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視窗九五上市】#超商買得到
大家用的第一款電腦作業系統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是從微軟的DOS或視窗系列入手,而在其中最具時代意義的可能就是「視窗九五 (Windows 95)」了。
Windows 95在當年的聲勢備受矚目(微軟的廣告費也花了數億美元),挾著視窗系列在全球的高市佔率,產品一推出必定造成全面影響。系統本身的優勢,如圖形化介面、硬體隨插即用、多工能力等,也都是革命性的。如早期DOS系統使用文字指令操作,需要額外學習,Win95的圖形介面則簡單易懂,降低門檻;其他像32位元多工環境容許多程式同時執行、進入網路時代及稍後掀起的瀏覽器大戰⋯⋯都已是電腦發展史的重要篇章。
跟隨英文版在1995年8月的上市,中文版也於同年11月28日在臺上市了。有趣的是,當年也是微軟首次與便利商店通路合作,讓消費者在超商就能買到。而隨著Windows 95降低使用電腦的門檻,帶來更廣大的電腦市場、更高的硬體需求,資訊產業的規模也一併擴大,使個人電腦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
#大家對Win95最有印象的是什麼呢
#彈珠台 #新接龍 #傷心小棧 #還是藍屏畫面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95/11/28
圖說:港都超商昨天起供應視窗九五電腦軟體,令消費者頗為好奇。
來源:聯合報
攝影:曾大年
歷史新聞
【1995-05-24/聯合報/41版/資訊專刊】
中文版視窗 九五世代交替
打開「我的電腦」 看看硬體配備是否齊全;整合程式、檔案、列印管理和控制台,「檔案總管」做你最佳幫手...
【李若松】中文版視窗九五作業系統是微歡發展世代交替的電腦產品,至少可領導未來五年風騷。從使用者觀點,用過中文視窗的資訊族,很容易熟悉「視窗九五」,開機的時候,螢幕出現「我的電腦」、「網路上的芳鄰」、「資源回收筒」三個圖形,左下角一個開關(START),就像電視開關遙控器,滑鼠一點就進入視窗世界,如果你還在發呆,儀表板會提醒你「請按這個地方,開始作業」。
奔馳在資訊世界,駕駛人上車先了解車況,將滑鼠移到「我的電腦」選項,視窗九五會立即報告電腦安裝那些硬體配備。過去裝印表機、音效卡、數據機、網路卡,最擔心視窗環境不知道電腦主機多了新成員,人工設定的結果不是新配備不能工作,就是和原系統相衝突;視窗九五只要添購設備具「隨插即用」的相容性,就能「隨插即用」,因此視窗九五環境比傳統視窗更能滿足功能不斷擴充的多媒體電腦。
軟碟、硬碟、光碟機分門別類有那些應用軟體,視窗九五的「檔案總管」會整合現有視窗環境的程式管理員、檔案管理員、列印管理員、控制台功能。好像成立「任務小組」,只管駕駛要辦什麼事情,自動叫出相關的程式或檔案執勤。電腦還記錄最近做過的事情,例如:最近一次用電腦寫信給女朋友,重新開機後,只要一個按鍵,就能瀏覽上次的信件。至於操作發生困難,按一下滑鼠右鍵,「視窗九五」就會依當時狀況,提供適當的指引。
不少現代人同時擁有兩部個人電腦,視窗九五的「公事包」能透過傳輸線,自動更新兩部個人電腦的檔案,讓攜帶型電腦維持與桌上電腦或網路檔案同步。 新視窗想上網路更方便,「網路上的芳鄰」可掌握網路上的其他電腦,拷貝其他電腦提供的檔案更方便。新系統也具環保觀念,沒有用的檔案、程式,只要丟進「資源回收筒」,就可移出視窗;一旦後悔,只要在硬碟空間未移作他用前,還可到資源回收筒恢復資料,不像過去視窗不慎刪除檔案,無法補救。
熟悉DOS系統的玩家很習慣下指令,視窗九五除可單鍵切換到DOS操作外,視窗下方有一工作列,用「start程式集、MS-DOS模式」,就直接進入DOS做事;至於舊視窗軟體,也可用「start應用程式名稱」直接呼叫視窗應用軟體。傳統DOS、視窗程式或檔案名稱,都限制主檔名八個字母、附屬檔名三個字母;視窗九五不僅可用長檔名,中文版還可用中文長檔名,讓使用者更方便操作。
此外,視窗九五是卅二位元多工的環境,「一心多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以往電腦必須等待列印文件,視窗九五搭配卅二位元應用軟體,可同時列印及編輯文件,或執行其他程式。
