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義的張毅和我守了十一年的秘密
和張毅楊惠姍相識三十多年,今晨聽聞他離世的訊息,我不禁淚流難止,除了電影,讓我最懷念的是他重情重義的人格特質。
他為善不欲人知,讓我經手了一筆畢生金額最大的金錢,雖然我分文未取,但是完成了李行導演的舞台劇大夢。這個守了十一年的秘密,現在張毅打完人生美好的一仗,我守密的約定也終於可以揭開。
34年前我在民生報當記者時,一向不愛寫緋聞的我,過去總是用導演是創作者的角度在訪張毅,但這次訪問相當尷尬,我迫於職責必須去訪問他和楊惠姍對妻子蕭颯在<我的愛>上片前,在中時副刊發表<給前夫的一封信>的反應。
到了中影製片廠的配音間外,老遠已聽到一個女性尖叫聲正透過門縫傳出,是楊惠姍親自配音詮釋蕭颯編劇的<我的愛>女主角對丈夫情變撕心裂肺的嘶吼,我心想這真是元配最狠的報復。
面對我和攝影記者的到訪,她把外套蓋在頭上,蜷曲在一張長椅上,不露面也不發一言,張毅挺身出面試圖勸阻,但攝影記者的快門咔嚓咔嚓地響著,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說時遲那時快,張毅變臉大怒,舉起椅子就要砸向他,我嚇了一跳,連忙大叫「導演不要」,驚心動魄的瞬間,他高舉的椅子停在空中半秒,雷霆萬鈞的怒火剎了車,椅子偏了準頭,落在攝影腳旁,我立即道歉要攝影一起撤退。
離開時,我知道原本被譽為「鐵三角」的張毅、楊惠姍、蕭颯要再合作拍電影已成絕響,果然<我的愛>票房甚慘也成為他們退出影壇之作。
張毅是世新電影系畢業的,他由小說家、編劇、一路努力爭取拍電影的機會,得過金馬獎最佳導演。我心想這個原本畢生要以拍電影為目標的電影人,從此不能再拍電影,這是多大的懲罰!
值得嗎?
兩年後我是第一個到他們和王俠軍創辦的琉璃工房淡水廠獨家訪問的記者,當天破例我沒有回報社發稿,在夕陽餘輝照射下,聽著「歌劇魅影」和琉璃工房的員工一起吃他們熱騰騰的家庭式晚餐。
張毅輕描淡寫說著為了創業累績了三千萬的債務,他由一個創作者要轉為彎腰低頭跑三點半的經營者,為讓楊惠姍、王俠軍有藝術創作的空間,他不諱言地提起蕭颯在工房最困難時金援他們度過難關。隨即他興高采烈地談起他們發現中國古代的琉璃藝術和現今國際的琉璃藝品製作方法的異同,以及他們如何遠赴國外求經,一起學習琉璃藝術品製作的技藝。
那一天,曾為<我這樣過了一生>增肥二十公斤又迅速瘦身的楊惠姍,頂著上千度高溫,燒焦了眉髮,由炫麗聲光下精心妝扮的女明星,華麗轉身成為脂粉不施的琉璃藝術工作者,而這不是一次追求銀幕精湛演出的電影任務,而是長期的煎熬淬練。她追求愛情和藝術的態度都一樣的堅毅不拔,真是人間奇女子。
看著那些眩目光采的琉璃藝品,閱讀著張毅精練的文字化成一篇篇為琉璃藝術詮釋的文案,我心中充滿了感動與欽佩。
值得嗎?好辛苦!
