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流聚散》
畫畫到一半,小女兒不經意地跟我說,「媽媽,那個誰誰誰最近不理我。」
我不動聲色,也裝作不經意地回答,「喔,這樣啊,那…」
心裡正想著要怎麼接續這個話題,小女兒已經回復五爻楚留香的飄撇,「沒差啦,等他想講話再來就好啦。」
誰誰誰是小女兒的好朋友,戶外教學會預留車位給對方,鬼滅風行的時候,也會互相出借自己心愛的禰豆子和蝴蝶忍公仔,在玩具日分享。
但是,沒有甚麼原因或徵兆,一切就突然冷淡下來了。如同當初掏心掏肺和對方交好,也沒有甚麼原因或徵兆一樣。
聽起來好熟悉,只不過狗血程度是幼幼班等級,真想跟女兒說,媽媽的青春期,也上演過無數好著好著莫名切八斷的閨蜜小劇場。
小女兒看起來完全不需要我介入開導,她是一個可以和自己相處得很好的孩子,即使在邊緣來來去去,朋友忽遠忽近,也沒要沒緊。使我這個母親,不由得很羨慕這種開放自如的身段。
雖然世俗總是比較認同圓融和睦的價值觀,但勉強自己成為和任何人都能水乳交融的好咖,並不會讓人感覺快樂。當兩個女兒長大到足以顯露真性情的年紀,我反而鼓勵她們接納與生俱來的天性,不想合群,保持一點距離,也沒關係。
這是學習人類圖之後,改變我最深的一件事。練習著不把自己定位為萬能而正確的母親,視孩子為平等的個體,從她們身上發現、也承認,我始終不能的部分。
像是「沒差啦。」的隨遇而安,像是「等他想講話再來就好啦。」的放生等待,就是我一直拿捏不好份際的軟肋,未成年以前,時間都花在扮演裝聾作啞、幫腔作勢的傻白甜跟班上面。我很後來才知道,真正的情誼,說簡單可以很簡單,不外乎坦然接受雙方現在無話可說的狀態,不覺得尷尬;也尊重對方此時想從你身邊暫離的意志,不強自挽留。
我們的教育,卻很少碰觸到這一塊,怎麼面對沒來由地情濃轉淡,上週還約定下週見的朋友,不再見了,怎麼辦?
我在交友受挫的那些年,曾經求助周遭看起來對於交友很有把握的大人,他們勸解我,你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做了不應該的行為?虛心誠意向朋友們問明白,必要時就道歉。
我照做了,結果引來一場批鬥。七八個女生約我去偏遠的花園,一去到便把我圍在正中間,那些我聽過最惡毒最譏諷最嘲弄的語句,從四面八方轟然湧現,我想起聖經裡被丟擲石塊的失貞婦女,可能跟我一樣,神情木然顯得寡廉鮮恥,因為最後根本感覺不到痛楚,只渴望被結束。
領頭檢討我的,是我很崇拜的一個女孩,帥氣的馬尾,隨著鏗鏘語句有朝氣地上下擺動著。我才剛剛買好她會喜歡的早餐,我一直以為我們是朋友。
那之後,我學會接受,接受別人不想跟你成為朋友,其實不需要理由。也或者是,任何微不足道的原因,都會成為理由。因為你數學很差、講話很小聲、唯唯諾諾很像在說謊,諸如此類。
到高中以後,情況有一點轉變,大家因為看到我的文字,而重新認識文字後面的我。我開始擁有一些親密的朋友,會在緊湊的課程中間,交換塗滿青少年維特煩惱的書簡。然而,親密也有親密的煩惱,我發現,自己變得很在意朋友之間蛛絲馬跡的變化,每天都期待交流的質量維持在同樣的熱度。如果水平有一點點下滑,那一整天也會感覺自己跟著下滑。
我很不喜歡這樣患得患失的自己,不免有點自暴自棄,可能我終究不大適合和人群走得太近吧。上了大學,我選讀了最開放的大眾傳播,諷刺的是我生活得十分閉鎖。甚至在唯一自己追求而來的情感關係中,也要求對方過著和我一樣閉鎖的生活。
進入職場,朋友終於變得不那麼必須,聽到前人的告誡,職場上沒有真正的朋友,老實說,我真的鬆了一大口氣。幸好我原本就沒有甚麼朋友。也不大擅長交朋友。
唯一的缺點,是遠在女兒們還沒有開口向我討交友救兵之前,我在心裡也不停恐懼著,有一天她們會拿一些切八斷的問題來問,媽媽,我被切八斷了,現在該怎麼辦?作為時常被斷聯的、或負氣先喊切的一方,我也沒有答案。做夢都沒想到,女兒和我截然不同,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副全天底下的朋友都跟她切八斷了,也無所謂,老娘正好落得清靜。
她的回答,不禁讓我認真回想,從少年到中年的交友曲折,心態由悲憤、消極到坦然,這一切究竟是為了甚麼?