視窗九五工作不忘娛樂,四部電腦玩拱豬,未來四人在不同地點打麻將,中山大學發展網路多人參與同樂拼圖競賽,使個人電腦不再是資訊孤島。
目前多數光碟片已是視窗版本,因為視窗九五的圖形能力更強及「自動執行」(Autoplay) 使玩光碟軟體,就像聽雷射唱片一樣簡單,可預見下一代多媒體光碟將使資訊族生活更有趣。(李若松)
【1995-11-29/聯合報/07版/綜合】
視窗九五中文版 台灣正式上市
售價七千九百元 被指訂價過高 台灣微軟:只是「建議售價」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全球知名軟體「視窗九五」的中文版昨天正式在台灣上市。台灣微軟公司計畫以新台幣三千萬元的廣告行銷費用、特價促銷、附贈應用軟體和網路帳號等方式吸引買氣,不過,台灣的電腦族並未出現半夜大排長龍等著購買軟體的狂熱。
視窗九五中文版標準版在台灣的售價高達七千九百元,和美國上市的「視窗九五」標準版價格為一百九十九到二百零九美元(約為台幣五千四百元到五千七百元)相比,被部分消費者抨擊訂價過高。台灣微軟則解釋,價差主要是因為版本需要中文化,進口時也有關稅;此外,這個價位是「建議售價」,台灣地區的零售業者可以視需要自行給予折扣。視窗九五今年八月底在美國上市後,迄今已賣出九百萬套,台灣微軟公司估計,到明年底為止,台灣地區現有的五十萬名合法前一代視窗軟體用戶應有兩成左右會升級,加上國內電腦廠商併售、以及使用者自行購買新軟體,總銷售量將可能超過三十萬套。
由美國微軟公司推出的「視窗九五」,強調操作比過去容易、方便,讓使用者更容易接近電腦,在中文版推出前,已推出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等版本。 台灣微軟昨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產品發表會,並邀集三十多家廠商共同發表符合「視窗九五」規格的卅二位元軟體,國內也已有十四家個人電腦廠商將在出售電腦時,併售視窗九五中文版,台灣微軟並和7-ELEVEN簽約,在便利商店出售。
大眾電腦副總經理張朝深表示,視窗九五推出,代表電腦進入卅二位元時代,因為技術層次提高,可以研發出功能更多更好的軟體,電腦硬體他將隨之升級;因為操作容易,一次能執行多個功能,使用者更能接近電腦,讓電腦幫自己節省時間。
中文版視窗九五保留英文版所有功能,包括長檔名、多工作業、即插即用等特色,為符合中文使用者需求,還加強造字、便捷中文輸入等功能,為了提供諮詢服務,台灣微軟公司增加五十支電話線路,以應付客戶在安裝時所遇到的各種難題。
聯合報英文版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已進入五角關係
任何決策,都是基於決策者當時的「認知場景」(MindSets)。所謂認知場景,簡單說就是思維結構和情緒的長期黏合固化後的框限。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社會對台灣國安處境的主導認知場景是所謂的「兩岸關係」。隨著時空推移,才好不容易由「二」進化到「三」,懂得了用「三角關係」看台灣國安,也就是「中美台」三方博弈的視角。
少有人注意到的,從2018年開始,這種三角關係的認知,已經開始失效了。取而代之、正在快速發展的是一種「五角關係」。哪五角?請繫好心理安全帶,那是「美利堅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共、台灣」這五方。或許用英文來表達比較清楚,五角就是:The United State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China,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CP)、Taiwan。
這絕不是語言遊戲,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明顯的分水嶺啟自2018年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那場震驚世界的演講,裡面他首度嚴格區分了「中國」(China)和「中共」(CCP),並直指「台灣」(Taiwan)是「中國」及「中國人民」的制度進化的指南針。
