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情人⋯他姓劉
最近大家的焦點都在新冠疫苗,除了朝思暮想的新冠疫苗
請別忘記 故鄉有位舊情人
他的名字叫⋯劉敢真(流感疫苗)
聽説十月開始
他會站在村子口 等著你喔
最近大家開始對於「疫苗」比較有概念,也比較能接受他是對於身體健康很重要的一個預防措施。在門診裡面詢問帶狀皰疹疫苗、A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民眾明顯增加,這真的是件好事
我在幫民眾打新冠肺炎疫苗的時候,有時候也會聊到「流感」疫苗的施打狀況。
發現來打新冠肺炎疫苗的朋友們,絕大多數是沒有每年規律打流感疫苗的習慣,大約只有兩成的民眾有這樣的觀念。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最近發布了聲明,鼓勵民眾在施打新冠疫苗的同時, 也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 https://www.aappublications.org/news/2021/09/07/flupolicy090721
台灣的疾病管制署也建議民眾今年要施打流感疫苗。避免新冠肺炎和流感病毒雙重夾殺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表示,有國際研究發現打流感疫苗可降低24%感染COVID-19機率。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9070326.aspx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忘記舊情人:流感疫苗喔!今年公費疫苗詳細資訊有待政府公布,預計十月份就會開打囉
預約徐嘉賢診所的自費流感疫苗連結 https://forms.gle/4PYvvW7EGSXBTv4z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使用守則 選擇適合的兒童汽座外,也要正確地使用!這關係到孩子的安全,所以父母都一定要知道唷 ㊙幾歲可以轉向前? ㊙常犯的錯誤是什麼? ㊙放在哪個位置才最安全?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2011年發佈的指引,2歲以下或是座椅容許下,盡量面向後。可有效減低兒童傷亡率達75%。 美國賓州大學一...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兒童到底應該睡多久呢?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美國兒科學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美國兒科學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美國兒科學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搞定小孩子 #爸媽好日子
#0至6歲好眠全指南 #孩子不睡 #爸媽崩潰 😱
🥺為什麼不用急著要孩子「睡過夜」?
😓睡眠暗號和疲累訊號如何區分?
😥午睡到底該睡多久?
😨夜驚和做惡夢哪裡不一樣?
☺️睡前儀式為什麼是寶寶好眠的關鍵?
寶寶說不出口的睡眠祕密,由專業臨床睡眠心理師為爸媽解惑!
從出生到六歲的孩子,身體、心理發育和睡眠形態有多種區段變化,本書由兩位睡眠及兒童專科臨床心理師共同執筆,按照月齡,逐一解說不同年齡區段小孩的睡眠特色和睡眠發展。
不論是0-3個月的睡眠啟蒙期、4-7個月的睡眠有感期、8-12個月的睡眠分界期、1-2歲的睡眠進化期、2-4歲的睡眠穩定期或4-6歲的睡眠常態期,從霸王般的新生兒到宛如好奇寶寶的嬰幼兒,本書除了清楚說明睡眠為何與心理發展息息相關之外,更給予最實用的專業建議:如何調整睡眠作息、怎樣安排睡前儀式、何時該透過安撫與共讀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讓爸媽掌握正確知識並懂得做出適當回應,寶貝才有可能一夜好眠,全家一起擁抱好夢&好生活!
--
作者:臨床心理師吳家碩, 好夢心理治療所 執行長,友站 睡眠管理職人 創辦人,致力推動臺灣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養成與培訓。臨床心理師王佑筠, 新田心理治療所 副院長,多年深耕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領域,協助親職諮詢與親子溝通、壓力調適、情緒調節與人際溝通。
--
以下節錄一小篇書裡討論0~3個月的嬰兒睡眠資訊,歡迎大家參考 🥰
【0~3個月篇】睡眠啟蒙期
爸媽都是熊貓眼的睡眠啟蒙期
首先要恭喜各位,你們會從此章開始閱讀,代表家中有位甜蜜的小負擔誕生了。甜蜜的是,你們眼裡的追蹤動線都充滿了這個新生兒,小臉蛋的每個表情、每一個肢體動作,除了占滿眼中每個畫面,手機的相簿想必也是;小負擔的是,三不五時關懷著新生兒的身心健康,如何健康地成長、快樂地活動,以及怎麼可以吃得飽、睡得好?
