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花花收到了方言文化的贈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我花了點時間將全書讀過一遍;雖然很想再重新讀個兩三次,但還是先寫下這篇跟大家分享。
#以下是花花的重點整理與感想
* 任何一種情緒都不應該壓抑
* 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 情緒失衡會造成生理與心理上的各種問題
* 重新學習認識各種情緒並與他們攜手合作
在這本書中,不會一股腦地告訴你情緒問題都是疾病,有病就去吃藥看醫生;也不會告訴你,所有情緒問題都來自於你的心,心境改變了一切就變了。
但在本書中同時也會告訴你,情緒的問題不解開,終有一天會演變成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本書同時也會告訴你,必要時尋求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不是壞事,但最後還是得回到從自身的心境轉變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看似各種矛盾,但其實又是那麼理所當然。
在我鑽研的個體心理學中提倡「目的論」,意即萬物皆依循著他們的目的在執行每一個動作。
我將桌上的水杯拿起來喝水,其目的並非是為了喝水才將被杯子拿起,而是因為口渴了所以將水杯拿起來飲水;我的目的是為了解渴,拿起水杯與吞下杯中的水,都只是為了解渴才必須做出來的行為。
情緒也是。在目的論當中指出,憤怒是為了達到快速控制對方而產生的情緒;好比當我們碰到行車糾紛,理虧的一方若不願意承認那是自己的錯誤時,便會產生憤怒的情緒來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你怎麼這樣開車的啊!?
我明白自己日常生活中會出現憤怒或悲傷等負面情緒時,是因為我所面對的人事物沒有按照我期待的方式進行;但同時我也明白他人的行為如何並非自己能夠控制的,即便我讓憤怒的情緒爆發也改變不了什麼,甚至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當我明白自己可以理性與對方溝通,無法溝通時頂多就是我閃遠一點,這時候我的行為就可以讓憤怒完全不被顯露出來。
但,這也是我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所遇到的瓶頸。
憤怒確實因為我改變了目的而被壓到了內心深處,我的行為也順利的表現出該有的理性,並且良好的解決的當下的狀況;但我內心那因為憤怒所帶來的負面感受卻沒有消失,即便我冷靜地處理眼前的狀況,那不斷加速狂跳的心臟與指尖傳來的冰冷感受,都在告訴我:憤怒它還在,憤怒並沒有消失。
雖然在問題解決了之後,我的情緒會慢慢恢復平靜,但是當我偶然又想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的心跳又會再一次加速,手腳也會開始逐漸變得冰冷;那說明著我只是解決了表面上的問題,我內心的問題並沒有被妥善的處理。
這樣的壓抑就好比壓力鍋一樣,當內部承受不了過大的壓力時就會整個爆炸,進而產生比原本更加極端的行為。
在《壞情緒》這本書當中,說明了人類的演化的過程中,淘汰掉了尾巴卻留下了情緒,就是因為相較於尾巴,情緒是人類在生存上必要的能力。
憤怒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產生,恐懼則是讓我們對眼前的危險有所警戒;若沒有了情緒或是刻意去壓抑該有的情緒,很可能會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但不去壓抑情緒也不是要大家感覺憤怒時就要大抓狂,好讓眼前的人知道你不是個好惹的角色。
”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對所有人大吼大叫,或總是擺臭臉。當我們在學習一個不擅長表達的情緒時,將一位能夠優雅,並有效發怒的人視為榜樣,對我們來說會相當有幫助。
那樣的人說「不」的時候,總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也無須為自己想要的事情,提高聲量爭吵,所有人都能明白那沒有任何迴轉的餘地。“(取自本書p.155)
情緒湧上時,並不需要為了與自己決定的行為相符而欺騙自己那樣的情緒不存在;好比發現信任的人欺騙了自己時,雖然決定要再繼續相信對方,但並不需要因為自己選擇了繼續相信對方,就假裝自己不會難過或者不會憤怒。
接受自己當下的負面情緒,若當下有辦法理性的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難受,那麼將這樣的感受說出口將有助於解決情緒產生的問題;如果選擇壓抑、假裝自己不知情或者裝作不在意,這些情緒問題就會慢慢累積在大腦裡面,最後演變成嚴重的問題。
如果當下的情緒波動很大,也不用勉強自己馬上跟對方討論這些問題;情況若允許的話,可以先離開讓自己感到不適的現場,去散個步、做幾個深呼吸,找個可以理解自己,並且不會多加評論的好友談談自己的感受。
務必記得,這時絕對不能找一個只會告訴你「不要理他就好了」、「這又沒什麼」、「我幫你去找他理論!」這樣的朋友,那不會使你的情緒問題獲得改善,而且很可能還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等到你夠冷靜了之後,再來思考自己與對方之間的問題該怎麼解決;不要去執著在「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為什麼我會遇到這種事」這樣的煩惱,要去做對現況能產生實際改變的事情。
