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
羅 東 紐約市 租 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orbes 》12/18
*加州洛杉磯加護病房已滿患之際,美國副總統潘斯接種新冠疫苗。美聯社稱,潘斯在當地時間18日的一場電視直播活動中公開接種新冠疫苗。潘斯此舉旨在讓美國人相信疫苗是安全的。
BBC:Covid: US Vice-President Mike Pence receives vaccine live on TV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5362697
* 【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出爐 重點強化反壟斷以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會議指出,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台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 【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出爐,重點之二,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中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重點之一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中央工作會議強調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學習德國模式,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未來國家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特別重視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
* 【新加坡研究:孕婦感染新冠後寶寶自帶抗體】據路透社18日報報導一項在新加坡開展的研究發現,5名確診新冠肺炎的孕婦誕下的嬰兒全部自帶新冠病毒抗體。不過,研究人員還表示,抗體對嬰兒們的保護程度仍不明確。據報道,這項研究共調查了16名女性,她們中大部分人新冠病毒感染程度較輕,在年齡較高的婦女中,其感染的嚴重程度和體質指數(體重與身高比值的平方)呈正相關。這一趨勢在普通人群中也有類似表現。研究人員表示,嬰兒體內的抗體數量各不相同,臨近分娩時被感染的母親,其嬰兒體內的抗體數量更多。研究人員進一步表示,抗體數量是否會隨著嬰兒長大而減少,需要通過監測來繼續驗證。
* 【比亞迪交付哥倫比亞最大純電動巴士車隊】比亞迪宣佈向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交付470台純電動巴士,打造該國最大純電動巴士車隊,這也是比亞迪在美洲地區最大的零排放公交車隊,將有效推動哥倫比亞、拉美乃至整個美洲的公交電動化進程。
此批巴士將於12月26日由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投放至市區9條公交路線,將服務沿線約69,300名乘客。其餘350台計劃在2021年第一季度投放至其他30條路線,屆時共有302,000名乘客可享受綠色出行服務。
本次交付的巴士車型包括12米和9米,載客量分別為80人和50人,充電時長約1.5~2.5小時,單次充電續航超過300公里,輕鬆滿足每日260公里的運營里程需求。據估算,相比起柴油巴士,比亞迪純電動巴士車隊每年將減少12,500噸二氧化碳及2.5噸粉塵顆粒物排放。此外,巴士配備了司機駕駛安全包圍、車載電視、車載WIFI、安全攝像頭、智能公交系統、手機充電USB接口,及殘疾人士上下車輔助系統等人性化配置。
* 【熬夜增加致癌風險:晝夜紊亂提高患癌及心衰風險】近期,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揭示了晝夜節律紊亂,會加劇腫瘤的發生。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熬夜會使各種免疫細胞水平出現顯著變化,促進癌細胞生長,而肝臟和脾臟的免疫系統會受到抑制。熬夜不僅僅增加致癌風險,對心血管的影響也極其的嚴重。研究人員對40多萬人的研究發現,睡眠模式最健康的人,心臟衰竭的風險降低了42%。
* 【中國無限期禁止澳洲煤炭進口】據報道,發改委批准電廠"為穩定煤價,沒有清關限制地從除澳大利亞以外的地方進口煤。」中國的煤價上升到了每噸90.82美元,而之前購買的澳洲煤價為每噸62.82美元。此舉是為了為與政府有關的企業降低煤價,而北京繼續因冠狀病毒調查以及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和國安法而從經濟上懲罰澳洲。這個官方報告是迄今為止對澳洲第三大出口產品最直接的禁令陳述。
* #紐約遇5年來最大降雪#【#紐約遇超強暴風雪#,一名女子除屋頂積雪遇「雪崩」被埋】12月17日,風暴襲擊美國東北部,紐約州一女子在除自家屋頂的積雪,一動鏟子卻遭埋。美國紐約一戶人家陽台上的桌椅一夜之間被雪埋。紐約市迎近5年來最大一場降雪,降雪量破紀錄。部分地區積雪厚度高達1公尺,約5000萬人口受到此次暴風雪影響。
* 普丁否認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預言川普不會退出美國政壇】12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莫斯科召開視頻年度記者會。他否認了俄羅斯曾干涉美國大選和內政,稱這類指控都是在挑撥俄美關係。他還談論了川普,表示不認為川普需要尋求俄方的庇護,川普也不會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 【美國一新冠病人在飛機途中死亡】一位男性乘客當地時間週一乘坐從美國奧蘭多飛往洛杉磯的一架美聯航飛機,在飛行兩小時後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死亡。空乘人員和乘客中的醫護志願者對他實行包括心肺復蘇在內的緊急救援,最終還是無力回天。據同行的死者妻子透露,死者幾天前就有呼吸短促,失去味覺、嗅覺等症狀,並且新冠測試陽性,但他還是堅持搭乘飛機。航空公司在紐奧良市經停將乘客屍體搬下飛機,清潔並消毒了相關座位,飛機才繼續執飛洛杉磯。