尤其是睡眠,更是每位爸媽無法忽視的一環。新生兒若沒睡好,就等於爸媽也不可能睡好,心情也不好,再來還可能影響身體與大腦運作,甚至會讓全家人都開始睡不好,影響全家人的心情,影響實在太大了。
本書將依照○到六歲的每個階段,帶領大家認識睡眠,同時理解各階段的心理發展與睡眠的關聯,並教大家如何照顧與改善孩子的睡眠狀況,最重要的是,也希望教爸媽們如何照顧自己、好好生活。
想在此提醒,關於睡眠的發展,尤其是關於睡眠長度,因為○~三個月的新生兒睡眠之變異性、個別差異,以及發展速度大不相同,所以才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再加上不論國內外─如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的相關研究及文章都表示,針對○~三個月新生兒的睡眠,不容易給予一致的睡眠管理建議,所以我們在○~三個月只會給予大方向的建議,盡可能讓大家讀懂自家的這本經。
除了個別差異極大,也因為此階段新生兒的睡眠變化非常快速,正如俗話「嬰仔嬰嬰睡、一暝大一寸」所說,真的常常幾天之內就有顯著的改變,所以在討論時,也再將此階段劃分得更細,如:○~一週、一~二週、三~四週及二~三個月,新手爸媽也可依家中寶寶的狀況自行調整,例如雖然是一~二週的新生兒,但寶寶發展較快,就可參考三~四週新生兒的睡眠發展。
#出生到第一週
■睡眠情況
新生兒屬於睡飽吃、吃飽睡,又或是邊吃邊睡的神奇階段,變化相當大,其實很難估算睡眠總量,睡眠也比較沒有固定規律,可說是新手媽媽睡不好的一週。再加上剛生產完,尚在恢復身心,同時又得顧慮新生兒的吃與睡,真的非常辛苦,是一段非常需要家人支援的時期。請媽媽提醒自己,這段時期千萬不要客氣麻煩你的另一半、家人或好友,找些好戰友們一起度過!如果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如新生兒科醫師、哺乳顧問或臨床心理師,也要抽空求救。家有新生兒的爸媽遇到困難及挑戰時,有好戰友的支援或專業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情緒,都是很重要的。
■喝奶情況
平均每隔一小時左右可能就需要喝一次奶,總是斷斷續續地喝,一次約吃一個小時。盡量讓新生兒維持清醒喝奶,可以打開包巾讓手腳露出來,涼快些,或是輕撫新生兒的身體。也建議調亮燈光,或和新生兒講話,不要過於安靜。
這個階段的喝奶行為不只是為了滿足飢餓,喝奶還會帶來熟悉感與安撫感。喝奶時靠近媽媽聽到的心跳和說話聲等,對於出生甫一週的新生兒來說是最熟悉的聲音,因為一週之前,他們可是一直在羊水裡聽媽媽的心跳及說話聲音,當然也不斷地喝喝喝。新手媽媽們可在新生兒喝完奶要睡覺時,把他們抱在懷裡,稍稍讓他們聽媽媽說話,也感受一下媽媽的心跳、呼吸及味道。
#第二週
■睡眠情況
仍是明顯的睡飽吃、吃飽睡,但一天中可能會出現某一次吃完不睡,等下一餐吃飽才睡的情況,也代表醒著的時間開始變多。清醒時可能乖乖的,不過也常會哭鬧。
■喝奶情況
喝奶的間隔時間拉長,約兩小時吃一次,一次約吃四十分鐘不等。
#第三到四週
■睡眠情況
