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性行為無害 >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
關於孕期性行為行不行?這件事
我在「威廉氏後人的好孕課」當中也曾提到
性,是人類的正常需求
我想這對於你和你的伴侶都是很重要的事
畢竟整整九個月,不是一段短時間
-
總而言之孕期性行為有兩個重點:
1.對於健康的孕婦來說,性行為是無害的!
2.孕期性行為過程中如有劇烈腹痛,或出現大出血的狀況
請不要再留戀於激情的氛圍,立刻停止並就醫檢查
-
至於產婦和胎兒本身就不太穩定的
像是多胞胎、前置胎盤、子宮頸閉鎖不全、胎盤早期剝離…等等
這些族群請勿貿然行動
讓產檢醫師評估過後再決定吧!
-
還有大家最常聽到的
懷孕初期行房會流產、懷孕後期行房會早產是真的嗎?
還有孕期性行為姿勢怎麼喬?
請參考:👉 http://bit.ly/haveababyBO36
-
“ 我是不相信有人這麼勇猛啦…”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 https://haveababy.tw/predict/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40的網紅Mama Colle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準媽媽不可不知的產兆現象 3 Signs of Pregnancy Labor 自然生產的產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3 Stages of Labor 3 Stages of Labor 分娩過程 第一產程: 從子宮收縮開始 潛伏期 - 子宮頸未開至子宮頸開 3 公分 活動期 - 子宮頸開 3 公分...
「胎盤剝離後期」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生產] 34週胎盤早期剝離-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胎盤早期剝離這是前兩天我們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胎盤剝離怎麼辦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胎盤剝離怎麼辦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心得] 失去孩子的第一個月(胎盤早期剝離)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致命的胎盤早期剝離--蘋果日報20160503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胎盤剝離後期 在 胎盤剝離孩腦損嘟嘟媽邊做邊學|【慈母之歌】 - YouTube 的評價
胎盤剝離後期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孕期後三個月注意事項
孕期倒數100天,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到了懷孕後期,隨著隆起的肚子越來越大,
造成孕媽咪更多的不適症狀。究竟此階段孕媽咪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以安然度過這100天的關鍵時刻呢?
孕媽咪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約40週,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週期約13週。在第三週期,也就是產前100天,此時孕媽咪會產生諸多身心不適的症狀,面對這些情況除了生理上的調適,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相當重要,才能夠順利生下健康的寶貝。
Part1:身心狀況篇孕媽咪的變化大致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種變化,生理包括腹部隆起、腸胃道壓迫、乳房脹痛等,這些都是為了生產做準備,症狀於產後大多可以緩解,無須過於擔心;心理變化則為產前憂鬱,為了健康生下小寶貝,不少孕媽咪難免心情焦躁,此時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相當重要,孕媽咪也應該盡量培養興趣,避免經常陷入擔心胎兒健康的負面情緒。
另外,由於胎位開始逐漸變化,胎兒的頭會開始慢慢下降,為自然分娩做準備,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頻尿或排尿困難。究竟這些症狀應該如何解決?
腹部隆起
隨著孕期進入最後階段,胎兒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孕媽咪的腹部也會明顯隆起。
胎兒的體型與爸媽的身材有正相關,若父母親身材高挑,胎兒體型相對會較瘦長;若父母親身材適中,胎兒體型就會落在平均值,爸媽可以參照胎兒體重對照表,觀察寶貝的體重是否有落在標準範圍內。另外,也需注意每時期體重增長的速度是否有按規律速度成長,若發生異狀便應盡速就醫檢查。
腰痠背痛
孕期由於體重上升,體內荷爾蒙改變,身體會局部充血,骨盆、關節和肌肉也會逐漸鬆弛來適應日漸增大的肚子,因而造成孕媽咪易腰痠背痛,建議應調整站立姿勢,保持脊椎的自然位置,身體不要傾斜,穿著舒適衣著與鞋子,必要時以托腹帶支持腹部,改善恥骨痛、腰痠背痛和下墜感。坐著時可在腰際邊放上腰墊支撐背部,再放個小椅子把腳墊高,避免越坐越累,亦能適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
