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首要法則 #別想太多 #行動就對了
這項重要準則其實還需要補充說明才算完整。行動很重要,遠勝過繞著相同的念頭原地踏步,因為原地踏步產生的海市蜃樓幻想,在現實的風吹撫之下就無影無蹤。如果不知道目標何在,再老練的船長也難以將船順利駛入正確的港灣。
人的目標總是發自於心,不過我們不該任由想像張狂蔓延,人有時候會一時興起發揮想像,讓創意天馬行空,產生一個又一個個遙不可及的白日夢。內心真正的聲音其實並不叫嚷喧嘩,而是輕聲細語道出事實,所以想要清楚理解就必須靜下心。
傾聽內心的聲音吧,問問自己眼中如此值得追求的目標,是否在達成後真的會帶來快樂?換言之,不要任憑想像陷入不具體的極喜狂熱並因此一頭栽進目標,反而應該拉開距離沈澱。
有時候空虛感會蔓延內心。原本充實了心靈的目標已經順利達成,這時候的空虛常令人難以忍受,就像陰暗的黑洞般威脅著心靈。
這個空洞當然總得想辦法填滿:目標頂多只能帶來一時的喜悅和滿足,但是人生還得繼續下去。想像力時時刻刻把我們推向未知的目標,渴望更多同樣的事物,或是追求更多新鮮感。
無論是暴飲暴食、嗑藥吸毒或性愛沉癮,都在這惡性循環中不斷輪迴。很多人的想像還沒成形,就如泡幻影般消滅了,這時候面對空虛只會一再需索無度。但是傾聽內心的聲音,後果便截然不同,達到真心渴求的目標時不會空虛,而是平靜踏實。
#快樂的第二條法則 是 #辨明自己真實的渴望。
我們要做的是傾聽內心,不要任憑我們的心思跟著想像隨波逐流。
瓦哈力慢慢覺得自己似乎有所感悟:原來內心的確會渴望某些事物,不過還有一件事情他仍想不透,於是問道:「大師,現在我了解到追隨內心的重要。不過若已經確立了真心渴求的目標,那麼在預想未來時仍然應該低調嗎?」庫瑪迅速思考了一下回答:「若能尋得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自然就會滿足了。」
滿足可以定義為「得到想要的」,一般人也多如此詮釋滿足二字,然後接二連三想著自己接下來想追求的目標,腦海也同時出現種種想像畫面,一幅幅生動的景象誘惑人心。
不過倒也可以稍微轉變一下觀點來看「滿足就是得到想要的」這句話:人要的越少,自然越容易滿足!
🟧安妮塔非常想要成為知名歌手,這樣就可以百萬元進帳,還夢想著能搬進加州馬里布海岸的別墅,並嫁給喬治克隆尼。
🟧芭貝特熱愛唱歌,儘管收入不高但是生活過得還行,常慶幸公寓的租金不高,深愛著同為樂團吉他手的男友。
各位猜猜看哪一個人比較感到滿足?答案非常明顯,而且在進一步的發展中也得到了驗證:這兩名歌手都在選秀節目中被發掘,而且簽下了小小的唱片合約。安妮塔對於這樣的好消息嗤之以鼻,芭貝特卻狂喜到九霄雲外去了。
過高的期待和「雄心壯志」就這樣抹殺了芭貝特的滿足感。
小豬瓦哈力還有遲疑:「可是我擔心,自己會因為這樣簡單易行的小目標而失去動力。」庫瑪說:「如果目標簡單易行,又何需能夠動搖山河的強勁動力呢?」
許多人擔憂自己會因為目標不夠遠大而喪失動力,就此其實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
👉第一個應該提出的問題就是,如果人無法因此感到滿足,又為何需要這些「遠大目標」(例如豪華別墅、名聲榮譽、出眾的工作)?人會為了滿足而追求目標,但是如果其實已經安於現狀、無需外在目標,就算處在某個小漁村也能怡然自得。
👉第二個重點是,人其實不需高遠的目標,也能夠全心投入。重點在於追求的目標是否能夠帶來快樂並且和價值觀一致。如果是的話,那麼原先的「終點」也將變化為一條「通往終點的線條」,因為歷程本身也就是目標。
