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 #新聞短打 我們來看友邦海地發生的大事。海地總統摩伊士 (Jovenel Moïse) 當地時間週三清晨在太子港附近的私宅被闖入的槍手殺害,夫人也受到重傷緊急轉送邁阿密治療,讓海地動盪的局勢更加惡化。
海地是加勒比地區第一個脫離殖民統治獨立的國家,也是第一個由非裔主導、奴隸起義建立的國家。但她同時也是美洲最貧困的國家,2019年人均GDP只有1272.5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5,655元),1,100萬人口有超過一半在聯合國定義的貧窮線以下。長期的內亂、治安不佳以及無秩序讓海地長期處於低度開發國家之列。
上一次海地出現在國際新聞版面上,是2010年海地大地震,那一次地震幾乎摧毀首都太子港,絕大多數的公共設施都在地震中被摧毀,接著2016年的馬修颶風更橫掃整個海地。政府長期失能的海地仰賴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 (MINUSTAH) 協助重建,但在特派團於2017年結束任務後,海地的經濟狀況仍然沒有明顯好轉,治安敗壞、經濟不振的困境仍深深影響海地。
海地的問題不只有天災,也有長年軍事政變、政治鬥爭的問題,從1804年獨立以來幾乎沒有穩定的民主政府。2017年選舉出線的摩伊士總統在被暗殺前正陷入憲政爭議,反對黨指控摩伊士的任期早在今年二月屆滿,摩伊士則聲稱由於2017年的選舉訴訟導致他延後就任,他的任期應該算到2022年。
而在繼任人選部分,摩伊士總統才剛在週一任命新任總理亨利 (Ariel Henry) ,但還沒有進行交接。同時在先前一系列政爭中摩伊士總統解散了國會並延遲國會選舉,目前海地眾議院處於一個議員都沒有的懸缺狀態,參議院僅有1/3的議員在任。
更麻煩的是,依據海地憲法規定在總統缺位時應該擔任臨時總統的最高法院院長又因感染COVID-19,數日前才病逝,這讓海地立刻陷入了政治僵局。無論是目前聲稱暫時領導緝兇工作的看守總理喬塞德 (Claude Joseph) 或者週一才剛被任命的新總理亨利,似乎都未能真正掌握權力,海地看來還要動盪好一陣子。
台灣與海地有邦交,2018年摩伊士總統曾訪問台灣,台灣的農業技術團也在海地運作多年。在這裏我們希望海地人民能平安渡過此次政爭,同時我們也會針對海地局勢後續發展進行報導。
聯合國貧窮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522紐約時報
*【在危急的情況下,拜登面臨著嚴峻的中東新考驗】
鑑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停火,政府正在考慮如何重新調整其在該地區的政策,而又不會分散其他優先事項的注意力。走上了調解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之間長期衝突的重任,並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風險。白宮官員正在辯論如何重新調整其做法,以期避免另一場危機,這將進一步使拜登的注意力從其首要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上轉移:中國,俄羅斯和恢復伊朗核協議。為了提醒拜登先生更廣闊的議程,他星期五在白宮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面,討論包括北京的實力增長和朝鮮的核計劃在內的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us/politics/biden-israel-diplomacy.html
*【停火後的加蕯在瓦礫堆中甦醒】
每次戰爭結束後,加蕯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根據官員和聯合國彙編的統計數字,以色列的空襲造成230多人喪生,摧毀了1000多個住房和商業單位,使750多個居民無法居住,使77 000多人流離失所。聯合國補充說,十七家診所和醫院以及三座主要的海水淡化廠,輸電線和污水處理廠遭到破壞,使80萬居民或近一半的人口無法獲得清潔飲用水。超過53所學校遭到破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world/middleeast/gaza-war-ceasefire-israel.html
*【以色列的軍方蒙受沉重的傷亡,它的目標實現了嗎?】
以色列軍方說,空襲打死了數十名哈馬斯高級幹員,並摧毀了重要的軍事基礎設施,但是在勝利的定義上,難以衡量。經過十多天的戰鬥,至少有230名巴勒斯坦人和12名以色列人喪生,加蕯的醫院和其他基礎設施遭到破壞,這兩個基地的氣氛一片沉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world/middleeast/israel-gaza-war-ceasefire.html
*【任務尚未完成。停火促使以色列人失望】
停火生效數小時後,在加蕯以北僅十里之遙的以色列城市阿什凱隆,居民從房屋中走出來,在11天的激烈戰鬥中,他們被不斷發射的火箭彈包圍著,現在他們為喘息感到高興。只不過,和以色列全國其他地方不同,多數民眾認為戰爭沒有解決任何事情感到失望,並擔心休戰過早,取而代之的是,許多以色列人說,軍方本應繼續對哈馬斯進行猛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world/middleeast/israel-ceasefire-gaza-hamas.html
*【以巴衝突在紐約時報廣場上演多人被捕】
週五,紐約市曼哈頓中城,親以色列示威者和親巴勒斯坦示威者發生衝突,導致兩十多人被捕,至少有兩人住院。衝突始於時報廣場,並蔓延至洛克菲勒中心以南的一個小社區鑽石區,該區是許多猶太人擁有的企業的所在地,警方稱,截至週五中午,該市已逮捕27人,罪名包括行為不檢和非法集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nyregion/times-square-protest-diamond-district.html
*【拜登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
拜登總統說,他對朝鮮持續存在的核威脅感到“深切關注”,並在週五在白宮會見韓國領導人時,開通了一個新的特使外交管道。在一整天的會議結束後,拜登避免過去政府的錯誤,但他並沒有透露,所謂的與盟友進行新協商的細節。拜登先生還宣佈,美國將為55萬名與美軍密切互動的南韓部隊全力接種疫苗,並表示兩國將更加緊密地合作,以加快為世界上較貧窮國家生產冠狀病毒疫苗的速度。會見中,兩國領導人還宣佈了韓國在美國對電動汽車的半導體和電池的一系列投資。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5/21/us/joe-biden-news-today
*【拜登向共和黨提出了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但歧見仍在】
