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儂運動誌│如何選擇羽球拍】
原來羽球拍平衡點的不同也會有這些影響🤔
「羽球拍平衡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台灣迪卡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Re: [情報] Victor 勝利尖鋒X80已上市- 看板Badminton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小轟】攻擊拍?防守拍?球拍的平衡點是什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重量與平衡點-如何挑選一支適合自己的球拍-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手把手教學,如何調節羽毛球拍平衡點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名家羽球專業訓練中心- 來更新一下吧! 球拍的平衡點(攻守拍 ...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請教各位大大關於羽球拍的平衡點問題?懇請解答...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平衡點羽球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平衡點羽球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羽球拍平衡點 在 [請益] 推薦稍微頭重拍 的評價
羽球拍平衡點 在 Re: [情報] Victor 勝利尖鋒X80已上市- 看板Badminton 的推薦與評價
大致上勝利一直以來的做法如下:
1、出一個新的系列。
2、做一隻2位數字的頂級拍。
3、做一隻3位數字的中級拍
4、做一隻更便宜的3位數字的中低階拍。
5、根據以上四點,將數字通通都加一,做一隻有著不同特性的拍。
頭重當攻擊型,頭輕的當控制型。中桿超硬的就做另外一隻中管沒那麼硬的。
這樣一來的話,每開發一隻新拍,就可以生產出至少5隻球拍(2高2中1低)
至於框型的話我就沒那麼在意,差異與變化真的沒那麼大。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勝利比較進步的地方大概是將超級波3、亮劍08/09那個時候
用的短型內縮式握把改成現在比較像Yonex的梯型收尾把(例如:亮劍11)。
不過我沒記錯的話,Yonex大多還是把加長的10 mm加在握把上(長握把),
而勝利一直都是做單一的長中桿。
至於Yonex的框型與中桿長/硬度問題話,這其實沒啥變化的規則,反正變化就這幾樣,
倒是ARC ZS真的超級異類,首先ZS開始用小拍框,其次為了攻擊力考量,
ZS回過頭來用加長中管而非加長握把。Yonex大致上的考量都是以特殊化與強調
某一種使用習慣來做設計考量。像ARC-08DX也開始用小拍框,但ARC-08DX就不用長中管。
再從材料上來看,Yonex不同系列就代表使用不一樣的科技,
Nano Speed就是用C60 富勒烯(Fullerene),
AT系會加上彈性Ti,ARC系列就是疊杯碳纖與PEF纖維。
至於VT系強調的減震與威力,那個原理我實在看不懂行銷稿在寫啥,我也沒弄隻VT來試。
不知道的不要寫比較好。
兩家公司仔細一比較的話就可以知道到底差異在哪兒。
基本上Yonex手頭上可用的材料真的很多,有了這些材料又可以根據客人喜好的內容來做
不同特性的新拍。也就是說Yonex從材料→設計→製作→宣傳行銷都是一貫的傳統日商
做法,有啥新東西就裝上去,裝上去之後大力宣傳差異性,同時強調這些差異
在使用起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最後再希望說服客人:請從這些商品中選出一個最適合
您的商品吧。
反觀勝利的經營手法,由於勝利不少拍子需要委外製作,能選擇的材料必需從
工廠方做出選擇,而工廠可以選擇的不外乎就是市場上容易買得到的
碳纖布與黏合劑,哪有辦法還考慮一堆特性、說法、實證、行銷觀點面面俱到。
不過這也不代表勝利的拍子就不好賣,沒人想買,或是缺乏創造力與特性。
但我想聰明的客戶就只會去買那頂級的1~2款來用,其他的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感興趣。
羽球拍不像網球拍有那麼多種重量、拍面、穿線法的差異,既然沒有的話,
誰不是只買勝利頂級品-設計原型。
就單單以行銷上來說,就算我今天不多寫這一篇,實際上每當Yonex出了一個系列,
裡面實際上會在1~2年內出滿至少3~5隻拍子,每隻拍子實際上都是獨立的商品。
而勝利可能會在每一年更新一次型號,每一次都會增加好幾個數字,實際上
它是舊款品的改良品、新塗裝。
也就是說勝利每一年每一系列真的賣得動的商品就是那1隻,加上特性相近的頂級衍生
商品。
這最後就會造成Yonex的銷售量會是3~5: 1~2之間的差距。
