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賀🎉
聯合國教科文化遺產組織將3個捷克溫泉小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捷克現在不是外行人口中的12個文化遺產,也不是我在2019年更新的14個了,而是晉升到16個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歐洲主要溫泉小鎮被列入備受推崇的世界遺產名錄,因為它們對18世紀-1930年代的歐洲溫泉現象做出了非凡的見證」
這個跨國系列的提名是為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和北愛爾蘭以及捷克準備的
共有 11 個溫泉小鎮共同代表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一項,包括:
*捷克-卡羅維瓦莉利、法蘭斯基、瑪莉安斯基
*德國-巴登巴登、巴特埃姆斯、巴特基辛根
*比利時-斯帕
*法國-維希
*義大利-蒙特卡蒂尼泰爾梅
*奧地利-北維也納的巴登
*英國-巴斯市
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中國舉行的年度世界遺產名錄審查會議上表示:「該系列遺產抓住了數百個對歐洲溫泉現像做出貢獻的最時尚、最具活力和國際化的溫泉小鎮」
「雖然每個溫泉小鎮都不同,但所有小鎮都圍繞礦泉水源發展,這是一種致力於治療、娛樂和社會功能的空間組織模式的催化劑」
接下來幾天內,會針對這3個晉升為世界遺產的泉區PO文介紹
也會不定期介紹捷克其他最新被列入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敬請鎖定與期待😉
#Czechia #Czech #KarlovVary
#捷克 #中歐 #溫泉區
義大利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求世 13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地中海飲食(2013年)
地中海飲食列入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摩洛哥、義大利、克羅埃西亞等國家共同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提到地中海飲食,想到的多半是健康,醫學報告顯示,地中海的飲食習慣心臟病發病率很低,普遍壽命較長,且很少患有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當然還是因人而異。
地中海飲食有許多標準,但橄欖絕對是靈魂所在。希臘神話裡敘述橄欖樹的由來,是戰神雅典娜和海神波賽頓競爭雅典的守護權,波賽頓變出戰馬,雅典娜將長槍射向大地,瞬間化為代表和平與豐美的橄欖樹,感謝雅典人選擇了雅典娜,否則我們就嘗不到地中海料理了。
以希臘為例,許多菜餚都用相當多的橄欖油。說希臘人吃橄欖油像喝水一樣,可是一點都不誇張的形容,一個人一年可以吃掉約十八公斤的橄欖油。我們家中的橄欖油,可能就一瓶煎煮炒炸樣樣來,但希臘人的家中絕對不只一瓶,橄欖油可以當奶油,揉出緊實的主食麵包;也可以當醋,醃漬出許多的蔬果生鮮;也可以當鹽,風乾或醃過的豬肉與香腸,便可用油封起以貯存過冬;也可以當麻油,濃湯端上桌,滴上幾滴金黃的橄欖油,更能激出鮮香。真是一油在手,妙用無窮。
橄欖樹在希臘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與意涵,希臘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和橄欖樹脫不了關係。橄欖樹象徵生命,因此嬰兒出生受洗宗教儀式過後,必須塗上橄欖油;橄欖樹也象徵重生,因此當希臘人死後,墓前必須插上一排橄欖樹的枝條。它同時也具有和平與勝利的意義。
希臘醫藥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也曾經把橄欖油當作藥膏塗抹在傷口;它同時也是愛情的表徵,希臘有句諺語說:「如果你吃橄欖油,今晚就來我的懷抱裡;如果你吃奶油,那麼今晚就待在家中獨自一人吧﹗」;橄欖油甚至能當建材,希臘人把橄欖油和水泥和在一起攪拌,作為興建教堂的接著劑;漁夫將橄欖油倒進海中,海水會平靜無波,而且漁夫能更清楚的看見海中的魚兒,滿載而歸;在沒有肥皂的年代裡,古希臘人用橄欖油塗抹在身上洗滌與保持滋潤,而到今日,橄欖油肥皂更是成為當地人與觀光客的最愛。
有則關於希臘飲食的笑話:每當夏日村裡的婦人叫喚自己的先生回家吃午飯時,總是會叫道:「再不回來吃飯,菜就變熱了﹗」但卻也可以從中看出希臘飲食的特性,爽口的冷食在希臘菜中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希臘人認為吃冷食是有助消化的。
也許在一般觀光客的眼中,食物裹上一層油膩膩的橄欖油,實在叫人難以下嚥。但地中海飲食也有平衡之道,除了少肉多菜,便是善用天然調味。例如數量可與橄欖樹媲美的自然果酸——檸檬、柑橘,還有私家釀製的葡萄酒醋,都是最天然的去油解膩方。另外地中海俯拾皆是的新鮮香草與來自中亞的香料,如鼠尾草、月桂、肉桂、茴香、百里香、奧勒岡、紫蘇、迷迭香等,更輕巧地化重油於無形,只留清新的果草香,與適口的酸鹹甘醇。
但畢竟飲食這習慣是從小根深蒂固的,健康的通常不好吃,好吃的通常不健康,以我為例,偶爾吃還不錯,天天吃如同牛吃草。如果科學證明地中海飲食不會地中海禿頭,那麼應該就更多人會吃了吧!
義大利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於許多人來說,咖啡可能只是日常飲品小事,但對於義大利人來說,咖啡卻可能是文化大事。
這篇來自【CUP】的文章,介紹了義大利近來南北爭取Espresso的代表權。在人類學家眼中,這樣的競爭其實也反映著義大利內部不同區域之間內在的社會緊張關係。
------------------------------
意大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尋求將當地咖啡文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際,本土出現兩方候選人爭奪代表資格。一方認為應重視地區特色,另一方則認為應重視整個意國的咖啡傳統。當地有人類學家認為,這次咖啡競爭可視之為意國南北之爭。
意大利的意式濃縮咖啡市場,估計價值約 50 億歐元(約 468 億港元),但其在當地文化中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今次競爭中,位於東北城市特雷維索(Treviso)的組織提出申請,希望「意大利濃縮咖啡傳統文化」(Rite of traditional Italian espresso coffee)獲認可,與此同時,南部坎帕尼亞大區(Campania)首府拿坡里亦認為當地咖啡有其獨特之處,提出將「拿坡里咖啡文化」(Culture of Neapolitan coffee)列入文化遺產。意大利 UNESCO 委員會最終在今年 3 月拒絕兩者申請,並建議兩個代表團體明年聯手爭取入選。
然而,雙方要合作似乎並非易事。位於拿坡里的學府 Suor Orsola Benincasa University of Naples 人類學家 Marino Niola 直言:「要理解拿坡里文化,就必須理解其咖啡文化。若將拿坡里想像成一個身體,那麼咖啡就是體內流動的血液。」他形容,特雷維索提出相關申請是「北方對南方的戰爭行為」,更認為這次衝突,是顯示南北之間潛藏著緊張關係的最新例子。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cup.com.hk/2021/04/26/coffee-clash-in-italy/?fbclid=IwAR2F4W4kY-eoxIq0crOVlsd0N2hirOF6WwqVtNNF4jAUtZ7k4AVzh0abYI0#.YIZctbkkNKg.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