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書單心得//
#與其說是主婦日記不如說是叛逆成長史
#媽媽的逆襲
#微雷書單
好久沒開張的書單心得來囉!
大家都知道雖然我是個標準理工人
但一直以來卻是個熱衷定期補貨新書的女子
曾為了買台灣還沒翻譯的書籍,從國外扛了整箱書回來
#差點沒累死自己
在新家裝潢時,最要求的就是要有一間擁有整面書櫃牆的書房、配上架高木地板跟軟骨頭
讓我可以在裡面賴上一整天🥰
直到現在每天清晨都會抽空1-2hr享受寧靜的閱讀時光
#我都說這是心靈修復的時刻
常覺得如果以前讀書也有這麼專心就好了🙈
可惜姐就只熱衷這些課外書籍🤷🏻♀️
本著跟團購試用商品一樣的初衷
每本書都是姐踏實看完才寫心得
心得優劣都會跟大家說清楚
畢竟別人蜜糖可能我的毒藥
心得喜愛這種事很主觀,但至少能讓你們參考看看
這次要介紹的,是它:
✅《媽媽的逆襲》-Glennon Doyle Melton
這部封面斗大標題寫著「殘酷又燦爛的苦情主婦奮鬥記」
本以為會是什麼媽媽苦海血淚史
或是101種育兒方法工具書
值到閱讀後才知道
👉🏻這本書根本不是什麼育兒書籍
👉🏻更不是什麼媽媽們的療癒聖經
✅它就是一本個人自傳
講的是作者「Glennon Doyle Melton」荒唐又戲劇化的人生
不得不說的,這本書我有太多的不認同☹️
儘管它連續兩年盤據美國亞馬遜心靈勵志暢銷榜
但我不得不如實的寫下我的觀後感
#我大概是第一個寫書籍負評心得的吧
#打完這篇可能書商會封殺我🙈
Glennon從小就有嚴重的暴飲暴食問題
長大後更沈迷大量的酒精、毒品和混亂的性關係來彌補內心的空虛🍷
直到遇見了同樣酗酒又吸毒的男主角,意外懷了孕
才讓作者徹底清醒,決定開始擺脫糜爛的生活
說起來的確很勵志
但就像你會誇讚一個從考0分進步成考5分的孩童,卻不會為他掛上資優生獎章
如同這本書或許是勵志的
它讓同樣正在經歷迷惘的人們得到共鳴
但它絕不是多值得鼓勵的成功故事
至少在我看來
那些酗酒、吸毒跟混亂性生活
是個人的選擇而非「逼不得已」
不像有人人家貧,有萬百種可歌可泣的理由需要從絕境中長大
作者沒有,單純年少輕狂自甘墮落
那又有什麼好誇口炫耀自己如何成功擺脫?
#到底是誰逼你墮落了?
#別幫自己的腐敗不堪找藉口
#你的人生爛事自己擦屁股不是再正常不過嗎?
#如果這種人生墮落再爬起的爛事值得青睞
#我們循規蹈矩的正常人生都該得十大傑出青年獎
我視這本書為Glennon的成長歷程筆記
跟著她的筆觸彷彿一同經歷她那些荒唐歲月
偶爾有趣讓人莞爾,偶爾感人動人
但他的觀點值不值得稱許
我覺得又是另一回事了(笑)
像是有一篇
「你覺得我本來就那麼幸運嗎」寫到:
某年Glennon生日時,她先生只說了生日快樂、訂了餐廳
卻忘記要幫她大肆慶祝,因此她大發脾氣
(對,她的大肆慶祝是要家裡放滿氣球、要找樂隊、要有一群朋友給他驚喜)
因此晚上她好好的「教育」了她老公
要他「隔天」再幫她補一次生日慶祝
因此這篇誇口說著
❌「我不是本來就是那麼幸運、而是很多事要去教育」
哦乾,抱歉
我在這篇就只看到一個不是公主的公主病患者🙄
我真的邊罵邊翻白眼看完這篇
到底是在供三小朋友我好想衝去send tree pay🙄🙄🙄🙄
所以你問我推不推這本書?
