬於年輕女性的旅程。」從歐洲搖相對望美國德州甫通過的嚴厲墮胎法,《Happening》在威尼斯的獲獎,或許對此議題更顯重要。
特別的是,《Happening》僅是 Audrey Diwan 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恰好與 2 個月前摘下坎城金棕櫚的法國導演茱莉亞迪克諾一樣,皆是第二部作品就拿下最高榮譽,這也代表法國女導演接連於坎城、威尼斯揚名。
除了金獅獎帶起的女性議題之外,今年威尼斯最大焦點贏家該屬 Netflix ,旗下三部作品——保羅索倫提諾《上帝之手》、珍康萍《犬山記》、瑪姬葛倫霍《The Lost Daughter》,分別拿下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讓 Netflix 更有聲量衝擊北美獎季。
《上帝之手》為義大利名導保羅索倫提諾執導的半自傳電影,保羅索倫提諾憑藉《絕美之城》、《年輕氣盛》廣受影迷喜愛,而《上帝之手》除了收下評審團大獎之外, 年僅 21 歲的 Filippo Scotti 也獲得本屆威尼斯最佳新人獎,Filippo Scott 則被外界封為「義大利的提摩西夏勒梅」。
《犬山記》改編自美國作家 Thomas Savage 的同名小說,由珍康萍親自操刀劇本,班尼狄克康柏拜區主演,此片也是珍康萍繼 2009 年的《璀璨情詩》後,相隔 12 年再度執導劇情長片。這同時也是珍康萍第 3 次前往威尼斯主競賽,除了今年收下的最佳導演之外,珍康萍曾在 1990 年憑藉《伏案天使》獲得評審團大獎。
🎬關於《犬山記》的更多報導請點此👉https://bit.ly/38ZMLcD
《The Lost Daughter》則是瑪姬葛倫霍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改編自義大利作家 Elena Ferrante 的同名小說,也由瑪姬葛倫霍親自執筆劇本,奧斯卡影后奧莉薇雅柯爾曼主演。瑪姬葛倫霍領獎時表示,自己在義大利結婚、懷上第二個女兒,而導演和寫作生涯就是在此地發跡。瑪姬葛倫霍進一步提到:「某程度上,作為女性我們天生就同意保持沈默,但 Elena Ferrante 的作品打破了這種陳規。」
威尼斯與坎城對 Netflix 的態度截然不同,對比坎城之於傳統戲院的力挺支持,威尼斯影展則是張開雙手歡迎 Netflix 。除了今年的豐收成績之外,2015 年 Netflix 投資的首部電影《無境之獸》就進入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之後也推動艾方索柯朗《羅馬》、柯恩兄弟《西部老巴的故事》等作品前往競賽,前者拿到金獅獎,成為 Netflix 在歐洲三大影展拿下最高榮譽的首部電影;後者則順利斬獲最佳劇本。這幾年的威尼斯一再顯示對於 Netflix 的開放態度。
至於最佳男演員、女演員分別是來自菲律賓的 John Arcilla 和西班牙的潘妮洛普克魯茲,隨著潘妮洛普克魯茲的獲獎,也代表賽前頗有呼聲,克莉絲汀史都華飾演的黛安娜王妃抱憾而歸。
John Arcilla 未到現場領獎,僅以連線方式致詞;以《平行母親》獲獎的潘妮洛普克魯茲,致詞時則不忘提到亦師亦友的阿莫多瓦,表示感謝導演的全然信任。《平行母親》故事以三位母親為主,持續探索阿莫多瓦長年的「母親/母性」主題。
潘妮洛普克魯茲與阿莫多瓦合作多年,創造出多部經典作品,而潘妮洛普克魯茲 2006 年拿下坎城影后的《玩美女人》,就是來自阿莫多瓦的執導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阿莫多瓦上一部劇情長片《痛苦與榮耀》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推上坎城影帝,如今又讓潘妮洛普克魯茲拿下威尼斯影后,連兩部作品在三年內其標誌性的演員於三大影展獲得肯定,也是一樁美事。
從今年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的獲獎分佈與作品內容來看,女性/母親議題就是這個歷史古老悠久的影展,所傳遞出的強烈訊息。
🎬關於《平行母親》的更多報導請點此👉https://bit.ly/3hkom6b
