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兩萬多件!!!!今日大德名單~
今天總共對帳384筆,認購7430 件防護衣(但還有幾十筆沒對出來,數量還會增加),加上昨天的13535件,總共我們募集到20965件防護衣!兩萬件耶!!!真的太驚人了,我本來認為只會有五六千件的,導致我們得要再跟工廠追加訂貨。
今天超忙的,除了處理臉友寄來的訊息(我回了兩百個訊息吧),也在安排送貨事宜,明天下午我就會分別見到台北市消防局長和新北市消防副局長!太開心了,我都沒有採訪過消防隊!!!我們會把第一批已經到貨的六千件防護衣送到雙北消防局,各送三千,大家的細項需求我會跟消防局溝通。這只是第一批,新貨到了我們會繼續送達前線,後續會公佈所有收據。
今天台北市消防局跟我聯絡時,還說:可不可以不要拆開防護衣拍照,我們就拿包裝袋拍就好,現在真的物資珍貴,不要浪費。哇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真的是心理壓力感很大耶。
特別感謝南港輪胎認購30萬元,台北市議員許淑華之友會認購1500件。特別感謝新北市議員李坤城、台北市議員許淑華,明天他們會跟我一起捐贈。這次我本來預估只有五六千件,沒想到暴漲到兩萬多件,處理帳務與銷售的廠商也說他們要加碼捐贈,捐贈的物資嗣後公布。欸欸欸大家真的感動天地了嗎!
非常感謝大家,這週我們也會聯絡各個醫療院所和雙北警察局,處理送貨事宜。我可能會非常忙,阿北阿嗯不要太想念我!
還有幾十筆認購因為填寫備註時可能填太長了,表單出來時把匯款單後五碼吃掉,沒辦法辨認了,廠商會一一打電話給大家對帳,沒看到自己的名字請不用驚慌,明天客服會一一聯絡大家。
因為現在件數有點多,這週我要先把這些訂單處理完畢,所以等一下十二點我們就會把捐贈表單關起來囉,還沒匯款的人還可以匯款,但就不再接受新的表單了,如果後續還需要捐贈,我會再重開認購活動的。感謝大家~
今天的大德是:
劉曉嵐 20
吳宛蓉 10
林娉如 10
林君蔓 5
郭國伶 10
吳怡玫 10
陳汝芳 10
許峻偉 100
李泰妙 10
陳怡伶 10
李明珊 3
徐茂原 100
藍元勵 10
翁曼玲 5
李世欽 2
林*翠 50
吳博菁 5
柯佳伶 陳蓁 20
黃瓊齡 10
傅巧君 5
郭妍君 5
林嘉信 10
羅智駿 3
蔡幸育 50
陳映汝 10
薛郁霖 50
范雯鈴 10
陳立珊 5
黃才容 10
闕鈺樺 50
賴盈如 10
胡欣怡 10
楊寧靜 10
莊雅鈴 30
謝亞倫 20
Tan Chi Lu 6
鍾亞儒 10
蔡佑男 30
游心瑀 2
曾芳儀 10
陳台偉 10
朱冠凱 10
趙清煌 10
蔡玲玲 10
賴盈如 3
李天羽 3
黃郁紋 10
鄭曇湘 10
甘珮如 10
藍雯馨 15
李小姐 1
賴勝中 30
陳欣雨 5
不公開 10
黃振傑 20
黃彥怡 100
李沛盈 10
黎彥伶 10
王一芳 10
高家柔 10
曾柏元 3
江鳳慈 10
陳馨瑜 5
吳欣芸 10
徐芳瑩 7
杜亭儀 200
王宗仁 10
楊宗儒 10
呂偉君 5
林詩梅 100
蔡雅捷 10
李慕榮 50
