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台灣國片市場很難跳脫愛情題材的情況之下,「變身」選擇了一個次文化做為電影的主題:「特攝片」,編造出新穎的故事類型。而特攝文化在台灣更是小眾,然而「變身」卻可以吸引未曾接觸過特攝文化的觀眾,這著實讓筆者感到相當意外。
故事大意在說從小為了鼓勵遭受病痛折磨的弟弟,鐵男(陳柏霖飾)自幼辦起超人的角色,也因此確立了他日後想要辦演變身英雄的信念,在電視台演出超人Fly。然而十幾年過去了,超人Fly的收視率嚴重下滑,而自重病父親接手董事座的女兒「蘇盈盈」,決定停止超人FLY的節目,在日本特攝顧問的建議之下,重新創造了新的超人:FACE,鐵男因此與他長期搭擋演出怪獸的夥伴失業,至此動搖了他心中長期秉持的超人信念.....
「變身」的劇情相當淺顯,但內容中卻有豐富的情感。雖然台灣並沒有真正製作過特攝作品,遠早時期的「太空戰士」則是曇花一現的傳說。而「變身」模擬了日式特攝作品在台灣風行的情況,卻沒有絲毫的違和感,之中摻雜了我們以往耳濡目染的日本次文化情感,以及當前台灣流行樂的生態圈,兩者交碰出既熟悉又陌生的虛構時代背景。
【文化的傳承】
儘管日本與台灣兩者文化多少都有相似之處,大部分年輕世代的幼年曾都浸淫於日本動漫與電玩的浪潮之下,但次文的型態上仍有相當明顯的差異。
日本的一些知名的次文化像徵,會因應時代的轉變而改變它的型態,讓不同的世代在記憶上有所銜接。以日本耳熟能詳的「鋼彈」(Gundam)為例,從1979年開始到現今已經推出了多部不同系列的作品,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認識的鋼彈,彼此之間都能有交流的回憶。
作為「變身」故事主題的「特攝文化」,在日本也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次文化,只是台灣一直沒有完整的發展體系作為延展的基礎。片中的「宇宙超人FLY」應該是依樣畫葫蘆之下的產物,仿造的質感相當高。不過宇宙超人FLY能吸引人的不是高質感的特攝超人裝扮,而是演員「鐵男」所堅持的超人信念。
對鐵男來說超人不只是超人,體弱多病的弟弟促使他擔起發揚正義的天職,儘管在超人的面罩下看不見他的面容,但熱情洋溢的肢體動作足以證明它對於這個身分嚴肅以待的態度。
但台灣習演藝圈習於抄短線的惡習,讓收視率不佳的宇宙超人面臨腰斬的命運。大部分的台灣企業不耐於長遠的深耕,急於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的成效,很自然地台灣就沒有可以反覆咀嚼的回憶。
由獒犬飾演的新超人Face,忠實地呈現出台灣演藝圈重包裝而輕內容的操作方式,沒有信念的產品生命週期不可能長遠,稍縱即逝的事物無法留下可以傳承的記憶,年輕的孩子更加直接地表現出喜新厭舊的態度,因為粗暴的商品行銷並沒有帶給孩子更深刻的情感。
「變身」藉由台灣病態而淺薄的演藝圈生態,突顯出日本特攝能悠久流傳的偉大之處。超人誰都能演,但不是誰都能演繹出讓人燦然落淚的正義。將剷除邪惡視為例行公事的超人,是無法讓孩子真正了解到挺身而出的真諦。
【明快的故事節奏】
「變身」的故事維持在接續不斷的衝突,這些衝突來自於同一個主幹,那就是「信念」上的衝突。而這些衝突建立於三條主線上。
第一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超人」本質上的歧見。鐵男視「超人」為一種肩負的天職,但接手父親董事一職的蘇盈盈,卻只將超人視為必須被妥善經營的商品,收視率的考量優先於信念的執著,最後決定讓鐵男的宇宙超人離開舞台。
第二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卸下超人裝扮的鐵男,在現實中的掙扎碰撞的人生歷程,同時也要面臨明星光環的奚落。接連而來的困境讓觀眾更加清楚「超人」在他心中重要的地位。鐵男暫時屈身於現實,也是因為他想要保護內心的超人。