拜登政府週五向參議院共和黨人發出了一份兩黨基礎設施協議的要約,該協議從總統的最初提議中削減了超過5,000億美元,成為1.7兆美元的提案,白宮官員希望此舉能加快協商的步伐,但共和黨人迅速拒絕了這一提議,因為這並不能解決如何抵消支出的難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business/biden-new-infrastructure-offer.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衛生官員和國際援助組織正在觀察,以色列和哈馬斯激進分子之間,近兩週的戰鬥,是否在加蕯引發一波新的冠狀病毒疫情。聯合國曾警告,在戰鬥的第二週開始,新發病例已潛在激增。
#全球疫苗共享計劃Covax將獲得約2億劑嬌生疫苗,這筆交易最終可能會推動一項標誌性運動,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接種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週五表示,死於Covid-19和與Covid相關的原因的死亡可能是各國在其官方數據中記錄的死亡人數的兩到三倍。世衛組織數據,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可能已有約六至八百萬人死於Covid-19或其影響,而各國官方報告中記錄的死亡人數為340萬人。記者。世衛組織還估計,到2020年,至少有300萬人死於Covid-19,而官方數據記錄的死亡人數為180萬人。
#加州官員稱,加州接近全面重新開放,並承諾在6月15日取消對社會隔離的要求和對室內人數的限制。根據指導方針,人們需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或冠狀病毒測試陰性,就能參加大型室內活動。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戴口罩。
#兩項新的研究表明,多項Covid-19緩解措施-包括改善通風,要求成年人戴上口罩和進行頻繁的監視測試,可以幫助學校保持開放狀態,並使學生保持安全。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5/21/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mask
聯合國貧窮定義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一次搞懂Net Zero、Carbon Negative、Climate Neutral..... (04/20/2021 天下雜誌)
氣候議題是全球列強的最大公約數,淨零Nert Zero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責任,我們該怎麼做?
Net Zero、Carbon Negative、Carbon Neutral、Climate Neutral、Carbon Footprint,這些關鍵字,已成為2021年各國政府、各大國際企業與環境組織、民眾最關心的議題。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不僅是企業、政府營運必須注意的風險,更是永續發展的契機。《CSR@天下》帶你一次搞懂跟淨零有關的大小事。
文:黃昭勇
一、為什麼會有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
2020年1月,微軟(Microsoft)宣布堪比人類下一個「登月計劃(moonshot)」的挑戰:在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屆時,微軟從環境中消除的碳排將超過所排放的碳。微軟更承諾2050年將從環境中消除該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產生的所有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或因用電產生的碳排放。
2020年7月,蘋果電腦(Apple)公司宣布整個商業活動、製造供應鏈與產品生命中期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也展現出比IPCC(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負責研究和評估變遷的組織)設定在2050年更積極的目標,最終要達到零氣候衝擊。
同一時間,微軟串連NIKE、星巴克、聯合利華、賓士汽車、達能等各產業龍頭,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排放轉型。
可以看出,不管是淨零(Net Zero)、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碳中和(Carbon Neutral)還是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都是一種氣候行動的目標,都是要減緩、調適甚至逆轉氣候危機下的人類文明生存挑戰。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現在的氣候危機很大原因是人類工業革命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成了地球暖化升溫,如果不阻止地球升溫超過工業革命前1.5度C到2度C之內,地球很可能在2100年就不宜人類居住。而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一大關鍵就是在2050年以前,全球碳排放要降回2005年的水準。
因此,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等等,都是用來設定氣候行動的目標。
二、什麼是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
淨零、負碳排等等都是針對氣候危機的行動目標,對大多數企業/組織來說,這些名詞的意義可能很接近,進一步分析這些名詞的不同定義,就可以看出對企業/組織的不同要求與使命。
根據IPCC的定義: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是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清除二氧化碳達到平衡(衡量期間通常是一年)時,就代表達成碳中和,或是淨零排放二氧化碳(CO2)。
如果一個企業或組織清除的二氧化碳遠超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會達到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的效果。
