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直播預告_走過悲傷,那些沉重都得以釋放
.
我經常跟正在苦難中的人對話,我也跟自己的苦難對話。長大的過程中,誰沒帶著些傷痛?只是願不願意表現出來,還有想表現多少比例的問題而已!
但是這樣的對話,不一定都能經過言說,甚至不一定被當事人清楚覺知。因為悲傷常被視為軟弱,悲傷並非廣被公眾接受,所以有人在將要碰觸到自己的悲傷之前,就轉身無視。
「為了要支持病患,家人得要背負的物理性、心理性負擔也非同小可。所以常有人說家人是第二位病患,精神上承受的痛苦可說不亞於病患本人。」
身心方面遭遇巨大挑戰的孩子,是我關懷的重點對象。然而,我更在意那些戴上堅強面具的父母,找不找得到人訴說心裡的苦?!
尤其是許多爸爸,常不輕易展露自己的不捨。但那內在的不安定,並不會因為假裝不存在而止息。有時逼自己努力工作,而漸漸失去了跟家人的連結;有時挫折轉化成怒氣為出口,傷人傷己……
常常我們愈是抗拒的,愈是強大!
我們可以把重大傷病當成是一種失落的經驗,這可以是對健康的失落,也可以是對曾經憧憬的美麗人生,從滿懷希望到緩步走向絕望的跌跌撞撞。那麼,很多人面對失落經驗,常有的第一個心理動作,便是「否認」。
如果我們願意理解自己,傾聽情緒的聲音,這便是撫慰痛苦的入門。可是,由於有時太傷太痛,我們的大腦為了自我保護,啟動了防衛機制,不管接下來採取逃避或麻痺,常常養大了不被我們意識允許的情緒。
悲傷之前,常有不安與焦躁,時而擴大為害怕與恐懼,這令人卻步。但走過悲傷,那些沉重都得釋放,會慢慢看見心疼與不捨,不管對自己還是身邊的至親好友,「愛」就能在不遠處綻開──就像厚厚的烏雲背後,朗朗晴天一直都在。
不願意面對悲傷的人,說不定也不想認清自己的處境。有些癌症病友,醫生的話不聽,盡信偏方與奇蹟,幻想諸天神佛能庇佑,用這種方式抵禦快壓制不住的倉皇失措,如同螳臂擋車。
當我們不再畏懼悲傷,才能好好跟自己對話,聊聊那些失落與遺憾。
很荒謬的是,當我們經歷重大的失落,才能打從心底感恩我們的擁有。原本嫌棄生活無味,卻在生活重回正軌之後,感覺日日新鮮。
譬如說,有人終於認識到,我們長期忽視身體的訊號,我們把身體當成工具而非夥伴,奴役它,甚至嫌棄它。所以在康復後懂得感謝身體,從頭到腳、由外而內,知道它們辛勤工作讓我們完成了許多夢想,乘載著我們到許多美麗的地方。
生命力經過考驗之後,反而可以更加強韌。創傷本來讓人疲於奔命,卻有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長。
有位罹癌後痊癒的過來人曾說,與其形容為回到病癒之前的樣子,不如說是恍若新生。心理的力量更強大,生命的意義更鮮明,好像一個徹徹底底全然不同的人。
或許,失落或重病帶著我們哀悼過去,向以前的自己道別。學會活在當下,學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物質與人際,更自由灑脫,也更可愛熱情地生活。
像是那些未曾好好面對的關係,那些以忙碌為藉口而遲遲沒有說出口的愛;那些一直都想認真表達的道歉,都因為認知到歲月不等待,願意更積極去修復與整理。
還有,我們跟自己的關係,也因此得以浮上檯面,並且將定義自己的能力,慢慢收回來。那些從小到大被教導的「應該」,經過重新檢視之後,我們能多一點坦承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為自己追求。
如果一年後已不在世上,那我們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
對我來說,有時覺知到死亡不遠,代表著某種「開始」。尤其當強烈的死亡威脅在眼前,眼前的每一天都珍貴,那便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
不過,可能由於對死亡的恐懼,我們反而不太容易領受到死亡能帶給我們的禮物或領悟。
「以前曾經是家裡專屬的醫師到家裡看診,最後在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代。孩子們親眼看見祖父母衰弱到死亡的過程,所以對於『死亡』擁有很明確的想像。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變得在醫院過世,亡者也在『別讓其他患者看見』的考量下,並非從正門,而是從後門送走。就像這樣,原本應該是每個人日常生活延長線上的死亡,被隔離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外。」
如果能活得精采,通常也就能對死亡釋然。對生活盡了力,也就比較不會有那種「本來可以但沒有……」的喟嘆。
我常鼓勵讀者練習「死亡觀想」:假如我們躺在床上,隔天醒不來了,那還有什麼不能放下?