洪凱泰 90
於逸寧 6
陳宜妏 3
李政浤 10
王怡文 5
柯乃心 5
黃于青 10
高豐達 50
池禹成 25
丁耕宇 25
蔡宜芬 20
李筱蓴 10
黃雅薇 10
陳韻帆 5
姚怡安 10
徐禮弘 3
黃介廷 50
吳庭君 5
傅淑芳 2
游皓鈞 3
陳宛儒 3
Jessica Cho 10
黃郅雯 4
陳靜惠 10
葉筑淇 5
周怡君 5
李易儒 50
許珊瑜 5
原木香 50
陳翠玲 6
陳香年 4
惠蘊德 3
陳玉萍 4
張齡文 10
王燕慧 10
趙淑雯 10
呂宜桂 5
周妏蒨 5
張芳菁 10
方慧萱 10
陳怡華 100
謝芷靜 5
邱文琳 10
陳以珊 15
詹煦屏 2
徐年慧 100
朱玉芳 10
陳軒珮 2
董瑋婷 30
林美利 100
林欣誼 10
王思雲 10
曾家瑩 楊家銘 楊哲睿 10
徐卉家 50
林淑英 50
王信偉 2
黃德仁 10
吳伊婷 10
簡怡卿 2
鄭惠中 5
林若芸 20
陳靜瑜 5
洪淑湘 10
吳欣瑜 10
詹仕靜 6
李璧如 10
江郁芸 100
石良文 10
鄧小姐 10
林俞萱 5
曾紫菱 10
陳蕙君 5
江品瑩 10
邱政偉 15
葉** 50
楊子慧 5
李家綺 4
陳怡甄 100
黃永吉 30
郭芝穎 15
林欣穎 20
陳昱彤 5
蔡煒正 150
潘柔安 10
吳珮綺 3
陳慶隆 10
莊千慧 10
鄭*穎 50
吳佩穎 28
張雯華 4
林*珠 10
吳思宏 2
Shawn Chen 30
鍾開芸 2
王淑樺 10
蘇佳慧 5
涂雯詩 20
方司璇 4
羅瑞鳳 5
盧*瑄 50
蔡慧玲 10
洪詣珍 10
鄭*君 5
吳宛郁 100
林品臻 3
李采芳 10
溫雅雲 10
康惠姿 5
黃文湘 5
黃舜斌 10
翁淑芳 10
黃亭嘉 3
邱威翰 5
陳苓甄 2
漫漫雪寶 5
陳沅百 2
劉瑋鈴 2
吳孟寰 20
陳健立 30
周小君 10
凌蜜穗 100
賴怡秀 10
鄧建華 50
蔡*潔 100
洪蕙茹 5
陳珈沂 5
游素美 10
張*榆 4
謝伊婷 5
張志緯 20
林育彣 1
賴婉青 5
簡世祥 10
曾姿綺 10
呂偉綱 20
廖雪君 1
賴致伸 10
李宏洲 10
李淑美/蔡佩伶/李欣宜 12
Frances Hey 10
張芬茹 5
Sunny Cheng 10
李依樺 10
謝素靜 10
王瑩鳳 10
陳*姍 10
吳瑋庭 2
趙珮辰 10
楊x婷 10
劉*瑜 5
詹子慧 10
余** 20
洪坤賢 2
曾怡菁 10
科小熊 5
陳詩婷 2
黃** 10
黃幼馨 50
何*如 10
吳思儀 5
林芝因 10
吳*潔、魏*益 20
顏嘉緯 5
吳*瑜 10
廖婷蔚 10
袁麗束 10
兆*承有限公司 10
陳羽新 10
黃玉姍 10
謝*蜜 10
黃*緜 30
Amily Chen 20
陳淑雲 10
張達文 100
蕭靖樺 5
林進忠 陳絲 10
Terry Tu 20
Arenia 50
謝馨誾 20
儒菓留學Sandy 20
徐芳瑩 10
邱 10
蔡依潔 10
梁祐嘉 10
王士瑋 10
吳佳玲 6
薛香蘭 10
許嘉穎 10
Wangruru 5
施世冠 5