靜脈曲張
之所以會靜脈曲張,乃血管壁無力或靜脈瓣功能不全,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外加懷孕時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妨礙下肢血液的回流。若有靜脈曲張的情形,孕媽咪應避免長時間呈現同一姿勢,包括站立、坐著和膝部交叉,休息時抬高下肢幫助血液回流,避免穿著束褲、塑身衣等會妨礙血液循環的衣物。
下肢水腫
由於體內荷爾蒙改變,加上靜脈回流速度變慢,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使孕媽咪的雙腳常會變得光亮、腫脹,用手指按壓下去時,皮膚會深深的凹陷下去,穿鞋子甚至感到疼痛不適,部分孕媽咪連雙手也出現腫脹、手指不靈活的情形,建議孕媽咪避免長時間久站或坐著,休息時盡量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並將下肢抬高,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擔;亦可適當按摩、泡溫水、避免吃鹽分過高的食物,減緩水腫症狀。
恥骨疼痛
懷孕後為了生產做準備,身體會開始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來促使肌肉鬆弛,增加骨盆空間以容納胎兒,但有時荷爾蒙分泌過多,孕媽咪容易感到韌帶拉扯。此外,第36週開始,胎兒的頭會漸漸下降,第38週後進入骨盆腔,由於重量集中在骨盆,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恥骨與骨盆疼痛,但生產後會逐漸消失。
胎位狀況
胎位指的是在分娩時,胎兒最靠近子宮頸口的部位,也就是生產時最先露出的部位。在第28週之前,因為子宮內的空間還很大,胎兒會轉來轉去,不需要在意胎位正不正的問題,第28~30週會自動轉正,變成最適合自然產的胎位。若此時胎頭未向下,稱為胎位不正,建議孕媽咪採「膝胸臥式」,也就是趴著、臀部提高,每次10~15分鐘,以利矯正胎位。做這個姿勢時,孕媽咪會不太舒服,故必須在家人陪同下進行。
羊水量狀況
醫師會根據羊水指數(AFI)判斷羊水量是否正常。一般來說,羊水指數介於5~25均為正常值,在第三孕期時才會逐漸減少。正常情況下,胎兒在母體裡喝羊水,再形成尿液排出,並重複循環。
羊水是提供胎兒養分的重要管道,若羊水量過多代表胎兒沒有完全吸收營養,必須進一步就醫檢查胎兒的腸胃是否出現異常;若羊水量太少則可能是早期破水、泌尿系統發育、胎盤功能或胎兒活動力出現問題,需做胎心音測試確認羊水量與胎兒狀況。
乳房脹痛
為了哺乳做準備,懷孕後乳房會變大,乳腺也會開始增生,血管腺體密度提高。但受到雌激素刺激的關係,乳房在脹大的同時,孕媽咪容易感到疼痛,建議孕媽咪可以更換大一點的胸罩尺寸,以包覆胸型和避免壓迫乳腺。此外,也可輕輕按摩乳房來抒解疼痛。針對部分孕媽咪會分泌些微乳汁,分泌乳汁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刻意過度清潔及特地收集。若長期疼痛,且發現乳房有凹凸不平,甚至有腫塊現象,應及早就醫診治。
分泌物增加
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陰道和子宮頸腺體會開始分泌黏液,正常分泌物為白色或淡淡的黃色、無異味,只要沒有異狀,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僅需保持私密處的清潔衛生即可。若分泌物異常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且陰部感到搔癢,應立即就醫。
頻尿、排尿不順
胎頭下降以壓迫膀胱,如同一顆大石頭壓在膀胱上,孕媽咪會一直頻尿,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加,進而影響睡眠。有些孕媽咪擔心頻尿而刻意減少喝水,反而容易造成膀胱滋生的細菌堆積或逆流感染,建議孕媽咪仍要多喝水,有尿意時應立即排尿,藉由解尿將細菌排出體外;飲水方面,白天可增加液體攝取量,晚餐後則可減少攝取量。若孕媽咪出現解尿疼痛、小便灼熱、腰痠等情形,表示尿路感染可能已擴及腎臟,應進一步求診。
便祕
便祕原因包括飲食不足、運動量減少和缺乏纖維素等。孕媽咪在懷孕後,體內黃體素增加,導致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建議孕媽咪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分,並且分次慢慢喝,也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搭配按摩來幫助排便。
產前憂鬱
根據臨床上發現孕婦產前憂鬱症的比例不低,由於懷孕的關係,孕媽咪不僅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身材也會變得較豐腴,使心情容易情緒化,擔心胎兒是否健康、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支撐、育兒生活教養等問題,此時身邊家人的支持便相當重要,應適時給予孕媽咪鼓勵與陪伴,孕媽咪也可以培養興趣,盡量轉移自己懷孕的注意力,保持愉悅的心情。但若產前憂鬱症狀過於嚴重,可服用綜合維他命、B群,或是進一步至精神科尋求適當治療。
Part2:日常作息篇
為了做好卸貨的準備,孕媽咪應維持健康的日常作息,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避免單獨外出,更應該均衡飲食,攝取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提高寶貝所需營養。另外,也需要增強身體的肌耐力與力氣,為順產做準備。
生活起居