不管對至親好友有多少牽掛,生命自然會有它的發展。在死亡面前,有些我們所執著的,會變得可笑──本來無足輕重,只因一時意亂情迷!
那些我們原本以為放不下的,被迫放下之後,其實還是會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滴滴答答地演進。我們以為的「擁有」,比較像是一種「經過」,我們本來就知道,我們終歸塵土,什麼也帶不走。
有些人會提到:既然終須一死,那我們為什麼要努力?
也有另一種反思:既然生命有限,我們要給自己什麼樣的人生?
這兩種想法我不會論對錯,但我知道我喜歡哪一種。我自己喜歡體驗與感受,希望我的人生有趣且豐富。當我又再次受到拖延症的召喚,死亡觀想可以幫助我,早一點做決斷。
無常既是日常,那平凡便有幸福。
願藉著這本書,跟各位讀者分享我所感受到的幸福。祝福您,能用心體會悲傷,也能盡情去愛!
摘錄自推薦序/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身體的痛,與心裡的苦,源自於自我認同
■ 家屬是被忽略的病患
.
討論書籍:
《#如果一年後_我已不在世上》
凝視死亡,就是凝視該怎麼活著!日本心理腫瘤科名醫與3500位患者的生命對話,教你活出不後悔的人生!
活出自我
博客來|https://reurl.cc/KxEvOq
金石堂|https://reurl.cc/6yXeGb
誠品|https://reurl.cc/E2YaYK
讀冊|https://reurl.cc/2b7v7O
三民|https://reurl.cc/rakno4
作者:清水研
皇冠文化集團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fb.watch/4GTAWiKLoC/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美麗人生 103 集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晚上狗女兒不舒服,鬧了一晚,今天早上送了急診。所以今天我就偷懶一天。
敘利亞這條由我們研究員Oscar強烈推薦。
From Oscar:我小時候,我的爸媽都用圖畫和鬼臉逗我笑,到了我這一代當父母後,會用比較懶散卻又高科技的方法跟小孩互動,比如Ipad。
但在這敘利亞的例子裡,這位父親卻是用砲火和炸彈爆炸的聲音逗孩子玩,他將象徵苦難與殺戮的聲音轉化成難得的庇蔭中的女孩笑聲。 我覺得這件事情是用一個很微小的例子襯托出大時代碾壓下,平民百姓在烽火中的無奈。同時,大時代的巨輪也正無情的輾過弱者:敘利亞和其盟軍繼續進攻,土耳其的抵擋和俄羅斯的角色,都反映了地緣政治底下「人」的缺位。新聞就是要在這些故事中補足的「人」的角色。
歡迎你來告訴我們,你小時候,你的父母是怎麼逗你笑的?或是你現在又是如何逗你的孩子笑? 我保證你會覺得很幸福。
🔎國際三條線
▪️國際:鏡頭背後/敘利亞內戰「美麗人生」:易德利卜父女心碎的砲彈遊戲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356022
👉劃重點:在敘利亞內戰初期,易德利卜省曾是革命的天堂,各種軍火、民生物資、通往歐洲的難民航道,都得經由此地運輸往來;但同時,作為反抗軍老巢的位置,也讓易省屢陷戰火——特別是政府軍與俄羅斯戰機的空襲洗禮——除了飛彈、火箭、桶裝炸彈之外,氯彈、白磷彈(高溫會附著在身上燃燒斷骨),甚至是「沙林毒氣」的化武攻擊,都曾是圍攻易德利卜的鎮壓兵器。
在歐美與阿拉伯國家陸續收手撤退後,一度能與政府軍分庭抗禮的敘利亞反抗軍,已在連續9年的血戰下消磨殆盡。於是在俄羅斯、伊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武力支援下,高歌猛進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才在2019年12月,對易德利卜省發動總攻擊——但過程中阿薩德的部隊卻大開殺戒,除了常態性的掠奪、屠村與逮捕平民外,各種針對平民與醫療設施的針對性空襲,亦造成極為慘重的無辜傷亡與近百萬人蜂擁逃難的集團恐懼。