此後,王俠軍和他們拆夥另成立了「琉園」,本以為併肩作戰的老友成了競爭對手,會聽到彼此一些抱怨,但是兩位君子未出惡言,張毅只苦笑著說了一句讓我深思的話:「聽憑主怒」。
2007年卸下媒體工作轉任影展工作者的空檔,我曾到琉璃工房在上海郊區七寶的廠房參訪,看到他們對待員工的方式就像一個大家庭,他們未生育子女,張毅的女兒也在工房工作,和楊惠姍相處極融洽,情同母女。他們也把員工當成孩子照顧,兩人暱稱對方「爸爸」和「媽咪」,和員工一起吃飯、要員工一早起來練拳強身,一起研發由琉璃藝術推廣文化的方法。
當時台灣電影正值黑暗低谷,我在琉璃工房看到他的老師陳耀圻及其他昔日電影工作夥伴在此找到了休養生息重新起步的機會。像作曲家張弘毅就在上海新天地的透明思考餐廳打造「民樂」發表的平台。製片余為彥擔任總經理,研發了很多融合中西料理的美食。後來張弘毅驟逝後,遺孀也成為工房的員工,張毅的重情重義,可見一斑。
此後,看著他們在琉璃藝術上不斷精進,由耀眼的工藝品到成為國家送外賓的精品,在亞洲各地高檔百貨公司設立專櫃到自己設立琉璃博物館,楊惠姍的作品成為國際知名美術館蒐藏的藝術作品。
而更令我驚訝的是當時張毅離開電影圈已十年,卻在琉璃藝術品之外,還自己投資開闢了一條動畫生產線叫「阿哈」,當時正在繪製2D動畫短片「黑屁股」。而他起心動念之初,是想完成好友楊德昌導演的動畫遺作<追風>,楊德昌燒了一億台幣只完成了幾分鐘試看帶的慘烈過程,讓對動畫完全陌生的張毅戒慎恐懼,但並未放棄,這部練兵之作十年磨成一劍,期間換了不少工作班底,後來成為四段式的3D動畫長片<狗狗傷心誌>,入圍了2018年的金馬最佳動畫長片。
更令我感動的是一樁不曾公開過的秘密。
2008年我在擔任金馬獎秘書長期間,在台中辦了李行導演的作品回顧展,在百貨公司舉行的開幕式,最大的驚喜是張毅和楊惠姍突然現身用推車推出了一座專為李行鑄造的大型琉璃藝品,高逾一公尺半透明的作品上面用金字縷刻著李行導演的重要作品。
張毅感念李行導演當年提攜後進,為他導的<玉卿嫂>擔任監製,並且放手讓他依其理想完成創作夢,這部作品不但提昇了張毅的影壇地位,也讓楊惠姍脫胎換骨,遠離艷星之名成為演技派女星,登上影后寶座,也種下兩人一生的情緣。
李導演一向是硬漢,獨子喪禮上,他含悲忍痛,我都未見他流淚,但是那天我第一次看到他在眾人面前感動地哽咽落淚。事後他說:因為一路看到他們辛苦地奮鬥走過轉行創業的艱辛過程,他自己因為想圓舞台夢,多次因籌資面臨碰壁的經驗,對照他們仍感念故人之恩情,令他格外感動。
後來張毅聽我提起熱愛舞台劇的李導演想再導一齣舞台劇「夏雪」,但苦於資金難籌,他慨允全力支持,但提出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可對外公開,這齣千萬打造的舞台劇,他為善不欲人知,純粹只想讓李導演一圓重返舞台夢。
另一個附帶條件是他敬愛李行,知他為求完美一定會對「夏雪」費盡心力,但沒把握預算控制會不會超支,他希望由我督導進度,但我對舞台劇完全是門外漢,唯一能做的就是當橡皮圖章,成人之美,幸而後來舞台劇順利演出,李行心願得償。我也謹守保密,如今斯人已逝,才公開此秘密。
而我在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期間,也得到他的幫助,2012年我們以斯德哥爾摩為主題城市,聚焦瑞典大師導演英瑪柏格曼,並以對望的角度,邀請張毅為焦點導演,選映了三部他傑出的經典作品<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的愛>。
他娓娓道來跟拍玉卿嫂穿林而過會情人的那段長鏡頭的光影設計,受到柏格曼的深刻影響。我邀請他和魏德聖導演對談,談論起跨世代電影人的熱情,感覺他的心從未離開他愛的電影。
當時我為了要找<玉卿嫂>這部電影的版權頗費周章,因為他和李導演都告知<玉卿嫂>的版權大部份是在樂聲戲院周老闆身上,而我花了一個半月幾度打電話與傳真都得不到回應。
正在發愁之際,有一天在捷運上,記者的本能讓我能由背影識人,我發現捷運上一名高大男子站在柱旁,眼睛為之一亮,立刻擠到他身旁相認。
誰能料到周大老闆會為怕塞車坐捷運?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玉卿嫂>因此順利得到授權在台北電影節放映,原著作者白先勇也應邀到現場和張毅對談,讓影迷非常驚喜,這也是<玉卿嫂>近年唯一一次得到授權的公開放映。
去年,琉璃工房引進了英國窯鑄玻璃藝術品來台在松菸展出,我和世界女記者及作家協會的會員們,在石靜文和李碧華的安排下,結伴去看了那場精彩絕美的藝展,聽到十幾位訪台的英國藝術家由衷讚美琉璃工房的熱情接待,非常珍視這場藝術交流的機會。
當時張毅健康狀況已不佳,略顯疲態,但談論起琉璃藝術一如三十年前般熱情洋溢,鏗鏘有力。他也終於開始自己創作琉璃藝術,不同於惠姍的細膩精緻靈巧,他的創作抽像、隨興、自在、瀟灑,相當大氣。
一般夫妻如果成為事業夥伴,早已感情日淡或生變,但是在這三十多年來,我卻一路看到他們相知相惜相守,為了曾遭非議的愛情,不論經歷何種困境,從未對彼此有怨言。
所以還要問值得嗎?他們對彼此的付出給了最好的答案。
張毅走了,他離苦得樂,大家都心疼惠姍不知如何度過悲痛,但一切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我只能以海倫瑞蒂的一首”I am Woman”寄語惠姍一定要堅強,放手讓他飛吧!