開始不再只是睡飽吃、吃飽睡,每天的睡眠時間總共約十六到十九個小時,一天內可能有多次以上的片段睡眠,也沒有明顯夜裡主要睡眠的區分,開始出現一、兩次吃完奶還不睡的情況,代表清醒時間更多了。
■喝奶情況
喝奶間隔約為三~四小時,偶爾會有四~五小時的間隔,喝奶速度較前兩週快些,約三十分鐘左右,但仍有邊吃邊睡的情況。同樣地,盡可能讓新生兒在喝奶時保持清醒。
#第二到三個月
■睡眠情況
每天睡眠總時數約十五~十八個小時,一天內可能會出現五、六次以上的片段睡眠,每段平均二~四個小時不等。兩個月大新生兒的夜間睡眠也會開始拉長,有時可能可以連續睡四~五個小時以上;三個月大時,有機會延長到六小時以上。
■喝奶情況
喝奶間隔約四小時一次,時間約三十分鐘。新生兒在此階段成長較快,如果上一餐餵的不夠多,或是兩餐之間的活動量較大,都有可能提早餓醒,爸媽要多注意。
這邊提到有機會連續的夜眠,是國內外的研究與調查結果,屬於參考依據,但並非所有新生兒都有機會在二~三個月大時,就可以連續睡五~六個小時的夜眠;有些新生兒雖有機會達到連續五~六個小時的夜眠,但接下來幾個月可能因為長牙或分離焦慮等狀況,又增加夜醒的次數。
新生兒的睡眠總是時好時壞,這是很常見的,新手爸媽們看到這些數據請不用過度擔心。本書中後續提及的睡眠管理方法,正是希望能夠增加爸媽們對睡眠的了解,同時降低對新生兒睡眠狀況的焦慮感。
--
題外話,本書封面,是由心理師想跟你說的主持人丁郁芙心理師協力製作的喔 🥰 歡迎翻翻本書,一起認識更多孩子的睡眠知識。
😪孩子乖乖睡,爸媽不崩潰☺️
就從這本書開始 ➡️ https://tinyurl.com/yy2j2x3d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張圖是因為一位媽媽詢問「媽媽群組的對話內容」的真實性,而傳過來的Line群組截圖,各位認為圖中有哪一句話內容不正確嗎?
答案晚一點公布
====
發燒的確是一個令父母很緊張又頭痛的事情。
舉這一個對話的例子,並非要批評誰,也不是要勸那位媽媽退群組,是想要藉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導正一些錯誤的觀念
答案:三句話都有些問題,或者不完全正確的地方。
1:「退燒藥是抗生素,要非常小心使用」:當然是錯誤,退燒藥不等於抗生素。
但是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誤會,因為退燒藥也算是一種「消炎藥」,而有些醫生或民眾,會把抗生素形容成「消炎藥」,所以有時候會混淆。但是要再說一次:退燒藥不等於抗生素
二:「兒科醫師建議用活動力來判斷要不要給退燒藥,而不是用體溫來判斷。」
這句話,說對了一半。的確是可以用活動力來幫助判斷,但並非完全不考慮體溫。
正確來說,以體溫和活動力、症狀、本身疾病史(有沒有熱痙攣病史、家族史、心臟疾病、本身免疫系統狀況)和發燒可能的原因⋯這幾個因素,綜合來判斷。不是單單以「活動力」來判斷。
例如:如果38度以上,但是孩子精神活動力很好,醫生也判斷這是一般的感冒,本身沒有熱痙攣的病史,則的確可以考慮不用吃退燒藥。
又反過來說:如果體溫37.1’C,但是孩子精神活動力不好、病懨懨的,那麼也要給退燒藥嗎?
