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尛 | 是想嚇死誰???
----------------------------
今天是義大利狂人墨索里尼的冥誕,跟大家分享一個與他有關的冷知識。
1934年的時候,由墨索里尼領導的國家法西斯黨,在一處地方黨部用一顆超大的人頭作為選舉的宣傳手段,而牆上滿滿的「SI」意思則是「YES」。
當時的義大利只有法西斯黨一黨專制,那場選舉是要對法西斯黨提出的一份候選人名單進行表決。
除了宣傳方式奇特,投票方式也很奇特,選民會拿到兩張票和兩個信封,投票時要將自己的選擇放進信封丟入票箱,另一張票則要放進另一個信封裡,在離開投票所的時候交給在場的監督人員,所以你投了什麼,黨都會知道。
選舉結果有99.84%的選民投下同意票,至於不同意的那0.16%怎麼樣了,我也不知道。
#到底是哪個小天才想出的宣傳方式 #站出來保證不打死你 #P編
Source: Rare Historical Photos
➤ 我們的IG https://reurl.cc/A848rK
➤ 你知道尛? https://reurl.cc/4mjkGD
➤ 我們的MeWe https://mewe.com/p/ani3small/
➤ 我們的YT https://www.youtube.com/c/Ani3small
#義大利 #墨索里尼 #國家法西斯黨 #歷史 #選舉 #投票 #Mussolini #BenitoMussolini #NationalFascistParty #Fascis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義大 利 法西斯黨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有意思的杰論|🇨🇭瑞士人反納粹反到什麼程度?讓山區的少數語言成為瑞士官方語言!🗣 】
朋友們!你知道瑞士的官方語言是什麼嗎?😎
事實上,瑞士的官方語言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但你知道,瑞士有第四種官方語言嗎?🤓
瑞士這個國家非常特別,跟它周圍的國家(法國、德國、義大利等等)比起來,瑞士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瑞士人不是因為講同一個語言、來自同一個民族、或是信仰相同宗教,而被連結在一起。而是因為一群人共同嚮往著瑞士的自由與直接民主 « la démocratie directe » ,才團結在一起,成為一個聯邦國家 « une confédération »。
這是為什麼,瑞士政府沒有強制規定,所有人都要會使用「同一種」官方語言,而是由每個州自行決定其官方語言 。在瑞士,不同城市可能會有一種或數種不同的主要語言,像是我的州是雙語州,使用法文與德文。�而瑞士的第四種官方語言就是「羅曼什語」« le romanche »,這個語言來自「通俗拉丁文」,是羅馬的軍人傳下來的,後來受到一點日耳曼語系的影響,有些人覺得羅曼什語聽起來有「瑞士德語區的人說義大利文」的感覺。現今只有瑞士的東部山區比較多人使用羅曼什語。
以前,瑞士的其他地區,也會使用羅曼什語,但到後來,有些地區轉而使用比較主流的「德語」,羅曼什語因為比較弱勢,愈來愈少人使用,而逐漸消失。
很碰巧的是,二戰之前,瑞士的「反德運動」,讓瑞士人更重視多元的文化與語言。所以羅曼什語在瑞士人的努力下,沒有完全消失。
👉🏽 1930年代瑞士的反德運動:拼死不當德國人 !?
住在瑞士德語區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瑞士德語區的人不太喜歡講標準德文,而且對於德國人的態度不一定很友善。這個現象我們要補一段二戰之前的歷史才能了解。
在1930年代之前,瑞士因為跟德國使用的語言非常接近,兩國人民往來比較密切[註1]。但是在1930年代,希特勒掌握德國大權後,認為要把「同文同種」的人,統一在德國裡面,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因此有意統治瑞士。
這引起瑞士人很大的反撲。就像前面提到的,瑞士不是一個講同一種語言的民族組成的國家。相反地,瑞士的成立,來自於不同群體,對於瑞士的自由民主價值的信仰。這樣一個因為共同價值而團結的國家,尊重各地不同特色,採用「聯邦制」,各州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而德國納粹不喜歡「聯邦」的概念,他們要的,是一個「只說德語」的國家,並且有一個中央集權的強大政府,這個國家裡面只有一個民族,推行跟「自由民主的瑞士」完全相反的概念 —「國家社會主義」 « le national-socialisme »。所以,如果希特勒統一瑞士,他只會想要統一瑞士的「德語區」,並且要收回瑞士人的地方自主權。這代表瑞士人將失去自由、民主、個人的權利。
所以,瑞士人反納粹[註2],不希望希特勒硬是把瑞士德語區變成德國的一部份。瑞士位處德國與義大利中間,卻反對德國的納粹和義大利的法西斯黨。
於是,瑞士人開始建立一種「反德」的身分認同。當時很多作家、記者努力想辦法,捍衛瑞士的政治體制,推廣「瑞士意識」 « la conscience de la Suisse »,提倡瑞士人認同瑞士的國家特色,他們寫書、寫文章、到處演講,散播瑞士自由、民主、聯邦、多語言的概念,以對抗希特勒的野心[註2]。
這個「瑞士意識」,包含了多元文化的概念,瑞士人除了反德之外,也強調自己是多語言的國家。反德運動愈來愈激烈,當時的瑞士人甚至不願意講「標準德文」(德國人使用的語言,跟瑞士德語不太一樣),以證明自己跟德國人有所不同。