卓越成功的人士除了目標之外,還會抱持著一套價值觀,透過人生終極目標發揮這套價值觀。但這個終極目標是否能達成並不重要,「成功」的定義也無關這個目標是否有達成。這個目標可能是宗教人道的精神(例如德蕾莎修女),可能是對於藝術的熱愛(例如畢卡索),也可能是科技創新精神(例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綠色和平組織創始之際,創辦人心知肚明自己不可能達成這個終極目標—─人類不再破壞大自然。儘管如此,他們並未因此感到不滿或喪失動力,因為努力過程和終極目標已合而為一。該組織的發展也令人敬佩:成立之初不過只幾個人,至今已然成為全球知名的重要組織,來自超過一百五十個國家的成員人數高達五百萬,對於生態保育有極大的貢獻。
價值觀和目標之間的關鍵差異在於,價值觀能夠轉化蛻變,因為價值無法「達成」,而是要在生活中實踐。價值觀是言行的基礎,一言一行都是價值觀的體現,而且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見一斑。舉例而言,人在採買衣服是便會以價值觀判斷決定,如果「漂亮」在心中佔的份量最高,下的決定往往便會不同於講求「簡單」、「獨特」或「舒適」的人。
你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還是依據他人的價值觀過日子?前者能使人生圓滿充實,後者則會讓人感到空虛不滿。
--
🏷本文摘錄自《#烏龜的七個秘密:歐陸最暢銷自我凝聚練習,讓平靜安穩由內而生》,作者龍悠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與治療師,現居慕尼黑。朗諾德‧史威普是管弦樂團演奏家和冥想教師。兩人合著有多本心靈立志類的書籍,在歐洲極富聲望,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現代心理學、當代哲學等,將人生智慧傳達給讀者。
★德國經典暢銷書籍,穩居亞馬遜心理勵志類排行榜13年!
★歐陸最受歡迎靜心抒壓著作,讓人平靜穩妥的生活原則
★向烏龜學習7個大智慧,在庸碌的世界中找回內心
本書是歐陸最受歡迎的靜心抒壓著作,探究人該如何擺脫外界束縛,將焦點轉向自己,讓內心自然湧現快樂、滿足與力量。
主角庫瑪是一隻烏龜,牠常說出生動又容易實踐的金句,幫助動物王國的同伴們找尋方向。牠與同伴們之間的趣味互動,又印證了「知足與安詳只能由內而生。雖存於內心,卻有許多途徑可抵達」的道理。
烏龜隨時能向內縮回,自我凝聚。牠看似緩慢,但並沒有拖延或懶散,而是動靜皆宜,以自身最佳的速度穩健向前。牠不疾不徐,因為認清了自己的本質。
人若是懂得運用同樣的道理,引導感官和思緒向內回歸,便能擺脫世俗的煩惱,克服每天所遇大大小小的挑戰。而安然感與力量,也會因此從內而生。
📖 讀起來!https://tinyurl.com/y32ll63g
🏷 遠流粉絲團
聲望作者定義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ZM:『“馬政權發跡以後,建立了國共兩黨的平台(指導方針),對台灣全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在野的民進黨也腐敗地用「愛台灣」的口號來掩飾他們不正當的行為。
我們必須打破這樣的狀況,把遭受獨裁政府玩弄的台灣變成自由豐饒的國家。為此台灣人必須成為具備自我統治能力的現代「公民」。”
問:以上這段沒有台灣價值、不藍不綠、假中立好棒棒的話是誰講的?
(A) 黃國昌
(B) 林飛帆
(C) 柯文哲
(D) 范雲
.
.
.
.
其實答案是 (E) 李登輝
而且不是早年,是2016才最新講的
.