我只會跟你說
✅把它當作鄉野怪談聊齋誌異
看看荒誕人生如何逆成長還不錯
❌但如果要說寓教於樂
你人生真的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打完這篇會不會被書商封殺
#里長伯關不起來的中肯嘴
#看照片就知道我花多久才啃完這本因為實在不太好啃
#從冬天啃到夏天我的心好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寶妮老師 Bonni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lly很喜歡國文課本裡〈勞山道士〉這一篇,因為無論是從蒲松齡的生命或是〈勞山道士〉一文來看都有許多可以深入探究的地方。 蒲松齡的一生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看,一是他跟父親,二是他跟當時的文壇領袖王士禎,三是他用《聊齋誌異》成就自己的一生。從這三個部分來看蒲松齡的生命,都讓我們反思一個問題:「何謂真正的...
聊齋誌異章回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司法官學院的培訓過程有什麼問題】是如何進行「去個人化」教育的?
「司法官學院」(前身為「司法官訓練所」),位於台北市辛亥路與基隆路口,許多法律人戲稱為「 #辛亥看守所 」,原因在於該學院過時、腐化、像監獄一樣的教育與訓練。
前一篇文章【求助不是軟弱;不要離場,就是堅強】 https://bit.ly/2IE1Zu6
旁論提到司法官學院的 #去個人化,讓我曾經覺得「生不如死」。
恰好我和當年同期同學的臉書都不約而同跳出「7年前的今天」--司法官學院受訓時講義與卷宗城堡的日子。
大家仔細看桌上粉紅色那個是什麼。
那是「 #學員生活週記」。
法律圈外的好友當時提出的質疑便是:所以這是司法官訓練,還是軍事訓練,又或是監獄生活?
圈外人覺得可笑的東西,圈內人倒是習以為常。
回顧司法官訓練第一年的「#去個人化教育」:#近似洗腦的訓練,讓一些學習司法官逐漸忘記當年在法學院裡發光發熱的理想。除此之外,還有 #無用的擬判訓練,讓學員們看著陳舊的案件卷宗,依照該案承辦檢察官或法官的思維、複製貼上大量判例與判決的見解寫「擬作」;而 #無用的大考,追求的也不是思辨能力,而是揣測出題法官或檢察官的見解,拿著學長姊的「共筆」、出題講座的講義開始猛抄。
而我是那個難以(也許根本無法?)在體制中被規訓的「不幸之人」,
而且我當時竟然 #天真 的想要「體制內改革」,多次在「週記」這個體制中的產物裡,寫了許多「真心話」--批判訓練內容、考試內容、擬判內容,質疑講座的「過時觀點」,甚至還把自己的日誌討論案件疑點、學說批判實務的見解部分段落貼進去。
司訓所是沒有什麼改革的,它會把「無法被規訓」的人當成異類,讓你在格格不入中自我懷疑、茫然、放逐,直到消失自我。
所以前一篇的旁論中,我才講到「生不如死」。
其實也許有人在那些莫名其妙的擬判大考爭取排名、分發到「高貴的法院/地檢署」感到驕傲(請見士林檢察長「精英論」:https://bit.ly/36YxwRt ),但不是每個人的志向都如此小鼻小眼。
無法接受去個人化的人,就會覺得浪費生命,找不到自我。
仔細觀察司訓所中的導師,大多都是體系中的「#乖乖牌」,表現方方正正的那種。
沒有人會明詔大號的給你0分、指責你,但是他們會製造一種氛圍「你與眾不同,以後會是[司法系統的問題]」。那是一種只有體系中人可以感受到的 #去個人化過程。