懷孕後期由於身體負荷量越來越大,體力也容易下滑,此時每天應睡足8小時,白天亦可做短暫休息,睡覺時採自己以最舒服的姿勢,並適當按摩四肢,改善水腫問題。
平日活動
孕媽咪應避免爬高、提重或搬重物,平時亦可培養興趣,接觸對身心有益的活動,例如:看電影、散步等,以免情緒不穩定或壓力過大,家務部分則避免過於勞累即可。
舒適衣著
建議孕媽咪選擇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材質,保持身體舒適與衛生,並選擇合適的內衣,以支持和保護乳房;內褲方面宜選純棉內褲,務必與其他衣物分開清洗,避免其他病菌孳生,感染私密處。
如廁與沐浴
孕媽咪平時上廁所時應確實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會陰部,上大號時更應注意有無清潔乾淨,若擦拭方向錯誤,即可能造成陰部和尿路感染;沐浴方面,應盡量以淋浴方式代替盆浴,水溫不宜過熱,避免到大眾池或SPA洗澡。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陰道分泌物會逐漸增多,應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燥,避免私密處感染。
性行為
性行為是一種激烈運動,準爸媽在進行性行為時,應適度不過於用力,姿勢也應以難度較低的一般動作為主,若孕媽咪有早產、流產等狀況應先暫停,待生產後傷口癒合再進行。另外,若在性行為過程中,發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或嚴重下腹痛的狀況時,亦應停止並盡速就醫。
忌出遠門
由於孕媽咪腹部已明顯隆起,加上四肢容易水腫,此時不論是長途車程、旅行或是出國,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孕媽咪應盡量避免。
吸收育嬰知識
在小寶貝出生前,孕媽咪可開始了解嬰兒生長、發育、個性發展概況,不僅提早準備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更能預防日後疾病、教養問題的發生。
飲食要點
從懷孕中期一直到孕期結束,孕媽咪除了應均衡飲食,每日亦應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並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建議孕媽咪把握「三低一高」的原則,也就是「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避免只吃單一食物,才能吃得輕鬆又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少量多餐
懷孕後,腸胃道蠕動功能減退,消化速度較慢,部分孕媽咪在正餐時無法吃進太多分量,用餐後1~2小時內就會感到飢餓。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在餐與餐之間吃一點小點心,以全穀類或非精製的食物為主,例如:全穀類雜糧麵包、燕麥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等,不僅可以維持身體能量、維持血糖平衡,亦能滿足口腹之慾。
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胎兒器官的主要成分,懷孕後期正是胎兒的器官與肌肉大幅成長的時期,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再多一份才能應付成長所需。建議孕媽咪應同時攝取動物性與植物性兩種蛋白質,以獲得各類胺基酸,促進細胞生長,而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包括低脂奶類乳品、豆漿、豆腐、魚類、肉類和雞蛋等。
補充卵磷脂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夏子雯指出,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可以補充卵磷脂,不僅能幫助乳腺暢通,也有豐富的養分供胎兒腦部發育生長,其來源包括蛋黃、豆類製品、堅果類食品等,均可適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
懷孕後期,各項營養素的需求均大幅增加,平時吃進的食物和種類較無法應付孕媽咪和胎兒所需的營養,孕媽咪可攝取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等,補充孕期間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孕期後三個月不宜食物
魚油
一般懷孕中期可以攝取魚油,但懷孕後期應避免食用,因為魚油具有明顯的抗凝血作用,若食入過多,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子宮大出血,身體也會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過多咖啡因
長期攝取過多咖啡會導致流產、畸胎、胎兒發育遲緩等問題,因此,有喝咖啡習慣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應逐步戒除,一天咖啡因的上限攝取量為300毫克,也就是約一杯240毫升的咖啡。
活血食物
活血食物如山楂、薑母鴨、麻油雞等容易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等問題,建議孕媽咪應避免攝取。
加工食品
夏子雯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應少吃加工食物,因含有高鹽、高糖、高油的成分,吃下肚後,身體需耗費較多能量代謝,易過度消耗體內的礦物質、維生素,建議應以新鮮食物為主。
高糖分甜食