🏆以下為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
金獅獎:《Happening》, Audrey Diwan
評審團大獎:《上帝之手》,保羅索倫提諾
最佳導演:《犬山記》 ,珍康萍
最佳劇本:《The Lost Daughter》,瑪姬葛倫霍
最佳男演員:《On the Job: The Missing 8》, John Arcilla
最佳女演員:《平行母親》,潘妮洛普克魯茲
評審團特別獎:《Il buco》, Michelangelo Frammartino
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演員:《上帝之手》,Filippo Scotti
圖片來源:La Biennale di Venezia
羅馬的榮耀第二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709紐約時報
*【冠狀病毒實時更新】
#美國創下單日新增確診最高紀錄,超過59,000例。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庫,周三創下冠狀病毒病例的新紀錄,某些州的最終數字仍未報導。這是九天來的第五項全國紀錄。上週五的記錄為56567。西部和南部再次流行,至少五個州-密蘇里州,德州,田納西州,猶他州和西維吉尼亞州,於週三創下單日新感染病例記錄。截至週二,在過去的兩周中,每天新增病例的數量增加了72%。
#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的病例激增,高級衛生官員表示,該地區疫情上升可能與上月川普一場室內集會有關。
#潘斯稱,在遭受重創的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和德州,陽性檢測率趨於平穩。但事實上它仍然高得驚人。
#成千上萬的塞族人連續第二晚示威,以應對病毒危機。
#受冠毒感染的巴西總統再次認可有爭議的奎寧。
#一項針對1700萬人的研究為死亡的關鍵危險因素提供了更多證據。該論文於週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與其他國家的報告相呼應,這些報告確定了老年人,男人,種族和少數民族以及那些處於較脆弱人群中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多的報告指出,普遍存在的社會和結構不平等現象正給冠狀病毒帶來最嚴重的影響,給世界各地的種族和少數族裔群體造成不成比例的負擔。
#紐約的療養院和長期護理設施中有6400多名居民死亡,佔全國此類設施死亡人數的十分之一。有爭議的是古默州長於3月下旬發布的一項指令,有效地命令療養院接受醫院的病毒患者。目的是在新的病毒患者潮淹沒醫院設施的同時釋放醫院的病床。但是家庭成員和療養院工作人員擔心將這些患者送往療養院可能造成了危險環境,使病毒更迅速傳播。
#一家荷蘭醫院對一名被控使醫務人員接觸該病毒的訪客提出指控。
#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和歐盟在重新開放兩個盟友地區之間的旅行方面取得了“真正的進步”,其中包括開發一種監控系統,該系統在保護旅行者健康的同時又可以啟動跨大西洋經濟。
#香港進入衛生官員所說的“第三波”感染,衛生部門在幾乎沒有發現新確診案例的數月之後,報告了38例個新病例。大多數可追踪出於療養院和兩家餐廳。
#一名新紐蘭男子潛入酒店檢疫網站,將面臨犯罪指控。
#義大利週三阻擋飛行到巴基斯坦,飛往羅馬的135名孟加拉國人在機場下機,義大利衛生部長要求歐盟協助協調,來自歐洲以外地區的來訪者的安全措施。義大利週一禁止從孟加拉國出發的航班,為期一周。
#疫情嚴重的休士頓取消了原定於下週開始的州共和黨大會。
#聯合航空表示,預計在10月休假將多達36,000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world/coronavirus-updates.html
*【隨著冠毒疫情激增,醫療防護裝備再度面臨嚴重短缺】
