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遍歷性、就會失去概率權: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 - 我在倫敦政經學院學到的第一件事]
剛回到台灣旅行,在陰天的台北街頭旁,今天來寫點故事。
不過以下要講的事情,也是個重要的決策原則。如果能因此對做決定、選擇或投資有什麼幫助,那追蹤美國金融日記也就值得了。
——————
內文開始前,先工商美國金融日記用心準備的投資科學課:
▌24單元入門投資科學、一次搞懂投資必備知識! ▌正式上架Hahow好學校!
財報狗、股癌 Gooaye-- 謝孟恭、MacroMicro 財經M平方創辦人Rachel、 李柏鋒與十二位財經專家重磅推薦:設計給多數人的第一門投資必修課。
立刻看詳情🔎=> https://bit.ly/31ayF5f
#設計給多數人的第一門投資科學課
#美國金融日記用心帶你從科學認識投資看懂市場
#一次搞懂關於投資必備的知識
#告別碎片化的知識不再受到消息干擾
#美國金融日記
——————
[初生之犢不畏虎]
還記得第一次離開台灣在倫敦求學的時候,年紀還小,什麼都不懂,但初生之犢不畏虎。畢竟,能拿到這領域堪稱世界第一學程的入學,要我們謙虛談何容易。
長輩看到我們這麼得意,當然也是笑笑的送走我們祝我們一路順風。然後長大後知道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在這個學程當中,聚集了各地的不同科系第一名,來自普林斯頓、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曼漢姆大學、博柯尼大學等。
--
[倫敦高盛交易員出身的傳奇人物IM]
而要應付我們這群(過度自信、目中無人)P孩的首席教授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我們就叫這個人IM。
IM 是個典型的英國人,劍橋大學數學系 (與PART III) 第一名畢業。畢業後,踏入金融業,在倫敦高盛擔任交易員、並且很快的熟悉金融市場,第二年就升上Associate。
很快的他發現,雖然在交易上取得很好的成績與獲利,但金融市場有許多事情還不能理解。
他老兄放著千萬年薪與bonus就這樣辭職不幹了,回到倫敦政經學院讀經濟學碩士。之後拿到哈佛大學經濟系入學與博士學位。並且成為當年最佳武將,加入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直到近年才與老婆一同回英國定居。
我在和套利定價理論發明人信件往來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這些資深前輩都對IM 抱持著非常高的敬意,某方面可以說他是一個真正了解市場的人:有科學嚴謹的船堅炮利加上真實市場交易實戰、同時夠好的數理基礎、以及本來就夠聰明。
在他的Office Hour當中,可以說是天下圍攻。各個學生帶著各種不同的問題去,就好比市場的各種波動跟問題。
而他總是氣淡神閒的給出「正確」答案。在金融市場中,最重要的是正確答案。因為不確定性就是不確定性。而掌握確定與正確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
[ 克服 More 的心魔]
華爾街 II- 金錢萬歲 有一個橋段:「Q: 你這樣一直賺錢想賺到多少你才滿意 A: 無止盡 (More) 」
這在經濟學上聽起來理論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極大化預期的效用、產出、快樂程度,再給定的資源條件下。
同時這某方面也很政治正確,鼓勵人們要努力、要變得更好、要進步、要成長、要成功、要考高分、要賺大錢、要有更好的將來。
沒那麼做,還有人會來怪你不努力才會失敗 =3=。
做為臺灣土生土長的寶寶,我也抱持著這個態度。
我記得那時候去問的問題是,我想要把兩堂基本課程換成隔壁經濟系數理計量與經濟組的高等課程,這樣有助於我未來可能可以表現好就申請上哈佛大學。我想要試試自己的極限在哪。
很合理吧?
