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過的老學長90多歲的媽媽要換人工關節,就在近期要開刀了。
因為當年他媽媽跌倒過,所以身上有打釘子,幾年過去當初的釘子跑出來了,好像是長期磨到其他骨頭,痛的他媽媽每天晚上都睡不著。
這次的決定讓老學長很擔心,因為這個月他們家兩個人開刀,很明顯的他母親的同意書簽比較多份,因為老了病也多了,手術風險相對高。
前陣子先幫他解決了pcr 檢測的問題,因為他老人家也不太會問。最近又幫他解決交通問題。
我
「你媽媽到時候要怎麼去醫院呀?」
老學長
「唉,之前都叫愛心計程車,我媽覺得太貴,又不太好叫,你也知道九十幾歲客家人沒辦法,那天我老婆要陪她坐公車。」
我聽到大吃一驚
「靠邀!你九十幾歲又髖關節有問題的不要坐公車呀!時間要兩個小時不說,要是中途有什麼狀況,你老婆不僅麻煩,說不定還會連累到司機跟其他乘客!幹嘛不叫復康巴士呀?」
老學長
「復康巴士是什麼?」
我聽他這樣說,真的不太意外,前陣子一個朋友照顧失智多年的媽媽,突然腳有點不太舒服,要帶她去看醫生,我也是請他要是不急的話先去約復康巴士,因為都採預約制。後來他使用後也覺得這服務很好用。
我老爸當年也是中風一陣子,我們一開始都叫計程車,後來發現這個服務真的不錯,然後各縣市會稍有不同。我記得我父親那時候一趟是一般計程車的三分之一,划算,周得!
其實我也沒收他們家業配,只是就一個曾經長照過,給現在還在長照或是剛進入長照的朋友們參考使用,身為一個客家人,能讓別人省點錢其實我覺得很開心。
真正的老客家不是要省錢又給人帶來麻煩,應該是要省錢又方便才是呀!
圖片來自愛長照網站唷!
同時也有3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想走(天堂)就要走!! 年長者容易膝關節退化疼痛、肌無力,導致走路困難,應該如何提早避免? 腳部是人的第2顆心臟!不管是走不動的老人家、中風復健或是肢體障礙循環不好者,更要注意下半身活動,電動健步機,模擬真人復健走路,讓你找回走路的本能。 讓35年的運動器材達人健康老施,來告訴您如何輕鬆動茲動! ...
老人關節痛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erceived benefit vs side effect
預防勝於治療相信大家都一定聽過,但現實中要讓病人或普羅大眾了解預防的重要性並非想像中容易。
骨質疏鬆好多老人都會有,不少年滿70歲的公公婆婆如果你捉去照DEXA scan和驗維他命D都會發現骨質密度過低以及維他命D不足。
但當你處方骨質疏鬆藥物時,例如上一代bisphosphonate時,很多病人都不喜歡,因為有反胃、胃痛和食道逆流的副作用。
常常我們都會聽到
「行得走得,無事無幹為什麼要食藥?為什麼要承擔副作用風險?」
「就血骨質疏鬆都未必會死,為什麼要為了不會死的病而冒險食藥?」
近來更愈來愈流行這種要求完全零風險的心態
的確,預防性治療是屬於non event的一種,非醫療相關行業的市民的perceived benefit vs risk跟醫護人員是完全兩回事的。
普羅大眾並不知道原來老人仆街後hip fracture一年內的死亡風險高達30%,平均每10個因仆街而髖關節骨折的老人便有3個會在一年來死去。即使幸運生存的老人亦可能因此失去行動功能,需要更多的支援,更有不少因未能照顧自己而要到護老院。
但對一些嚴重骨質疏鬆但未仆街的老人來說,他們依舊日日行街買餸無難道,你叫他們定期打骨針或飲可能會反胃的骨藥,他們真的會當你發神經。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老人仆街到底可以有多嚴重。
就骨質疏鬆藥
他們的perceived benefit — minimal
他們的perceived risk/cost — 打針貴、食藥反胃
但對醫護人員,特別是較有經驗的醫生或內分泌科醫生來說,老人仆街是生與死的對決
就骨質疏鬆藥
我們的perceived benefit — significant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eduction
我們的perceived risk/cost — 打針貴、食藥反胃
是的,當你見識得多老人仆街的個案,你會發現預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但往往病人和家屬並不了解,只有當他們親身體驗過老人仆街之後髖關節骨折時,眼看老人因仆街而死去或從此行動不變時才會明白
「早知當初就吃藥打針」
但世事沒有早知,當他們親身體驗後,往往都已成定局,即使後悔莫及亦逆轉不了。
近排愈來愈多人不信任醫護人員,的確互信是雙向的,醫護人員要加強溝通令病人或家屬更加信任。但當一個人覺得所有醫護都加害你的時候,認為醫護的意見不可信,要求一定不存在的「零風險」治療或預防性治療時,便要承擔decision against medical advice的風險。
這個perception discrepancy在種種醫療情況都可見,如預防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HPV、HIV、流感到今時今日的COVID等等。
There is so much a doctor can do
條路自己揀
老人關節痛 在 Ivy薇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太久沒更新我的文章~
今天來發我打疫苗的紀錄唄!