第三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蘇盈盈與父親信念上的衝突。蘇盈盈認為商品的本質決定於營收的多寡,然而父親更加在意他所製作的節目能否為社會帶來良善的意義。親情間對於同一個事物有著迴然不同的歧見,讓看似強硬作風的蘇盈盈透露出柔軟而脆弱的一面。
故事在環環相扣的衝突中流暢而緊湊地進行著,而綿延不斷的衝突可以削弱電影結構的存在,不會讓觀眾覺得故事過於公式化。衝突可以加深其戲劇效果,營造出豐富的張力。這些衝突就像是對於電影主題一種反覆的自我辯證,在辯證中讓觀眾更加認同主角堅持理念的正確性。
「變身」裡豐富的衝突性,最大的關鍵來自於角色性格塑造的鮮明。在「變身」並沒有太多不必要存在的角色,每一個角色對於故事走向都有關鍵性的影響,讓故事順利地層層推進。
鐵男的理想主義性格與蘇盈盈的鐵腕作風形成相當鮮明的對比,也成為了整部電影故事精神的主幹,不至於讓故事變的鬆散而冗長,賦予故事一條清晰的脈絡,營造出極似日本少年漫畫的熱血風格。
「變身」不乏許多喜劇角色,營造出歡愉的氛圍,但又不搶主要角色的光彩,各個都是稱職的佐味醬料。因為演出「全聯先生」而聲名大噪的邱彥翔,即使板著面孔為鐵男憤怒叫屈,還是讓觀眾忍俊不住。
片中不乏許多知名的客串影星,這些客串的人物製造出讓大家熟悉的台灣氛圍,更讓大家相信這是一個只有台灣才會發生的故事。
【不太明確的反派角色】
雖然變身並不是正邪二元對立的電影,但是電影中仍舊安排了一個名為惡魔黨的強盜集團,但比較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在這群反派角色著墨太多。
電影中有帶到一些畫面,暗示強盜的首領小時後因為在玩英雄遊戲時,總是被同伴強迫扮演反派角色,因而受到心靈上的創傷,讓他興起想要作惡的念頭。
這原本應該是可以做為發揮的好題材。為什麼有人渴望做英雄,有人卻自願做起邪惡的角色。但這群惡魔黨似乎只是被塑造作為引爆結局高潮的角色,變得有些功能性而相當可惜。
但或許這樣正邪分明的設定,更適合早奇特攝作品中的反派特徵。這些特攝作品帶給孩子們許多分明的善惡觀,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會自然地擁有強烈的正義感。但這些正義沒有適切的引導,可能變的只是一種虛榮心。
鐵男之所以想要成為「超人」,是對於病痛纏身的弟弟有分無能為力的自責,他渴望能有真正的力量拯救身邊的人,這就是「正義」最單純的初衷。
鐵男不只是想要「扮演」超人,而是想要「成為」超人,鐵男將超人的身分視為正義的天職,這也是迴異於一般孩子對於超人憧憬的地方。
【童年,是不會死的。】
某方面來說,童年就是我們的「超人」。在我們對紛擾的現實感到無力時,童年的一切總是會悄然地鑽進腦海裡。小時候那些曾經引領我們認識勇氣的事物,又會再次茁壯疲弱的身心。
儘管我們知道世界上並沒有超級賽亞人,也沒有頂天立地的超人力霸王,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逐漸擁有想要珍惜的人與信念時,兒時那些故事中傳達的正義並不是虛假的。超級英雄身上總有數不盡的傷痕,這些傷痕讓現實中屢遭挫折的我們不會感到孤單無助。
童年從來不曾死去,有得時候它會挺身而出捍衛疲弱的我們,但有得時候我們也會挺身捍衛童年。就像超人總是替凡人抵擋怪獸的侵襲,但有得時候我得團結地捍衛保護我們的超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創新,傳統的華麗轉身 從CrossFit定義創新 ft. Poshu】 說到創新,你會想到什麼? 藉由與不同運動領域的跨界對話,今天用CrossFit 定義創新。 這次很高興邀請到麒麟健身房的Poshu 教練參與這次的影片企劃,我與Poshu 認識超過10年,從健身房教練時期就知曉他的教學內容...