好比告訴對方當你發現時有多難受,但不需要去指責對方的行為,對方的行為要如何,那不是你能控制的。假如當對方明白了你的感受,雙方也討論出一個共識,這樣的狀況就可以暫時平安落幕,情緒問題也能獲得解決。
但那不表示未來就會一帆風順了,雖然對方可能會因為感受到了你的哀傷,並且為了不想再讓你感到難受而不再傷害你;但他也可能是那種口頭上答應了你不會再有第二次,但私下卻仍舊故我,賭著不會又被你給發現這樣的風險。
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以及情緒要教會我們的事情。面對信任的人欺騙自己所產生的悲傷與憤怒,都在告訴我們要保護自己,並且再次面對同樣的問題時,自己可以做出其他的決定。
雖然這一次我選擇了相信你,但若是再有下一次,我也可以選擇離開你。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我去回想開始實踐個體心理學之後的一切行為,不論是面對我的父母、兒子們、伴侶、朋友或者網路上的任何一個陌生人,我可以透過決定自己的行為,來控制當下的自己情緒不要過度氾濫,但並沒有從此以後就不再讓自己情緒失控。
尤其是在進入三級,跟兒子們一起關在家中防疫後,他們在我的生活上所帶來的困擾,像是在他們的房間裡發現腐爛長蟲的廚餘,廁所滿地的穢物與飄散在整個家裡的異味等等,都曾經讓我抓狂並且對他們兩個大吼大叫甚至出手打人。
這樣的失控讓我感到很懊惱且自責,我明知道憤怒的情緒是為了讓我達到處罰他們的目的,也知道只要改變自己的目的,就可以阻止自己出手打人,為什麼我還會放任我的情緒來控制我的行為?
縱使每一次失控完彼此都冷靜下來了,我會好好的跟他們訴說自己的感受,但總不能因為每一次我都有跟他們兩個道歉,因此我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用我成年人的力量去欺壓他們吧?
如果這是種不合理且一再發生的狀況,我該思考的就不只是如何去彌補自己在失控後所造成的傷害,而是如何去避免同樣的狀況再一次發生。
看完了本書,我想或許我該換個方式去面對自己的情緒;當我改變了自己的目的,決定不要出手打人或是對他們大吼大叫時,我也不需要強迫自己息怒,或是逼自己做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我不該否定憤怒在我內心的存在。
也許,我可以先告訴他們該去做些什麼,然後我再回到房間去;不是打開電動後沈迷於遊戲,而是閉上眼睛感受自己內心那股憤怒的情緒。
我的憤怒是從何而來的?
它的出現又是為了什麼?
我過去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嗎?
那是發生在什麼時候?
探索自己的過去,對某些人而言是極為困難且危險的,那說明著自己得親手揭開那些瘡疤,重新去感受當下的痛苦。因此許多人感受到類似的情緒湧上時,會刻意去壓抑它,或是用另一種情緒去掩蓋過它。
例如不允許或者不希望自己感受到悲傷時,有些人會用憤怒來掩飾自己的悲傷。
但是探索自己的情緒根源有其必要性,且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才有可能戰勝恐懼。
過去曾經帶給自己極大的創傷經歷,剛開始回溯時可能會感受到同樣的痛苦;但隨著自己一次又一次正視那些經歷,並且持續告訴自己現在擁有的資源以及所處的環境,已經不會再讓自己發生同樣的事情了。
如果當時的我被強迫不許哭,現在的我是可以承認自己很難過的;如果當時的我不被允許生氣,現在的我是可以抬頭挺胸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的;如果當時的我被恐嚇不許把真相說出去,現在的我是可以向朋友或其他人求救的......
諸如此類的練習將使自己慢慢找回那些被遺忘的情緒反應,並且學會讓自己的情緒自然流露;從情緒中領悟到自己面對人生的一切難題時,該當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解決,才不會讓自己陷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之中。
本書可以推薦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各位還是先自己入手買一本回家閱讀吧。未來我也會擷取書中的一些內容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個體心理學做結合,讓自己的人生可以過得更加自在。
感謝各位收看,掰~
博客來: https://bit.ly/3dFFkKC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00的網紅魔術師黃柏翰-奇幻製造Pohan Magic-Wonder 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克服上台緊張?」(完整文章)【歡迎企業與校園演講邀約】 大家好我是奇幻製造者-黃柏翰,歡迎來到「魅力魔法課」,今天我要教你「如何克服上台緊張?」,你是否曾經因為上台怯場而表現不好呢?明明準備90分的內容只給出及格的表現,吞吞吐吐的感覺讓你很煩惱嗎?有一項調查指出「人類最恐懼的事...