但交易員出身的IM深諳此道,直接勸退我做這件事情。他說了他當年跟我念一樣的學程,面對一樣的十字路口。一批一模一樣的學生,做一模一樣的選擇。
他當年選了基本組,最後也還是去了哈佛。反倒是當年選高級組的,沒有人到哈佛,而後續表現也沒有比較好。
他說關鍵在於精通一件事情。如果選高級組,可以精通,那當然很好,但不保證世界上經常有人可以做得到。如果沒有把握,何必淌這趟渾水。
再來,選基本組,精通也夠上哈佛了。按步就班把每一件你要進行的事情有效的做到極致,基本保證了你的成功。
“And my question to you is, are the habits that you have today on par with the dreams you have for tomorrow. That’s something you need to ask yourself every single day. Because whatever you do on a regular basis today will determine where you will be tomorrow.”- Stephen Curry
成功從來都不是越級打怪來的。
總之我再三的確認,一個優秀學生不會因為選基本組而被埋沒才能後,我就也跟隨IM選了普通組,事後回想也意會到這實在太睿智了。
因為,我才意識到,在真實的競賽場上,如果沒有辦法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極致,勝率可以說是0也不為過。
--
如果當初我們在高級組陣亡,那麼就不會有任何後續在這場上的發展了。
選普通組就能夠上哈佛,有沒有滿足自己的目標。有。既然如此,何必承擔不效率的無謂下檔風險。
--
[實際上]
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經常會設定高於最佳選擇的目標,造成不必要的價值損失。
你不難發現,PTT每隔幾年,就有人虧掉500萬以上,依照不同的原因,即便投入只有一點點的本金。
他們可能是當選擇權的賣方、或是交易衍生性商品、又或是承擔超級高風險去賭一些基本會下市的股票。
任何一個不報名牌、正派的部落客/Podcast 理財專家都都也一再強調:任何投資都不要壓身家。
投資理財本來的目的是調整現金流、得到適當報酬,讓自己的總生活變得更好,但經常會看到投資人為了追求多一點點的報酬,卻付出了不成比例的下檔風險。
市場上永遠不缺好的投資的機會,沒有哪一個投資機會值得你壓身家進行的。
如果你沒有辦法活到接下來的機率實現,那麼一切所謂勝率都沒有意義。
--
總結:
不管是投資與運動競賽,
- 成功完成目標的路上,成功者的失敗次數 平均會比 失敗的人的失敗次數還多。因為真實的市場只有常勝。任何球賽、競賽都是相同的,就算是明星球員,勝率也就是50%加一些,不會是100%。
- 勝率的來源之一是對於自己的選定守備範圍的精通與卓越。
- 有勝率,必須要存活到足夠久,勝率才有意義。
- 給定能達成滿意的目標、做極小化風險的選擇,是能夠完成長期目標的原則之一。
最後用一個經典的量化的例子總結,
「你領到這個月月薪15萬元,走出門,有一個賭大小的機會,開大與開小的機率分別是50%。猜中就可以翻倍、猜錯就會歸零。
你是個不愛好風險的人。你可以下注一次,那你最佳的下注金額應該是多少? 」
這期望值等於0,你說不玩也罷。那下一個問題:
「今天有一個非常可靠的內線告訴你,開大的機率有60% ! 那你最佳的下注金額應該是多少? 」
這期望值大於0了! 面對這大好機會該怎麼做呢?
A. 借錢投資,賭好賭滿、善用內線優勢
B. 有點風險我就不愛、依然不玩
C. 分散風險、下注一半薪水好了
D. 富貴險中求、下注全部薪水
E. 以上答案我都不喜歡,我覺得正確選擇是下注 ___ % 薪水
※留言告訴我們答案或Tag 你的朋友來解題,不用抽直接送 我們年度作品 [漫步華爾街:有關投資最重要的七個科學基礎] 第一章電子檔,內有此科學基礎完整詳解與說明。(贈獎活動已經截止) (現在購課限時49折贈送完整版! 立刻看詳情🔎=> https://bit.ly/31ayF5f)
——————
美國金融日記團隊用心製作的獨家投資科學課程,帶你用一百二十年的數據與科學發現,認識不確定的投資與金融市場中確定的基本事實與知識。
【24單元入門投資科學、一次搞懂投資必備知識!】
就在Hahow好學校 => https://bit.ly/31ayF5f
#限時預購四九折
#前三天購課加碼贈送財經M平方全球經濟數據專業版貳拾天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貝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心得] 在美留學/ 找工作相關心得(軟體) -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選校] MIT/ UC Berkeley/ CMU選校煩惱-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閒聊] 其實只要夠努力就能出國唸書-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資管研究所錄取心得 - 青空。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商學院研究所ptt的菜單和評價,PTT、DCARD - 火鍋涮涮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商學院研究所ptt的菜單和評價,PTT、DCARD - 火鍋涮涮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工作後申請國外研究所ptt - 求職招募就業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ptt - Puteri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閒聊] 其實只要夠努力就能出國唸書-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請益] 政大資管走RD的話ㄜ..? joywilliamjo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排名ptt」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猶豫] 要不要出國讀研究所?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英國vs.美國研究所 | 英國碩士ptt - 訂房優惠報報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卦]美國留學一年費用要多少錢?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行銷研究所ptt」+1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問題] 唸後段CS碩士後在美國找工作的難度?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問題] 出國跨領域學習- studyabroa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心得] 申請美國Urban Planning碩士- studyabroad - PTT旅遊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請益] 外國遊戲學校請益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題] 關於美國cs的疑問- 看板studyabroa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政治所博班。