👇🏻
COVID-19疫苗接種👉🏻AZ
下面
單純想紀錄一下自己的過程
所以各位可以斟酌看⬇️
❗️文長慎入❗️
➰
07/13登記施打意願
09/03收到施打預約
是有開心一下
但還是有點忐忑😓
因為看到別人的副作用⋯⋯
就開始擔心自己是否也會爆掉
🔜
「過程」👇🏻
🔘【09/09(四)】
🔺15:00
打完➡️打完手有酸麻痛感~(照片1、2)
🔺15:00~21:00(打完0~6hr)
一切正常➡️趁這時間趕快吃飽飽👉🏻吻仔魚粥🐟➕花椰菜🥦➕章魚燒🐙
⭐️記得要先吃點營養的東西(我後面有附上吃什麼東西的圖可以參考~)
🔺21:00~24:00(打完6~9hr)
睡一覺醒來➡️左手臂打針處疼痛➕有點開始頭痛➕肌肉痠痛➕熱熱的👉🏻但我都低燒37.0°~(照片3)
🔘【09/10(五)】
🔺00:00~04:00(打完9~13hr)
搖滾一陣子➡️在床上翻來翻去➕找同事聊天分散注意力👉🏻謝謝她陪我聊天還說要煮東西給我吃😭感動~
🔺04:00~07:00(打完13~16hr)
再睡一下➡️還是睡睡醒醒~超難睡~😣
🔺07:00~08:00(打完16~17hr)
起床後賴床一下➡️開始加入了骨頭痠痛刺痛感~受不了吃了第一顆[普拿疼止痛加強錠](照片5)
🔺08:00~15:00(打完17~24hr)
藥吃完整個人恢復正常➡️退燒~頭痛、痠痛感消失~但人還是無力沒精神~可是會想睡~重點還比較好睡~所以睡了一下👉🏻可能藥有抑制疼痛感~所有不舒服都消除~
🔺15:00~18:00(打完24~27hr)
又開始覺得不舒服要來襲➡️趕快再吞一顆藥~
🔺18:00~22:00(打完27~31hr)
不舒服都消除~只是一樣無力➡️關節處卡卡的~要一直動一直轉~尤其是腿和腰~
🔺22:00~24:00(打完31~33hr)
上床滑滑手機看一下文章~查一下資料~
🔘【09/11(六)】
🔺00:00~08:00(打完33~41hr)
睡了一個很舒服的一覺😊➡️醒來整個人覺得復活了~就像生場大病痊癒一樣~剩左手臂打針處會痛~其他感覺都沒了~好像獲得全新的自己一樣~😆
🎉撒花我的觀察期41hr結束🔚
🔸以上就是我的完整過程紀錄~
想看簡化版可以至我的頁面~
看限時動態精選👉🏻COVID-19💉AZ
➰
🔴總結
1⃣️要吃飽~吃好吃滿~吃營養👉🏻打完六小時後完食~
2⃣️狂喝水灌水👉🏻我是狂喝狂灌檸檬水~
3⃣️如果很不舒服可以吃普拿疼加強錠👉🏻個人吃完後恢復正常~低燒退了~痠痛感也沒了~會想睡覺~較好入眠~
4⃣️左手臂疼痛和舉不起來👉🏻建議可以在副作用前就一直伸展動一動~定時讓自己的手別荒廢~(照片4)
5⃣️側左睡會壓到打針處👉🏻我是會把手上舉抱頭🙆🏻♀️~這樣就可以減少壓到打針處~甚至能伸展一下~
6⃣️副作用的程度問題👉🏻老實說每個人身體機能與反應不同~我這幾天都一直跟朋友們更新近況~交換意見~沒什麼發(高)燒不代表你是老人(年輕人老人認證那都是開玩笑說法~沒真的有醫學證實的說法)~有發燒症狀也不代表你很弱~真的是看個人體質不同而發作~
☑️舉例:我身體本來就很容易不舒服~之前狀態不好很常看醫生~但我怎麼沒燒到39°?怎麼我還能固定發動態?👉🏻我想可能是我先前小感冒就有很多病毒腺體~這次的疫苗病毒腺體或許跟其它接觸後~反而沒太多大反應~(有上網查到資料有這樣推測的可能性~)
‼️但很重要👉🏻也不能斷定說身體差的人就比較沒太大副作用~或是身體比較健康就容易發高燒~像我大重病也不會發燒超過38°(幾乎很少~或許小時候有我不知道😜)
❕噢對了!副作用的發作也是每個人不一樣~時間長短也是不一樣~
➡️所以真的還是看個人造化~
🔸我有附上怎麼吃、副作用和注意事項的圖(照片6、7)👉🏻供大家參考~
⭕️好啦!長篇大論說完了~
相信大家也看得很辛苦~
總覺得需要紀錄一下和提供意見~
希望能幫助到更多人~
報告完畢~感謝耐心看完~🙏🏻
#covıd19 #astrazeneca #疫苗
