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年度大會TechCrunch來了 我參加四次 - 從採購大爺到推銷小妹
今天開始了為期一週的矽谷年度大事:TechCrunch Disrupt,最有名的新創展會,在美劇「矽谷群瞎傳」裡面,團隊上台簡報就是這個活動。
這是我第四次參加展會,第一次是去當觀眾朝聖,坦白說看不懂,只覺得能打卡就是光榮。
第二次是在eBay工作期間去「採購」,參加紐約場,看看有沒有什麼廠商的產品可以用,當時已經在大公司多年,每天都有很多很成熟的廠商來推銷,只覺得展會的廠商都很爛(早期),我從矽谷出發,跟邁阿密的老闆一起飛紐約,一人花了兩千美金的門票,結果三天的活動,我們只看了不到半天,就到附近吃pizza草草離開。
第三次是去年受邀去當新創導師,演講還有幫團隊做行前特訓,在臉書、eBay等大公司工作十多年,那是我第一次深入接觸新創圈,突然覺得自己受到很大的啟發,在混亂、不光鮮的新創圈,有滿滿的創意、理想和影響力。發現自己好像在矽谷住了八年,卻活在大公司的泡泡裡,少活了一半的矽谷生態圈。
今年則是以講座主持人和新創團隊的角色前往。能站上舞台(虛擬展會螢幕前)做簡報,坦白說,有很多感觸,我也說不上來是什麼,大概是覺得自己很老又回到學校上課的那種緊張和興奮吧!
出書以後,我收到很多人的來信,幾乎每個人都說職涯最大的夢想,就是進臉書谷歌,大家也知道,這些公司(其實很多小公司待遇更好)有個五年以上經驗,年薪都是一兩千萬台幣(含股票獎金,稅三分之一)。
坦白說,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進苦海,還是在闖出另一片天的起點,很確定的是,因為過去存款多半繳學貸,我不是有錢有閒,但如果失敗,我也不是沒有兩把刷子不能回到企業。其他的,就先不想了。
如果你也想來感受一下那些臉書、谷歌從零開始的起點,但又不想花錢買票,這周我會做幾場跟台灣團隊相關的直播,加減來沾沾矽谷風吧!
✅ 台灣IoT等新創團隊簡報+美國最大電信業者Verizon物聯網專家評論
9/14週一
美西時間 12-12:30pm
倫敦時間 8-8:30pm
英文場
✅ 台灣AI新創團隊簡報+美國AI創投評論
9/15週二
美西時間 12-12:30pm
倫敦時間 8-8:30pm
英文場。這場會看到阿雅簡報~
✅ 美國頂尖加速器500 Startups女性領導人演講+醫療科技創投講座
美西時間 9/15 週二 9-10:30am
台灣時間 9/16 週三 12-1:30am
英文場
✅ 矽谷So What:續攤派對 阿雅訪談參展新創
美西時間 9/17 週四 9-10pm
台灣時間 9/18 週五 12-1pm
中文場
👉🏻 後記:需要請慢用,但切記,不要想一步登天,先蹲再跳,要成功,不要怕手髒,從小職位、實習、小公司做起,有動手就是比有夢強。
臉書、谷歌、亞馬遜產品經理薪水比較 https://www.levels.fyi/?compare=Amazon,Google,Facebook&track=Product%20Manager
臉書、谷歌、亞馬遜、蘋果工程師薪水比較
https://www.levels.fyi/?compare=Amazon,Apple,Google,Facebook&track=Software%20Engineer
臉書、谷歌、亞馬遜、Linkedin設計師薪水比較
https://www.levels.fyi/?compare=LinkedIn,Amazon,Google,Facebook&track=Product%20Designer
Taiwan Tech Arena - TTA 台灣科技新創基地
美國ai工程師薪水 在 台灣人在美國當AI科學家! 年薪破7百萬公開學霸經歷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年薪7百萬...現在轉行來得及嗎 (仙女編) 住在 美國 的軟體 工程師 YT|HackBear 泰瑞. ... <看更多>
美國ai工程師薪水 在 [新聞] 日企搶AI人才年薪喊88萬美元 的推薦與評價
程師加薪約100萬日圓。 國外企業同樣祭出高薪策略留住科技人才,Google及其它美國科技大廠的資深工程師年薪. 加獎金達30萬至35萬美元,表現傑出者則上看50萬美元。 日本 ... ... <看更多>
美國ai工程師薪水 在 Re: [標的] 特斯拉在美國薪水的競爭力如何? -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alaokla (卡啦)》之銘言:
: 1. 標的: 請問特斯拉在美國薪水的競爭力如何?
: 2. 分類:討論
: 3. 分析/正文:
: 身為這幾年的大飆股與股東
: 特斯拉身為蓬勃發展電動車的領頭羊
: 聽說是美國理工畢業生最想加入的公司
: 特斯拉也以他的技術領先文明,除了製車科技
: 還包AI,自動駕駛等等軟體內容
: 但他看給的薪水, 落後微軟,google,Apple,intel 等大企業
:
: 想跟各位討論
: 這樣的薪資狀況
: 能維持特斯拉的人才競爭力嗎?
: 如果是軟體人才,會願意放棄微軟,google,Apple 而選擇加入特斯拉嗎?