肢體 動作 功能性 操作 在 Sky's NB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幹,出門玩一天、然後蒙頭大睡一晚,現在交易消息多到我懷疑人生...
.
好吧,直接一次上啦!
.
#公牛巫師交易案
公牛獲得 - Otto Porter
巫師獲得 - Bobby Portis、Jabari Parker
.
不解釋,就是讚。公牛終於獲得了側翼上的最後拼圖、完美貼合陣型又年輕的優秀3D。
.
一字排來Dunn - LaVine - Porter - Markkanen - WCJ,這對未來先發組合功能超齊全,要甚麼有甚麼,畫面有夠美。
.
且Porter也不是那種會讓球隊瞬間贏下每場比賽的紅花球員,所以公牛就算能多贏幾場,相信在選秀競爭中依舊不會輸太多,畢竟他們前面真的也輸夠多了...
.
而等夏天再拿到高順位選秀後,公牛真的是滿滿籌碼、左右逢源。
.
再來下一步,就是看Jim Boylen的執教功力究竟到哪了。
.
而巫師,嗯,Wall的阿基里斯都斷了,應該會開始有所動作了。Parker跟Portis都是有影響力的球員,反正巫師本來就沒啥防守,多來點火力應該算是方向正確。
.
#國王火箭騎士三方交易
國王獲得 - Alec Burks、二輪籤
騎士獲得 - Brandon Knight、Marquese Chriss、火箭首輪籤
火箭獲得 - Iman Shumpert、Nik Stauskas、Wade Baldwin
.
老實說身為王迷我不喜歡這筆交易。Shumpert本季對國王起飛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因此一直以來我認為要交易他沒問題,但要交易就要給我有所升級。
.
至於甚麼叫做有所升級? 換到上一筆交易那隻就叫做有所升級。
.
那換來Burks有升級嗎? 就我從上季看爵士到前陣子為了做Collin Sexton影片而看騎士比賽下來,我不覺得有...幹結果早上寫到這裡就換來Harrison Barnes了XDDDDDDD
.
好的,那麼Barnes先發,Burks用他的持球能力在板凳幫忙Bogi,原來是一個拿先發換來替補,然後大家崩潰的時候又拿替補換來準明星的操作,也太騷了吧 (笑)
.
不過認真來說,Shumpert在休息室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有看比賽都知道他在關鍵時刻靠著經驗與防守,還有各種肢體語言為年輕的國王帶來多大的士氣振奮。
.
而這就不是內斂的Barnes能夠替代的了。
.
另外就是國王這下損失兩個招牌快攻三分中的重要射手,畢竟Burks和Barnes的三分C&S都不是很穩定。
.
但相形之下半場陣地戰也因為Barnes與Burks的持球能力而穩上許多,一消一漲之間,到底能不能達到實質戰力的升級,還有待考驗Dave Joerger能否因應陣型變換拿出新法寶。
.
其他球隊方面,火箭拿到三名可用之兵,秀操作秀一波;騎士穩穩收進他們需要的籌碼跟資產,穩當的一筆交易。
.
#活塞公鹿交易案
公鹿獲得 - Stanley Johnson
活塞獲得 - Thon Maker
.
太....太神辣!!!!!!!!! Johnson的進攻還有救,就我這季看活塞比賽我是這樣相信的。而把他交給這季已經救起一堆球員的Bud,無疑是再合適也不過。
.
Johnson的單防和打爛仗的能力,應該能為公鹿板凳帶來滿不一樣的新能量。必須說在大家關注七六人四巨頭的同時,公鹿星度不高但超海量的優質綠葉,其實我相信其強度與影響力不會輸給七六人太多。
.
而活塞方面,配合昨天另一筆送走Reggie Bullock的交易來看,即便加上這筆後他們就把薪資降到豪華稅線下了,但...
.
他們現在到底方向在哪? 你手握一對高薪雙塔,照理來說該衝季後賽;可是你又為了省錢而把隊上唯二堪用的前鋒賣光,這不是很衝突嗎?
.
只能說,活塞...看起來真的有點前途多舛啊...
.
#太陽熱火交易案
太陽獲得 - Tyler Johnson、Wayne Ellington (預計買斷)
熱火獲得 - Ryan Anderson
.