三:「有些寶寶燒到40度,還能吃能睡,這種就不用給退燒藥」
這段話爭議最多,跟上面的第二點有相關。
若是把它簡化一下,變成比較直接的問題:「到底燒到幾度就要吃退燒藥呢?」
這沒有一個絕對答案,很多因素,這要看「整體」和「孩子的體質」和「父母對於狀況的了解程度」,有很多不同的狀況、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在心裡面設一個停損點/界限。39.5到40度應該是一般父母的心裡極限了,我會建議父母:
生病的話,請看醫生,醫生評估過是一般的狀況,可以在家裡休息的話:如果孩子精神佳 跑跑跳跳,完全看不出來生病,照樣跟您頂嘴、跟弟弟搶玩具,也沒有身體不適、頭痛、喉嚨痛、情緒跟平常差不多等等,就可以先不要急著退燒。可以先用物理退燒:例如用個毛巾泡溫水,擦拭身體,讓他先散散熱,喝一點水,他會舒服一些。但是請您跟孩子的醫生討論。
但是如果已經燒到39.5到40度,一般小朋友都會看起來不舒服,病懨懨、頭痛、情緒不好、翻來翻去、呼吸顯得比較費力,這樣高的溫度,就要考慮要使用退燒藥了。不過,這是以「一般的狀況」而言,總是有例外的
如果孩子本身有熱痙攣體質,使用退燒藥就醫需要比較積極
若孩子燒到40度,而父母還能夠翹腳喝咖啡淡定看Netflix的話,的確很不簡單。
我們兒科醫師大都會認為: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而發燒也不見得是一件「非要解決不可」的壞事,它是告訴我們孩子身體出了狀況,免疫系統正在作戰的訊號,不是告訴我們說:「趕快幫我退燒,最好37度以下」才算是「正常」。
另外很多父母也會問:「如果小孩子已經睡著,但是半夜摸起來很燙,這樣到底要不要叫他起來吃退燒藥?」
幾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有發表過關於兒童發燒的指引,其中一項,就是針對晚上已經睡著了,不用再叫他起來,特地吃退燒藥的說明。除非,孩子一直發抖、翻來翻去,甚至醒來說頭痛、或哭鬧,這樣就最好用適量的退燒藥讓他舒服一些。
退燒的原則,是讓孩子舒服一些,不要讓他太難受,不是要把溫度數字降到37度以下,才算是「完成任務」。我們要治療孩子的疾病,不是要看漂亮的溫度數字
「為什麼吃了退燒藥,效果那麼慢?」
退燒藥需1-1.5小時左右才開始作用,並非15-30分鐘。
還有一個觀念:並非退到37度以下,才算有作用,很多時候在急性期,吃了退燒藥,可能只有降溫一些些,隔一兩個小時後,又會開始燒上來,反反覆覆。這是感染急性期時常見的狀況
最重要的觀察重點,是在「燒退」的時候,孩子的精神活動力如何?如果溫度已經降了之後,精神活動力仍然不佳,這就要特別注意,盡快就醫。
「那要怎麼知道狀況有改善呢?」
如果燒與燒之間的間隔,有慢慢拉開( 4小時➡️6小時➡️8小時➡️12小時),或者燒的最高溫有慢慢下降,這些都是代表病程有在趨緩的跡象。
以上是一些一般原則,當然也會有例外的狀況。有疑問的話請洽您孩子的醫師
參考資料: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AP-Issues-Advice-on-Managing-Fevers-in-Children.aspx
#左手量耳溫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 http://www.instagram.com/drblackeye
#追蹤偶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drblackeye/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使用守則
選擇適合的兒童汽座外,也要正確地使用!這關係到孩子的安全,所以父母都一定要知道唷
㊙幾歲可以轉向前?
㊙常犯的錯誤是什麼?
㊙放在哪個位置才最安全?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2011年發佈的指引,2歲以下或是座椅容許下,盡量面向後。可有效減低兒童傷亡率達75%。
美國賓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後排中央位置可以減低受傷機率43%。而最多人放的位置是副駕後方的後排位置,安全度也屬第二名。第三名是駕駛座正後方的後排。有人說「駕駛座正後方的後排才是最安全吧,駕駛會本能反應保護自己」,事實上統計顯示並非如此。
固定方式以isofix為大宗,但是如果車體或是該位置沒有怎麼辨?可以改用安全帶固定式,或某些車種可以加購isofix鎖上。
延伸閱讀: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完全攻略:沒有比選錯汽座更懊的事
http://wp.me/p7jKO9-b
參考資料: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ap-updates-recommendation-on-car-seats.aspx
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18450877/
http://s3.amazonaws.com/academia.edu.documents/39691944/Car_safety_seats_for_children_Rear_facin20151104-15115-1ke9drd.pdf?AWSAccessKeyId=AKIAIWOWYYGZ2Y53UL3A&Expires=1489361707&Signature=nzwy%2FOqlvldkDf7RbW6z0bO5Azc%3D&response-content-disposition=inline%3B%20filename%3DCar_safety_seats_for_children_rear_facin.pdf
http://am.u-car.com.tw/30235.html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惱公,寶寶在哭肚子餓了,你趕快去泡奶粉!」(踢)
聽到寶寶哭哭啼啼,就立馬送上奶奶一瓶嗎?
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其實奶粉有「正確」的沖泡方式,大多數是寶寶哭了就直接去泡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應該用幾度的水去泡?