反德運動也影響到今日的瑞士人。我高中時在瑞士德語區唸書,很驚訝地發現,同學們對於標準德文 « Hochdeutsch » 很反感,基本上只有在學校時才會勉強說德文,而且在課堂上老師跟同學也常用方言溝通。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二戰前反德運動的陰影。
然而,希特勒愈來愈強大,當德國納粹在1938年合併了奧地利之後,瑞士人開始著急。瑞士隨即在同一年舉辦了一個公投,結果有八成以上的人,同意把羅曼什語變成官方語言。於是,羅曼什語變成瑞士的第四種官方語言。當時瑞士只有4萬5000人講羅曼什語[註3]。
這段歷史,就是為什麼時至今日,瑞士德語區對「標準德語」反感,但是法語區的人使用法語,卻不會有這種複雜的矛盾情緒。瑞士人不會特別去區分「瑞士法語」跟「標準法語」的不同,事實上,瑞士法語區的方言今日都差不多消失了,平常講話基本上是用標準法文,只是帶有一些瑞士特色:像是「70-99」的數字說法、用餐時間的說法、還有一些俗語,跟法國人的用法不太一樣。不過整體來說,法國跟瑞士的法文,共同字彙高達99.9%,反而德國人聽不懂瑞士人講的德文,瑞士德語區的方言給外面的人一種「跟德文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同時,這段反德的歷史,間接加強了瑞士政府對於少數群體的保護,強化了瑞士人對於少數語言的重視與包容,也讓羅曼什語得以保存下來。
👉🏽 你願意讓孩子在學校用少數語言授課嗎?瑞士原來是這樣做的
今天,瑞士總共有六萬人會說羅曼什語,其中,只有3萬5000人以羅曼什語作為母語,只佔瑞士人口的0.5%[註3]。
瑞士每個區域的政策不一樣,但是大多強調從「教育」開始保障少數語言。例如,瑞士一些東部的縣,以羅曼什語為母語,這裡的學校會用「全羅曼什語授課」,直到高中才開始用德文上課。
不過,有些羅曼什語區的政策不會這麼極端,因為瑞士畢竟以德語為主,會不會說德語,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活,所以教育政策還是會確保學童會說德語。在這些地方,可能從幼稚園到小三,學校都是全羅曼什語授課,到了小四才開始,一半用德語、一半用羅曼什語。
相信有學習外語經驗的朋友都了解,學習一個語言要花好幾年的功夫,而且會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干擾,很容易中斷。因此,「學校教育」是保護一個語言的重要方法,要使用這個方法卻不容易,因為要在學校使用一個全國多數人不使用的語言,不是每個國家的父母都願意的。這需要國民與政府對於「保護這個語言的必要性」有一定的共識,納稅人願意花錢、政府願意下功夫,把這個語言放入人民的生活中,所以這件事非常不容易。
除了在學校學習語言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看到「其他人」使用這個語言,也會影響到你對它的「認同感」。因此,除了教育之外,瑞士花了很多的資源,為羅曼什語建立自己的新聞頻道 « La Radiotelevisiun Svizra Rumantscha (RTR) »、廣播電台、報紙,並且把國家所有官方文件都翻譯成羅曼什語。
這是歐洲成功保護少數語言的個案。瑞士政府與人民,都願意一直提供資源,維持這個語言的存續,這是歐洲其他國家做不太到的。像是法國南部的歐西坦語 « L'occitan »、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語 « le breton »,在語言保存的努力上,都沒有得到羅曼什語這種待遇。
然而,因為羅曼什語區,多位於瑞士東部山區,很多人長大之後會離鄉背井,到外地工作,很難在當地教育下一代,造成語言使用的斷層,所以,儘管瑞士政府投入很多資源,今日會使用的羅曼什語的人,還是不多。
👉🏽 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有可能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嗎?
有人說過,歐盟整合無法成功,是因為歐盟底下有太多不同民族,這些民族無法在同一個制度下生活,對於各種政策都難以達到共識。其實,我覺得瑞士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瑞士不僅尊重少數群體的權益,瑞士人還享有「聯邦制」的地方自治權,最重要的是,瑞士人很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差異。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才能讓不同語言的使用者,和樂地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瑞士人努力保障不同的文化、語言,也反映出瑞士民主制度的精神。
有一位羅曼什語母語者說過,一個人會不會用自己的母語「思考」,是很重要的[註4]。把語言學到一個可以活用的程度,它就會成為你的靈魂的一部份,你會徹底了解這個語言的文化底蘊,能夠把這個語言的精神延續下去。有時候,我們會看不起所謂「不重要」的語言,不過看到這些母語者努力保存祖先留下的語言跟文化遺產,我覺得非常感動。我認為一個民主社會最核心的價值,在於政府保護少數群體的權利,保留各地的語言和文化,這也是「瑞士精神」的所在,因此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幫助我們的同胞,保留他們的母語。
最近,瑞士有一個歌手,開始以羅曼什語創作音樂,並且在瑞士的音樂節上,首次使用羅曼什語表演。這跟台灣很像,台灣近年來有一些歌手,開始使用「原住民母語」創作很好聽的歌曲。他們想用音樂的渲染,把少數語言傳下去。
除了歌手之外,台灣政府與民間也做了很多努力來保存少數語言。
我曾聽朋友說過,在台灣考客家語的檢定,只要報名,就會免費得到很多客家語學習教材,我覺得這個做法很酷!
