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的人類月球日
每年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National Moon Day)。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任務寫下人類首度登陸月球的里程碑;第一位踏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壯,也留下了「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歷史名言。兩年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將7月20日訂為人類月球日,藉此紀念人類的創舉。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從此揭開美國與蘇聯太空競賽的序幕。1958年7月29日,美國總統艾森豪簽署聯邦法案,宣布成立「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開幕。
1961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再向國會提議,1960年代結束前完成人類登月並安全返回地球的願景;並在1962年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們選擇登月」(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試圖說服美國人民支持阿波羅計畫、送太空人上月球。
這個目標最終在1969年7月20日實現,當時吸引全球超過6億人口,透過電視一同見證歷史的瞬間:執行任務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壯和艾德林,順利在月球表面停留約135分鐘,並蒐集21.55公斤的月球岩石樣本帶回地球研究。
資料參考👉🏻https://reurl.cc/W3MRay
-
撼動HDA 的instagram社群
https://www.instagram.com/han.dong.art/
撼動HDA 的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N6m2k5
#撼動HDA #小鮮肉 #猛男
#音樂 #唱歌 #演藝 #表演
#反毒 #反霸凌 #校園巡迴
#節日 #知識 #歷史回顧
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 BLUE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文長)
這是一本4月14號出版的新書,書裡用火箭的製造到發射各個階段遇到的困難,舉了許多成功與失敗的例子當作主軸,旁證博引的帶出許多思考的觀點。
﹝作者介紹﹞
瓦羅爾曾是一個火箭科學家,後來轉進法學在法院工作過,然後成了一名法學教授,而作者真正的興趣卻是政治,他出版的第一本書的主題是「專制國家能不能透過軍事政變變成民主國家」。
﹝馬斯克的”十倍思考“﹞
SpaceX使用“第一性原理“造火箭,為什麼能比NASA便宜十倍百倍?
1.零件使用外包不自己生產,太空總署因為是行業壟斷都自己做。
2.採購方法更靈活,甚至買二手。
3.和大市場對接。 NASA一台電腦報價要100萬美元, spaceX用街頭ATM的量產電腦,一台只要五千美元。
4.勁量重複使用火箭。
5.spacex不只用專門航太人才。
6.奧卡姆剃刀法則。
『從來如此,便對嗎?』凡是能用的魯迅這句話的地方,就是能用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的地方。
﹝登月思維﹞
書中拿美國登月計劃的例子,建議可以找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大目標。公開宣佈,然後集中力量把這個目標做出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它的好處是:就算失敗了,也能得到一定的經驗:一但做成了,回報是不成比例的:競爭反而不激烈。它還能逼著所有人從“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問題。登月是個發散思維,需要人提供集中思維,驗證可能性。可行性認證一定要從最難的部分開始。
﹝隨時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維的定勢﹞
斯坦福大學在“科技風險投資”課堂上,對學生提出了“五美元挑戰”。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老師給每組5美元的啟動金,在兩小時內,看哪一組可以賺到最多錢,賺回最多錢的小組,可以有三分鐘的時間給全班分享賺錢的過程。普通的思路,是拿這5美元去買點便宜的東西,比如檸檬汁之類的,在校園裡賣,可以賺一點差價,或是去買張彩票,這些方法的名次都很靠後。優秀的團隊是怎麼做的?他們意識到這“5美元”的啟動基金根本沒意義,是思考的障礙,他們沒有使用這5美元,有團隊的做法是,打電話給附近的高檔餐廳訂座,然後位置轉賣給後來想要插隊的人,一下子就賺了500美元。而第一名的團隊,則認為“兩小時”這個條件也沒意義,為什麼一定要工作兩小時呢?他們意識到這個項目裡最有價值的不是這兩小時,更不是5美元,而是最或在全班自我介紹的這三分鐘:他們把這三分鐘賣給了一家想來斯坦福招人的公司:你們願意花多少錢換取一個來這個班三分鐘講話的時間,他們賣出了650美元。
﹝解決問題的水平怎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如何提出問題﹞