#張毅
#楊惠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下要說的,是一個傻子,死不斷氣的故事。當然,你文雅少許,這就是一個年輕人,屢敗屢戰的老土故事。這個年輕傻子叫蔡國龍,今年31歲,屯門屋邨出身,家裏環境一般,喜歡吃,不那麼喜歡煮,但讀書不好,不煮便沒得吃,所以便一腳踏進了社會的廚房——飲食業。「別人說飲食業不會餓着,起碼有得吃嘛!」 踏入過大大小...
「老飯骨拆夥」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LIULI 琉璃工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爆卦] 老飯骨過世-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老飯骨- 最近有許多小友在問「三叔去哪兒了」,大爺和二伯 ...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問卦] 老飯骨三人剩兩人有八卦嗎?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中華料理界最強YouTuber!網看「老飯骨」一次就訂閱3大叔 ...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老饭骨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老飯骨三叔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老飯骨三叔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老飯骨三叔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閒聊] 老飯骨過的了特級廚師嗎-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老飯骨拆夥 在 Re: [新聞] 家人談錢傷感情茄子蛋解散單飛各自玩 - PTT評價 的評價
老飯骨拆夥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圖在每一家鬍鬚張的門市裡都可以看得到,根據其官網所述,左邊是鬍鬚張創辦人張炎泉,右邊是他的大兒子張永昌(現任鬍鬚張董事長),攝於1981年。不過,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時,便覺得怪怪的,第一、左邊的人的光影與整體光源不符,第二、兩人穿著的時節不統一;一短袖、一長袖,第三、畫面右下角那把筷子和最左邊的筷子樣貌一模一樣。
下圖則是翻攝自一本介紹臺灣米飯歷史的書(謝謝網友王十元提供),出版於1981年,看起來應該就是上圖的原始樣貌,左邊藍衣男子是鬍鬚張現任董事長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右邊則是張永昌,戴著相同款式的眼鏡的兩人,看起來外貌極為相似。這張照片完全解開了我對於上圖的疑惑。
底下是一篇介紹鬍鬚張發展沿革的文章,原刊登於2015年3月2日發行的《壹週刊》雜誌,特轉載於此供各位參考,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照片會產生如斯的改變。
【老店人生】鬍鬚張 漲聲背後的兄弟拆夥
日前滷肉飯連鎖業者「鬍鬚張」以加強食安檢驗等成本提高為由,調漲四個品項,一個排骨便當更要價104元,同時也是去年第四度漲價,引發消基會批評轉嫁消費者沒道理。不少網友喊出拒吃的同時,也好奇這間「漲了又漲」的老牌連鎖店究竟是何來歷。
本刊曾連續於2009、2011兩度專訪「鬍鬚張」,也看見它快速擴店背後兄弟分道揚鑣的歷程。以下為整理節錄:
鬍鬚張創立於1960年代,第一代張炎泉是雲林人,本來是木工師傅,台北謀生後轉行當攤販,與三叔在民生西路、太原路口等地擺攤,先賣鹹粥,再換油飯、筒仔米糕,五年後換成賣滷肉飯。