蔡馨儀 1
羅浩元 1
張毓真 1
鍾O茹 10
呂柏鋒 5
陳*純 5
不用寫 10
郭哲志 3
許珮菁 10
林香蘭 10
許漢沅 11
許人文 12
陳品皙 13
許人仁 14
許人友 15
伍郁雯 13
蘇耀卿 10
蘇沈彩蓮 10
劉子頤 5
林姵伶 10
陳亭云 2
陳睿紳 4
劉俊希 5
陳怡君 10
黃瑞雯 10
明*嫻 10
丁于真 10
黎*臻 10
周O萍 10
吳*如 10
張欽榮,簡四郎 3+3
陳*萱 10
陳雅鈴 5
沈*心 15
何XX 20
黃*芬 20
無名氏 1
黃鳳儀 10
曾義智 5
高意淳 30
連彩妏 10
旋律音樂工作坊 10
陳仁杰 10
許姿婷 30
林荏蜂 10
蔡潔萱 2
李*雄 5
陳品妤 5
楊玉如 5
周*華 5
李*青 5
許瓊慧 10
夏德昌 徐千婼 夏英耀 夏睿廷 夏瑋蓁 50
雅 3
李慕樓 5
胡妙妙 5
胡*志 5
邱紫綾 5
莊*瑜 5
Fion 10
蕭妤倫 10
V 15
陳品妤 10
Yushen HSIAO 2
盧佳億 20
千千的虎掌燒-松山民生店 20
洪逸姍 50
劉簡桂英 20
劉德泉 40
劉果耘 10
莊蕙如 10
猛霸 5
J.F. 10
溫*慧 100
Samantha Chien 1000
不同意 20
姜虹羽 3
蔡佳真 10
徐** 10
許育嘉 10
蔡美娟 20
廖*芳 10
謝曉菱 10
蔡瓊慧 10
林*穎 5
劉小宜 10
Cathy 10
陳*瑤 20
石岱容 10
戴誌男 20
黃美玲 10
謝*真 10
林俊名 100
傅雅娟 10
劉秀晏 10
Connie 5
黃意涵 3
Dorothy 5
Riva Liao 30
盧*穎 100
林玉蝦 10
張*綺 10
楊品修 10
鄧*敦 10
張榮貴 35
陳*雅 4
林貝芳 10
mimic Lu 5
辜*嫻 20
蕭梅西 3
郭至鈞 100
chun 15
簡苡婷 10
Missy Yang 50
游*政 5
沈小姐 5
Soren Hong 3
梁*琦 1
陳*慈 5
Judy Su 10
蘇鈺雯 3
陳怡伽 5
耕四郎和之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曾幾何時,台灣漫畫界有著鄭問、劉興欽、蔡志忠等不同風格的創作者,卻在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逐漸沒落。不過,在文化部與中研院的推動下,中研院的數位文化中心開始推廣CCC創作集,試著為創作者提供各式歷史與文化性的資料來進行與台灣歷史有關的創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台灣的漫畫界又重新煥發活力,新銳漫畫家搭配著近幾年流行的台灣史、原住民或世界貿易話題創作出一本一本新的漫畫,雖然還沒有完全走向大眾市場的方向,但從耕耘台灣本土文化開始的台灣漫畫,未來將有機會與日本漫畫比肩而立。但是,台灣漫畫並不是從鄭問的年代才開始,其實在那之前就有漫畫家以漫畫的形式來針砭時弊、評論時事。他們又是誰?漫畫看起來又是如何呢?