申請作戰中心,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政治所博班。申請作戰中心,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想去美國當碼農的學校選擇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選校] 行銷相關美國研究所| studyabroad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Fw: [請益] 留在台灣讀碩或出國讀碩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申請美國研究所ptt 美國碩士和博士申請條件、學製和花費盤點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管所排名ptt - 家庭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超全美國研究生申請流程,一篇就夠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申請美國研究所ptt 美國研究所留學 - GJLNI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該不該做這個夢二碩DS - 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題] 資管出國念碩士or留台灣- studyabroad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題] 英國or台灣碩士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批踢踢溫馨留學板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卦] 理工科系強者會想去台積電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棄台大賺360萬獎學金!她親上PTT釋疑:目標是國考 - 奇摩股市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ptt 美國研究所留學 - Lousi Imagine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德國研究所申請ptt - Kygim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雙碩士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新聞] 留美碩士銳減三成教部四措施鼓勵- graduate - PTT生活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討論] 美國碩士的CP值與台灣工作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留學大小事|國外研究所好申請嗎?GPA超重要?要準備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時間ptt 美國職能治療研究所(3) - Acbdc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英國碩士ptt Re: | Qztay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請益] 年薪85 貸款1000萬是否過重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臉友 @Skippy At Large 在「翻譯很有事」貢獻此文,以下全文轉錄。內容太精彩,一定要讓更多人看到。(對岸書評網站豆瓣及網路上可找到一些相關評論。)
心得:
1 溫洽溢大量誤譯Janathan D. Spence(史景遷)多本英文著作,已非新聞。
2 最驚爆的是,被誤譯的作者Janathan D. Spence本人原來也是。誤。譯。大。王!他英譯明末張岱《陶庵夢憶》,由於文言文理解不足,誤譯百出(文末指出誤譯的可能原因),詳見2009年汪榮祖教授〈夢憶裡的夢囈〉譯評一文 (PDF,留言有連結),揪出幾十個荒唐誤譯。
3 可見,許多權威往往經不住檢驗,這包括權威譯者在內。
4 任何譯作一定要有人對照原文審譯。審譯者的原文理解能力必須在譯者之上,否則找了也是白搭。
5 溫洽溢的中譯《前朝夢憶》,參考還原了張岱原著的本義,大大抵銷了史景遷的誤譯,然而如汪教授PDF文末指出,溫譯者並未透過譯註指出作者Spence的錯誤,而逕行在譯文中改正,令中文讀者不曾察覺意思有誤。這作法的對錯非常值得討論。
=======
Jonathan D. Spence: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史景遷:《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譯 者: 溫洽溢
出版:時報文化出版,2009;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先前我在PTT書板檢討過溫洽溢所譯的「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追尋現代中國」二書的翻譯問題,似不必再窮追猛打。但考量溫先生所譯史景遷諸書在中文世界的讀者很多,而且問題牽連甚廣,還是頗值得攤開來說說,以做為作者、譯者、編審、出版社、及讀者的警戒。
(四個PTT連結見留言)
首先看3個翻譯錯誤:
1. Zhang Dai lived a parade when the moon came out and the lanterns shone.
張岱的居處前有廣場,入夜月出之後,燈籠也亮起......
2. Zhang Dai wrote of one teacher called Zhu who never began his theater training for girls by introducing them to acting. Instead he taught them first to play a broad range of musical instruments—strings, wind and percussion—and then taught them to sing and finally to dance. The result was that some of Zhu's actresses attained a “level of perfection that could be felt through the pores.”
張岱提到朱雲崍教女伶唱戲時,從來都不從表演入手,反倒是教她們琵琶、簫管、鼓吹等各種樂器,次教歌,再教舞。結果,有些拜朱雲崍為師的徒弟「反覺多事矣」。
3. On ordinary days Zhang Dai studied. He never was done, and he never would be done, as he well knew, for he was locked into a system from which there was no outlet save absolute success.