不少孕媽咪懷孕後愛吃甜食,但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澱粉反而容易胖到自己,建議孕媽咪應酌量攝取,或以非精緻的全穀類食物為主,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吸收養分。
宜適當運動
越接近生產日期,孕媽咪全身的血液越會集中在子宮的位置,血液往心臟回流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心肺負荷的能量相當大,加上生產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建議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時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以不激烈、不危險、身體可以負荷,且能增加肌耐力與骨盆張力的運動為主。
散步
散步不僅可以保持肌肉健康,也可以提供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建議孕媽咪可以在晚餐後到附近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增加身體能量。
游泳
游泳不僅可以增強體力、維持體型、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減輕孕媽咪因為支撐胎兒,腰部與背部所受到的負擔,但要注意的是孕媽咪在游泳時,應以輕輕打水、漂浮動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過於勞累。
瑜伽
規律且恰當的瑜伽運動不僅可以舒緩水腫、抽筋等孕期不適現象,亦能伸展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態,增強身體活力與能量,尤其瑜伽所倡導的呼吸法亦可消除緊張,讓自己身心穩定,提供胎兒正能量,降低自然產所承受的痛苦。
運動6關鍵
1.運動前排空膀胱。
2.選擇空氣流通處,並在硬地板或榻榻米上做運動。
3.運動前後確實做好暖身與舒緩動作。
4.穿著彈性佳且吸汗的衣物。
5.方式要正確並注意安全。
6.勿過度勞累。
Part3:產前檢查篇
產前檢查是為了了解孕媽咪懷孕過程有無異狀及確認胎兒健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降低生產併發症並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除例行產檢外,還包括妊娠糖尿病、B型肝炎抗原等特殊篩檢。
例行產檢
例行產檢包括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與例行問診三大類,以下分別做說明。
身體檢查
‧體重:孕媽咪懷孕前的體重範圍若屬於正常值(BMI 18.5~24.9),則增加幅度以11.5~16公斤為主。若孕媽咪過重可能是水腫或胎兒過大,容易引起疲倦和腰痠背痛,若過輕就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
‧血壓:若懷孕後期血壓偏高或併有蛋白尿或水腫,可能是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建議血壓偏高的孕媽咪應避免過度勞累、適度運動、注意飲食、養成固定測量血壓的習慣,必要時以藥物控制來順利生產。
‧胎兒評估:藉由觸診、子宮底高度測量、都普勒胎心音或自費超音波都可以評估胎兒狀況,而超音波能評估胎兒體重、胎位、心跳、羊水多寡、胎盤,最能夠掌握胎兒狀況。
實驗室檢查
尿蛋白、尿糖是採取驗尿方式檢查,若尿糖較高,可能是糖分攝取量太高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偏高如合併出現高血壓,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子癲前症。
例行問診
醫師會詢問孕媽咪是否有不適症狀,包括出血、腹痛等,孕媽咪也應主動告知
特殊篩檢
一般例行產檢大約可檢測出一半以上的胎盤功能和胎兒異常問題,但仍有些問題無法被發現,以下為懷孕後期的特殊檢查項目。
B型肝炎抗原(32~34週)
過去臺灣屬於B型肝炎盛行地區,不少B肝帶原者或患者是經由母體垂直感染,孕媽咪應於產檢時確認是否為B肝帶原者,若為高傳染帶原者,胎兒出生後應注射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
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32~34週)
醫師與準爸媽可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評估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胎兒生長遲緩可能是因為母體不佳、胎盤功能不足,或是胎兒本身發育不良所造成,若發現有異狀,應定期追蹤檢查。另外,若於懷孕末期胎位仍然未轉正或胎兒體型過大,應考慮剖腹產。
B型鏈球菌篩檢(35~37週)
B型鏈球菌是腸道常見菌種,但有時會跑到陰道或直腸,造成分娩時胎兒不慎感染而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醫師會用棉花棒在陰道和肛門口抹一點分泌物,檢測孕媽咪是否有B型鏈球菌,若發現有,則將於產程開始至寶寶出生之際開立抗生素治療,避免新生兒通過產道感染。
胎心音監測(37週以上)
項目包括子宮收縮、胎兒心跳頻率、胎動次數,藉此檢視胎盤功能是否健全及胎兒心跳變化情形,若胎心音反應不良,可能是胎兒窘迫,需進一步確認是否需要提早生產。若孕媽咪有胎動減少、子宮早期收縮、足月、過期妊娠等狀況,則應每週測試一次,觀察胎兒狀況,並適時使用催生藥物使胎兒盡快產出。