* 【英國軍方噴霧60秒內可殺滅新冠病毒#】近日英國軍方推出一款名為Virusend的軍用級配方消毒噴霧。專家對該噴霧進行了為期五周的測試,結果顯示它可在60秒內殺滅99.9%的新冠病毒。英國軍方已經開始在部分地區的新冠病毒測試點使用了該噴霧。
羅 東 紐約市 租 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902紐約時報
*【川普訪問基諾沙,對警方表示支持,但鮮少提及槍擊事件】
在非裔雅各•布萊克被員警槍殺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後,川普到訪在街頭暴力事件中受損的建築物。他再次強調法律與秩序,將重點放在騷亂而非種族歧視或員警暴力上。總統也沒有與布萊克家人見面,並稱員警暴力只是“害群之馬”所為。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1/us/politics/trump-conspiracy-theory-thugs-plane.html
*【川普政府致力於打擊極端主義的承諾仍未兌現】
國土安全部承諾將重點放在打擊更多地集中暴力極端主義的問題上,但一年過去,惡劣的氛圍更加嚴重,要實施轉變的計劃成效未被看見。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1/us/politics/trump-homeland-security-extremism.html
*【俄羅斯再次瞄準美國,釋放虛假信息】
Facebook和Twitter表示,干預2016年總統大選的俄羅斯集團再次利用虛假賬戶網絡和一個看起來像是左翼新聞網站的網站出現。由克里姆林宮支持的組織,名為互聯網研究機構,表明該機構正試圖重複四年前的行動,幫助川普總統連任。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1/technology/facebook-russia-disinformation-election.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CDC列舉了停止驅逐的健康原因。川普政府宣布一項命令,禁止房東驅逐租屋者。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遏止病毒傳播,避免房客在避難所或其他擁擠的居住環境中加劇了危機。
#美國的幾個州政府可能會很快向居民發送警報,通知他們的智能手機,要求他們打開“暴露通知”。蘋果和谷歌表示,將使各州更容易使用他們的新技術,該技術可檢測彼此接近的手機,並可以通知可能暴露于冠狀病毒的人。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專家小組說,缺乏數據支持使用血漿治療冠狀病毒患者的療效。
#美國新的研究表明,有色人種兒童的感染和住院率高於白人。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在超過18萬死亡案例中,兒童占不到100,但是有色人種孩子占大部分。包括41名西班牙裔,24名非裔,19名白人,3名亞裔,3名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和2名多種族兒童。這些兒童的獨特脆弱性在感染人數上升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來。
#紐約市推遲開學以準備面對面的上課。紐約市長白思豪宣布,將開學時間推遲了10天,這是與罷工教師達成的協議之一,避免校方和家長的擔憂。
#在白宮宣布,總統官邸的公眾參觀將從9月12日恢復,但一週僅限兩天,2歲以上的人都需要戴上口罩。
#佛羅里達的學校本週重新開放,許多學生親自上課。
#在田納西州監獄進行的大規模測試發現,三分之二的囚犯遭感染。
#儘管八月初宣布可接種疫苗,俄羅斯確診病例仍超過100萬,成為全球疫情第四嚴峻的國家。專家指出,無計畫的社交距離政策加劇了病毒傳播,早期檢測出假陰性的試劑盒掩蓋了初始規模。但疫情仍在上升。俄羅斯已有1.73萬人死亡,其疫苗接種的時間被推遲至11或12月。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1/world/covid-19-coronavirus.html
*【菲律賓首都重啟大部分商業活動】
菲律賓放鬆限制措施。儘管該國仍是東南亞被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週二,在馬尼拉,健身房、理髮店和網吧均被允許部分開放。
https://www.nytimes.com/aponline/2020/08/31/business/ap-as-virus-outbreak-asia.html
*【全球疫苗研製競賽中,數十名科學家為自己接種自製疫苗】
在各大製藥公司進入臨床試驗的幾個月前,已有科學家開始為自己(甚至是朋友和家人)注射未經驗證的自製疫苗。批評者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每項實驗背後都是相同的想法: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1/science/covid-19-vaccine-diy.html
*【中美針鋒相對,TikTok交易陷入僵局】
繼美國禁令之後,中國上周發佈的技術出口新規讓美國企業競購TikTok的交易更加複雜化。隨著中美之間的對峙升級,這些大型企業已被捲入政治漩渦。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00901/tiktok-export-us-china/
*【三星繼承人被起訴但應會避掉坐牢】
三星繼承人李在鎔被韓國檢方起訴,罪名包括操縱股價、不正當交易和使用其他非法手段加強對三星的控制等。由於法庭此前拒絕簽發逮捕令,檢察官對其提起了不捕直訴。此案表明,儘管包括文在寅在內的韓國歷任領導人均誓言剷除財閥腐敗,但該國法庭仍對大型企業高管採取寬容態度。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1/business/samsung-lee-south-korea-indicted.html
*【在黎巴嫩,馬克洪敦促進行變革】
黎巴嫩危機:自貝魯特大爆炸發生以來,法國總統馬克洪二次訪問貝魯特,與該國政治領袖會面,敦促他們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並採取手段抑制腐敗。馬克洪警告,若黎巴嫩政府不做出改變,可能會面臨國際制裁。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1/world/middleeast/lebanon-macron-sanctio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