淨零 Net Zero,是因為造成氣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不是只有二氧化碳,還有甲烷等等,要逆轉氣候危機光是減碳還不夠,必須是要減少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指的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接近零值。
IPCC指出,如果沒有自然的溫室效應,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會降到冰點以下,人類也無法生活。但燃燒化石燃料和濫砍濫伐等人類的活動,劇烈擴大了自然溫室效應,又會引起全球暖化。
科學家分析,地球的大氣99%以上由氮氣(N2)和氧氣(O2)組成,含量最高的氣體是氮氣(乾燥大氣中的含量為78%)和氧氣(21%),這兩種氣體幾乎不產生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主要來自於水氣,其次是二氧化碳(CO2),還有大氣中存在少量的甲烷(CH4)、臭氧(O3)、氧化亞氮(N2O)、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氫氟碳化物(HFCs)等也會導致溫室效應。
IPCC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汽車、飛機、發電廠、工廠中燃燒大量的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的CO2,增強了溫室效應;此外,排放到空氣中的溫室氣體生命期長達數10年以上且穩定,自從人類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的濃度急速增加,是最大的威脅。
至於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就是在努力讓各種溫室氣體朝向淨零排放之外,也考慮區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應,例如來自飛機凝結痕蹟的輻射強迫效應,企業或組織努力往零環境衝擊發展,就有機會達到氣候中和。
三、溫室氣體是怎麼產生的?
溫室氣體至少有下列七種:
二氧化碳(CO2),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時產生;
甲烷(CH4),主要由反芻動物(如綿羊和母牛)以及垃圾填埋場產生排放;
一氧化二氮(N2O),主要因為農作物的肥料使用和牲畜肥料使用過程排放;
氫氟碳化合物(HFC),主要來自冷氣、製冷設備排放;
全氟化碳(PFC),主要是鋁產業排放;
六氟化硫(SF6),主要由開關設備排放;
三氟化氮(NF3),主要在電腦製造過程中排放。
二氧化碳是對環境威脅最大的溫室氣體,不但因為排放大,並且它在大氣中會存在數百年以上;另一類生命期限長的溫室氣體是一氧化二氮,壽命也超過100年。
也因此,大多數企業/組織都把二氧化碳作為優先要減除的溫室氣體。
四、企業/組織要如何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
要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屬的企業/組織每年排放多少溫室氣體?有哪些營運或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因此要針對自己的企業進行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盤查,包括營運過程、生產製造。
在實務上,碳足跡盤查分為:
範疇一,是企業/組織直接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
範疇二,是能源的間接排放源,主要是用電、熱或蒸汽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
範疇三,則是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員工的移動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
盤查之後,就要針對各種溫室氣體產生的狀態去分析,可以減少的就減少,不能減少的就替換。例如在範疇二的用電部分,節電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但人類文明不可能不用電,因此就可以透過改變能源結構,像是大量採用再生能源替代燃煤或燃氣發電,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為何多數國家、企業都是設定2030或2050年為行動期限?
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當時的設想是多數目標要在2030年達成。例如,針對SDGs 1的消除貧窮,就要求在2030年前消除每天生活費不到1.25美元(約新台幣35元)的極度貧窮;或是在2030年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有負擔得起的潔淨能源可以使用、落實森林生態保護等等。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5)完成了《巴黎氣候協定》,有上百個國家同意在2050年以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巴黎氣候協定最重要的是同意的國家紛紛推動國內立法,將淨零目標立法,確保人類的共同目標可以達成。
美國在川普前總統時一度宣布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全球的減碳進程受到衝擊。但在拜登就任後,已經重新回到協定內。在拜登就任前,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也都提出了淨零時程,歐盟更是藉由綠色新政加速減碳工作。
因此,速度快的企業選擇在2030年達到淨零或是碳中和,最慢2050年達到這些行動目標,將會是所有企業與組織未來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933
♡
聯合國貧窮定義 在 讓人權機制一同成為捍衛永續發展的堡壘〉 【丹麥人權中心 的推薦與評價
正如前聯合國秘書長Kofi Annan曾言,壓迫並不是貧窮的反面,發展也不是自由的替代品。「唯有人民免於貧窮,國家才能真正稱做民主;而唯有人民不被排除在權力之外,國家才能 ... ... <看更多>
聯合國貧窮定義 在 本文内容由貧窮转换而来。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扶助貧窮,需要社會給予錢,愛和幫助減少貧窮人口仍然是許多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及世界銀行)的主要目標之一。 定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