其實李登輝才是真正台灣第三勢力的第一創始人,他的領導特質是「平衡感」很強,他其實講過很多”沒有台灣價值“的話,而且是整個生涯都有在講,包括:
・他非常感念與感謝蔣經國
・他認為政府有錯,代表政府道歉,但覺得不要搞轉型正義,應放過去的人一馬
・覺得過激抗爭沒有必要、鄭南榕那樣搞沒有必要。你來爭我們就會開放
・領導國家的人不應該煽動民粹,而是應該平衡統御各個政黨的意見,促進國家和解
最有趣的是,這些話如果遮起作者,你感覺會好像柯文哲講的一樣,然後就怒起來
但如果是李登輝講出口,你會覺得完全沒有問題
所以,顯然不是路線有問題,而是帶領的領導人有問題
.
為什麼李登輝不會讓人覺得“變來變去”,而柯文哲會?
.
因為李登輝的核心價值是「民主主義」
這讓他可以自圓其說、邏輯自洽的解釋所有批藍又批綠的言論
他的平衡主義,也是一貫的領導風格,所以並不是變來變去
.
柯文哲主要還是在香港與對中國的態度上有問題
民進黨對中與對港的態度,毋寧是台灣民族主義 + 民粹主義(煽動恐懼)
.
但是若不想跟民進黨的路線,還是有1996年台灣飛彈危機的另一種李登輝路線可學
李登輝 1996 的路線= 台灣民主主義 + 發揮領導力(鎮定民心)
.
台灣民主主義李登輝很常說:他說台灣的民族主義對中華的民族主義,
是2000萬對13億,沒有勝算,必須以台灣的「民主主義」對抗中國
如此才有普世的價值與背後的援軍(這個路線就是現在蔡英文在搞的)
.
發揮領導力(鎮定民心):當年96年其實情勢比2018險惡太多了
但李登輝說「我有十八套劇本」「阿共再大也沒我爸大」「我很了解共產黨啦」
.
在國民面前都一副哈哈笑很有自信的樣子,這種就是不走販賣恐懼的路線,發揮領導力
.
.
但柯並沒有像李那樣,有讓人感覺:有種民主主義守護者、或是自由人權守護者的熱情
柯很少在講在提倡這個,只有很含糊地講:價值觀還是西方的那一套
這樣很讓人感覺不出來
當時民進黨在香港問題上,以台灣民族主義的姿態對撞的時候
柯文哲是避戰,還有diss民進黨不對,但自己也並沒有展現出國家領導人級的格局
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問題
.
由於李登輝也有更多本土主義、民主主義的話語,聲望非常高,領導力太強
所以李登輝這些比較「平衡中立」的話,其實都被偏綠的社群有意無意的消音低調
.
偏綠的社群總是宣傳李登輝比較民主、比較本土台獨的那一面
但對於李登輝同樣批判民進黨腐敗、倡議和解的一面,則是集體有意無意的裝死
.
所以,第三勢力的路線,其實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是一直沒有人能「正確的執行」
.
其實十年前,2002-2006,李登輝被國民黨開除後的台聯搞不太起來
有民主轉型剛開始,兩邊仇恨還很激烈的時空背景
.
到今天已經20年,換了兩個世代了,其實台灣的第三勢力空間是有的
只是政壇領導力凋零,無人能把價值觀非常明確清晰的定義出來,然後統率群眾,
如此而已
.
李登輝有寫了一系列書,真的很推薦有興趣的人去看
一個國家領導人(或企業主)的領導力,可看「最高領導人的條件」
哲學可看「武士道解題」,講的是「公意識」
台灣的國家發展路線,可看「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
(這本2012年李登輝寫的書,書裡李登輝就預言了資訊時代獨裁者會操控資訊,
預言了訊息戰的到來,非常驚人!)
第三勢力等見解,可看太陽花學運左右成書的「餘生」與「新台灣的主張」
.