不過,讓滷肉飯走出騎樓與台灣的,是第二代長子張永昌。1979年,他說服父親租下寧夏夜市店面,結束18年路邊攤歲月,不僅如此,他還在店裡裝設冷氣和洗碗機,又設收銀機開發票,在當時都是創舉。
張永昌的太太郭碧芬回憶說:「夜市的人都在背後說,滷肉飯哪有做成這款的,鬍鬚仔太寵兒子了!」此時,張永昌的三個弟弟張誠吉、張永昇和張世杰都陸續加入,由於生意太好,早晚班都用到26個人工,每日平均賣720碗滷肉飯。
1986年,張永昌用年薪500萬元的代價,挖來前震旦行總經理張燦文當顧問,擬訂戰略,並引進責任中心制,準備發展連鎖事業。但張炎泉擔心一家溫飽都賠了上去,堅決反對。
然而張永昌到頭還是辯贏老爸,1987年,鬚鬚張第一家分店在北縣三重開張。張永昌說:「我花很久時間才說服他,我說,驚驚袂著等(害怕就到不了巔峰)!」眼看兒子順利跨出步子的張炎泉,樂得天天抱著孫子在寧夏夜市走門串巷,想不到卻在出海釣魚,船被遠洋漁船攔腰撞上而喪命。
當時鬍鬚張正準備開第3家店,噩耗傳來,張永昌挑起擔子,召集家族成員和幹部開會,他說:「不要猜忌,毋須不安,兄弟沒有爸爸,一樣要團結。」張永昌力穩陣腳奏效,父親去世後一個月,鬍鬚張第3個據點承德店順利開張,接下來3年內又陸續追加了4間店。
1992年,鬍鬚張位在太原路巷內的3間中央廚房,因噪音和衛生問題,連續遭到台北市政府稽查並開罰。「中央廚房不能動,配送立刻出問題,那是鬍鬚張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力排眾議,決定去五股買地蓋中央廚房,雖然6000萬元貸款超出負擔,但我還是認為要繼續前進,不能開了7間店就停了。」
隔年,近二億元打造的鬍鬚張五股中繼廠(中央廚房)開始運作,估計可以承擔77家店的食材供應和配送。張永昌說:「真是吃了好膽藥搏下去,否則鬍鬚張不會有今天!」
儘早擺脫建完廠後沉重的利息負擔,張永昌決定開放加盟,然而這個決定卻讓張家兄弟間的矛盾檯面化。儘管張永昌高薪聘用專業經理人,又導入現代化管理制度,但鬍鬚張還是間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各房妯娌難免為大小事鬧得不愉快。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說:「結婚前,四個兄弟好比一把筷子,怎麼都折不斷,結婚後卻不再是那麼回事。」
鬍鬚張加盟拓點計畫啟動幾年後,張誠吉決定和大哥分道揚鑣,用800萬元賣掉手中股份,去士林開了「陶碗」魯肉飯,3年後,張永昇也離開鬍鬚張,到北投開了「小味豆」魯肉飯。
除了已升任總經理的張家老四張世杰外,張永昌和大弟、二弟已經很少來往。張世杰說:「合在一起,局面會比今天更好。」然而做大哥的卻不這麼想。張永昌說:「就算回來,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老飯骨拆夥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圖在每一家鬍鬚張的門市裡都可以看得到,根據其官網所述,左邊是鬍鬚張創辦人張炎泉,右邊是他的大兒子張永昌(現任鬍鬚張董事長),攝於1981年。不過,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時,便覺得怪怪的,第一、左邊的人的光影與整體光源不符,第二、兩人穿著的時節不統一;一短袖、一長袖,第三、畫面右下角那把筷子和最左邊的筷子樣貌一模一樣。
下圖則是翻攝自一本介紹臺灣米飯歷史的書(謝謝網友王十元提供),出版於1981年,看起來應該就是上圖的原始樣貌,左邊藍衣男子是鬍鬚張現任董事長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右邊則是張永昌,戴著相同款式的眼鏡的兩人,看起來外貌極為相似。這張照片完全解開了我對於上圖的疑惑。
底下是一篇介紹鬍鬚張發展沿革的文章,原刊登於2015年3月2日發行的《壹週刊》雜誌,特轉載於此供各位參考,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照片會產生如斯的改變。