Yonex的拍子不是神拍,但它是從科技研發/購買到整合設計、工廠量產、
廣告、消費者實證,整體來說都是一條龍的公司。
勝利的拍子也不是真的又貴又鳥的爛拍,但是變不出一堆新把戲被客人嫌是真的。
再補充一下,勝利不抬高價格,標明臺製的話,大概市佔會一直向下掉。
建議售價的的作用是用來「標明產品等級」,也就說我標這隻拍子值7000,
它就是和Yonex 7000的同級品,如果今天勝利不標高價,不高折扣,
我看大概也沒人有人敢買。至於它有沒有這個值,通常來說,還行啦。
至於適不適用,賣了多少,那真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在台灣每個人隨口都想要做線上商務,但是台灣沒有這麼大的市場。
因此台灣的業務只好互相賣來賣去。
https://blog.lcn.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49.34
這麼說好了,輕的拍一定頭重,重的拍一定頭輕,4U拍的經典例子是AT600(tour),
這拍夠輕,如果頭再不重的話,一定非常難把球打出去。
相較之下,一隻2U拍的重心分配來說,與3U拍相比頭部一定不會這麼重。
最重要的東西還是以揮拍重量為標準會比較理想,也就是Swing Weight。
最近我都在上架網球拍與背網球拍的規格,舉例來說,HEAD就將巡迴賽級用品
分為L1-L6,L級的分野裡,數字愈大揮拍重量愈大。在休閒用品來說,定義為
S,分為S1-S8,數字愈大愈輕愈休閒。這也就是說L1與S1是兩級最接近的商品,
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愛與預期來選擇(這無關球技等級,就是單純的揮拍係數)。
一樣的東西高爾夫也一堆人在講揮桿係數,考慮的就是同時包含了桿/拍本身重量以及
揮動它所需要用的力量。
對於Yonex來說,羽球只有一種打法,就是攻擊再攻擊,不會有所謂真正的
「中平衡」的這種平衡,Yonex的中平衡是相較於同公司,甚至是同系列商品
而言它的平衡是比較靠中間的,所以ARC系列的商品大多都會寫Even Balance。
而Nano Speed都會註明頭輕來求靈巧、AT系都會寫頭重來求威力。
就以實際上的測出來的數值而言,AT系揮起來一定超級重,ARC次之,NS再次之,
而且說不定NS的揮拍重量都還比別牌的重,像NS9900、NS9000X都是很好的例子。
標不標平衡很麻煩,消費者不易理解之外,更容易造成消費糾紛。
要是你標個295,而有的握把是G4的,比G5的重一點點,要是消費者不爽而要換貨,
這真的會造成麻煩,尤其是日本的廣告法規與商品標示這麼嚴格,
G5的合格了,G4的平衡退了一點點,不就一整批變成不良品,問題多多。
工業生產比的是良率與精準度,就算商品寫了一個平衡區間,
實際上都是在為公司製造問題,還不如標明SW來得實際。
但是很奇妙的是羽球方面一直沒有明示的商品揮動係數規格表,
而是標上了一堆不見得很準確,也很難瞭解標示的東西代表意義的「平衡點」。
這當然就有不少的想像與操作空間,對於購買的人等於各自詮釋,各自表達,
各自購買,或許這樣也方便不少,讓客人自己滿足自己的想像。
想要參考更多的羽球拍SW值,請見:https://www.at700.com/SwingWeight/
※ 編輯: Zxl 來自: 220.135.49.34 (02/17 22:44)
※ 編輯: Zxl 來自: 220.135.49.34 (02/17 22:55)
網球拍發展的變化型真的比較多,
Pro=專業級、重量版,310克以上
MP=Mid Plus 大多指的是拍面100英吋大小的拍子。一定比Pro版輕。
HEAD的Elite,Wilson的TEAM,多半指的是270~300克,介於MP與Lite之間的拍子。
Lite=輕量的,多半在250~270克。比MP又更輕一點。
OS=Oversize=大拍面,至於要輕要重那就不一定了,看產品而定了。
問題是羽球拍加大的話風阻超大,AT70那種見鬼的大拍面我看也沒多少人愛。
拍面縮小像ZS這種的還有人愛,不過我真的是覺得好不習慣,甜區變小太多。
基本上運動用品的標示概念比較像是「相對」而非「絕對值」。
相對值提供了消費者很好的參考,第一次買了某品牌某一隻,它擁有啥特性,
下次可以參考同系列商品,或是類似標示,但有不一樣特性的商品。
一次可以改變一個變項,這樣在思考的時候真的容易很多。
就算是不同品牌,大致上還是有一樣的描述方式,因此在顧客與品牌商之間
對於購買時候不確定感真的比較少。
反觀羽球拍除了在宣傳的時候會注意使用的「科技」、以及框型、中桿硬度之外,
拍面積與揮拍重量是完全不會去提到的東西,而且就算是一樣3U的規格
YY的是幾乎都在87克上下,而富力特(Fleet)的則是85~89的都叫3U,還可以
讓客人訂說要幾克的拍子,變異真的是有夠大,看似一樣的東西,
其實大家講的都只是「和自家品牌」相比之下所擁有的差異,並沒有一致的
描述方法,一開始要買隻羽拍真的要認真瞭解的話,一定會比買網球拍累很多。
※ 編輯: Zxl 來自: 220.135.49.34 (02/17 23:38)
※ 編輯: Zxl 來自: 220.135.49.34 (02/17 23: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