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紛擾,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在工友及遺屬最徬徨無助時扶一把、為工人權益拼搏半生的陳錦康,今年5月離世,他領導的工業傷亡權益會一眾戰友,傷痛過後將思念化為動力,繼承這位鬥士未竟之志。越難的工作越有意義,越值得堅持,繼承者們接力行陳錦康未完的路,推動全民監察職安健,預防悲劇再現,並爭取加強遺屬創傷後長期情緒支援,撫平稚子心靈。「媽媽組」最資深的姑娘說:「守夜嗰時,30幾年前幫過嘅工傷家屬都嚟悼念;當年3歲遺孤大學畢業後做社工幫返有需要嘅人,仲上嚟辦事處話想做月捐,真係好感動!」這是陳錦康堅持不懈的力量來源,將工人福祉放首位,撒下種子,信念不忘,必有迴響。
記者 張文傑
陳錦康帶領工權會為工友奔波36年,名留香港工運權益發展史,今年5月初因病與世長辭,享年60歲。喪禮過後,工權會戰友在這位總幹事的工作房間枱上,放上一個象徵愛及長久保護的大松果,一張笑容親切的相,在旁擺有精緻小花瓶及他最愛的飲品。「其實唔使行入間房,工權會每個角落都會見到佢以前留低落嚟嘅蹤影,睇見接待處嘅牆紙,諗起上年年尾佢同個仔一齊整嘅。」「媽媽組」梁金愛說起往事,眼眶有淚,「掛住佢,現時盡量想鼓勵返自己……都要學習去適應」。
工權會1981年成立,陳錦康1984年成為工權會總幹事,梁姑娘在1995年2月加入「媽媽組」,2人並肩作戰20多年。「媽媽組」的服務對象為職業意外死者遺屬,組員主要以過來人身份助遺屬盡快走出陰影,重過新生。她記得,陳經常強調「單case未做完唔好去食飯住,家屬都未食」,陳又認為即使社會及傳媒不太注視的個案,一樣要用心跟進,「(陳錦康)一有case跟就好似唔記得咗肚餓,我真係俾佢薰陶咗,單case未(搞)掂呢,真係冇胃口,做完單case先至想食嘢。」
梁姑娘不斷提醒自己,工傷家屬權益一定要放首位,這是工權會及陳錦康一直以來的堅持,「有時都會奇怪,呢個人(陳錦康)嘅魄力喺邊度嚟嘅呢?啲人話做得耐就會滑牙,但佢個衝勁冇話淡咗落嚟」。10年、20年前的工傷工友不時回來工權會探訪,陳的喪禮上,30多年前的工傷家屬都前來致祭,梁姑娘明白到這些就是陳一直堅持的力量來源,「點解佢信念可以咁堅持,我覺得就係呢班工友畀佢,佢係凝聚咗一班工友」。
工權會每年跟進約60宗死亡個案,梁姑娘照顧過很多遺屬,她記得一位20出頭的女社工早前上來藍田會址,稱想每月捐款予工權會,後來知道該社工是工傷家屬,「大約20年前,個女仔得3歲,開頭嗰幾年我哋一直跟進佢個case,當時有個叫阿松嘅同事拖住佢,記得佢話『松哥哥,我大個都要做社工』」。當年那個小女孩,去年已大學畢業,如願以償,未有忘記幫過她的人,「冇諗過佢會咁掛住我哋,好感動!」梁姑娘指不少遺屬的子女,長大後都用自己方式貢獻社會,「好多都做社工,幫返人,或者做放射治療員,因為細個家人受過工傷」。
陳錦康事事親力親為,他曾當印刷工,機械、裝修無一不曉,被親友稱為「萬能人」,其妻透露他一向愛聽勵志歌如《愛拼才會贏》,永不言倦。他的俠義心腸、坐言起行作風,多年來成為眾人的「人生導師」,如教師般春風化雨,所撒下的種子,在與他相處過的人心中,不知不覺間生根,再茁壯成長,變成另一棵樂於助人的大樹。
梁姑娘坦言,見到工友受傷後復工、重新站起來,再回來探「媽媽組」等人,不斷多謝工權會在艱難時陪伴及幫助他們,就覺得工作再辛苦也值得。她今年已59歲,也希望將自己的經驗、陳錦康的理念,傳授予年輕人,「以前跟完case會返嚟向陳生匯報,依家同阿Fay同埋其他人一齊傾」。阿Fay就是工權會現時的署理總幹事蕭倩文,可算是陳的「接班人」。她會否正式成為總幹事,仍要視乎執行委員會及同事的支持。