【老店人生】鬍鬚張 漲聲背後的兄弟拆夥
日前滷肉飯連鎖業者「鬍鬚張」以加強食安檢驗等成本提高為由,調漲四個品項,一個排骨便當更要價104元,同時也是去年第四度漲價,引發消基會批評轉嫁消費者沒道理。不少網友喊出拒吃的同時,也好奇這間「漲了又漲」的老牌連鎖店究竟是何來歷。
本刊曾連續於2009、2011兩度專訪「鬍鬚張」,也看見它快速擴店背後兄弟分道揚鑣的歷程。以下為整理節錄:
鬍鬚張創立於1960年代,第一代張炎泉是雲林人,本來是木工師傅,台北謀生後轉行當攤販,與三叔在民生西路、太原路口等地擺攤,先賣鹹粥,再換油飯、筒仔米糕,五年後換成賣滷肉飯。
不過,讓滷肉飯走出騎樓與台灣的,是第二代長子張永昌。1979年,他說服父親租下寧夏夜市店面,結束18年路邊攤歲月,不僅如此,他還在店裡裝設冷氣和洗碗機,又設收銀機開發票,在當時都是創舉。
張永昌的太太郭碧芬回憶說:「夜市的人都在背後說,滷肉飯哪有做成這款的,鬍鬚仔太寵兒子了!」此時,張永昌的三個弟弟張誠吉、張永昇和張世杰都陸續加入,由於生意太好,早晚班都用到26個人工,每日平均賣720碗滷肉飯。
1986年,張永昌用年薪500萬元的代價,挖來前震旦行總經理張燦文當顧問,擬訂戰略,並引進責任中心制,準備發展連鎖事業。但張炎泉擔心一家溫飽都賠了上去,堅決反對。
然而張永昌到頭還是辯贏老爸,1987年,鬚鬚張第一家分店在北縣三重開張。張永昌說:「我花很久時間才說服他,我說,驚驚袂著等(害怕就到不了巔峰)!」眼看兒子順利跨出步子的張炎泉,樂得天天抱著孫子在寧夏夜市走門串巷,想不到卻在出海釣魚,船被遠洋漁船攔腰撞上而喪命。
當時鬍鬚張正準備開第3家店,噩耗傳來,張永昌挑起擔子,召集家族成員和幹部開會,他說:「不要猜忌,毋須不安,兄弟沒有爸爸,一樣要團結。」張永昌力穩陣腳奏效,父親去世後一個月,鬍鬚張第3個據點承德店順利開張,接下來3年內又陸續追加了4間店。
1992年,鬍鬚張位在太原路巷內的3間中央廚房,因噪音和衛生問題,連續遭到台北市政府稽查並開罰。「中央廚房不能動,配送立刻出問題,那是鬍鬚張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力排眾議,決定去五股買地蓋中央廚房,雖然6000萬元貸款超出負擔,但我還是認為要繼續前進,不能開了7間店就停了。」
隔年,近二億元打造的鬍鬚張五股中繼廠(中央廚房)開始運作,估計可以承擔77家店的食材供應和配送。張永昌說:「真是吃了好膽藥搏下去,否則鬍鬚張不會有今天!」
儘早擺脫建完廠後沉重的利息負擔,張永昌決定開放加盟,然而這個決定卻讓張家兄弟間的矛盾檯面化。儘管張永昌高薪聘用專業經理人,又導入現代化管理制度,但鬍鬚張還是間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各房妯娌難免為大小事鬧得不愉快。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說:「結婚前,四個兄弟好比一把筷子,怎麼都折不斷,結婚後卻不再是那麼回事。」
鬍鬚張加盟拓點計畫啟動幾年後,張誠吉決定和大哥分道揚鑣,用800萬元賣掉手中股份,去士林開了「陶碗」魯肉飯,3年後,張永昇也離開鬍鬚張,到北投開了「小味豆」魯肉飯。
除了已升任總經理的張家老四張世杰外,張永昌和大弟、二弟已經很少來往。張世杰說:「合在一起,局面會比今天更好。」然而做大哥的卻不這麼想。張永昌說:「就算回來,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老飯骨拆夥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以下要說的,是一個傻子,死不斷氣的故事。當然,你文雅少許,這就是一個年輕人,屢敗屢戰的老土故事。這個年輕傻子叫蔡國龍,今年31歲,屯門屋邨出身,家裏環境一般,喜歡吃,不那麼喜歡煮,但讀書不好,不煮便沒得吃,所以便一腳踏進了社會的廚房——飲食業。「別人說飲食業不會餓着,起碼有得吃嘛!」