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美國兩個物理學家利用人造衛星發出的嘟嘟聲,算出了衛星的速度跟軌道,他們會報上級時,主任的思路也很不一版,他問到既然能根據地面上聽到衛星信號來判斷衛星軌道,那我們反過來想,如果已知衛星軌道,你們能不能反推地面收聽者的位置?答案是可以。因為這三個人提出的問題,在蘇聯發射衛星區區三年後,美國就實現了用5顆衛星給自己的海外核潛艇定位,這正是我們今天使用的GPS前身。
﹝自己證偽自己﹞
1999年 火星氣候探測號。進入火星軌道的時候,墜毀了,原應是探測器的製造者用英制單位,而控制探測器的團隊用的是公制,這麼簡單的問題不應該發生。其實火箭例行的校正和調整都沒有少,在進入火星軌道之前,至少要進行四次軌道調整,就在進入火星軌道之前的兩個月,偵測人員的數據顯示,此時離預定地點偏離了70公里。但操控組認為這是觀測的誤差,操控組相信真實的偏差只有10公里。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次任務已經失敗了,操控組犯了一個所有人都會犯的錯誤,他們在欺騙自己。費曼說“首要原則是你不要騙你自己,因為你自己是最容易騙自己的人“。
我們的”確認偏誤”和”逆火效應”,會讓我們本能地捍衛自己的觀點,這個 觀點會變成你的立場,你會在爭論中選邊站,然後這個站隊就成了你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如果別人攻擊這個觀點,你就會認為他是在攻擊你本人。因此科學家寫論文很少用”我相信”我認為“。而是用客觀中立的說法”假設“,不是站隊,我是發現了這麼一個假設,我們一起找正反兩面的證據。當這個假設不成立時,我也不當你是反對我,大家心平氣和的討論問題。
﹝場景要真實﹞
太空人需要接受非常極端的訓練,在遇到任何難題時才能面對,事實上太空人每次任務遇到的問題都非常棘手,需要有“安全邊界”與“冗余”。裝修醫院的重點應該是天花板,這要真的去醫院躺過才會知道,你平常有去考場踩果點嗎?你準備談判的時候有模擬過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嗎?你自己認為通過是正常的,遇到意外都是運氣不好,而按照航太的標準,你都應該責備自己,你犯了準備不充分的錯誤。
內文整理自:得到-萬維鋼菁英日課
#藍聖傑BLUE #得到 #萬維鋼 #好書不推嗎 #謝謝願意讀到這邊的朋友
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年今日:中國首次成功試爆原子彈,香港報紙怎樣報?】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羅布泊試爆首枚原子彈,意味成為核武國家。
翌日(17日)香港報紙均有報道,但親國民政府報紙顯然冷處理,例如《華僑日報》只刊於第二版非頭條位置,而《工商日報》及《工商晚報》更只刊於第二版下方一角;其中《工商晚報》引述美國總統詹森批評,中國窮著發展核武是人民悲劇。
相反,親北京政權的《大公報》,頭版全版報道試爆,標題大、內容詳細,並闡述中共不首先使用核武的立場。
這種南轅北轍的分野,大概是共產主義與西方價值觀對立的標誌,是冷戰時代的留痕。
【話說中國的原子彈計劃】
中國的原子彈研製工程叫596工程(中方內部代號「邱小姐」,美國中情局代號「Chic-1」)。中國首顆原子彈,與1966年的第一顆裝載核彈頭導彈、1967年的第一顆氫彈、1970年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稱為「兩彈一星」。原子該彈1964年10月16日在羅布泊成功爆炸。「596」是為了記住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停止對中國原子彈研製的援助。
研發
1959年6月20日,蘇聯最高領導人尼基塔·赫魯雪夫決定停止援助中國,隨後一個月,中國將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工程命名為「596工程」。
試爆
北京時間1964年10月12日晚10時30分,596原子彈裝配完畢,其威力相當於2.2萬噸TNT炸藥;596原子彈計劃被放在一個測試塔上引爆,測試用塔樓高102米,北京時間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正,596原子彈成功引爆,意味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外界反應
北越和北韓分別於1964年10月17日和10月18日發賀電以示祝賀。日本共產黨則在10月17日發出了聲明,指日本共產黨主張禁止核武器,符合中方立場。西方陣營一面倒反對。印度政府也因中國成功試爆原子彈而改變其核政策,將以民用核能為主轉為加大力度製造核武器。
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 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颗人造卫星 :斯普特尼克1号它又叫人造地球卫星1号、史泼尼克号和旅行者号,是人类史上 第一颗 进入行星轨道的 人造卫星 。它的构想之初是在1934年2月 ... ... <看更多>
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 #史普尼克1號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950年代美國與蘇聯之間展開「#太空競賽(Space Race)」,在那個還沒有人造衛星的年代,兩大強權角力的戰場之一就在人類尚未涉足的太空。蘇聯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