#接種紀錄 #紀錄生活 #僅供參考
老人關節痛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想走(天堂)就要走!!
年長者容易膝關節退化疼痛、肌無力,導致走路困難,應該如何提早避免?
腳部是人的第2顆心臟!不管是走不動的老人家、中風復健或是肢體障礙循環不好者,更要注意下半身活動,電動健步機,模擬真人復健走路,讓你找回走路的本能。
讓35年的運動器材達人健康老施,來告訴您如何輕鬆動茲動!
適用族群:銀髮族/膝關節退化/中風復健/足弓疼痛不能走/足底筋膜炎/失能失智族群
專為銀髮族集、無法正常走路的失能者設計的電動健步機👉 https://lihi1.com/4CYme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五上午8點,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老人關節痛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都聽過「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研究顯示中年以後,肌肉力量急速下降,肌力不足和關節僵硬,增加了跌倒的風險,老人家亦會經常抽筋,晚上瞓覺雙腿也因抽筋痛到醒,物理治療師梁惠紅(Joey),針對大肌肉羣以靜態伸展為主,設計四式拉筋運動,讓長者在家也能保持活動力,只要每星期做兩至三次,每個動作維持三十至六十秒,每天重複做兩至四次,兩星期左右,柔軟度及抽筋情況已經有很大改善。全文:https://bit.ly/3qWcNEg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老人關節痛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許多人對風濕都存有誤解,以為是一般老人病。然而,莊先生(Keith)當年確診名為「強直性脊椎炎」的風濕科疾病時,只有14歲,令他和父母大感驚訝。
今年39歲的Keith憶述:「11歲時,因髖關節痛去求診,家庭醫生以為是撞傷,處方了消炎止痛藥,服用後有明顯好轉。但沒多久又再復發,多次向家庭醫生和骨科醫生求診,都未能找出原因。直至三年後入院檢查,由內科團隊會診,驗血後發現帶有HLA-B27遺傳基因,加上有相關臨床症狀,才確診是強直性脊椎炎。」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風濕 #強直性脊椎炎 #老人病 #髖關節 #遺傳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老人關節痛 在 心疼啊! 退化性關節炎是造成許多長輩行動不便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長輩老喊關節痛,心疼啊! 退化性關節炎是造成許多長輩行動不便、活動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統計(註一)50 歲以上是10~15%,60 歲以為20~30%,70 歲以上老人更 ... ... <看更多>
老人關節痛 在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教學:1招在家就能做的簡易膝蓋保養法) 的推薦與評價
你是否也認為退化性 關節 炎是老年人的專利、是老年人的疾病?其實也有可能發生在年輕人 ... 這不是 老人 疾病…30歲後就要注意!中醫師教你「膝 關節 保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