▪️亞洲:日本允許數百名「鑽石公主號」乘客下船,引發質疑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00220/japan-cruise-ship-coronavirus/zh-hant/
👉劃重點:日本政府說,上岸旅客的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可以安全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
但是專家對隔離措施表示震驚。週三宣布79例新增病例,使該船上已確認的感染人數達到621人。這是中國疫情中心以外最大的病毒暴發。
在發布到YouTube的影片中,神戶大學的一位日本傳染病專家說,他週二曾登上了這艘船,希望就如何防止感染進一步擴散向公共衛生官員提供建議。
岩田健太郎(Kentaro Iwata)說,船上的感染控制措施「完全混亂」。他說,厚生勞動省的官員、工作人員和精神科醫生會混在一起吃飯,有些人穿著完整的防護裝備,有些人則沒有——這違反了慣常程序。
岩田說,他擔心自己在船上感染冠狀病毒,現在正自行隔離以防傳染家人。
美國政府對船上的感染控制措施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起初美國政府建議乘客應在船艙內隔離,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感染風險,後來明顯推翻了這個建議,決定於週一撤離船上的數百名美國公民。
▪️台灣:專家:旅遊史非採檢唯一標準 防疫應進入新階段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7456
👉劃重點:國內第24例武漢肺炎的女性確診患者,近兩年並沒有出國旅遊史,1月22日發燒,直到2月17日才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另一位第19例的白牌車司機,已經過世,卻引發家庭群聚感染,今天終於確認感染源是浙江台商,而美國疾管中心今天也在官網宣布,將台灣和日本、南韓以及新加坡等,都納入「社區傳播階段」。有專家建議防疫應該進入新階段,要擴大對沒有旅遊史、確診肺炎、且非流感的重症患者擴大送檢。
武漢肺炎國內確診人數,增添到第24例,是一名北部60多歲退休女性,近兩年沒有出國旅遊史,依然中鏢。盡管目前國內案例還沒有符合衛福部定義的社區傳播四項定義,台大主任醫師黃立民認為,不能否認台灣已經出現社區感染跡象。
台大兒醫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我們現在有社區感染這件事情,大概是不能否認的,已經有人在社區被感染,不過我們目前還沒有到指揮中心那個定義,因為他們的定義有4個條件,我們目前並不符合那4個條件。」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
美麗人生 103 集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晚上狗女兒不舒服,鬧了一晚,今天早上送了急診。所以今天我就偷懶一天。
敘利亞這條由我們研究員Oscar強烈推薦。
From Oscar:我小時候,我的爸媽都用圖畫和鬼臉逗我笑,到了我這一代當父母後,會用比較懶散卻又高科技的方法跟小孩互動,比如Ipad。
但在這敘利亞的例子裡,這位父親卻是用砲火和炸彈爆炸的聲音逗孩子玩,他將象徵苦難與殺戮的聲音轉化成難得的庇蔭中的女孩笑聲。 我覺得這件事情是用一個很微小的例子襯托出大時代碾壓下,平民百姓在烽火中的無奈。同時,大時代的巨輪也正無情的輾過弱者:敘利亞和其盟軍繼續進攻,土耳其的抵擋和俄羅斯的角色,都反映了地緣政治底下「人」的缺位。新聞就是要在這些故事中補足的「人」的角色。
歡迎你來告訴我們,你小時候,你的父母是怎麼逗你笑的?或是你現在又是如何逗你的孩子笑? 我保證你會覺得很幸福。
🔎國際三條線