如果讓現在的我來回答,我會說,是為了讓我探索自身能量的殊異,瞭解投射者在能量中心的開放,是一種測試我「如何做出選擇」的考驗。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誤以為投射者的等待邀請策略,讓自己只能「被選擇」,而不是「做選擇」,所以在交友的過程裡,我永遠把自己當成菜市場收攤前的青菜蘿蔔,價格可議,買多送蔥,拜託選我。如此,糟賤了投射者最珍貴之處,即在於與正確能量連結時,我們能引導對方有效施力,自己也獲得走在正軌的滿足。
我也會說,有時交情的漸行漸遠,何妨當成是命運之流的巧妙安排。這一年,我的人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陌生的人連連攻克城池,成為私宴裡少數的賓客;也有熟悉的人一天比一天坐得遙遠,有天就突然出了遠門,說不準幾時回來。
也有一種變化,表面嚐起來有離別的無奈,然而你心裡明白,對方並沒有離開。很累的時候,你會接到她的簡訊,也談起會議爆滿的日常,順便告訴妳,嘿,我辦公室有個人的背影好像妳,我好想妳啊。
我寧可相信,生命中這些遠遠近近的離散重聚,都是因為我已經走在自己的渠道裡,我碰到的,都是應當此刻相遇的人。離開我的,他們在我生命中的作用與意義,已經完成。
回過頭,我一臉神祕地跟小女兒說,嘿,carol,妳知道嗎,媽媽覺得,我們都像魚,有自己最後要去到的地方。可是,每個人游的水道,都不太一樣,可能會一起游一陣子,然後分開游一陣子,也可能游一游,有些游向大海,有些游往池塘,就很難再碰到了。
小女兒睜著大大的眼睛回望我,媽媽,妳是在教我不要小氣的意思嗎?在一起玩的時候要大方,把自己玩具讓分給他玩?
ㄟ,不完全是,但很接近了。孩子,媽媽希望妳將來,審慎選擇和妳同流的人,讓你們的流,越游越寬廣。若有天,必須要東西南北分向,不要緊,順流聚散吧。
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長大了,妳會懂的。
聚散有時終須一別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侯孝賢的《戀戀風塵》裡,曾經無意間拍到顧車老李。那段戲是男女主角阿雲跟阿遠到商場買鞋,要回家時卻發現摩托車不見,兩個人焦急地找車的畫面。阿雲和阿遠沿著商場張望著騎樓下的摩托車,卻怎麼也找不到。鏡頭擺在拿女主角前面,隨著男女主角的前進,鏡頭緩緩倒退,畫面出現了皮箱店、眼鏡行、鞋店、五金行和西服訂做店,最後停在廁所附近。鞋店前面還有一個外國人在買鞋,他似乎意識到了鏡頭。不過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牽著玩具三輪車跟著阿遠和阿雲一段路,只是鏡頭光圈太大,影像模糊,我始終認不出來那是誰。到廁所時阿遠確定車不見了,他看中一台同款的摩托車打算動手偷車,阿雲不斷勸阻他:『嘜啦,嘜啦。』阿遠說:『儂著毋驚咱死,咱著驚伊無命?』要阿雲幫忙把風。
⠀⠀⠀⠀
阿遠最終還是在阿雲的勸阻下沒有偷車,也因此跟《單車失竊記》變得不同了。這個長鏡頭之前,有一個看似隨意的取鏡,主景是一個中年人,吸著像是插在竹管還是濾嘴上頭的菸,百無聊賴地站在摩托車旁邊。由於鏡頭是側著拍的,因此沒有拍到他的右手是從小臂齊根斷去的。沒有斷的那支手臂上有著青天白日旗的刺青,那個人就是老李。
⠀⠀⠀⠀
老李就住在商場的屋簷下,他的工作就是一有機車停下來,就拿著木牌掛在停在商場的機車手把上,名正言順地跟車主收五塊顧車費。當然沒有人允許他這麼做,但事情就這樣開始了。商場也沒有人問過老李是哪裡來的,老李也從來不說。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我童年時住在我家門口的退伍軍人老李,變成侯孝賢電影裡的一個鏡頭,連法國人都看過,說起來比小說還像小說。」
⠀⠀⠀⠀⠀
⠀⠀⠀⠀⠀
─ ─《#天橋上的魔術師》吳明益
https://bit.ly/3cVGVKZ
⠀⠀⠀⠀
⠀⠀⠀⠀