鉅額薪資互倒,熱火省了一點錢,太陽則是多了一點錢但至少換到能當控球用的人。
.
只是TJ真的不太能主控,組織上就是類似Devin Booker的那種概念,所以太陽這筆交易長遠規劃在哪我看不太出來,感覺就是現在應急加減用而已。
.
而老實說,雖然倒掉RA的薪資以利夏天操作確實困難,但這種程度微幅的升級反而還要再增加薪資負擔,說實話我不是非常認同。
.
#巫師鵜鶘交易案
巫師獲得 - Wesley Johnson
鵜鶘獲得 - Markieff Morris 、2023年二輪籤
.
鵜鶘看來就是打算賺個二輪,且Morris是到期合約,符合鵜鶘準備清倉的操盤邏輯;巫師的部分就是省錢,把薪資降到豪華稅線下。
.
反正巫師據傳不打算賣Bradley Beal,那現在就是省點錢、繼續且戰且走的概念,準備來欣賞Beal下半季能燃燒小宇宙到怎樣的程度吧!
.
------
好的,大概就是這樣。我知道我沒有全部都談到,但像暴龍七六人那種小型的我是覺得講跟沒講差不多,畢竟影響本就不大。
.
然後Tobias Harris、Reggie Bullock那兩筆交易案各家分析都寫過了,我的看法也不會比他們詳盡到哪,所以就不說了。
.
而目前看到現在,公牛幹得最漂亮我想無庸置疑,雖然Portis是主輪替之一,但功能性我認為不到無可替代,因而能換來Porter這種等級的球員...賺,真D賺。
.
可惡,好期待之後的公牛啊啊啊啊啊!!!!
.
#NBA交易分析 #2019NBA季中交易 #OttoPorter #TylerJohnson #RyanAnderson #ImanShumpert #StanleyJohnson #ThonMaker #AlecBurks #BobbyPortis
肢體 動作 功能性 操作 在 The Active Facto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許多自認為正在從事肌力訓練的人,其實是把某些會製造疲勞或酸痛的東西誤認為是肌力訓練,""這種你情我願又不花錢的東西很受歡迎,唯一的問題是完全無效。""要想獲得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方面的效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大重量訓練,而很多人也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是,如果這不是一個你已經具備的技術,則在你把自己搞受傷之前,最好考慮一下,找一位體能教練好好學習。"
【等一下,你所謂的肌力訓練,跟我知道的好像不一樣】
倡導肌力訓練的時候最常遇到兩種難題,第一種是說服不做肌力訓練的人開始嘗試肌力訓練,這很有挑戰性,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為肌力訓練是無益的、是危險的、是自找麻煩的。不過相較於另一個難題,這其實是比較簡單,隨著科學化訓練知識逐漸普及,愈來越多專業人員被培養出來,這都有助於讓越來越多的民眾願意嘗試肌力訓練,甚連技術層次較低、純粹來掏金的健身業者,在推廣方面也都有某些推波助瀾的功勞。
第二種問題比較難解,就是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做了肌力訓練了」,因此當我們試圖解釋肌力訓練的益處的時候,他們都會點頭稱是,幫忙推廣,甚至展露出歃血為盟的革命情感,『對!我們都是肌力訓練者!』但是,很多時候,一陣志同道合熱血翻湧的興奮過後,幾句話,幾串文字的交流就會讓我們覺得越來越不對勁『......你說的,真的是肌力訓練嗎?跟我們的理解怎麼這麼不一樣?』
肌力訓練最主要的理論依據,還是那句老話:『人體的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會對壓力起反應,適當的壓力刺激可以讓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產生長期向上適應的現象,使人體越來越強壯,最終達到每個人最佳的身體狀態。』因此,肌力訓練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使用可以長期加重的大重量訓練,而槓鈴類的訓練是最鮮明的例子。