———————
20 世紀初,漫畫已經成為報章雜誌上的通俗娛樂,而在西方報章雜誌上針砭時事的「潑克」漫畫文化傳到日本後,也進而影響當時被日本統治的臺灣。不同於《東京潑克》,《臺灣潑克》多了臺灣的地方色彩與人文關懷。
這時期的漫畫須有一定知識文學素養才能創作,漫畫家雞籠生(本名為陳炳煌)正是此時期的代表,十三歲開始就隨父親到福州、香港、上海念書,並取得紐約的碩士學歷,在美國留學時曾在校刊上畫過諷刺漫畫,開啟了他的漫畫生涯,1935 年出版了《雞籠生漫畫集》,堪稱第一本臺灣人創作的漫畫單行本,他的畫作風格幽默淺白,包含名人畫像、時事諷刺、社會關懷等內容。
1940 年,臺灣第一個漫畫團體「新高漫畫集團」成立。是一群有志於漫畫的知識青年,他們熱愛漫畫,有些人還到了日本接受美術教育,並創立交流漫畫的團體和《新新》雜誌,藉漫畫評論時事。
1949 年國共內戰結束後,梁中銘、梁又銘、牛哥等漫畫家隨著國民黨一同來到臺灣,並創辦了《圖畫時報》(後來成為《中央日報》中的「漫畫半週刊」版)。當時,漫畫被政府列為對人民進行心戰的策略之一,甚至當時的政治作戰學校還會開設漫畫課程來培育人才,其中一位老師就是梁又銘,連載許多反共抗俄的漫畫。
1951 年《豐年雜誌》開辦了,這是在美援的支持下,由美國大使館臺北新聞處與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合辦的官方農業雜誌 ,目標是振興農村經濟,並以圖像為工具,向基礎教育不足的農民進行政令宣導、農村知識、衛生習慣改善等資訊,創刊初期,由楊英風先生擔任美術編輯,包辦了封面、設計與插畫,用淺顯易懂的漫畫呈現臺灣早期農村的風土人情,成為農民的精神娛樂。
50 年代末期,市面上有 20 多種漫畫雜誌,為漫畫家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沃土,而武俠漫畫也在這個背景下興起一波盛況,有陳海虹在《模範少年》連載了「小俠龍捲風」、葉宏甲在《漫畫大王》連載的「諸葛四郎」系列,以及陳海虹的徒弟游龍輝的《仇斷大別山》等,而其他故事題材的漫畫,則有內容逗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劉興欽、以鳳眼美人的漫畫角色出名的陳定國、豪放孤獨風格的淚秋等人,臺灣漫畫曾在1960年代發展至高峰。
要特別介紹葉宏甲先生帶動的武俠漫畫成就,1923 年,葉宏甲出生於日治時期的新竹,曾到日本接受美術教育,也參與過「新高漫畫集團」 ,1945 年戰後創辦了《新新》雜誌,用通俗的漫畫揭露當時貧富不均、物價高漲等社會問題。
他畫筆下的「諸葛四郎」系列,當年可是轟動全臺,結合俠義、冒險、懸疑的元素,劇情相當緊湊,此外主角諸葛四郎與義弟真平,一起斬妖除魔、鬥智鬥勇,成為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兒時偶像,甚至衍伸出周邊的臺語電影、電視劇作品。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aiwan-comics/
耕四郎和之國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漫畫論壇回顧🔥「漫畫產業」第一回
◾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沈俊源:「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
在「漫畫大爆炸:從漫畫實務看博物館的多元可能」論壇中,我們盡可能網羅籌備小隊所關心、也想繼續發展的議題之相關領域人士。論壇共有六個精彩場次,每個場次將分成數次陸續分享,敬請期待!
🔥場次簡介:
你對「漫畫產業」的想像是什麼?有哪些從業人員呢?漫畫家、編輯、出版社?在「漫畫產業」這個場次,邀請的講者們在漫畫創作及出版領域都十分活躍且特別,他們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大家熟悉卻未曾注意過的:帶給我們重要童年回憶的租書店老闆、獨立插畫經紀人,以及在漫畫推廣與跨業合作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出版人。本場次由深耕動漫社會學研究多年的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佩迪主持,並從臺灣漫畫產業發展史及社會學角度,與每位講者的分享主題對話。
------------------------------------
🔥論壇內容:
◾主持人 #王佩迪 開場