故事就從這裡開始,過去、現在、經典、創新、美化過的、未經美化過的,都將告一段落,有時候舊的回憶上會長出新的故事,有時候自身故事的結局還須仰賴他人代筆,第一次亦步亦趨跟著一部長篇作品,謝謝忍受洗版,也謝謝相伴同行,過完年後這一個多月來影像與文字美麗結合的痕跡就留在這裡:
⠀⠀⠀⠀⠀
⠀⠀⠀⠀⠀
EP01〈九十九樓〉、EP02〈小黑人〉── 中華商場的靈魂
https://bit.ly/2NIHBL9
⠀⠀⠀⠀⠀
EP03〈水晶球〉、EP04〈石獅子〉── 時代的鑰匙孔
https://bit.ly/2NKB7ve
⠀⠀⠀⠀⠀
EP05〈文鳥〉、EP06〈影子〉── 時間的魔法
https://bit.ly/3lD2m7u
⠀⠀⠀⠀⠀
EP07〈火柴〉、EP08〈錄音帶〉── 火車注定要在這裡轉一個彎
https://bit.ly/396qWbO
⠀⠀⠀⠀⠀
EP09〈金魚〉、EP10〈超時空手錶〉── 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https://bit.ly/39259SD
⠀⠀⠀⠀
⠀⠀⠀⠀
然後,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說的是初戀與成長痛,壓抑克制,寓情於景,一點也不像史詩,卻始終教人沉醉。開場彷彿坐進那輛時光列車,回到吳念真純樸的青澀光影,在城市鄉村之間往返,在聚散別離之間成長,無數個一人背米,一人背書包的日子在阿遠與阿雲這對青梅竹馬身上流轉,一則木訥寡言,一則溫良恭儉,男孩應有男孩的肩膀,女孩應有女孩的矜持,兩人相處時不見甜言蜜語,不見逾矩行為,總是像山嵐般繚繞再自然不過的熟悉氛圍,不僅早已認定對方,兩邊的家庭也樂見其成,他們就這麼一前一後前往台北打拚,彼此照應,彼此陪伴。
⠀⠀⠀⠀⠀
兩列火車並駕齊驅,面朝同一個方向,慢慢駛進了自己的軌道,因為命運、時間、環境注定會改變每個人,缺乏溝通的關係,缺乏承諾的感情,缺乏回應的互動,最後遲早發覺,不是什麼事盡在不言中還可以寄望對方心知肚明。就如旁人所言,少年是用大把時光徬徨,用幾個瞬間成長,他遠在金門,有人近水樓台,兵變的故事乍聽家常便飯,卻也是直到一封封查無此人的信件被退回,才在聲淚俱下的男兒淚中看見傳統社會裡男性的用情之深與不善表達,畢竟緣份確實勉強不來,用不著身為女生也能理解阿雲的選擇,城市有時讓人迷失,但對自幼處於被動的女性角色而言,更像是一種拿回人生主導權的覺醒,即使遺憾,即使內疚,即使愧對父母,一切也似乎情有可原。
⠀⠀⠀⠀⠀
貧窮、自卑、務農、挖礦都是《戀戀風塵》的背景,襯托鄉下孩子面對初戀的無疾而終,青春謝幕的成長烙印,再度審視尋常生活種種變與不變,沉默回到老家,爬上熟悉的階梯,聆聽老人家發發牢騷,凝視陰翳天光灑落烏雲縫隙,映照景物依舊卻滄海桑田的淡淡哀傷。整部電影不疾不徐的步調渲染出的心境終於在此時臻至完美,渺小裡有憐惜,無奈裡有透徹,酸楚裡有欣慰,惆悵裡有溫柔,挫敗裡有淡然,內心憂愁如詩,眼前山城如畫,帶領觀者以最深的感情銘記曾經發生於這塊土地的陰晴圓缺,愛恨離愁。
⠀⠀⠀⠀⠀
⠀⠀⠀⠀⠀
▍《戀戀風塵》修復版:https://bit.ly/2P1176b
聚散有時終須一別 在 Diamond(鑽石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安
人生、聚散不由人,得失天注定,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一切隨緣,是你的自然會出現。
煩惱天天有,
越計較,越痛苦,
越大度,越幸福。
把心放寬了,大事變小了,
把事看淡了,煩惱就沒了。
人生來、去、都不由我們所願。
生而為人,既然不能決定生死,
那就享受過程,活好當下。
平安健康是財富,
無災無難是幸福;
你遇見了誰,
都要好好善待。
前世因,後世果;
若無相欠,何來相見。
別比錢多錢少,無病無痛就好;
別比富裕貧窮,開開心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