㊙可以放在常溫下多久?
㊙換奶粉要怎麼換?
#補充說明:
1.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為什麼要70度?
70'C 的水是要預防salmonella 和cronobacter的污染
因為曾發生奶粉被細菌污染的事件。
#沙門氏菌會造成細菌性腸胃炎、血便
#板崎氏菌很少見,#但是致死率是20%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WHO "70'C 的水泡奶粉": 是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 1歲過後, 可看奶粉說明書上建議
#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沸騰後冷卻不超過30分鐘。#為什麼不超過三十分鐘? #就是要大約70'C高溫殺菌的意思,其用意就是和WHO 的版本一樣
「You may use bottled water or bring cold tap water to a rolling boil for 1 minute (no longer), then cool the water to room temperature for no more than 30 minutes before it is used.」
前幾年所爆發的那兩隻細菌污染,是在奶粉廠內就污染了,那件事不是奶瓶消毒的問題
相關報導:
http://fswww.npust.edu.tw/ezfiles/58/1058/img/1532/doc202.doc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m_02_04.html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feeding-nutrition/Pages/How-to-Safely-Prepare-Formula-with-Water.aspx
#以下是美國FDA 2014年6月的版本: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8694.htm?source=govdelivery&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美國CDC對於cronobacter的說明: http://www.cdc.gov/cronobacter/technical.html
#相關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171262
2. #到底先加水或是先加奶粉?
這個議題,是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量」和「濃度」怎麼拿捏:
「先加水,再加入奶粉, 奶量不就會變多了嗎?」
我的本意是為了澄清這件事情所以才會這樣寫。
而大部分奶粉是先加水。但若奶粉說明書上建議先加奶粉(例如明治等),則請按照說明書。
影片內容沒有說明淸楚,讓大家誤會我的用意,深感抱歉
3. #換奶粉要慢慢換?,的確是以往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是其實不必要,除非是特殊情況醫師有指示,才需觀察適應狀況,才會漸進式轉。其實是直接換即可
「真的可以直接換奶粉嗎?可是 醫師/藥局/大家/月子中心/... 說一匙匙換耶」
#可以直接換。
看一下葉勝雄醫師的說法: https://m.facebook.com/PediatricGI/photos/a.370173696383319.84688.199912983409392/1024256157641733/?type=3
這一篇比較詳細: http://udn.com/news/story/7030/1565153
4. #70度的水會不會有殺死益生菌的問題:
70度的確會殺死益生菌。
這個問題就是: 致病菌可能風險 VS 益生菌被燙死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奶水溫度確實有些爭議,雖說依照大廠奶粉嚴格把關,已經在出口進口時抽驗,將阪崎氏菌、沙門氏菌⋯⋯排除了。但還是要依照AAP的建議去做,較為安全。尤其是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
一般益生菌沖泡建議不要超過55℃。多半是要冷藏或是置於常溫的保存環境中。就算標榜本身為耐熱菌或耐熱技術再好,也不容易在60℃以上存活。
5. 奶量
那張奶量圖片意思是美國兒科醫學會的通則大方向,不是定律。目的在於給爸媽有個慨念。
奶量是因人而異,有正常成長就好
參考資料: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8694.htm?source=govdelivery&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WHO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http://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micro/PIF_Bottle_en.pdf
延伸閱讀:
🔺育兒誤很大(一)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posts/630477820451736:0
#文章列表✏️: https://goo.gl/bFhdFx
#奶爸門診時間表🏥:http://wp.me/P7jKO9-dO
#奶爸Dr部落格✍: https://goo.gl/9ZJYzL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美國兒科學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則補充:美國兒科學會(AAP)最新發佈的一份建議聲明,家長應當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全家電子設備使用計畫。這份建議已於10月20日線上發表在《Pediatrics》期刊上。 ... <看更多>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美國兒科學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則補充:美國兒科學會(AAP)最新發佈的一份建議聲明,家長應當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全家電子設備使用計畫。這份建議已於10月20日線上發表在《Pediatrics》期刊上。 ... <看更多>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在 兒童到底應該睡多久呢?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兒科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AAP)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簡稱AASM) 的相關發表後,整理出兒童及青少年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