Part4:待產準備篇
歷經懷孕的喜悅、孕期不適、身心調整等,一直到要生產的日子,準爸媽的心情一定充滿緊張和期待。在生產前的倒數時刻,除了請產假、準備生產包,還需了解生產前兆,以便掌握生產時機,盡速就醫。
生產包
一般來說,生產包需準備個人隨身物品、生理用品與衣物,數量則視個人需求而定,一旦發生產兆情形,準爸媽可以立即拿了生產包就走,掌握生產時機。基本上,生產包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個人隨身物品的身分證、媽咪的健保卡、錢包、手機、孕婦健康手冊;生理用品的衛生紙、產墊、看護墊、衛生棉、生理沖洗灌、免洗褲、尿布、盥洗用具;衣物的媽咪衣服數套、嬰兒包巾數件、拖鞋、薄外套。
生產前兆
產兆指的是孕媽咪在懷孕足月時(大約37週左右),生產前的徵兆,包括陣痛、落紅和破水,這三者沒有一定順序,但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破水現象,必須立即就醫,避免發生感染情形。
陣痛
陣痛可分為假性陣痛和真正陣痛,假性陣痛可能發生在生產前的幾天或幾週,孕媽咪可能會感到子宮收縮或腹部疼痛,時間和次數都不規則,而且痛了一會兒就會暫停,此屬於正常現象,是身體在為生產做準備。真正的陣痛有規律,且次數和時間都會越來越頻繁,一開始大約是5~10分鐘收縮一次,之後則會3~5分鐘痛一次,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此時應就醫生產。另外,黃佩慎醫師提醒,若懷第二胎後的孕媽咪,一旦有規律陣痛就要立即就醫,因為第二胎後的生產過程比較快。
落紅
當快要生產時,子宮頸會開始變薄、變軟,子宮頸口的黏液也會逐漸掉下,此時陰道會排出的黏稠狀血液,通常是少量的粉紅色或暗紅色的點狀出血,即稱為「落紅」。落紅時若沒有規則的子宮收縮,表示還未到達生產時機,孕媽咪可先進行簡單清理再前往醫院檢查,屆時醫師會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建議孕媽咪稍微休息或準備待產。若孕媽咪的出血量已超過點狀出血,顏色為鮮紅色,血量甚至和經期第一、二天一樣多,可能是產前出血或胎盤功能出狀況,這時應緊急就醫檢查。
破水
破水是指包裹胎兒的胎膜破裂,導致羊水流出,羊水呈現清澈無色,並帶有些微腥味。破水可能是慢慢流出,也可能是一次就流出一大攤水,部分孕媽咪可能是陣痛前先破水,有些可能是生產時才破水。黃佩慎醫師提醒,一旦破水,不論分量的多寡都應立即就醫,準備生產,因為羊水是保護胎兒的重要關鍵,一旦破水表示子宮與外界相通,恐造成孕媽咪或胎兒感染情形。
施打催生針的時機
部分孕媽咪到了足月,甚至過預產期仍未生產,此時胎兒越來越大,孕媽咪不僅更容易腰痠背痛,睡眠品質也會下降。一般來說,第三孕期之後孕媽咪每天都要數胎動,到第40、41週時,由於胎盤功能逐漸下降,若仍未發生產兆症狀,就要準備催生。
催生相當安全,目的是要以人工方式進入自然產程。催生針採用點滴注射方式達到子宮收縮的效果,催生藥物會放在子宮頸口處或口服,使子宮頸慢慢軟化、變薄、張開,營造出像陣痛的效果。在整個催生過程中,醫師與護理人都會在旁隨時監測,了解母體與胎兒的狀況,這類藥物對母子健康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準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剖腹產的時機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腔與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娩出,雖然可避免自然產的突發狀況,也不用經歷產程的陣痛,陰道亦不亦受到損傷和鬆弛,但傷口癒合速度較慢,產後併發症和出血量多,且有子宮與膀胱沾黏的風險。常見剖腹產的情形如下:
骨盆腔過於狹窄
一般來說,胎兒頭骨直徑超過10公分就算大,但媽咪的骨盆腔是否過於狹窄,仍要根據胎兒的頭大小而定。生產過程不順利也有可能是剛好某個角度無法通過,此時就要實施剖腹產。
前置胎盤
一般懷孕時,胎盤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隨著孕期增加,胎盤會往子宮頂部方向移動,但若過了20週後,胎盤位置仍過低,且擋住子宮頸口,即稱為前置胎盤。在這樣情況下,自然產相當危險,因為子宮頸打開時,胎盤若先剝離,會引起產前出血或生產時大出血。
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亦即生產速度過慢,一般來說,若子宮頸每小時開口小於1.2公分,即為產程遲滯,此時就需考慮剖腹產。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狀況包括臉朝下、臀部朝下、軀幹或肩膀朝下等,在懷孕後期時可藉由超音波方式檢查出來。若胎兒在足月時,也就是第37週左右,胎位仍未轉正就必須考慮進行剖腹產。
巨嬰
一般來說,若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即可稱為巨嬰。若孕媽咪的身材較嬌小,又採自然產方式,可能會造成產程遲滯或肩難產,因此在足月時,準爸媽與醫師可先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大小,決定最適宜的生產方式。
胎兒窘迫或缺氧
若在生產過程發生胎兒心跳下降、胎兒窘迫,可能是胎盤功能不足、臍帶繞頸等情形,此時應緊急剖腹產,娩出嬰兒。
請產假的時機
根據勞基法第50條規定,女性工作者可於進入分娩期前後請8週(56天)產假,孕媽咪依自身情況、工作場所、家裡與醫院的距離,決定何時要請產假,而準爸爸則有5天陪產假,可於孕媽咪進入產程階段來請假。
黃佩慎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