許多自認為正在從事肌力訓練的人,其實是把某些會製造疲勞或酸痛的東西誤認為是肌力訓練,以下舉出少數幾個例子,真實世界裡還有更多,讀完這篇之後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第一個常被誤認為肌力訓練的是網路上處處可見,可以在家自行操作的一些「肌力訓練」動作,例如舉寶特瓶,坐在椅子上伸腿,用腿夾球,揮手甩手等等,這些動作受到許多想要開始訓練卻又不想找教練的運動者的青睞,而散布這些資訊的商業團體或個人,也利用了這個心態不斷強調肌力訓練其實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在家裡自行訓練。
這種你情我願又不花錢的東西很受歡迎,唯一的問題是完全無效。道理很簡單,這樣的訓練完全無法提供足夠的壓力去引發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向上適應。根據訓練學,要提高骨密度,需要對骨骼施予骨折壓力10%以上的縱向壓力,雖然我們不必真的把骨頭壓斷才算得出實際所需的力量,但是實務經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一般日常生活中幾乎不可能接觸到壓力等級,對很多健康成人來說那是數十甚至上百公斤的體外重量才達得到的效果,對於長期訓練者來說所需的強度更高達數百公斤。因此,最適當又安全的方式是使用槓鈴,並且學習正確的姿勢和動作來進行訓練,拿著日常生活中的小物,跟著網路影片依樣畫葫蘆,會因為強度過低所以一點效果都沒有,如果用這種動作奮發圖強用力練,通常也會先得到運動傷害,而非訓練效果。
另一個被誤認為是肌力訓練的東西比較奇怪一點,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誤認,但是似乎還是有不少人缺乏這類常識。我要說的是「有氧訓練」,真的,真有人會把「有氧舞蹈」誤認為是肌力訓練。有氧舞蹈,或所有有氧運動,主要的作用機制是利用肢體的動作,驅動身體能量系統高速運作,以期獲得循環和代謝方面的效益。有氧運動是很好的運動,站在體能教練的立場,我們鼓勵每位運動者都保有某種形式的有氧訓練,這並非意味著每個人都要跟著音樂扭動,或是在操場一圈一圈的跑,或是在人車爭道的都市裡一邊奔跑一邊呼吸著廢氣,在別篇文章裡我們解釋過,其實一堂完整的肌力訓練課程裡,大概會把運動者的心跳維持在一個慢跑或慢跑以上的強度區,這已經具備初步的有氧效果,如果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效果,可以考慮針對各種不同能量系統而設計的間歇訓練。
把有氧運動誤認為肌力訓練的人,通常都因為有氧運動有潛力製造很多的酸痛,因此應該有肌力訓練的效果。但是,這樣的論點忽略了一個生理學常識,就是其實肌力訓練的效果主要是依著「強度」而有所不同,而不是疲勞度,所謂的強度就是壓力大小,以同一個動作來說,其實就是槓鈴上的重量。不同的強度代表著不同的效果,即使我們無論利用高強度或低強度都可以練出一身酸痛,也不表示身體接收到一樣的刺激。有氧運動的酸痛來自於低強度高反覆的耐力型刺激,主要的表現限制因素是能量系統的輸送效率,而有氧運動的動作造成的壓力,並不足以驅動骨質和肌肉增生,也無須神經系統的強力動員即可完成,因此不算是有肌力訓練的效果。
第三種誤以為自己正在做肌力訓練的人最無辜,因為以最鬆的定義來看,他們從事的訓練已經算是廣義的肌力訓練了,但是基於幾個科學上的原因,他們即使做了這些訓練,仍然不會獲得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方面的效果,或是頂多是獲得一些比不訓練要好一點點的短期效果。這一種訓練,就是非自由重量的肌力訓練,其中包括了器械式訓練、不穩定表面訓練以及懸吊式訓練。
這些訓練並不是錯的訓練,只是他們的刺激方式與大重量訓練不同,與大重量一起訓練或許可以相得益彰,但是若以這些訓練為主要訓練,或甚至是唯一的訓練,就會讓運動者在獲得初步的短期效果之後,再無任何進展。
器械式訓練主要的問題在於限縮了參與肌群的數量,且經常強迫依循固定軌道,導致長期進步的潛力受限。肌力訓練有一個特性,就是一個動作的參與肌群越少,進步潛力就越小,握把式深蹲有長達數年且超過數百公斤的進步潛力,但二頭肌彎舉只有數十公斤的進步潛力,而且通常在訓練初期幾週內就已經走到極限,唯一讓二頭肌彎舉更進步的方法,是藉由深蹲、硬舉、臥推、負重行走等「大」動作,把整個身體再次升級,才能讓二頭肌彎舉找到再次進步的機會。
器械式訓練的特性是可以把小肌群獨立出來,但是單靠小肌群訓練,哪怕是把全身的肌群都用小肌群練一練,也無法讓身體像大重量訓練一樣產生高效率的升級,極少數的器械式訓練器材有模擬大重量訓練或自由重量訓練的潛力,例如器械式深蹲機,機械手臂硬舉等等,這些器材固然比小肌群的器械有效,但是搞到這一步,我們不禁要問,使用那麼複雜的器械,為何不乾脆直接練自由重量就好?