從那時到今天,美國國會、白宮的各種文件以及發言中,對「中國」和「中共」兩個概念的用法,區隔越來越明確。更進一步的,對「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使用場景也開始區隔。從國會兩黨議員、總統川普、國務卿龐貝奧、國安會的博明,例子多不勝數,這裏就不列舉了,有興趣的讀者可回顧。
以最新的關鍵文件為例。這份長達20頁的文件名稱是《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川普總統已經在5月26日簽字,白宮在5月27日遞交國會。
這份文件是美中三聯合公報以及建交四十餘年以來的政策分水嶺,有人稱之為一份「指控書」,有人稱之為美方對中方的「最後通牒」(Ultimatum)。閱讀此16頁文件的翻譯版本,或許也可以看出內容之嚴厲,但是不容易看出本文所稱「五角關係」的奧妙。
原英文版內的用語,「China」用了 54 次,「CCP」用了35次,「PRC」用了 76次,「Chinese people/Citizen」用了8次,「Taiwan」用了 5次。最重要的觀察點是,文件中對「China」、「PRC」、「CCP」三概念的用法並不是通用的,其指謂在上下文的脈絡中,多數指的是三件不完全相同的東西。
簡要的說,在這份文件中,中國(China)是一個由地理邊界構成的國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是代表這個國家的政治符號,而中共(CCP)是正在一黨專政統治這個國家的政權,文中還五度用「政權」(Regime)而不用「政府」(government)形容中共。
舉出幾個最突出的例子。在「挑戰」這一章的第三小節,清楚明白表達了歡迎「中國」China成為國際的一員,但不能接受「中共CCP」 的方式和手段。再如第四小節中,明白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國家體制在CCP政權下走偏了。在「方法與方式」這一章中,清晰說明了美國並無意干預PRC的內部治理方式,但是也絕不對CCP的自我論述方式讓步。另有一個重點,文中幾度提到習近平,但是給予的職稱都是「總書記」,而非「主席」或「總統」,關鍵語句是「黨和政府不分,習總書記移除了總統任期制度」。
對於台灣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只在「印太關係」中定義台灣,以澳洲、印度、東南亞、韓國、日本等等國家來襯托台灣的角色。
以後美國的國會和白宮,在論述大局時,肯定將越來越區分「美國/中國關係」、「美國/中共關係」、「中共與中國的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性」等等不同的認知場景。美國的盟國,勢必逐步跟進。
台灣的認知場景已經遠遠落後了。多數人腦中概念和用語還停留在「兩岸關係」,少數人懂得使用「美中台三角關係」,但幾乎無人懂得與時俱進、用「五角關係」來細膩化台灣國安的戰略及戰術。
認知場景和相關論述不追上現實,對台灣的主體性和國安都是不利的。
(本文原刊於2020-05-26 聯合報)
聯合報英文版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ow Taiwan Is Keeping COVID-19 at Bay
https://bit.ly/2WzZg8b
聯合報新媒體中心推出的英文版專題「台灣如何抗疫」
製作團隊透過互動時間軸,記錄台灣政府100天來的防疫關鍵作為,作者們爬梳了台灣CDC官網與WHO官網的資料,並對照世界各國與台灣的疫情曲線,運用簡潔的動態閱讀體驗,快速讓世界知道台灣如何防疫。
希望與世界各國分享台灣成功抗疫的過程與成果,將台灣防疫作為提供國際參考,幫助其他國家防疫,同時也向國際發聲。
歡迎大家和外國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