主持人王佩迪本身為社會學背景,研究主題與動漫有關,博士論文題目寫的是動漫御宅族的萌系文化。回臺後,持續進行動漫及性別相關研究,並在臺大社會學系、交大通識中心開設動漫文化與社會、動漫御宅學、動漫歷史、動漫文化與性別等課程,也編輯出版一系列動漫社會學著作:談御宅文化的《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有關同人活動及其文化的《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以及採訪臺灣漫畫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的《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
在教學及主編上述系列書籍過程中,王佩迪發現臺灣有很多很好的漫畫家、同人創作領域相當活絡,臺灣漫畫在這幾年變得很活躍。政府的關注及補助為重要原因之一,但也因著大家長期扎根努力,才有今日逐漸開花結果。王佩迪感慨,剛學成歸國時還沒什麼人在談臺漫,動漫甚至被當成是沒用的、小孩看的東西,這十幾年下來變化真的很大。而由本場次三位講者的分享,正可帶我們看到臺灣漫畫產業幾十年來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
◾講者1: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 #沈俊源 現職小農
「史奴比漫畫屋」是大新營地區民眾耳熟能詳的老字號租書店,老闆沈俊源現在的身份是農夫,2018年因為租書店經營不易,忍痛結束這個陪伴他三十幾年的行業。
退伍後1990年便投入租書店生意的沈大哥,與人合夥或獨資,先後在臺南鹽水、六甲等地開設租書店,1997年回到老家新營創立「史奴比漫畫屋」。沈大哥表示,早期的租書店大多沒有營業登記,而他辦理營業登記,就是為了能安心經營、免受臨檢干擾。
「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說起開設漫畫租書店的契機,沈大哥充滿熱情地說。憶起童年時去的租書店空間:很小很小的屋子裡,有個阿姨在顧店,漫畫都放桌上,大家就坐在桌邊的小板凳看漫畫,時而開心大笑、交換心得;但由於當時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孩子們去租書店不敢讓父母知道,有時還得躲避學校訓導主任的突擊檢查,這是早年在租書店看漫畫的情景,而「偷偷看漫畫」的經驗,是沈大哥和五年級生共通的兒時回憶,但也是種樂趣。
沈大哥談起自家租書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講究「人情味」,和讀者間的密切互動,是早年租書店重要的經營策略。在那個還沒有電腦、全靠人工的年代,租書店經營者要了解讀者喜歡什麼,沈大哥會把每位讀者對書的喜好及習性都記住;爾後才引進電腦,從286電腦開始慢慢將作業電腦化。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同業中能獨樹一格、不能一成不變,沈大哥更將租書店內、外設計佈置得十分溫馨,讓客人可以很舒服地看漫畫。但隨著生意逐漸衰退,後期租書店也得兼賣飲料苦撐。
由沈大哥老家改建而成的史奴比租書店,內部空間保留老屋既有的飯廳、灶腳(廚房)和家具,沒太多裝潢,不大的空間內卻藏書量豐富,除了大量的漫畫以外,還收了許多頗具年代的老書,像是臥龍生、柳殘陽的武俠作品等等。幾乎所有臺灣老屋都難逃的白蟻問題,是史奴比租書店特有的困擾;曾有一套沈大哥珍藏不賣的《小甜甜》,就這麼硬生生被白蟻吃掉。也因此,當店面結束生意、臺史博向沈大哥收書時,雖然不捨,但也很高興「我的書可以放在更好的地方、更能享受它該去的地方」。
.
◾開漫畫店的甘苦談
因為從小就喜歡看漫畫,沈大哥決定與其花錢租書,不如長大後自己開漫畫店。沈大哥與人合夥開的第一間租書店位於臺南鹽水,沒想到開店第一年就慘遭水災,水淹到肚臍高,「對一個青年人來說,五萬塊已很不簡單,但那一年(淹水)就把我的書毀滅快一半!整個鹽水街頭都漂流著我們的書,漂去哪、有沒有被拿走都不知道!」雖然難過,仍勉強涉水撈回一些書,能撈多少算多少,還拿到嘉南大圳的圳溝洗書再風乾,繼續進書、繼續營業。
「每個鄉鎮都開一間店」、「希望每個地方都有我的據點」,是沈大哥最大的理想。繼鹽水之後,沈大哥又到六甲、麻豆、新營開店,並辦理營業登記。沈大哥表示,在新營開店時,生意已沒那麼好,整個新營有16家租書店在競爭;當時漫畫不算便宜,每一本漫畫對他來說都是種負擔。1990年開業、1997年登記,開業三十餘年於2018年吹熄燈號,沈大哥說來仍覺感傷。
.
◾租書店內的消費型態
租書店的讀者都愛看什麼書?租書店又進哪些書呢?