80後的阿Fay畢業後第二份工作便是工權會幹事,她仍清楚記得9年前面試時的情景,陳猶如朋友傾偈一樣,講家庭、嗜好,再詳談六四。她最欣賞陳30多年來都行到最前,「一有意外發生佢就要去現場、去醫院,睇吓發生咩事,安慰家屬」。
陳錦康的工作房間現時有一些雜物,阿Fay稱會盡快與陳太商量如何整理,「我哋對佢嘅思念係無處不在,就算無擺相出來,我哋都會覺(得)佢仲喺呢度嘅」。主修社會政策及行政的她說:「現時自己做嘢會諗,如果係陳生嘅話,佢會點樣做呢?自己做得夠唔夠呢?佢係一個指標,會有啲比較,尤其我依家都做一啲佢以前做緊嘅嘢。」
「諗到就做」是陳錦康的口頭禪,同時他又十分重視專業正面的形象,幹事見工友、家屬時不可着拖鞋短褲,辦展覽時各樣物品亦要「見得人」。阿Fay說:「陳生話出得街嘅嘢唔可以求其,同家屬建立最開頭嘅關係時,如果俾人覺得唔專業嘅話,人哋唔會放心去同你講嘢,尤其我哋去做死亡個案,第一下接觸嘅時候,佢哋唔識我哋係邊個,究竟你哋呢間機構係咩人呢?會唔會係想喺中間去攞我哋啲錢定係咩呢,如果我衣着都唔端莊,人哋對我哋信心可能減一截。」
懷念過後,就要向前看。阿Fay指,工權會未來有多個目標,首要加強長期情緒支援工作,一些遺孤會因喪親後發奮自強,但部份小朋友會有嚴重心理影響,「家庭支柱突然間過身或者受傷,可能令到整個家庭結構都改變咗,每個人都有情緒問題,小朋友更嚴重,係唔識紓發出嚟,或者演變成一啲行為問題,可能喺學校打人、無心向學,影響佢人生成條路,如果我哋有長期情緒支援,1、2年咁,幫佢哋慢慢走出喪親情緒,對佢哋好大幫助」。她認為需要增加2名幹事,才可以提供有關服務。
工權會現時有15名職員,要增加人手,就需要爭取更多資助。阿Fay指,一向申請的資助計劃,例如公益金,相信可以繼續申請,但如申請其他新計劃,多數只批1、2年,之後要重新申請,「萬一第三年唔批,個同事點呢?要走定係留呢?如果留的話,需要搵更多錢去維持個同事(薪酬)㗎,如果搵唔到錢(資助)可能迫於無奈,同事都要離開,相信呢個(係)好多NGO問題,(經費)不穩定情況」。
全港賣旗日是不少NGO的收入來源,社署是以抽籤形式決定哪個機構可以進行賣旗活動,阿Fay指工權會試過數年抽不到,「影響很大,上年有,今年我哋又冇;如果有賣旗,連同大額捐款,可以有90萬或更多收入」。沒有賣旗收入,只能靠步行籌款,效果差很遠,故阿Fay正籌備月捐計劃,但由於與銀行溝通、行政程序繁複,暫未知何時推出。
工權會近年開設官方facebook專頁,積極發帖,將市民報料的違反職安健情況,例如危險搭棚相片公開,再向勞工處舉報,令處方勒令違規單位停工,「呢個係我哋想做到嘅方向,希望全民一齊監察,令到職安意識文化提升」。阿Fay明言,預防一定重要過事後補救,而預防需要從小做起,並非只講工作安全,「陳生亦有提過,係講緊成個社會嘅安全意識,現時安全教育太唔足夠,令到咁多意外發生」。勞工處資料顯示,本港每年有約有3.5萬至4萬多宗工傷,未計沒有申報的,阿Fay希望再次提出在教科書內加入更多全方位安全教育內容。
阿Fay亦會繼續爭取成立工殤紀念日、在鬧市豎立工殤紀念碑,敦促政府將「過勞死」納入僱員補償範圍之內,並參考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機制,設立有工傷糾紛裁決權的中央僱員補償基金。
繼承陳錦康遺志的不只有梁姑娘、阿Fay,工權會每一個人、受過會方幫助的工友及家屬,正以不同方式,將陳的理念一直承傳下去,花已滿地開遍。//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