美國醫院,療養院和私人醫療機構正面臨著:呼吸器,隔離服和一次性手套的短缺嚴重問題,無法保護一線醫護人員免受感染。但在週三的冠狀病毒簡報中,副總統潘斯卻淡化了醫療防護用品短缺的問題,表示政府正準備發布有關醫療保護裝備使用的新指南。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health/coronavirus-masks-ppe-doc.html
*【川普威脅說,如果學校不能全面重開,將削減資金】
川普公開駁斥了疾控中心的開學指南,稱其嚴厲、昂貴且不切實際。數小時後,潘斯即表示,CDC將于下周發佈新指南,並稱政府官員不希望這份指導意見成為學校不開學的原因。此外,川普還威脅稱,如果學校拒絕在今秋全面開學,他將切斷聯邦政府提供的資金。但人們對病毒在室內傳播的擔憂並沒有消退,大多數公立學校通風不良,也沒有資金更新過濾系統。12歲以下的兒童被認為患病風險很低,但仍有可能傳播病毒。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us/politics/trump-schools-reopening.html
*【哈佛與麻省理工學院控告川普政府,要求取消留學生簽證新限制】
很多美國大學都計畫將下一個學年中的全部或大部分課程轉移到網上教授。哈佛和麻省理工表示,根據這項新政策,兩所學校中約9000名在冊的外國學生可能會被拒簽。它們認為,川普政府此舉是出於政治動機,會使高等教育陷入混亂。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us/harvard-mit-trump-ice-students.html
*【美國最大的地區紐約市,學校不會在秋季復課】
紐約市長白思豪宣布,在110萬名紐約市兒童被迫在線學習後大約四個月,公立學校在9月仍不會完全重新開放,他表示,每週的上課時間僅限於一到三天為了繼續遏制冠狀病毒的爆發。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nyregion/nyc-schools-reopening-plan.html
*【靠作弊上名校的總統:川普侄女出書揭家族秘辛】
瑪麗•川普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爆料,稱川普在大學入學考試中雇人代考,並憑此進入沃頓商學院。她還斷言川普滿足自戀者的全部標準,且有更多心理問題。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708/mary-trump-book/
*【新筆錄詳細記了佛洛伊德的最後時刻】
法庭檔案顯示,在警方隨身攝錄機拍攝到的畫面中,佛洛伊德曾大喊“我不能呼吸”超過20次。在最後時刻,他喘息地說道:“他們會殺了我。他們會殺了我。”而在佛洛伊德苦苦哀求時,員警對他的回應是:“別說了。別喊了。說話會消耗很多氧氣。”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us/george-floyd-body-camera-transcripts.html
*【香港禁止學生在校唱抗議歌曲或作其他政治表達】
香港教育局局長週三表示,學生將被禁止在校內奏唱或播放《榮耀歸於香港》、張貼帶有政治資訊的口號或組成“人鏈”,並稱“學校有義務制止”這類活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world/asia/hong-kong-students-protests-china.html
*【新國安法威脅新聞自由,香港電臺編輯獨立性或遭扼殺】
這家機構曾發佈各種單刀直入的調查報導,並對官員的大膽追責,但在新國安法下,這一切似乎不再可能。新法要求對媒體實施更嚴格的監管,人們擔心,作為政府部門的香港電臺會被封口,甚至被迫成為國家宣傳機器。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world/asia/hong-kong-security-china-media.html
*【日本洪水死亡人數升至58人,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降雨】