張岱平日居家讀書,從不為謀生操煩。他心裡很清楚,自己也不必為五斗米折腰,因為除非他功成名就,否則插翅也無法逃出樊籠。
1、3 兩個錯誤分別是第一章、第二章的開頭一句,問題很明白,無須多說。第2 個錯誤出在錯解「陶庵夢憶」的原文:
「朱雲崍教女戲,非教戲也。未教戲,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蕭管,鼓吹、歌舞,借戲為之,其實不專為戲也。...... 絲竹錯雜,檀板清謳,入妙腠理,唱完以曲白終之,反覺多事矣。」
大意不過:朱雲崍教戲先從伴奏教起,訓練精妙,結果戲曲的主要曲文部份反而成為配角了。“level of perfection that could be felt through the pores.” 當作「入妙腠理」;而且認為「反為多事矣」的不是學戲的徒弟,而是旁觀的眾人。
這幾句中文、英文都非了不得的困難,翻錯了本就不應該,更不應該的是如此明白的錯誤,居然還輕易逃過專業的編審的法眼,有些錯誤還是很粗淺的文學史常識問題。例如:
----
這使張岱並非以史書留名,反倒因簡短、警句式散文這種迥別的文體享有盛譽。散文是晚明主要文體之一。散文講究文體雅致,竭盡所能雕章琢句,以彰顯作者的多才多藝,筆觸要敏捷、不拖泥帶水,以捕捉飄忽情緒或瞬間剎那,同時利用語氣上的對比或急轉直下,勾引且震驚讀者。張岱的成長過程中,這樣的文體一直很受歡迎,他自己後來也成為散文大家。從許多例子來看,馳名的散文大家同時也是遊記作家(travel writer)。他們以浪跡天涯、遊山玩水聞名,寄居名士之家,不斷四處流浪,敏於音調、悖論,能看他人所不能看,感他人所不能感,行文走筆雖扼要洗鍊,但也處處旁徵博引。(p. 8)
----
以上一整段所敘述的特點,都不是籠而統之的「散文」,而是流行於晚明、清初的特殊文體,即所謂「小品」;本書的主人翁張岱,咸認是明清小品的集大成者。譯文用「簡短、警句式散文」來打發,專業的編審居然也不察,真是令人駭異。
另外關於「崑曲」的演變:
------
The melodious and enchanting form of regional drama from Suzhou known as kunqu was already separating itself from local specializations like Shaoxing theater, just as later “Beijing opera” was to grow out of and—to many connoisseurs—to vulgarize kunqu drama in search of a broader audience.
蘇州的崑曲,旋律優美,形式精妙,已走出如紹興戲這類地方戲曲的格局,一如日後京劇的發展,走向通俗化以求拓展觀眾層面。(p. 30)
-----
崑曲和京戲的關係如何,由於資料的限制,學界仍然爭執不休。史景遷採取京戲是從崑曲俗化而來的看法。譯文卻完全忽略了兩者的關係,好像各自發展,八竿子打不著似地。
除了英文有問題外,不少地方也讓人懷疑譯者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例如,張岱在敘述岳母一生艱辛時說:
----
As if all that were not sufficient, mother-in-law Liu also had to care for a “harsh and fussy uncle” and her own widowed mother-in-law ....
外母劉太君此外還得照料“嚴厲瑣屑”的舅舅,侍奉守寡的婆婆........ (p. 77)
---
此處是一吊詭:純就翻譯而言,uncle譯為舅舅是對的,卻因為翻對而錯了,因為在文言中,「舅」還有別的意思。就尊卑親疏關係而言,「舅」這裡只能是 “夫之父” 的意思---- 對明代婦女而言,舅舅這層關係,怎麼也擺不到婆婆前面。所以p. 76 中,譯文將 "as aunt" 譯為「為姑」,僅僅因為抄錄張岱原文而閃過了尷尬,到了這裡其閱讀文言文的程度就暴露無疑。顯然在「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錯繆叢出的文言斷句並不是意外,只是譯者和編審的正常表現。嗚呼哀哉!