為什麼他們不敢明詔大號的指責你?因為他們的良知其實也在暗示自己:「這個[向來如此]可能是錯的,也許也曾自我懷疑,但我們在體系中[ #身不由己]。」
好一個身不由己。
------
更詳細的批判請見<檢仔聊齋(十四):血統純正才優秀?士檢長「精英論」的體系沉痾>:https://bit.ly/36YxwRt
{ 「司法官學院」(前身為「司法官訓練所」)的教育訓練,長期以來為法學界所詬病,許多司法官對於該學院背誦判例、複製貼上判決、大量無用擬作、考試、爭排名為導向的訓練不以為然,亦有法官將之諷刺為「戒嚴時期遺留的活化石」。
有些在司法官學院受訓的學習司法官們,在某些導師與前輩的「薰陶」下,產生了普天之下只有特定院檢特別「高貴」的想法,亦有把排名、成績看得比實戰能力更重要者,還有一些「終身不願離開故里」、不願前往外地歷練的學習司法官,使得在學院內的背誦、擬作等考試比實務能力更重要。
從入學院前的「對學員家庭訪問」開始,歷經學院內有導師「監課」、「寫週記」、「壓制叛逆思想」、「服儀勸導」等近似洗腦的訓練,讓一些學習司法官逐漸忘記當年在法學院裡發光發熱的理想。除此之外,還有無用的擬判訓練,讓學員們看著陳舊的案件卷宗,依照該案承辦檢察官或法官的思維、複製貼上大量判例與判決的見解寫「擬作」;而無用的大考,追求的也不是思辨能力,而是揣測出題法官或檢察官的見解,拿著學長姊的「共筆」、出題講座的講義開始猛抄。}
聊齋誌異章回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理小說中,類志怪的無頭/換頭/飛頭/走頭與穿牆術如何設計】
在《聊齋誌異》裡,有篇〈陸判〉特別神奇,講說陰間判官如何與陽間書生交上朋友,後來陸續換心又換頭引來人間大風波的故事。
其實故事會開始,跟現在的鄉民喜歡湊熱鬧,賭輸就請吃雞排或要去跳湖的概念有87分像,一群文人相聚,酒酣耳熱之際就開始嘴。
結果一名為朱爾旦(字小明)的書生接受了這個挑戰,真的去跳湖惹(X)…不,是半夜去陰森的十王殿,把某某判官的塑像背來現場~
就差點沒臉書直播拍照上傳了,嚇壞眾人一干人等,送回臨走前,還灑酒祭奠說:拍謝啦,我94狂,別介意啊,有空來我家喝酒嘿~
結果判官還真來了,跟書生變麻吉後先替他換心,讓他走馬登科高中,有功名後他嫌老婆醜,判官便又替他老婆尋了個美女頭換上。
不過換頭這乍聽恐怖驚悚,即便窮今日醫學技術之力也非人為可為之的Mission Impossible,在志怪類古典小說或推理中卻實在很多。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邏輯導向的推理裡,無頭/換頭/飛頭/走頭與穿牆術要如何設計?這或可以日本作家三津田信三系列作品先解說。
三津田信三作品一貫喜歡用民俗儀式、家族秘聞(世間情4ni)與文化內蘊相關的恐怖,去開啟聲音畫面同步的怪談,叫人不寒而慄。
像環繞淡首大人傳說的《如無頭作祟之物》成年袱禊與婚舍所在,多具無頭/換頭/飛頭/走頭(?)的驚悚,置換成了密不可破的密室!
但鋪排謎團最精彩的,應當是以妳的名字/身體/小說/視角不是妳的名字/身體/小說/視角多重組合然後神逆轉的驚嚇,簡直信手拈來~
這樣換頭變性的混亂,也可類比作家舟動靈術師系列《慧能的柴刀》-鬼影幢幢如影隨形的附身作祟,原是因果種下的輪迴業障。
另外,這所謂「多重行屍走頭加密室」的無窮,甚至變頭換性,麻耶雄嵩偵探竟然會死翹翹,還向讀者下戰帖的《有翼之闇》也有。
一同收到委託與恐嚇,前來歐洲古堡風建築的名偵探們,如何在蒼鴉城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家族血緣之中,找出已經沒頭的OO的真相?