不穩定表面訓練取材自物理治療和運傷害防護的技術,當年陰錯陽差隨著功能性訓練而走紅,主要的功效是幫助受傷復原後的關節重新掌握本體感覺。受傷的關節除了肌腱、韌帶、軟骨或其他組織可能受損之外,關節的本體感覺和控制力也會因為硬體損傷而跟著失靈,當硬體復原之後,往往因為軟體尚未修復,而用起來「卡卡」的,此時,把人放上不穩定表面,可以幫助這個關節重新探索各個方向的控制方式,重拾關節的控制力。
這種針對受傷復原的訓練技術,被應用在健康運動者身上的時候,因為不穩定表面對平衡感很有挑戰性,且在不穩定表面上做一般的重量訓練會變得非常吃力,因此一度被認為是更高難度的訓練,在歐美各國大行其道,直到一些科學研究對這種訓練潑了冷水之後才逐漸降溫。
研究發現當肌肉試著穩定自己的時候,雖然用了很大的力量,但是這些力量拿去維穩,就不會拿來舉重量,因此不穩定表面上的重量訓練通常重量偏輕,太輕的重量使訓練本身對於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刺激不足,因此算不上有效的肌力訓練。有些不穩定表面的愛好者會認為,就算沒有肌力訓練效果,我拿來練平衡感總可以吧?偏偏,平衡感或穩定性的訓練,只對受傷復原者有效,平衡感正常的人做了再多平衡感訓練,通常也只是把這個訓練項目越練越好,在運動場上或日常生活裡卻不會產生其他效果。
懸吊訓練是不穩定表面訓練的親戚,因此也承接了部分的缺點,在懸吊訓練器材上做動作,動作雖然十分困難,但同樣會因為穩定性較低而減低力量輸出,使得身體得到的壓力不足,不足以產生長期的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適應。不過,因為懸吊訓練有時能夠被拿來幫助身體改換用力方向,激發某些較難練的姿勢肌群出來用力,因此可以作為動作學習,或是拿來當大重量訓練的輔助器材。
總而言之,上述常見的肌力訓練,其實都不是我們倡導的肌力訓練,這並不表示他們全部都是錯的,是不值得做的,而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需要的刺激非常強大,也需要非常長的適應,不是單靠上述訓練方法就可以達到的。要想獲得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方面的效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大重量訓練,而很多人也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是,如果這不是一個你已經具備的技術,則在你把自己搞受傷之前,最好考慮一下,找一位體能教練好好學習。
肢體 動作 功能性 操作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創新,傳統的華麗轉身 從CrossFit定義創新 ft. Poshu】
說到創新,你會想到什麼?