一個多星期以來,日本一直遭受暴雨引發的洪水襲擊。數萬名軍人、員警和其他救援人員進入重災區幫助展開疏散,許多人仍下落不明。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world/asia/japan-floods-photos.html
*【報導指稱,在布吉納法索城鎮發現了180多具屍體】
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頻現暴力事件。人權組織的一項報告稱,據當地目擊者的描述,在過去的八個月中,至少有180名遭安全部隊殺害的男子被拋屍在田裡、路邊和橋下。當地居民說,死者大多是富拉尼人,他們一直是恐怖組織招募的目標,因此也成為政府軍的報復目標。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7/world/africa/burkina-faso-bodies-military.html
羅馬的榮耀第二季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誰說漂亮無用?美麗大使拚外交,臺海兩岸選美擂臺不能輸!】#自由中國小姐 #美麗女孩揹起彩帶
#報時光閱讀專題 #考究歷史
圖說:第三屆三位中國小姐加冕後合影,(左起)劉秀嫚、江樂舜、方瑀。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62-05-27
攝影:本報記者
【文/簡單】你知道外交雪崩潮嗎?1970年代,中華民國業力引爆,斷交狂潮襲來,邦交國數量失速下墜,兩岸在國際間「愛我還是他」的「中國」代表權之爭漸漸分出強弱態勢。
不過,其實在更早以前,英國、丹麥、荷蘭、挪威等歐洲國家早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邦交關係,彼時我們政府雖仍以「正統中國代表」之姿在聯合國保有一席之地,但政府還是必須想方設法地透過各種方式提高國際能見度,爭取各國支持。就在這時候,政府無意間發現了一個低風險、高獲利的投資標的:國際選美。
事情是這樣的。1959年美國長堤舉辦的世界小姐選拔宣布取消泳裝項目,讓政府決定在1960年舉辦「中國小姐」選美比賽,選出第一屆「國姐」林靜宜代表國家前去美國爭后冠。林靜宜前往美國參加世界小姐選美比賽雖然未奪下佳績,卻在美國僑界掀起一股旋風,當時報紙紛紛以「美的大使」來讚美她,這陣「林靜宜旋風」讓政府看到另一種柔性外交的可能性,於是對國際選美賽事的態度轉趨積極。
#不是中國小姐 #是自由中國小姐
然而,風風光光準備飛到英國倫敦參選「世界小姐」的第二屆「中國小姐」李秀英,立刻就遭遇到「技術性問題」。1961年,倫敦世界小姐選美會雖然來信邀請,但政府堅持若要我方參加,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保證沒有共匪參加;二、須用「中華民國小姐」名義參加。
只是,當時英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和我國已無邦交,因此倫敦選美會雖保證「共匪」不參加,但也要求當時的國姐李秀英不可使用「中華民國小姐」的名號出賽,必須改以「國民政府中國小姐」(Miss Nationalist China)的名義參加。對於這個「別出心裁」的稱謂,我方政府認為實在不倫不類,堅決表態無法接受,李秀英的倫敦行竟成為一場國際外交角力戰。這場名稱的爭議足足協商了三個月,期間還一度被倫敦選美協會已讀不回(〈曲終人散談中姐選拔〉,《聯合報》1961.5.18第3版),最後雙方妥協以「自由中國小姐」的名義,李秀英才得以順利出賽。(〈李秀英將赴英倫 以「自由中國」小姐競美〉,《聯合報》1961.07.12第3版)。
幸好李秀英最後成功奪下后冠,在歐洲掛起青天白日旗,為我國扳回了面子,在國際間揚眉吐氣。這樣的經驗更足以證實「美的使節」在國際間展開外交活動,不失為一條可走的途徑。當時評論家何凡(夏承楹)就曾在報紙上為此大書特書:「就國際宣傳的意義說,參加競賽是一個有效而簡便的方法。尤其是像英國這個無邦交的國家,我們僅派一位小姐去,即能挑出國旗,豈非最廉價的交易?」(〈東方女性體格〉,《聯合報》1961.4.9第7版)。