為什麼說這本書牽涉廣大? 因為背後的陣容龐大。溫洽溢翻譯「前朝夢憶」時,已經獲得國內出版業龍頭時報文化奉上「白金翻譯家」的冠冕,且剛贏得新聞局2008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的榮銜。本書隨後出了簡體版,由當時非常活躍、堪稱胡溫時代的「啟蒙出版社」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收入「史景遷作品集」,負責這套書的編審是鄭培凱、鄢秀教授。鄭教授從台大外文系畢業後,進入耶魯大學,成為史景遷的第一個博士班學生,目前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專業研究領域就是明代文學。鄢秀教授是鄭教授的夫人,畢業於中國外語專業高校雙璧之一的上海外語大學,之後在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獲得翻譯學博士,現在主持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系的碩士學科。
光看帳面,無論譯者、編審或出版社,都是台、港、中的一時之選,卻得到如此結果,真是情何以堪了!可惜慘劇到此卻猶未落幕。前面說到錯解「姑」、「舅」,就透露出作者端也有問題。其實熟悉陶庵夢憶原作的讀者,閱讀史景遷英文原作時,不難發現作者誤解張岱的原作,幾乎到無頁無之的地步了。所以,2009年汪榮祖教授即發表「夢憶裡的夢囈」一文,以溫洽溢譯本抄錄的張岱原文對校史景遷的英文翻譯,列舉了數十個嚴重的中文理解錯誤。如此一來,這齣翻譯慘劇處處充滿了荒誕的諧趣:錯誤百出的翻譯,因為大量抄錄典籍,反而糾正了許多原著的謬誤。
(PDF連結見留言)
然而,若明白史景遷何許人也,這箇中的諧趣可就完全不好笑了。一般讀者知道他是耶魯大學教授,但恐怕未必了解他的頭銜史德鄰傑出講座(Sterling Professor) 的意義:這是耶魯授予教授的最高榮譽,全校千餘教職人員裡,只有20-40名教授能獲得這崇隆的位置。以耶魯大學在美國學界的地位,史景遷的威望如何,就無需多言了。竟在晚年寫出如此一書,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prestige 一字的拉丁字源的本義了。
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原著的謝辭提供了些許線索。首先,史景遷採用的翻譯,許多來自他在耶魯的研究生助理。從羅馬拼音的名字來判斷,除了台大畢業的劉晞儀(現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助理主任)外,他們大多來自中國。史景遷的夫人金安平教授也深入參與這本書的寫作。 金教授1950生於台南市,12歲移居美國,後來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目前在耶魯教授中國哲學。金教授系出名門,祖父是20世紀初的著名學者金毓黻。
史景遷寫作時也倚重兩本書: In Limpid Dream: Nostalgia and Zhang Dai's Reminiscences of the Ming, 作者 Philip A Kafalas 從哈佛大學部畢業後,在史丹佛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喬治城大學任教。本書是根據學位論文改寫,據史景遷的說法,內容包含大量的陶庵夢憶的翻譯。另一本是法譯的陶庵夢憶,譯者Brigitte Teboul-Wang, 背景不明,或是 一位嫁給華裔的法國女士。
史景遷的岔子是不是出在這些助理和書籍上,沒看到確切的證據,目前只能夠存疑了。 但作者、譯者、編審、出版社都該負責,則是了無疑義的。「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此書堪為鑑戒!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貝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要看這一篇
尊重每位爭取權益的人,為每個替自己權益站出來的人喝采。
因為在我們的成長教育裡,這是自私、任性、幼稚,造成他人不便的。
可我們究竟為了多少,「你已經很好了,別自以為⋯⋯」「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覺得自己慘,你有他慘嗎⋯⋯」去勉強自己接受了多少自己不願意的事情造成不開心,最後延伸為內傷跟委屈,還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爭取的權益,不是因為身分、薪資有差別,因為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當然,這都是學習的過程,鼓起勇氣時,很多時候會傷害到無辜的人(不只罷工,擺脫某種感情、追求夢想、親子關係斷捨離等,也是)。
辛苦被牽連的朋友們,不過,當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人們開始知道可以替自己爭取權利時,旅遊不便險的選擇也變得非常非常重要。雖然很多信用卡買機票都有送旅遊險,但我從很多年前(華航罷工都沒開始前)就會額外保險、選擇我覺得最適合最有保證的,用幾百塊換來減少節外生枝,老被老于笑膽小如鼠的我覺得很好😂
最後,很不喜歡「不爽做就不要做這句話」,不要學我以前,不開心就分手,工作遇到困難就離職嘛!
正面迎擊嘗試改變的可能是很棒的,面對不喜歡的事,不是逃避(離開),不然就是忍耐,這樣太可惜了。
試一把,就算失敗了,也是替自己爭取過。
我尊敬為自己爭取的人。
PS. 相關報導大家都有看到我就不分享了,基本上除了苦勞網、報導者跟自由時報,幾乎都是站在反對立場。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房慧真這篇分析為何許多人反對罷工甚至口出惡言的文章,可以參考看看,支持的人怎麼想。支持的人怎麼「觀察」反對的心態,不全然對,換個角度看看吧!
【不爽不要做,奴隸換人當】
最近剛讀完Guy Standing的《不穩定無產階級:一個因全球化而生的當代新危險階級》,稍微能了解在罷工新聞底下留言叫罵「不爽不要做」的人,是怎麼一回事?