: 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 是否有在美國的鄉民現身說法
: 人才競爭力會影響公司前景,可能也會影響為股價
: 4. 進退場機制:(非長期投資者,必須有停損機制。討論、心得類免填)
先講結論 看組
特斯拉的旗下的業務很廣 馬投顧說過可以把特斯拉看成很多新創公司的集合
許多業務跟傳統車廠完全沒有交集
下面這張圖列舉了特斯拉涵蓋到的業務以及相對應的競爭對手
至於2025年預估的市值部分 參考就好
除了車子 能源部分有 太陽能 電池儲存 超充電網
軟硬體有 自駕系統AI FSD自駕晶片 Dojo超級電腦晶片等等
自駕系統的競爭對手有 Waymo (Google 子公司) Mobileye (Intel 子公司)
FSD自駕晶片對手有 Nvidia, Intel
Dojo超級電腦晶片對手有 Google, Nvidia
https://i.imgur.com/a/Eq0o8yY
基本上電資領域 跟AI 自駕扯上關係的部門給的錢是不輸FAANG的
但沒扯上AI/ML的話 一般的軟硬體工程師就比不上臉書 蘋果 Google等公司
上levels.fyi上看軟體工程師薪水 就可以看到 AI/自駕跟其他部門的巨大差距
https://i.imgur.com/a/VOhvROv
一般部門5年以下經驗的工程師薪水在15萬到20萬間
但AI/自駕部門就有兩個38~40萬的薪水回報 年資也才1~3年 但我覺得這兩個應該有博士
碩畢1~3年經驗38~40萬有點誇張 博畢雖然還是很高 但比較有可能
除了levels.fyi外 blind也是了解北美公司薪水跟內部消息的網站
像是這位Intel仁兄 7.5年經驗 現職年薪24萬鎂 拿到了特斯拉跟臉書的offer
臉書給20.5萬底薪 一年15%現金分紅 跟60萬的股票分四年
特斯拉給20萬底薪 0現金分紅 跟60萬的股票分四年
https://i.imgur.com/a/A4pVjFm
兩間給的年薪都在35~38萬左右 加上每年多給的股票 總年薪破40萬不是問題
至於非電資領域 像是機械 工業工程等 特斯拉應該略高於業界平均但輸蘋果亞馬遜
我朋友大學畢業後工作2年 前陣子拿到德州廠做電池相關的offer
年薪14~15萬左右 比他原本的公司多了四五萬
blind上也看到了一個機械工程師的offer
亞馬遜25萬 vs 特斯拉 24.2萬
https://i.imgur.com/a/klrK8na
至於原PO的薪資來源來自glassdoor 只能說glassdoor上面的資料比較舊了
而且那張圖也沒說是哪個領域的工程師薪資 全部合在一起的平均沒有太大意義
不然我跟郭董合起來也是平均有兩顆蛋蛋的台灣首富
看到前篇推文有人講到微軟平均薪資贏Google 蘋果 我也覺得不太可能
微軟跟其他公司比應該是相對養老一些 當然錢也少一些 但薪資依舊是一線大廠
補些股點
特斯拉估值能否再向上突破 很大取決於他們能不能在自駕達到L4 L5
畢竟特斯拉已經度過了前幾年的產能地獄 現在就是等柏林德州廠產能上來消化現有訂單
特斯拉在自駕軟硬體領域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從給薪就看的出來 也挖了很多神人
AI圖像處理部門有Andrej Karpathy
自駕晶片部門之前找來Jim Keller
我自己認識幾個在自駕部門的朋友也都蠻猛的
一個ABT 全美前10電機系書卷畢業 (summa cum laude不太會翻 反正系排名前1~2%)
畢業後去史丹佛讀完碩士後加入了特斯拉的自駕部門做圖像處理
一個在蘋果做IC design的 15年以上經驗
去年加入特斯拉 offer給的股票破百萬 (不是漲上去的 是當下offer就破百萬)
破百萬股票分四年給之後年薪絕對是50~60萬以上
我自己覺得自駕達到L4 L5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不一定是特斯拉第一個達到
但特斯拉現在蠻多優勢的 現在一兩百萬輛特斯拉在外面跑 持續蒐集路況資料
為了訓練Neural net model 自己搞了Dojo超級電腦 算力好像有世界前十
而機器學習這東西進步也是蠻驚人的 像是AlphaGo短短幾年就幹爆人類
當然自駕不會是完美 但一定能消除很多低能的人為失誤
你要我相信馬路三寶或是自駕系統 我想我會比較相信自駕系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6.146.59.43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55695186.A.C79.html
Tesla跟waymo解決自駕問題的方式蠻不一樣的
Tesla直接仰賴影像去辨識物體 不需要光達 地圖或太多的Sensor
Waymo所需要的硬體成本會高很多 很多時候成本也是一個科技能否成功普及的要件
我會把Tesla vs Waymo 類比成 SpaceX vs NASA
SpaceX 的邏輯是在多次發射火箭中逐步解決問題 同時降低成本 但中間會有很多失敗
NASA就是集中資源確認每次發射都萬無一失 避免了很多失敗 但非常燒錢
Tesla自駕系統也是在實際道路上逐步解決問題 每過一陣子FSD就會更新版本
去修改已知的問題 下面的影片可以對比一下Tesla Waymo自駕實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BsWFzgUBQY&t=15s
無論如何 有競爭就是好事
特斯拉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他軟硬體自己搞 賓士應該是買輝達晶片? 軟體部份我不確定
一直有看到賓士L3的新聞 p大有賓士L3的道路實測影片分享一下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