沈大哥表示,在鹽水開的租書店以小說為主,因附近有南榮工專;而新營店就以女性喜愛的作品為多,因為八成的客人是女孩子。當時漫畫店也是學生約會的場所,「從監視器裡,打啵的都看過。」但總體來說,女性讀者為沈大哥租書店主要的消費族群。
租書店生意最興隆時進書量相當大,店裡《少年快報》一次需進書50本以上,學生幾乎人手一本、每週購書,很肯花錢買漫畫。免費送書給一個帶頭的學生,透過他揪更多人來買漫畫,沈大哥笑說這是他的經營策略。當時還有很多公仔等周邊產品,是店家收入來源之一;像是小說旁的書籤就常被小女生偷剪走收集,讓沈大哥不得不想些遏止此行為的方法。
藝豐、東立等出版社和盤商是沈大哥的進書來源,其中藝豐是嘉義地區規模較大的盤商,距離進且方便;但由於當時漫畫出租店數量眾多,高人氣作品不易一次拿到需要的數量,沈大哥也尋求其他書商管道以因應客人需求。由此可見當年租書店這一行有多競爭,卻能維持生計;然而,「今日連要賣幾本書都很難,小朋友已經幾乎不看紙本、都在網路上看漫畫了,」沈大哥感慨道。
.
◾漫畫店榮景不再
店內「看書先付款上人,看後後付款完人,看書不付款下人」的警惕標語,反映了租書店經營上必須面對的困擾情況。此外,沈大哥說「偷書」也曾經是租書店的場景之一,但到後期「連偷書的都不來,就是這個行業已經生存不下去」。
漫畫店為何生存不下去?沈大哥認為電腦和遊戲的普及是對租書店業最大的打擊,從生意最好時每天營業額20萬、到後期每天只收200塊,必須去外面打雜打工來維持租書店和生活,而不得不將書店收起來。但沈大哥也表示,從早期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到今日可以討論漫畫博物館;租書店雖永遠打烊,卻也還是為大家留下一些老書做為博物館館藏,保存了讀者們的記憶。
.
◾主持人王佩迪回應沈俊源之分享
對主持人王佩迪來說,無論是童年過年親戚聚會時,為了打發時間去租書店租漫畫看,或是長大後到巷口的租書店看言情小說,還有熟記讀者喜好的老闆,都是很美好的回憶。
王佩迪將沈大哥開設租書店的年代,對照臺灣漫畫和漫畫產業發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正是臺灣漫畫的一個輝煌時期,聽說受歡迎的書甚至一本一次會印30萬本的量。但在更早之前的60、70年代,武俠小說、漫畫單行本、或更早如《諸葛四郎》等從漫畫雜誌連載開始的作品,其實是臺灣漫畫第一個黃金時期;現在許多年輕人不知道的原因,在於1966年漫畫審查制度之後,臺灣漫畫就產生了斷層,好不容易才在80年代開始另一波的臺灣漫畫風潮。
雖然日本漫畫從70年代盜版時期便大舉進入臺灣,但在90年代之後,臺灣原創的作品就非常多,王佩迪認為當時真的是很特別的情況;而在《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的訪談中,更聽說全盛時期漫畫租書店全臺有6000多間,但2000年以後數量慢慢減少,現今連1000間都不到。最後,王佩迪建議,漫博館的籌備不妨思考納入「回憶」的收藏,透過博物館,保存大家對租書店的共同回憶。
------------------------------------
◾延伸閱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我的奇幻租書店:臺灣租書店變遷特展」線上展覽 https://reurl.cc/Kjm5vp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29期:奇幻租書店 https://reurl.cc/R1pgQZ
🔸王佩迪主編,2018,《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臺北:奇異果文創。
🔸吳尚軒,2019,〈漫畫出版生死戰:從4000家倒到剩490家!租書店瀕臨絕種,對出版社最大衝擊是…〉。風傳媒,網址: https://reurl.cc/D6R7Le
🔸陳怡如,2018,〈那些年我們一起租書的日子〉。TLife,網址: https://reurl.cc/q8x24E
------------------------------------
🎉🎉漫畫產業的分享尚未結束!還有連載中的「毛豬漫談」專欄的插畫經紀人 #毛豬;及以社團及商業視角推廣漫畫未來數位有限公司總編輯 #韓京岳,帶領大家認識漫畫的生產、流通與行銷,敬請期待!
#漫畫論壇 #臺史博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學士學程 #感謝文化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