經歷: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總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研修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胎盤剝離後期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老實說,受西方醫學教育的我本來並不清楚生化湯到底是什麼成分。參考羅珮琳中醫師的文章發現,標準的生化湯主要為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而各家配方、劑量稍有不同,也另有其他加減的處方如紅花、澤蘭。而服用生化湯的目的,不外乎大抵包括兩個:幫助排出惡露、補血養氣。
**惡露並非髒血,且會自然排出
先釐清一下,到底什麼是惡露。過去,大家並不清楚什麼是惡露,也無從得知惡露是否排乾淨,許多人甚至認為惡露是在子宮內累積九個多月的髒血,排出的量越多,代表髒污清除得越乾淨。也因此,才會想靠著生化湯來幫助惡露的排出。
其實,惡露並非什麼髒血,而是胎盤剝離後、子宮內壁截斷的血管產生的血球組織和子宮內膜。產後,子宮會慢慢收縮、變小回到骨盆腔,這個收縮的力量一方面可幫助惡露的排出,一方面也可透過收縮,達到止血的效果。
因此子宮收縮是否良好、子宮縮小的速度、惡露排出的量是否正常,都是產後恢復的重要指標。而在胎盤分娩出來後,產科醫師通常也會使用子宮收縮劑、子宮按摩等來加強宮縮。此外,當媽媽開始哺餵母乳時,也會刺激腦部分泌天然催產素,幫助子宮收縮。
想知道惡露或胎盤組織有沒有排乾淨,可利用超音波來判斷。絕對不是量越多越乾淨。一般來說,生產後的三到四天,惡露呈鮮紅色,兩週左右開始變少、且轉成淡粉、咖啡色,約六週後,漸漸停止。
如果發現產後子宮收縮不良,醫師就會持續給予子宮收縮劑。因為如果惡露排得太慢積在子宮腔內,反而會反過來影響子宮收縮能力,惡性循換下,可能使得胎盤剝離後的出血面無法收縮止血,造成產後大出血。
生化湯中的當歸,的確也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惡露排出,但從上面的討論可知,�其實,透過產婦自然的生理機制與現代醫療的輔助,在產後護理階段喝生化湯絕非必要。而如果產婦的子宮收縮功能非常差,光靠生化湯其實效果也有限。
再加上當歸同時也有活血、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如果產婦本身凝血功能差不好、血小板數目偏少,就有可能造成惡露太多,甚至是產後大出血的狀況。
不過對於有些人說,「生化湯是造成產後大出血的主因」,我也要幫生化湯說句公道話。因為產後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子宮收縮不良、胎盤沒有完整排出,不見得都跟生化湯有關。只是國人習慣在產後十到十四天喝生化湯,剛好也是延遲性產後大出血最常發生的時機,有些產婦剛好喝完生化湯後合併大出血,就很容易將兩者視為因果關係,讓生化湯成了「代罪羔羊」。
**補血養氣,攝取足夠蛋白質、鐵質更有效
至於補血養氣,以我的觀點,月子飲食只需特別留意營養均衡、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鐵質(每日45 mg),只要媽媽本身造血功能正常,自然而然就可以「回血」。如果在懷孕後期就已經發生貧血,或是生產時出血較多,則可以補充鐵劑。
產後傷口不痛,就該下床多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 ,育兒的大小事身邊的伴侶能全力合作,其他人少用過去坐月子的習慣去檢視媽媽的食衣住行, 媽媽自然「神清氣爽」。
綜合以上,我認為產後喝生化湯對於促進產後恢復沒有明顯的助益,就算不喝也可以恢復良好。但如果妳有已知的凝血功能異常,我會建議不要喝,避免增加產後大出血的機率。
有喝過生化湯的媽媽們,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吧!!
胎盤剝離後期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準媽媽不可不知的產兆現象 3 Signs of Pregnancy Labor
自然生產的產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3 Stages of Labor
3 Stages of Labor 分娩過程
第一產程: 從子宮收縮開始
潛伏期 - 子宮頸未開至子宮頸開 3 公分
活動期 - 子宮頸開 3 公分至子宮頸全開 10 公分
第二產程: 子宮頸完全打開了,就進入胎兒分娩階段. 丈夫可選擇陪太太入産房, 給她支援和力量.
第三產程: 始於胎兒娩出,結束於胎盤排出
3 Signs of Pregnancy Labor. Is your baby coming?
Stage One Pregnancy
第一產程常見的產兆
見紅、破水、陣痛等情形, 但並沒有一定的順序.
1.落紅 點狀出血 Bleeding
因子宮收縮時,黏液塞剝落造成的出血,子宮頸部份的微血管破裂。通常是極少量的點狀出血,以粉紅色、暗紅色黏液的形態呈現。
若是初產婦,若果見紅現象先出現, 可稍作等候, 並在多一項徵兆也出現時才入院.
若媽咪的出血量跟經血一樣多或超過,就要盡速就醫檢查.
第二胎見紅就可以立即入院, 因為生產過程一般會比較快.
2.陣痛 子宮規則收縮 Contraction
真正的陣痛是有規律的,而且會越來越密集。從一開始5~10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持續10-30秒;後期則會3~5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持續30~60秒
第一胎, 陣痛時間一般會較長,由開始陣痛到産出胎兒平均大約需要
六至十八小時.
3.破水 立即送醫 "Water Breaks"
包覆胎兒和羊水的胎膜破裂是為破水.