「不穩定無產階級」(precariat)讀起來很抝口,其實就是承攬、約聘、外包、臨時、派遣等在當代並不陌生的工作形式。不穩定無產階級跨越了以往的階級之分,以大學為例,有外包的藍領清潔工,也有一年一聘的白領「專案」教授,後者雖有博士學歷,在學術市場依然待價而沽,往往必須承接專任老師不想做的雜務,好換取明年的續聘。
不穩定無產階級的產生是全球化的後果,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應該增加勞動市場的靈活度,將風險與工作的不安定性,轉移給勞工及其家屬去承受。
當大部分的工作,沒有未來職涯發展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被迫從事地位或收入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整個社會充滿挫敗感,對於有著不同價值觀的他者包容性低,對於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異己(同性戀、精神病患、移工、外配、女性)的容忍度也低。
心理學實驗發現,具備基本經濟安全性的人,比經濟不安全的人更為利他,更寬容、更注意平等。不穩定無產階級在公共議題上,無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是仇恨言論,「罷工」首先對照自己的無工可罷(所從事的不穩定工作,沒有成立工會的可能),接著引發的是因忌妒而生的憤恨情緒,空服員罷工符合兩要素:高薪以及高顏值,其實空服員的薪水也不是特別地高,但同為「新鮮人」,月領六、七萬與月領不到三萬,後者的剝奪感必須找個出氣筒。
高顏值更是引發廢魯宅的「厭女」情緒,PTT早是沃養一則則母豬醜事的沃土,社群媒體炫耀性質的單面扁平化(空姐穿美美紐約巴黎倫敦打卡)更誘發鍵盤後的憤恨情緒。資方的父權思維與網路的厭女風潮在此合流,共同為罷工空服員貼上「公主」的標籤,嬌縱任性的大小姐需要好好「管教」。
同樣是「端盤子」的,今天如果在地面上,一個在餐廳端盤子的員工被資方壓榨,被奧客糟蹋,所獲得的鄉民「同理心」必定遠勝於空服員。空服員的體力以及情緒勞動,因為加乘上這些令人忌妒的條件(貌美與薪水),於是不被認為值得同情。長榮的空服員清一色為女性,罷工的動能也帶點反抗日式管理威權家長(資方)的女力崛起,這本是值得鼓勵,民主社會向前的進步象徵,然而這個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身處不穩定無產階級,於是便無法為別人的團結而喝采,而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爽不要做」。
不爽不要做,沒有說出口的下一句是「奴隸換我當」,Guy Standing說:「不穩定無產階級沒有向上流動的管道,被迫在加深自我剝削以及無所依歸之間二選一。」以「奴性」批評這些人是沒有用的,長久的不穩定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相較於「無所依歸」,加深自我剝削,成為一個乖順好用的奴隸,至少還有個歸所,雖然這歸所就像是氣候暖化下的北極冰層一樣,隨時有破裂的可能。
問題是,夠奴夠乖,再怎麼不合理的工作條件都硬吞下來,資方就會珍惜你這個人力嗎?有本書《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人類學博士,碩士畢業時她到華爾街工作,進行田野觀察。讓她前往華爾街「臥底」的起心動念是,1994年,在全美有50萬名員工被裁員,大裁員高峰的一年,卻是美國企業營利最豐厚的一年。
企業並不是因為不賺錢而裁員,而是為了賺更多錢而裁員,書名清算「Liquidated」,字根是「Liquid」液體,最足以形容資本無常勢的無情本質。在股價交易主宰企業經營的現代,電影《全面開戰》裡的跨國汽車公司,工人在不景氣時自願減薪共體時艱,等到公司賺錢了,卻只因為沒達到股東要求的高獲利標準,寧願把廠關了,搬到羅馬尼亞以更便宜的人力替代。關廠後股票馬上飆漲,工人包圍總部抗議,經營者像錄音帶反覆播放的說詞:「要對股東交代」。
很弔詭的是,每逢罷工,要求薪資福利提升的員工,爭取權益成了「貪婪」,真正貪婪的資方,人們卻對之臣服,自願為奴。貪婪的定義隨人而定,「發大財」難道就不是「貪婪」嗎?人們可以隨著政客起舞琅琅上口,一個轉身卻指責他人要求加薪(合理範圍連發財都談不上)是罪不可赦的貪婪。發大財可以,「貪婪」卻不行?眼紅每次勞權的抗爭,這豈不是:「我過得很差,你憑什麼過得比我好?」
駱以軍說:
//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
在經過 旁觀一場勞資對決
結果被主流媒體操作成這樣
讓資方的高段公關可以按其意對社會散放
對資方一面倒的氣氛
我們這個社會
內稟的良善 同情 看不過去強凌弱
或基本的公民素養
真的大傷 而不自知