藉由與不同運動領域的跨界對話,今天用CrossFit 定義創新。
這次很高興邀請到麒麟健身房的Poshu 教練參與這次的影片企劃,我與Poshu 認識超過10年,從健身房教練時期就知曉他的教學內容豐富且活潑,但後來有一段時間都沒在健身房遇到他,才知道原來他正開創屬於自己的健身事業。
兩年前,當台灣開始有人談論到CrossFit 這項運動時,我便開始搜尋,著手去了解這項運動,當時得知到在桃園竟然有唯一獲得CrossFit 官方認證的健身房就是麒麟,而在麒麟的現場遇到了Poshu 後才知道,原來這就是他這些年來努力經營的版塊,也成為了這次合作的契機。
CrossFit 所強調的要素包括持續多變化性、功能性與高強度的動作,融合了田徑、體操、舉重等訓練動作,強調身體的全面強健,包括體能、力量、爆發力、速度、協調性、柔韌性。訓練基本上以不間歇的方式在規定時間下完成儘量多的組數,或者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固定組數。
這次也跟Poshu 請教許多CrossFit 深度相關的知識,實際操作下來雖然辛苦,但過程中卻充滿了樂趣與互動性,讓運動健身這件事情彷彿多了一些新鮮感。而藉由實際訓練,除了本身擅長的健身項目外,也學習到有關舉重、體操方面的技巧,收獲之餘,也開闊了視野。
CrossFit 與現代人的生活,常常需要轉換不同的身份,應付各種不可預知的挑戰這點非常相似,而在CrossFit 的訓練中,以不固定、多變化性的課表作為訓練方式,不間歇的快速燃燒,就是模擬身體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鍛鍊出全面性的能力,應付各式各樣的挑戰。
近年來有一個很夯的詞彙叫做「斜槓」,意指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所以在自我介紹時會用斜杠「/(Slash)」來區分。同樣的,這些傳統上會運用到的健身與運動項目,在經過CrossFit重新排列組合之下,成為嶄新的訓練方式,也可說是貨真價實的「斜槓健身」。
CrossFit 在台灣的發展尚處於萌芽階段,全台只有15家官方認證的分店,幸運地其中一家就在桃園蘆竹,近來年也成為桃園地區CrossFit 同好們聚集訓練、切磋的據點。
不想拘泥在單一健身項目的你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
位於桃園市蘆竹區的CrossFit QILIN 麒麟與Poshu,等待您的光臨!
#創新是傳統的華麗轉身
#智翔愛運動
#CrossFit
#斜槓健身
💪|什麼是CrossFit?|
CrossFit, Inc. 其實是一間美國健身公司,提供CrossFit健身計劃給全球的合作健身房,每天網站上也會公布新動作提供網友練習。目標能夠全面達到十項動能指標:心肺、肌力、肌耐力、爆發力、速度、協調、敏捷、柔軟度、平衡、動作精確性。
與一般健身訓練不同的是,CrossFit是品牌同時也是一套專業的系統,經過人體,來應付生活中的各項能力,例如:體操,是訓練肢體協調性與柔韌性;舉重:需要強大的爆發力的等,所以CrossFit是所有能力都需兼顧的一項運動。
💪|什麼是Cindy?什麼是WOD?|
CrossFit裡面的WOD(Workout of the Day),指的是一種訓練計畫,一般將2~4個項目動作組合在一起,搭配不同的次數和重量,以順序或循環的方式進行,並使用ForTime(最快時間完成)、AMRAP(最高反覆次數)、EMOM(一分鐘完成特定訓練)、等多種計時方式來衡量完成情況。
在CrossFit裡面有30個經典WOD由30位女性名字所命名的,Cindy是其中最經典動作之一:由三種徒手動作,伏地挺身、單槓引體向上、深蹲所組成,通常以20分鐘內的AMRAP(最高反覆次數)來作為完成度的衡量標準。
更多詳細介紹可以參考Crossfit官網或是運動星球網站喔!
Crossfit官網:https://www.crossfit.com/
運動星球Crossfit特別企劃:https://npptw.org/7dBQpr
👉|簡智翔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ianzhixiangnp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NKCm4-hjWI/hqdefault.jpg)
肢體 動作 功能性 操作 在 功能性動作 - SMARC(適動) 適合您的運動- Webnode 的相關結果
功能性動作 定義為能應付日常生活功能,有功能與目的性的動作。因此功能性動作通常是橫跨多個關節與動作平面,使用多條肌肉群做出的複合式動作。例如洗菜、切菜、烹飪、 ... ... <看更多>
肢體 動作 功能性 操作 在 特殊需求~~功能性動作訓練教案分享 的相關結果
活動內容. 1.凌波舞-俯臥通過童軍繩。 2. 木頭人-模仿動作圖卡操作單腳平衡動作. 3.螃蟹走路-以螃蟹走通過平衡木. 4.步步高升-跨越3個低至高之障礙物。 ... <看更多>
肢體 動作 功能性 操作 在 動作機能訓練課程 的相關結果
要是以基本動作技能、學校功能性活動以及能適應環境為主,因此具此特殊需求的 ... 特殊教育學生,包括肢體障礙(含腦性麻痺)、身體病弱,以及其他兼具動作活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