黏液塞(Mucous plug)
黏液塞可阻隔細菌入侵,以防止胎兒及胎膜受到感染。
當子宮收縮、子宮頸開始擴張時,
黏液塞才會剝落,通常是即將分娩的徵兆。
Common non-medicated ways to relieve pain during pregnancy
常用的生產減痛法
按摩
使用生產球
下床走動
聽音樂
放鬆呼吸
Medicated ways to relieve pain during pregnancy
生產減痛法
無痛分娩 (epidural)
打止痛針入肌肉 (Pethidine injections)
吸入笑氣 (Nitrous Oxide N2O)
安桃樂笑氣(Entonox)
透過吸入器或口罩吸入.這是溫和鎮痛劑,可令您忘記痛楚. 但並非每位女性也覺得有效. 有些產婦會作嘔和頭昏
哌替啶(Pethidine),
屬於強效鎮痛劑,但對紓緩分娩陣痛功效可能不大。
這類藥物或會引起副作用,包括作嘔或頭暈,此外也可能令嬰兒初生和其後數天渴睡,影響嬰兒出生時呼吸的能力,以致需要緊急治療.
無痛分娩是一種「硬脊膜外麻醉」,為半身麻醉,
目前有5〜7成的使用率. 打無痛分娩不會造成長期背痛,
但短時間因為背部痙攣、肌肉緊張,會有短時間2、3天的背痛
Stage Two pregnancy
第二階段, BB 要出世了!
每當子宮收縮時, 兩膝分開,
緊閉嘴巴, 深呼吸, 然後閉住氣,
頭向前彎, 使下巴貼著胸前,
再用內力把胎兒推出來,
直至胎兒頭部露出。
醫生會視乎情況
爲産婦進行外陰切開手術,
以便把胎兒雙肩和
身體其他部位接出來。
Stage Three Pregnancy
第三階段:當BB前肩産生時, 醫生會替産婦注射收縮子宮的藥物,
幫助胎盤剝離, 産婦可于子宮收縮時間向下迸氣, 把胎盤推出體外。
Thank you for watching Mama College. If you find this video useful, please subscribe and follow me on facebook at http://www.facebook.com/mamacollege
Kayi Cheung
Mama Colleg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spBW-NqjOQ/hqdefault.jpg)
胎盤剝離後期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胎盤早期剝離這是前兩天我們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緊急剖腹把女兒抓出來,醫生都說我幸運徵兆夠明顯,還說我一剖腹胎盤都血塊,還好寶寶雖然1745克但一切平安,在保溫箱住半個月就回家了,我後期有妊娠高血壓,但生完就恢復 ... ... <看更多>
胎盤剝離後期 在 胎盤剝離怎麼辦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胎盤剝離怎麼辦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胎盤剝離怎麼辦,胎盤剝離後期,胎盤剝離缺氧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胎盤剝離怎麼辦在2023的熱門 ... ... <看更多>
胎盤剝離後期 在 [生產] 34週胎盤早期剝離-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長期在板上看大家分享,這次也想跟大家分享,雖然是不太好的流產經驗,不過後來終於盼到小寶到來,讓我有勇氣po這篇文。
當初懷上大寶真的是緣份,她就突然出現在我們生命裡,傻傻天真的,懷孕、產檢、生產,慢慢學習與胎兒相處。
生出來的時候醫生說有點輕微的胎盤剝離,狀況有點危急,但後來檢查一切都好。看著這個還不熟的孩子,慢慢成為爸爸媽媽。
雖然大寶是難帶的高敏感兒,但在她兩歲後還是想再添個寶寶,但想要有個小寶真是不容易,過了兩年,懷孕了,卻遲遲沒有心跳,等到了11週,還是沒有緣份,於是去醫院引產,希望他下次準備好再來找我們。
又過了兩年,懷上了小豬寶,這次懷孕過程中就多了許多擔心
冥冥中有點擔心胎盤早期剝離的問題,但問了醫生,都覺得那是個案,別太擔心,不過在懷孕7個月時,還是從診所轉到了醫院。
34週的時候,半夜感覺肚子變硬像宮縮,看著旁邊熟睡的父女倆也沒想太多,只是起身走走,斷斷續續過了快一小時後自己也睡著了。
隔天中午發現有出血,立刻到醫院急診,到產房已經聽不到寶寶的心跳了,超音波看不出有什麼問題,每個醫生都問我什麼時候開始痛的?上次胎動是什麼時候?我答不出來…早上都陪著大寶,真沒有認真記著胎動…我跟醫生說第一胎有胎盤早期剝離,醫生越觀察越覺得是同樣問題,然後說要緊急剖腹,我心想為什麼會這樣???怎麼這麼突然,昨天晚上還感覺到胎動的,怎麼寶寶沒心跳了,還要生…然後越來越痛,旁邊的護理師說寶寶壞掉了,要趕快生出來,被送進手術室後我就昏迷了。
