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聽損基因異常 在 寶總監的寶之國與他的狗王子 Empire of Director Bao & Niku & Bak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嗨小粉絲們,我已經好多了,謝謝你們,不要再傳訊息鼓勵我了哈哈,因為其中有混合認養文還有什麼狗的皮膚問題還有狗吃東西的問題等等,訊息都要爆掉了有時要回答會找不到,沒回答你們我覺得很不好意思,然後亂點又會不見爛FB。
很感謝鼓勵我的小粉絲們,你們在貼文下的留言我都有看到,所以留言在貼文下就好了,真的很感謝你們不嫌棄我講出這麼多負面的東西。
最近工作很忙剛好轉移注意力,然後拉長了睡眠時間,已經好很多了,藥量也減少到跟之前一樣(但是肝臟發炎和肋骨下肌肉拉傷還沒好超級痛),醫生說要兩週才會好,害我現在喉嚨癢都不敢咳嗽,一咳嗽就超痛。(大拇指撞到如果是8-9,那1-10的程度,我這個痛咳嗽時應該有8.5)
跟大家分享這張照片(第一張),我今天早上拍的。
第二張是巴褲過世當晚我坐在他骨灰罈旁邊哭時拍的。
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相信或是覺得我在唬爛,但這是真實的照片。
巴褲走了的當天我從台南帶他的骨灰回家,洗澡完之後,我坐在客廳大哭,然後我發現大腿上有一道爪子抓過的痕跡,是碳但是擦不掉,我只有看巴褲最後一眼時摸了摸他,然後上半身靠近火化的爐台和所以手有沾到炭,但我下半身根本沒靠近,而且有穿很厚的褲襪,根本不可能沾到,而且我洗澡是用沐浴球一定搓得掉,我洗身體都洗兩次,我覺得是巴褲告訴我他回來了,那個痕跡大概四五天才慢慢消掉(照理來說不可能,因為我以前畫炭筆素描,整個手都是黑的,但炭粉洗一洗就掉了)。
然後我通常睡覺時會吃安眠藥,我吃的安眠藥會讓我不做夢,因為夢都是在淺層睡眠時發生的,我跟醫生要求安眠藥的原因是因為我還有自律神經失調,所以我有時壓力大沒吃我會睡不著(一般沒事我就儘量不吃),第二是因為如果我的憂鬱症發作,我做的夢一定是惡夢。
我不知道人類的大腦是不是都一樣,但是我的大腦是只要憂鬱症發作,一做惡夢就全是那些過去不好的回憶湧上來,好像在看VR實境一樣非常真實,然後我的手會亂打床頭櫃和其他地方,因為在夢裡掙扎,但是安眠藥的關係,我沒辦法醒過來,所以嚴重時起床手常常瘀青。
在之前和巴褲住在一起時常常發生,他都會狂吠或是用鼻子用力的撞我,或咬住我的手讓我醒過來,有次醒來時他咬著我的手,因為那時我的右手已經撞床頭櫃撞到流血了,這些我都有跟阿培和我兩條秘書和小提琴老師說。
這張照片是今天早上拍的,我昨晚吃了安眠藥又做了不好回憶的惡夢,我想我應該又在夢裡掙扎,因為我右手的右側整個瘀青,後來巴褲出現在我的夢中很用力的大吠一聲,然後咬住我的手。
今天起床時嚇了一跳,看到撞出來的瘀青我其實不意外,但我看到夢中巴褲咬我的地方留下了兩個洞,雖然有血但是不會痛,現在已經癒合差不多了。
我想巴褲想跟我說他一直都在,我很感謝他去了彩虹橋之後還一直保護我,他真的是一條很有靈性的燙男。
這些都是真的,我不需要唬爛,我知道這陣子生病寫的這些很多人不喜歡看,當然我也有看到很多人退讚,還有人傳訊息說不要裝可憐討拍等等。
其實我並不在乎,因為人生活著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剩下醒著的時間其實很少,當我真的狀況不好時實在沒辦法假裝幹我今天還是一樣好爽啊,然後畫些歡樂的狗養人類系列,我坦蕩蕩的只差沒有裸體因為會被抓,雖然我儘量不把負面的是寫出來,但這次實在有點嚴重,才想說跟大家說一聲。
以下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憂鬱症的原因(我那時也做了很久的研究)
1、基因遺傳、家族中曾有精神疾病病史。
2、遭受重大壓力事件或重大失落和重大傷害。
3、人格特質。
4、早期成長的負向經驗。
5、腦內神經物質失調或內分泌異常。
6、多重慢性疾病或腦部相關疾患。
7、酗酒或藥物濫用等成癮行為。
憂鬱症的引發並非單一原因,簡單來說,如果同時具備越多因素,發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樣,憂鬱症也是一種腦部的疾病,由於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或腦部區域缺損,使得腦部功能失調,進而出現各種精神症狀。
以上,我的醫生說我是2.3.4.5.6,(尤其5最嚴重所以我要吃藥)有夠衰小,我以前也沒辦法理解為什麼人會得憂鬱症,後來發現這也是一種腦部的疾病,但大多數人沒辦法理解。