我們便可悲的只是自私而冷漠的
「別礙到我褔利 方便
你們吵你們的 快點結束」//
Guy Standing說:「在一個充滿系統性經濟不安全感以及焦慮感的社會中,妖魔化會更為簡單。人們的不安全感越高,就越容易煽動恐懼……越容易相信那些拿人錢財的專家刻意用語言與畫面編出來的故事。」
新自由主義從上世紀八○年代發展至今,創造了全球性的「不穩定無產階級」,所收穫的毒果實就是訴諸民粹、搧風點火的仇恨政治,從美國川普到義大利貝魯斯柯尼,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台灣也趕上這股災難潮流。
要不要繼續往下沉淪,希望我們還有得選擇。
#挺勞工
#長榮罷工加油
#試論寒流崛起與不穩定無產階級之關聯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選校] MIT/ UC Berkeley/ CMU選校煩惱- 看板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好~ 我今年申請了美國的資訊管理相關碩士都是要讀16month-2年左右的目前比較掙扎的offer是MIT/Berkeley/CMU 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在美國工作主要是target consulting ... ... <看更多>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閒聊] 其實只要夠努力就能出國唸書- 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我也是窮二代不對應該是瓊n代n>3 g後來也到美國了關鍵就是大學讀電資學院 ... 很多啦讀博士畢業CP值不一定會比那些大學玩n年畢業去美國洗個資工碩士賺 ... ... <看更多>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心得] 在美留學/ 找工作相關心得(軟體) - 看板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應板主要求,把我去年找工作相關的心得貼上來。原文意旨為分享相關心得給朋友分享,
不免有所缺漏,還請各位補充、指教。
背景:2013 CMU 資管碩士畢,目前在某家很小 (<20人) 的軟體公司服務
---
關於在美國唸書/工作, 你可能想知道的幾件事。
https://tinyurl.com/studyaboard77
相關的文章已經想 PO 一陣子,遲遲覺得自己不夠格,在高手眼中可能貽笑大方。
但想起兩三年前自己的各種不確定,急待有人分享的那種迫切,我相信還是有些價值。
總之以下以自己為例,列出幾點在國外討生活的基本感想,歡迎更正/補充。
(適用於想要在美國念工科碩士、並且有留下來工作打算的申請者)
---
1. 美國碩士一般要準備 200 ~ 300 萬
美國碩士一般來說少有補助獎學金,一年半或兩年制的碩士唸下來,含生活費大約要
花費 200 ~ 300 萬台幣。當然生活優渥簡樸是看個人,但學費一般來說就會花掉
100 ~ 200 萬,這是無法避免的支出。
設籍台北市可以申請青年留貸,碩士 100 萬,博士 200 萬,十年免息:
https://www.edunet.taipei.gov.tw/ct.asp?xItem=1835938&ctNode=27377&mp=104001
---
2. 唸書、找工作,找工作、唸書
在這裡唸碩士,感受的強度真的前所未有。每週平均都有五個以上的作業,每天
上課以外,花在寫作業的時間大約都在 3~5 小時以上。(週末不一定,有時候
輕鬆一點可以運動一下,有時候必須要寫一整天)。熬過幾次通宵、搭過無數次凌晨
12點回家的校車(是的,凌晨有校車!),可喜的是即使披星戴月,校車上還是滿滿
的人,永遠不寂寞。在這樣的忙碌生活下,還是得擠出時間準備面試、找實習、找工作。
---
3. 現在最紅的專業是 Computer Science, 最紅的工作是軟體工程師
適逢在軟體起飛的浪頭上,現在美國大小公司都在缺軟體工程師。從公司網頁、IT、
手機App、資料探勘、廣告,軟體應用的範圍可以說是越來越廣、進展越來越快,
而且(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減速的跡象。而這也造成了目前軟體工程師的缺額
遠遠大於其他工作,所以唸電機、資管,甚至是機械、數學的學生最後轉職成軟體
工程師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但是相對的,其他工作機會在美國就少了不少,如果
軟體工程師是10, 硬體工程師可能只有5, 剩下的職缺可能更低。
---
4. 即使軟體工程師缺很多,也不代表你一定找得到工作
職缺多是一回事,能被錄用又是另一回事。尤其以國際學生來說,美國公司錄取你