慶幸自己有轉到醫院產檢,再醒來已是晚上八點多,或許寶寶貼心,沒有再讓我挨一刀,醫生引產出來的。但產後大出血,還不確定出血點在哪裡,先塞了水球在子宮裡止血。之後住進了外科加護病房,我都不敢去想發生了什麼事,一直按止痛點滴,昏昏沉沉、睡睡醒醒,等著每個會客時間看看家人,遇到一位很好的護理師,幫我追著醫生,讓我能趕快轉去普通病房。
然後社工師來訪視,告訴我,會難過是因為愛,我才崩潰大哭…突然間我就失去孩子了,停不下來的自責,止不住的眼淚,怎麼半夜就不去醫院呢?怎麼早上都沒發現胎動減少呢?34週,就算提早生出來也都養得起來呀,怎麼就這樣胎死腹中…
最安慰我的話是主治醫生跟我說,這情況就算發生時在醫院,也不一定來得及救…但就這麼發生了
大家都安慰說寶寶準備好就會回來了,可是我很害怕,後來我們看了心理諮商,也諮詢了四位婦產科醫師
主治醫生A:建議32週就先催生,現在早產兒照護很好,生出來再養大,總比命都沒了好
同間醫院的醫生B:至少37週再生,對寶寶比較好
診所醫生C:第一胎是輕微的胎盤早期剝離,這胎發生嚴重的剝離,算是單一事件,不需要將兩件事放在一起看,最快也要34週再催生
另一間醫院醫生D:最少也要36週,最好37週再催生,建議抽血監測中晚期子癲前症風險
其他醫生都認為32週生出來,寶寶風險太大,我本來想說是不是可以住院安胎,監測胎心音預防萬一,因為胎盤剝離是瞬間發生的事,可能早上產檢沒問題,下午就剝離,但是醫院都表示這種狀況沒辦法收住院,這不是確定會發生的危險因素。
四位醫生都說,再懷孕對媽媽的風險是小的,胎盤早期剝離也不是一定會發生,所以我們決定再給我們的家最後一次機會,無法想像後期壓力有多大,但先生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能量。
最後一次嘗試,剛發現懷孕了還是很開心,但懷孕過程充滿緊張焦慮,於是3個月後就開始在診所和醫院兩邊產檢,大約五個月開始感覺到胎動後,醫生每次都會說要注意胎動,就令我更擔心了,數胎動真的很抽象,幾分鐘幾次、跟昨天比有沒有減少?我總是害怕夜晚到來,擔心半夜會不會又發生什麼事。先生告訴我盡力做好能做的、吃各種營養補充品、和我討論各種枝微末節的瑣事,擬定各種應對方法。
終於過了34週,整天都擔心到底有沒有在動,每天都在跟寶寶喊話,每天都提心吊膽,每過一天都覺得慶幸,也覺得好煎熬。
終於到了36週,診所醫生看抽血報告,覺得上升的幅度有一點點高,建議可以催生了。醫院的醫生覺得報告的數值還在很正常的範圍,再等一週,寶寶生出來才不會太喘。真是陷入天人交戰,自己心裡是超想生出來的,不要再煎熬了,又擔心寶寶提早出來,是不是對她身體不好,當媽媽的是否應該為了她的健康,而不是只顧自己的焦慮…
最後診所醫生說,現在生出來,可能有90分,再一週可能有95分,但現在生總比0分好吧
於是我們還是決定36週就去催生,醫生說這個週數可能要催個兩三天,還交代護理師無痛先不打,但寶寶還算配合,大概6小時就生出來了,寶寶生出來後,胎盤就跟著出來了,醫生說還是有胎盤早期剝離的狀況,真是有驚無險。我心想有趕快生出來真是太好了,聽到她的哭聲我也跟著哭了,但也如醫院的醫生說的,寶寶呼吸喘,可能是吸到羊水、肺也還沒完全發育好,當天晚上就送到兒科加護病房,住保溫箱、戴氧氣罩、打點滴、打抗生素、抽血、後來也照了光,小小的她真是令人心疼,住了一個禮拜才出院,終於讓我抱到孩子了!
胎盤早期剝離在婦產科沒有sop,並不是常見的問題,所以每個醫生給的建議都不太相同,媽媽能注意的只有胎動,診所醫生有建議我每天走路1小時,可以讓胎盤功能比較好。在後期醫生跟我說,如果肚子變硬超過1分鐘,且1小時內超過6次,要去醫院檢查,有這樣明確的數字讓我有所依循可以安心一些,如果上一胎有這樣的警覺,說不定小豬寶就不會離開我們(不過每個孕期要注意的細節可能不同,大家還是要問自己的醫生),連續遇到三次胎盤早期剝離,我可能也是奇怪的體質吧:(
另外,34週流產,醫院有告訴我去申請生育事故救濟,協助開了病歷摘要,幾個月後有領到30萬元的補助,不過希望大家永遠用不到這個。
在我心中小寶並不是上一胎回來的,在我心裡永遠有個位子是屬於只有34週緣份的小豬寶,或許你教我學習面對生死這困難的課題,雖然到現在我還沒學會…
發這篇文,也想紀念你,愛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5.128.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09408970.A.AD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