如果有人跟你說欸那個人是肖欸是神經病腦子出問題,你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但憂鬱症大部分人就比較難理解,憂鬱是一種情緒,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有些人會想說靠北生活都忙不夠了你還有時間得憂鬱症,但其實憂鬱症的人是腦子裡面生病了,只是一般人看不見而已。
憂鬱症發作時,你看出去的世界是灰色的,你會覺得很絕望,做什麼你都不會感到快樂,那是一種很痛苦的感覺,有時嚴重時還會晃神,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之前在美國和台灣都看了諮詢師,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是,藥如果醫生開了你一定要吃,但不能過量,隨時回診跟醫生討論藥量增減,睡眠一定要充足要夠,不可以隨便斷藥。
我之前自己斷藥了一週,結果非常的痛苦,因為我還有自律神經失調,我身體很累但我的精神卻睡不著,整整一個星期睡不著而且胸悶不能呼吸,後來去醫院拿到藥吃了之後才好一點。
然後如果旁邊的人很煩一直靠北,你一個人帶著狗或貓或什麼動物都可以,你就離開那些叫你硬要看開點或給你負能量的人。
狗最好的地方是,他給人類一種:「沒關係,我都在,我陪你,我站在你這邊。」的感覺,如果那時我回台灣時沒有巴褲,我應該早就葛屁了。
然後要吃東西,吃不下就用喝的,另外,之前一個美國一個心理醫生跟我說,難過時就試著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如果身體許可,可以去走走路或運動,曬點太陽。
找諮詢師談個幾次,主要是把垃圾吐出來,因為他們會聆聽,不會硬要你怎麼樣也不會說教,會讓你自己發現問題。
如果還有時間,中西醫可以一起看,西醫緩解症狀和治療,中醫調養身體也同時治療,睡覺時間要夠,轉移注意力,把髒東西吐出來,定時吃藥,我覺得這樣會好轉的比較快,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傷口和疤痕永遠都在那邊,有些傷口就算已經結痂了,有時碰到還是會痛會流血,你不會忘記也很難忘記,也不需要刻意去原諒,我們是凡人不是神,只要自己繼續往前走不要回頭看,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了。
以上這些經驗希望能幫到一些有同樣困擾的小粉絲們,然後再次感謝這幾天鼓勵我的大家,真的謝謝你們。
聽損基因異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
看完陳醫師的這篇文章
我相信
即便你不是像我們做這行的
應該也可以感受到
為什麼
我們做遺傳諮詢和基因診斷的
會有這種明明每天都覺得壓力無敵大覺得很辛苦但卻又讓你想要一輩子無怨無悔投入的魔力了吧
不過
壓力再怎麼大也比要幫人家背鍋奇摩子來得好(笑)
答案很清楚
就是那個感覺
你看不到
你摸不到
但是
只要你曾經陪伴著這些父母經歷過
那個悸動
你
戒不掉的
我多麽希望
能夠遠離世間一切無謂的喧囂紛擾
專心的
做我們喜愛的工作
幫助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
畢竟
我們是醫者
回歸醫療的本質
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
口水跟算計不是
晚安
台灣加油❤️
原文照登👇👇👇
https://www.facebook.com/2335123219860814/posts/4459587747414340/?d=n
=======================
📣『訂做一個健康寶寶』:PGD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
上週六閨蜜開心到睡前還在微笑的事😊
莫過於幫兩對特別來找我『訂做健康寶寶』的夫妻
成功懷孕並且進入常規產檢🤰🏻
/
故事是這樣的〰️
35歲的小萱跟先生都是老師
初期看診他們常常要帶學生晚自習
見到他們總是夜診時間
先生很幽默穿著不同標語的T-shirt
有一次寫『我比你們還想下課!』🤣
疫情開始後換我抱怨
因為幫小孩弄網課快崩潰
他們反駁籌備網課(比如體育)更繁瑣
小朋友透過螢幕難以管束 (是在比慘的就對了)😭
35歲小萱是婚後孕前健檢發現先生有腎功能異常
進一步被診斷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第一型