朋友們!你的國家還做了哪些事來保護少數語言呢?
你們對於瑞士精神什麼想法呢?
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也歡迎分享一些好聽的少數語言歌曲😊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的杰論
#少數語言
#羅曼語
#母語是文化的根
義大 利 法西斯黨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民俗傳奇(一百一十九)
國民政府來的時候,在台灣的日本人總共有488000人,有20萬人選擇留在台灣,日本人要撤退的時候,規定一個人可以帶現金1000元,可以帶糧食跟兩袋的日常用品,日本人將50年辛苦經營的資產全部由蔣介石接收,根據統計,船艦525隻,飛機889隻,裝甲車、高射砲、火藥、武器,20萬部隊兩年份的裝備以及231噸的糧食,包括所有政府機關、官廳、學校、國有財產、醫院,全部都給國民黨接收去了。
除此之外,一些私人企業、私人財產、大樓、文化設施以及20幾萬戶的住宅、農地、林地、七大銀行的存款,各地的物資,國庫全部一律以沒收名義接收,當時統計大概超過110億元,等於台灣的資產佔6成至8成,成了國民黨的意外之財,這也是國民黨有錢,富可治國的原因之一。
歷史的恩恩怨怨見仁見智,往往一人說一個樣,比如說,共產黨,照日本人的說法,大東亞戰爭,日本戰敗,日本留在滿州,以及大陸各地的資產,比台灣多了好幾倍,全部被中國共產黨接收去了,共產黨當然不肯承認,嚴格說起來,國民黨的蔣介石跟德國納粹,義大利的法西斯黨,蘇聯共產黨都是獨裁的政黨,美國是自稱自由的民主政黨,但是美國卻是支持蔣介石的獨裁政黨,這段歷史是充滿諷刺的,也證明國際上講究的是國家利益第一,其他都是騙人的。
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之下,漸漸走入現代化,制度化,法治化,國民政府一來,台灣人非常不習慣,那時候大陸來的國民黨,水準很低,青眠牛(瞎子)一堆,不識字兼沒衛生的人到處都是,國民黨的軍隊連燈泡和水龍頭轉一下就有水,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聳的讓人啼笑皆非,他們竟然以為買一粒水龍頭,裝在牆壁上就有水了,那時候五金行的水龍頭非常缺貨,賣到互相在搶,買回去轉不出水,才回來一直爭,真正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台灣歷史國民黨統治的初期,垃圾亂丟,衛生很差,大陸人非常的蠻橫不講理,完全沒有法治觀念,想要怎樣就怎樣,霸佔台灣人的地蓋違章建築,店員店老闆都在擺地攤,買東西不付錢,搶劫詐欺無所不在,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治安,開始惡化,台灣人出門不安全,晚上要關門關窗,不像日本時代不用關門就可以安心睡到天亮,那時候,出門就提心吊膽,公車,車站到處都有警察,可見治安的混亂,在衛生方面嚴重的惡化,過去的傳染病,像天花霍亂,麻花等等,都再度復活,傳染病困擾著台灣人,那時候台灣社會流行著一句話,狗走換豬來,狗是罵日本人,豬是在罵中國豬,豬代表骯髒,知道吃不知道做,由此可見,台灣人對中國豬的可恨,那時候的台灣,可以說無法無天,警察可以隨便抓人,沒有任何理由,無辜的台灣人,活在恐慌不安的生活中。
不能在公家機關做主管,做工作,台灣人要求自治,被尊重,國民黨不肯,因為你們台灣人經過日本殖民統治,政治意識退化,欠自治的能力,所以禁止台灣人民自治,台灣人有夠鬱卒,處處被人欺負,大小眼,人民心中的不滿慢慢累積,終於爆發1947年的228事件。
1947年3月初8,國民黨援兵登陸台灣,無情的機關槍,無情掃射無辜的台灣人,國民黨的機關槍,寧可多殺死一百個,也不願意錯過一個,台灣人遭受莫大的刧數,有人被割耳朵,有人被割鼻子,也有人被鋼線捆整身,從心臟肝臟穿過,不知有多少人,無緣無故失蹤,裝在布袋丟下溪崁,丟下海,被列入黑名單的人,被判極刑,執行的時候被迫遊街,槍決以後,不能收屍,屍體任憑風吹日曬,基隆港處處有浮起來的屍體,短短兩個禮拜內,台灣人損失28000名的精英,這個數字,足足超過日本人武力對付台灣人死亡的人數,那時候知識份子有讀書人差不多全部都被消滅,有人說,這是國民黨利用機會,殺雞儆猴,而且是有計畫性消滅台灣的精英,為了方便統治,無人性的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