#向國際伸粉拳,美麗使節拚外交
第三屆中國小姐由方瑀、劉秀嫚、江樂舜三人同戴榮冠,代表國家分別前往美國、邁阿密與英國倫敦參加國際競美活動(〈方瑀劉秀嫚江樂舜 當選三屆中國小姐〉,《聯合報》1962.5.28第3版)。江樂舜回國後向記者透露,自己在倫敦時,選美會的交通車上貼掛了參賽國的國旗,但是因為選美會租用的交通車工作人員把共匪的五星旗誤認為我國國旗,江樂舜憤而將五星旗貼紙撕碎,並且向同車的他國小姐說明中華民國和共匪的不同,成功向國際伸出粉拳,打響我方的名號!(〈江樂舜載欣載歸〉,《聯合報》1962.12.9第3版)
到了1963年初,對岸共產黨開始進行文革前哨戰的四清運動,時局緊張,臺灣社會輿論認為不應該在此時舉辦娛樂性色彩濃厚的選美活動,而且民間團體也不願再出錢籌辦,因此當年的選美停辦了一次,直到1964年才復辦第四屆國姐選拔。
這一屆的三名后冠分別由趙令瑜赴長堤、于儀赴邁阿密、林素幸赴倫敦,不一樣的是增派了中姐第二名的田敏媛參加多明尼加聖多明哥舉辦的世界小姐選美會選拔(〈選拔會接受邀請〉,《聯合報》1964.7.14第3版)。那一年,于儀赴美時攜帶了一批國畫打算要分送給邁阿密市長等友邦人士,除了參加選美這個任務外,還同時肩負宣揚中華文化的使命。
而前往多明尼加的田敏媛,剛好遇上多國第一次舉辦國際級的選美,全國上下為此沸騰,多明尼加的執政團甚至親自接見各國佳麗,而田敏媛在這次選拔中獲得了第二名;不僅是摘下多明尼加世界小姐第二名的榮耀,同一時間適逢聖多明哥當地也舉辦開埠四百六十八年紀念皇后競選,田敏媛在該項比賽中拔得頭籌榮登后座,使得她在多國每走到一處,該地就能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飄揚,據聞當地的報紙紛紛大篇幅介紹田敏媛,《加里貝日報》並稱譽田敏媛是「愛的大使」,與「美麗和可愛的外交政治家」(〈欣慰和榮譽的故事〉,《聯合報》1964.10.4第3版)。
至於最晚動身前往倫敦的林素幸,沿用前兩屆的慣例以「自由中國小姐」的名義參賽,且不負眾望拿下世界小姐第三名,榮居季后寶座,但這次「自由中國小姐」的稱謂卻引來中共抗議。英國外務部官員在選美結果揭曉後向外界透露,在活動進行期間,中國大使館官員曾兩次在酒會場合提出半正式的抗議。但英國當局告訴中共使節,英政府認為此事並無任何政治意義,所以無需插手干預選美之事(〈林素幸赴英倫競美 國民外交又勝一回〉,《聯合報》1964.11.6第3版)。
選美結果的勝利,也讓林素幸在周遊歐洲抵達羅馬時,倚靠世界小姐第三名的光環,替我國在當地媒體博得不少版面。1964年底,中共政權與義大利政府開始交好,雙方打算互換記者及商業代表,甚至傳出義大利隔年將承認中共政權,一切情況都不利於我方,幸好林素幸的到來,義大利選美協會安排了一場盛大的記者會,報章媒體對於世姐造訪大肆宣傳,淡化了不少中共的「囂張之氣」。(〈林素幸羅馬假期〉,《聯合報》1964.12.9第3版)
#選美嘎然休止,美麗大使成絕響
然而,就在這些美麗大使屢傳捷報打響我國名號時,1960年代盛極一時的中國小姐選美活動在辦了四屆後嘎然畫下休止符。至於停辦的原因眾說紛紜,除了主辦單位連年虧損,據說主辦最後一屆選美的八方傳播公司甚至賠到差點破產,導致沒人願意接辦這賠本生意外,歷屆幾位中國小姐傳出八卦緋聞、醜聞等漫天飛,使得選美會成為眾矢之的,或許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杜絕這些負面新聞造成的社會影響,政府不得不下令停辦選美活動(〈選美 改變她的一生〉,《聯合報》1995.4.6第34版),「美麗大使」也成了絕響。
我們一般人或許認為,外交場合多半是坐在談判桌上的折衝樽俎、嚴肅生冷的條件交換,儘管今日「中國小姐」選美早已成為昨日的記憶,但回首國際局勢詭譎多變的一九六○年代,曾經有過幾個美麗女孩揹起彩帶,戴上后冠,扮起「美的使節」,背負著宣揚國威和文化的使命,為國家在國際場合中打出一場又一場漂亮的柔性勝仗!
#報時光專家文
#報時光UDNtime
更多報時光閱讀專題:https://reurl.cc/7Xve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