但其頭與頭能無縫接軌還能走如飛、走如輕功水上飄~還如飛龍飛就天的情節~讀來卻是有一點太過誇張,讓讀者深覺沒有現實感。
真要說「行屍走頭加密室」現實感最強的推理,應首推作家天地無限,已改編Netflix《誰是被害者》的原著小說《第四名被害者》。
本書細緻刻繪了臺灣社會寫實的生活日常,特別是鎂光燈下的媒體與社群生態,如新聞主播、唬爛名嘴與批踢踢鄉民的有夢問卦等。
為搶收視率的女主播們,各自使出渾身解數探查,結果挖出一具具被犯罪者命名甚至鑲嵌在內的「藝術作品」,密室之門就此打開…
這等同於獵奇犯罪型,針對屍體的「裝置藝術」與「科學拼貼」,但這種裝置藝術並不是裝置藝術,也不可以被視為是真正的科學!
因為這僅僅是推理創作中的犯罪型態展演,即使內容某種程度上,部分取材真實連續犯罪者喪心病狂的病態行為,但絕對不可效法。
若以多部屍體作為裝置藝術主題的拼貼求解,也可翻閱作家提子墨少女公主加貝爾殿下為首,易容組織破案的《星辰的三分之一》。
由英國倫敦地鐵串接的連續犯案,手法兇殘,卻彼此無關,唯一連結,只有那遺落案發現場的神秘圖文鵝卵石,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類仿科學怪人,一具屍體的出現,卻是由多人分部位拼貼合成作為謎團求解,則有尼爾.柯爾(Daniel Cole)《布娃娃殺手》(Ragdoll)。
這些作品一字排開下來,簡直已經不能單純說是換頭術的各種衍生變化了,甚至還達到了如僵屍復生,飛簷走壁穿牆的恐怖境界了。
看來想寫推理中,類志怪的無頭/換頭/飛頭/走頭與穿牆術的設計,多數的結論都是因為有了喪心病狂又時間很多的連續殺人魔啊!
最後如無頭作祟之物,下著不祥之雨的晚上,更引來作家林斯諺《雨夜送葬曲》裡,說是偶然與巧合,卻是命中註定的無力悲嘆。
臉書觸及率越來越低,本文作者寫到脖子硬,懇請喜歡文章的讀者,用力轉發分享與讚啊~不然作者也要變成無頭作祟之物惹~
★如作家同名三部曲的《忌館》、《蛇棺葬》與《百蛇堂》用喪葬禮儀,合寫的《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則是筷箸儀式的許願執行。
警語:本文僅適用推理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聊齋誌異章回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lly很喜歡國文課本裡〈勞山道士〉這一篇,因為無論是從蒲松齡的生命或是〈勞山道士〉一文來看都有許多可以深入探究的地方。
蒲松齡的一生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看,一是他跟父親,二是他跟當時的文壇領袖王士禎,三是他用《聊齋誌異》成就自己的一生。從這三個部分來看蒲松齡的生命,都讓我們反思一個問題:「何謂真正的成功?」
〈勞山道士〉是他代表作《聊齋誌異》裡面的一個名篇,也被選在許多版本的課本之中。除了蒲松齡自己跳出來說他是藉這篇諷刺傖父型的執政者外,是不是還可以從中找到其他寓意?
為什麼針對法術的描寫要聚焦在喝不完的酒和嫦娥的歌舞秀?我們是否也都是妄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王生?如果這篇文章中的酒色都虛幻不可得,那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化幻為真?Ally會跟大家聊聊對於這些問題的看法。
.........................................
Hello!我們三個是國文老師Ally、英文老師Cindy、數學老師Bonnie,剛好是高中生最討厭的三大主科。
因為有感於現今網路多媒體遠比課本紙筆更有吸引力,所以決定除了在學校之外,也在網路上分享我們教學、自修以及與學生相處的小心得。
如果你還是學生,你可以發現老師其實沒那麼討人厭😂如果你已經畢業,你可以在這裡找回一點青春回憶👩🎓👨🎓
Enjoy it and have a good time!
.........................................
粉絲專頁: 哪有這麼正的主科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93%AA%E6...
個人IG
Ally: ally_chuan_614
Bonnie: charmingteacherbonnie
Cindy: cindysung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