必須額外負擔申請工作簽證的費用(很多小公司甚至不願意為外國學生申請工作
簽證)。所以除非你能比美國當地人優秀,不然實在沒有必要為這個人多花錢。
另外能否拿到工作的因素眾多,可能包含學歷、成績、實力、身份、表達能力、甚至
是運氣!我就曾經與一家 startup 相談甚歡,據該 CTO 所述,面試結果也已經達標
,但最後礙于經費,只錄取了一位有五年工作經驗的競爭對手,所以運氣也很重要啊。
---
5. 軟體工程師的面試
在美國軟體工程師的面試標準都是三輪左右。一開始先遞履歷、上網申請,履歷被
挑中了就會開始約面試。第一輪有可能是 HR, 主要就是聊聊天,問過去經驗,
確定申請職位,然後是一些有標準答案的問題。HR手上會有一份題庫,他們也不
見得懂,就是照著問,你有回答到關鍵字就算正確。在這之後可能會有 1~2 輪
的電話/Skype 面試,主要考解題能力。以公司等級,題目難度差距也很大。
一般時間會是 45 分鐘,出了題目就會要求你立刻在共筆上作答,面試官可以即時看到
你敲進電腦的每一行字,然後針對你寫的 code 挑毛病,或是要求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等等。通過了電話/Skype 面試,就有可能被邀請到公司 onsite. Onsite 通常會有四輪
,形式跟電話面試類似,可能會要求你直接在白板上 coding. 面對面的交流能力就很
重要,若是埋頭苦幹最後寫出一篇漂漂亮亮的 code,對方很有可能會認為你是背答案。
(面試題目的範例:https://oj.leetcode.com/)
---
6. 100/10/1
這是我自己面試的實際數字。我大約投了超過 100 份履歷、面試了 10 多家公司,
最後真正拿到錄取的就是 1 家。當然我必須承認自己算是比較弱的那群,Coding
也是決定要轉職軟體工程師之後以 3 個月左右的時間練起來的(即使零零落落)。
所以真的沒有一到美國、名校畢業、躺著都可以滿手 offer 的道理。我身旁的
每一個人都是用盡了全力在準備,奮鬥了好幾個月,才好不容易有個好消息。
---
7. 薪資高、消費也高
軟體工程師在美國算是收入最高的行業之一,以我身邊朋友為例,新進工程師年薪
大約在 $75,000 ~ $11,0000 美元不等。通常以加州、西雅圖、紐約等地的薪資最高,
但這些地方的稅率和消費水準也高,所以真正能存的錢不見得會比其他地方多。以單身
工作者為例,薪水入手大概要先被扣掉 30% 以上的所得稅。另外以北加來說,每個月
的房租平均都要繳 $1,200 ~ $1,800, 若是外食每頓飯都是 $10 起跳(還不一定好吃)
。所以實際上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風光。
---
8. 美國這麼爽,你不回台灣了吧?
你可以舉 100 個留在美國的優點,但只需要 1 個理由就夠讓我回台灣。我的家人通通
都在台灣,我的朋友有 80% 以上也都在台灣,所以我實在無法下定決心的說我再也不
回去了。待在美國的這兩年,我錯過了不知道幾場摯友的婚宴、幾次家人的團圓。
與家人、朋友,甚至是情人的情感,始終是在美國工作、討生活的每個人所需要面對
的難題。
---
9. 如果你的唯一目標是留在美國工作,我勸你先做點研究
如上所述,現在美國最多的缺就是軟體工程師,其他的職位都很少、都很難、都很競爭!
說句難聽的,美國現在就是從世界各地找人來幫忙他們 coding, 所以提供各式各樣的
優惠條件來吸引工程師。如果你的目標是其他職位,除了做好研究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你遇到的挑戰可能會是好幾倍 - 但不是不可能。
(中國的在美工作論壇:https://www.mitbbs.com/bbsdoc/JobHunting.html)
---
10. 即使目標不是在美工作,你還是可以出國唸書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由。想來美國工作、想換教育環境、想增長視野,
都很好,只要對自己負責。說句難聽的話,你的學費/生活費又不是別人出的,他們
憑什麼管你。但是真的不要只是看中了軟體工程師的高薪,就決定要轉念 CS, 開始
寫程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才是王道,誰敢擔保科技業能再
紅幾年?
===
這已經是去年寫的文章,但現在看看大致上也還適用。有遺漏的歡迎補充,也希望
拋磚引玉,有更多不同產業 / 經驗的前輩、同學願意分享。謝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203.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32256542.A.01D.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