現代網路時代的氣氛太浮躁了,要解讀政治
看一堆網紅和側翼粉專胡說八道,一點意義都沒有
你缺價值觀?我們的老總統早全部寫給你了,多看多研究吧』
Re: [新聞] 柯文哲轟帶風向 賴品妤火大開嗆:我講話就這樣、要被抓去關了是不是? https://disp.cc/b/163-cDQa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cDNk
聲望作者定義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名家縱論
如蘆葦般被政治壓傷的媒體
蘇蘅
蔡總統(左)在競選期間與網紅波特王合拍影片。圖/摘自波特王YouTube
二○一八年蔡英文在九合一選舉重大挫敗後,聲望重挫。但打不死的民進黨也展開復仇之役,不但硬生生把「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極其扭曲地畫上等號,更硬把一國兩制親中紅帽子扣向藍色陣營,展開更強勢的復仇大反擊。
去年三月,蔡英文還在號召「我們要讓製造假新聞的人得到警惕,我們要向全台灣的假新聞說不」,但這次選舉,主角已不是「假新聞」,而是民進黨如何利用法律和程序,舖天蓋地操作各種媒體,成就其反傳統的領袖形象。
首先上場的是不再獨立的NCC。過去NCC處罰媒體最多案件是「節目廣告化」,但二○一八到二○一九年卻開始「重視新聞台涉失實和偏頗報導」,理由是報導特定政治人物比例太高,不符合其新聞製播與倫理規範的「謹守中立、客觀」。這很像是川普在二○一七年曾嚴詞譴責NBC新聞太偏頗、政黨傾向太強,應該吊銷執照。不過,美國主管機關FCC並未照辦。
今年媒體更赤裸裸地各為其主做政治宣傳,政治和媒體眉來眼去,完全不遮掩。先是林崑海旗下三立電視主播林楚茵被民進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接著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展開全面抹黑抹紅抹黃,偏綠媒體在處理韓國瑜相關新聞,幾乎每則都以負面角度報導,無中生有,斷章取義,最後整個國民黨拒上三立政論節目。媒體界這樣滿天烏雲,還是歷來選舉前所未見。
利用假帳號進行網路戰是另外的新招。國外專家拉奧(Venkatesh Rao)曾反諷,網站和媒體並不是讓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反而變成科技運用毫無節制,使用者只是被控制的機制,點擊按讚的開關而已。網路操縱者也沒有道德下限,許多網軍刻意避開有用資訊,運用假訊息和誘惑的標題,促成下一次點閱和仇恨的煽動。這種向下墮落的生態鏈,便是楊蕙如們的生存寫照。
蔡陣營也收編台灣重要網紅。從訂閱數達兩百多萬的蔡阿嘎,到只有十多萬的Best of Taiwan,無論是「總統做什麼?」、阿滴英文的「我剛下飛機」,黃氏兄弟的「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充滿社群未來感的設計」,到去年十二月波特王「今天撩蔡英文總統」,波特王更多了「全世界第一個撩總統的YouTuber」頭銜,網紅節目成為政治鬧劇的舞台,但也成功轉到主流媒體,發揮影響力。
最後一波則為限制言論自由。二○一八年六月,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蘇震清提案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第六十三條散播網路謠言開罰條文,內容無關候選人之間的競爭,而是究辦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的案例,外界戲稱「查水表」,南北至少上百件,有如卡夫卡小說「審判」般荒謬。形成網路世界人人自危。
去年十二月卅一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反滲透法」,許多台商擔憂會在台灣的法律中被定義為「滲透」。對媒體來說,在執政黨換照威脅下,更多了牢獄之災的恐懼。
當蔡英文聲言要用選票守護民主自由的同時,她下令國會逕付二讀限期三讀通過「眾人皆曰不可、沒有行政院版本、沒有委員會審查、沒有主管機關」的反滲透法,她忘了「程序正義」才是民主不可或缺的元素。
當蔡英文發言人林靜儀說出,「統一就是叛國」,當網軍沒有人性圍剿挺韓的愛心菜販陳樹菊是「沒有資格活下去的咖洨」,凸顯綠營在社群媒體「寸草不生」的打法。
這次選舉猶如意識形態自由的試煉。無論獨或統都是個人獨立判斷和偏好,不應受到任何公開辱罵或騷擾,媒體更不應對想法不同的人沒有同理心,欲去之而後快。
二○二○年的選舉,媒體全部戴上魔戒;為了搶奪魔戒,部分媒體扔棄專業倫理,也毀掉自己的公信力。「被壓傷的蘆葦,它不折斷」,台灣的媒體公信力一再斲傷,有修復的一天嗎?身為傳播學者,我只有這樣期待著。(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