年紀不到40歲已開始服藥治療包括降血壓藥等
而想到後續生育問題
很害怕孩子經歷自己走過的苦痛
他們到蘇醫師(就是我啦)的遺傳諮詢門診
知道未來有約1/2的機率會懷到帶此疾病的小孩
/
另一對夫妻則是41歲的小珊
她在八年前自然懷孕產下寶寶後
沒料到寶寶開心的笑容背後
卻聽不到世界上任何聲音
經診斷為『遺傳性聽損』
夫妻倆忙著帶孩子早療/復健/找電子耳手術名醫
原本想要一輩子陪伴唯一的寶貝
意外的大寶學習生活狀況穩定後
跟爸媽表達希望有手足相伴
這樣的遺傳性聽損大約1/4機率會再次懷到😢
/
以往類似情境的夫妻(帶基因遺傳疾病家族史)
在孕育下一代時總是膽戰心驚
需要等到懷孕後再進行侵入性檢查(如絨毛採樣或羊膜穿刺)
才能知道胎兒是否患有遺傳疾病
而這兩對夫妻都利用『PGD = PGT-M = 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
去『訂做一個健康寶寶』👶🏻
我相信大家看到標題會理所當然認為所有人都需訂做健康寶寶
但其實➰帶有特殊遺傳疾病的夫妻最為需要
首先要與遺傳諮詢專科醫師/加上生殖醫學專科醫師🧑🏻⚕️共同會診
診斷+了解自己生育下一代罹患疾病的機率
假使證實可能導致遺傳
下一步評估試管嬰兒療程獲得可檢測胚胎的機率
(由夫妻雙方年齡/基本生育功能檢查可初估)
一旦決定要『訂做一個健康寶寶』
接下來是製作『探針』
(也就是專門在胚胎上找到疾病基因的偵探)🕵🏻♀️
偵探培訓完畢
我們就進行試管嬰兒療程
在胚胎發育到第五天時
由具備充分里程數胚胎切片經驗的資深胚胎師
切下胚胎10個細胞以內的組織
讓基因實驗室製作完成的偵探去仔細篩檢所有的胚胎
最終
🟡35歲的小萱14顆胚胎只有5顆不帶疾病基因
🟣41歲的小珊因為高齡”PGD再加上PGS“(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
只剩下萬中選一的一顆完全不帶基因又染色體正常胚胎
🎥同場加映:誰適合PGS?
https://www.facebook.com/108445260804170/posts/290526532596041/?d=n
兩對夫妻看到最終報告情緒終究是複雜的
開心的是有適合植入的胚胎
難過的是假使自己嘗試懷孕恐怕失望的機率高心情難以承受
/
總而言之
最終與閨蜜醫病共同決策下植入的胚胎
都開花結果啦🥳🥳
上週六看到兩對夫妻口罩下相視而笑
爸爸媽媽兩人手緊握
一邊在超音波螢幕看著寶寶手舞足蹈
用一派輕鬆的心情產檢
不再擔心害怕
疫情籠罩下的台灣
就像英文諺語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每朵烏雲都鑲了銀邊)🌥
想知道更多關於PGS/PGD的差別➿
https://www.facebook.com/2335123219860814/posts/4247843875255396/?d=n
=======================
延伸閱讀
新同學來複習一下基因診斷吧👇👇👇
救命寶寶
https://drsu.blog/2019/09/23/super190922/
關於遺傳疾病的快問快答
https://drsu.blog/2021/04/26/super210426-1/
今天來聊聊第三代試管
https://drsu.blog/2019/08/01/super190801/
關於基因檢測與遺傳諮詢
https://drsu.blog/category/基因檢測與遺傳諮詢/
我希望下次可以很快回來找你
https://drsu.blog/2019/03/17/super190317/
今天來聊聊近親結婚和隱性遺傳疾病篩檢
https://drsu.blog/2019/04/24/super090423/
關於基因診斷的小細節大不同
https://drsu.blog/2021/01/11/super210111-2/
關於SMA 脊髓肌肉萎縮症
https://drsu.blog/2018/09/17/super180917/
破風
https://drsu.blog/2018/05/28/super180528/
擺脫隱性遺傳疾病夢靨
https://drsu.blog/2016/06/30/super-201606/
『親子天下』擺脫隱性遺傳疾病夢魘-親子天下Baby14期
https://drsu.blog/2016/06/30/super-201606/
再來聊聊同姓真的不適合結婚嗎?
https://drsu.blog/2020/01/15/super200115/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