踏入過大大小小的餐廳,「第一份長工是七千三百多元,扣了強積金,便只剩六千九。」他發覺,工字不出頭,創業才有機會買樓,但又沒資本,於是,便從事了他在屋邨裏吃大的,小販檔。「賺到的,但辛苦,好天曬下雨淋,但都算是自己的小小生意。」他笑說。
每天推着木頭車,賣布拉腸粉,比牛更勤力,錢賺到了,他又發覺,錢買不到旁人的目光,「做小販這一行,有人會稱為乞丐,老人家前輩也是這樣說的,在街上問人拿錢,被人趕,像過街老鼠般。我要開餐廳,行得更遠。」望穿秋水,終於迎來一博,朋友找他合資開雞煲餐廳,儲了十多萬的阿龍當然一呼即應,但又怎料這一博,得不償失。「他開初說負責的那部分又沒有負責,全部也是我一個人頂。辛苦,沒錢賺,時間長了,沒心機的。」雞煲生意一年後便拆夥,雖是平手離場,但失了時間,賠了友情。「沒有反面,但大家心裏不舒服。所以不要輕易跟朋友合夥做生意,前輩也常說,合久必分。」
分道揚鑣,下一次,他決定要成也自己,敗也自己,再次搬出那架木頭車,重回小販檔,再儲回一筆錢,從頭來過,這次,他有了龍拉麵,是他自己一個人的龍拉麵。
拉麵店只有他一個師傅,每天早上八時回店預備,直踩至晚上十一時。沒有休假,沒有落場時間,連午飯時間也沒有。拉麵用的麵條是自己的配方,再找麵廠幫忙製作,幼身,彈牙;湯底每天用新鮮豬骨熬足八小時,他強調沒味精,更沒雞粉,「他們說沒師傅(味精)不行,我就是要挑戰沒味精也行,因為我自己不喜歡喝味精湯。」上一次休假已是今年年頭,他說真的很辛苦的,很累,但這次辛苦得來,有價值。
拉麵店開了不足一年,他這次成功了嗎?暫時沒人能說,但看他煮麵時的樣子,把他的拉麵親手端到客人面前的樣子,我想他應該滿足了。最後問他一句,阿龍,你這次若像那次雞煲餐廳般再失敗,你怎麼辦?他想也不想便回答:「那便再來一次,再儲錢,再開餐廳,直至成功為至。」
採訪:張靜雯
攝影:關永浩
龍拉麵
地址:屯門德政圍16-34號海盛大廈地下11號地鋪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nm-11pm
詳情: http://bit.ly/2SjXUdI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老飯骨拆夥 在 老飯骨- 最近有許多小友在問「三叔去哪兒了」,大爺和二伯 ...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有許多小友在問「三叔去哪兒了」,大爺和二伯思考再三還是應該在這兒給大家有個交待:三叔有自己的事業規劃,不在老飯骨了,咱也祝三叔越來越好! ... <看更多>
老飯骨拆夥 在 [問卦] 老飯骨三人剩兩人有八卦嗎?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晚安阿剛剛看老飯骨發了fb說三叔單飛了去搞什麼三叔盤道,老飯骨剩大爺跟二伯有八卦嗎? ... 8 F 推waterorz: 知乎可以查到老飯骨拆夥八卦 04/27 04:00. ... <看更多>
老飯骨拆夥 在 [爆卦] 老飯骨過世-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老飯骨,中國烹飪界大師,由“大爺”鄭秀生、“二伯”孫立新 組成,利用新媒
體抖音平台,傳承中華美食,擁抱年輕受眾。 老飯骨的初心是:弘揚愛美食,做美食,
闔家享美食的精神內涵。
大爺鄭秀生 國宴大師北京飯店行政總廚,親自主理建國五十周年,開國第一宴工作
是中共建政以來國寶級行政主廚 比阿基師還厲害
然而大爺鄭秀生於民國111年1月30號逝世
--
大爺應該是兩岸一致崇拜的烹飪大師
YT傳送們: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JmYv3Vf_tKcQr5_qmayXg/video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9.170.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43597599.A.2E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