▪️國際:鏡頭背後/敘利亞內戰「美麗人生」:易德利卜父女心碎的砲彈遊戲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356022
👉劃重點:在敘利亞內戰初期,易德利卜省曾是革命的天堂,各種軍火、民生物資、通往歐洲的難民航道,都得經由此地運輸往來;但同時,作為反抗軍老巢的位置,也讓易省屢陷戰火——特別是政府軍與俄羅斯戰機的空襲洗禮——除了飛彈、火箭、桶裝炸彈之外,氯彈、白磷彈(高溫會附著在身上燃燒斷骨),甚至是「沙林毒氣」的化武攻擊,都曾是圍攻易德利卜的鎮壓兵器。
在歐美與阿拉伯國家陸續收手撤退後,一度能與政府軍分庭抗禮的敘利亞反抗軍,已在連續9年的血戰下消磨殆盡。於是在俄羅斯、伊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武力支援下,高歌猛進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才在2019年12月,對易德利卜省發動總攻擊——但過程中阿薩德的部隊卻大開殺戒,除了常態性的掠奪、屠村與逮捕平民外,各種針對平民與醫療設施的針對性空襲,亦造成極為慘重的無辜傷亡與近百萬人蜂擁逃難的集團恐懼。
▪️亞洲:日本允許數百名「鑽石公主號」乘客下船,引發質疑
https://cn.nytimes.com/…/japan-cruise-ship-coronav…/zh-hant/
👉劃重點:日本政府說,上岸旅客的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可以安全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
但是專家對隔離措施表示震驚。週三宣布79例新增病例,使該船上已確認的感染人數達到621人。這是中國疫情中心以外最大的病毒暴發。
在發布到YouTube的影片中,神戶大學的一位日本傳染病專家說,他週二曾登上了這艘船,希望就如何防止感染進一步擴散向公共衛生官員提供建議。
岩田健太郎(Kentaro Iwata)說,船上的感染控制措施「完全混亂」。他說,厚生勞動省的官員、工作人員和精神科醫生會混在一起吃飯,有些人穿著完整的防護裝備,有些人則沒有——這違反了慣常程序。
岩田說,他擔心自己在船上感染冠狀病毒,現在正自行隔離以防傳染家人。
美國政府對船上的感染控制措施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起初美國政府建議乘客應在船艙內隔離,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感染風險,後來明顯推翻了這個建議,決定於週一撤離船上的數百名美國公民。
▪️台灣:專家:旅遊史非採檢唯一標準 防疫應進入新階段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7456
👉劃重點:國內第24例武漢肺炎的女性確診患者,近兩年並沒有出國旅遊史,1月22日發燒,直到2月17日才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另一位第19例的白牌車司機,已經過世,卻引發家庭群聚感染,今天終於確認感染源是浙江台商,而美國疾管中心今天也在官網宣布,將台灣和日本、南韓以及新加坡等,都納入「社區傳播階段」。有專家建議防疫應該進入新階段,要擴大對沒有旅遊史、確診肺炎、且非流感的重症患者擴大送檢。
武漢肺炎國內確診人數,增添到第24例,是一名北部60多歲退休女性,近兩年沒有出國旅遊史,依然中鏢。盡管目前國內案例還沒有符合衛福部定義的社區傳播四項定義,台大主任醫師黃立民認為,不能否認台灣已經出現社區感染跡象。
台大兒醫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我們現在有社區感染這件事情,大概是不能否認的,已經有人在社區被感染,不過我們目前還沒有到指揮中心那個定義,因為他們的定義有4個條件,我們目前並不符合那4個條件。」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