胸帶式心跳帶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有本非常喜歡的書要推薦給大家⛰️文末則有IG限定抽獎活動】
**此篇非業配,是自己私心想與大家分享,而發起的IG限定抽獎活動,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也可透過你所支持的通路自行購買!
卡在學生與社會人的分界,我是個徘徊教室裡外、坐立難安的人:攤開課本,我總想抓了知識就跑、渴望透過實作應用所學;而當步入辦公室的槍林彈雨,又常察覺實力的不足,而急於逃回課堂學習新知,然而,當偶爾在生活的間隙停步,胸口的劇烈心跳卻不斷複誦心中的疑惑:這些生命的選擇,真的能彙整為一條明確的道路嗎?
作為一個在升學體制下成功生存的學生,我幸運地擁有選擇自由:每當察覺一絲對生命的迷惘,總能仰賴標準答案所帶來的安全感小步前進。我在標示著「生活」的雲端資料夾裡,以三個月為週期詳實填寫學期規劃,篤定只要涓滴累積,四年間的種種勞動終將揭曉理想的樣貌。然而大學畢業的此刻,我卻驚覺理想是篇打不完的論述文,倘若一味選擇,生命段落將只是詞彙的排組,缺乏標點符號的論述意義依舊破碎。
在深受畢業焦慮所苦的最近,我讀了國際教育組織「遠山呼喚」創辦人林子鈞的新書《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這是本關於理想的實用手冊:林子鈞從自己嗑嗑碰碰的大學生涯,一路細述創辦「遠山呼喚」的五年經歷,告訴我們:在人生迷惘的時刻,與其焦急不已地查找成功案例,更該停下面對自己、擁抱失敗。為了真正脫離選擇自由所帶來的不自由,有時得先停止作答、學會放棄。
身為一位年輕的NGO創辦者與教育家,林子鈞大可選擇分享自己當年如何以大學生身份,透過社群串連募得120萬賑災資金,或者揭曉台大赫赫有名的創創學程、「策略顧問策略與實務」等課程,為躍躍欲試的後進們整理一包「創業營養補給品」。然而他選擇書寫創業歷程的另一面:陰魂不散的微積分課堂、業界前輩的破口大罵;身處尼泊爾震央的廓爾喀,面對服務者的無助與罪惡感。未來不假他求,林子鈞試行錯誤的經驗,正是「遠山呼喚」能腳踏實地、深耕尼泊爾貧童教育,乃至改變當地社區、培育海外教育者的契機。
在《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一書中,我特別喜歡一段有關理想的思辨。當時,林子鈞決心結束成效不彰的短期志工服務隊,以捍衛「遠山呼喚」的長期教育目標。他寫道:「夢想是關於自身的期許,是個人目標的實現;而理想則是對於世界的期待,是價值觀的實踐。因此不論成敗,所有夢想都會有終點,但是理想是絕對不會輕易改變的。有時夢想的傾倒,就是理想前進的樣子。」這段話為此刻執迷於眼下道路的我,開啟了新的觀看視野。林子鈞的故事告訴我:生活終將是場狼狽的拔河,但「理想」會是穿引人生選擇的尼龍線,透過次次拉扯劃出世界的形狀。
真的!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學涯上匍匐前行的學習者、以及在世界角落耕耘社會議題的實踐家。
在這個月底的6/30以前,每售出2本《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出版社將捐贈1本童書至尼泊爾,預計為855位當地孩童建造閱讀機會。
邀請大家在閱讀林子鈞的故事之餘,也能繼續關注「遠山呼喚」( @callsoverridges )團隊,遠山發起的「教育種植計劃」已在尼泊爾當地成功支持超過4000位學童的教育。也在2021年發起「亞洲NGO人才學校」,持續翻轉區域教育環境。
----《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新書抽獎辦法----
⛰️即日起~06/23 23:59⛰️
完成以下抽獎步驟者,將有機會獲得一本《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實體書(名額共4位):
1. 於IG限時動態分享此篇貼文,並標註 @hitomixu (非公開帳號記得截圖私訊給我!)
2. 於此篇貼文下tag一位朋友,以「我認為的理想 / 學習 / 失敗(擇一)是...」形式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此篇非業配,是自己私心想與大家分享,而發起的小小抽獎活動,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也可透過你所支持的通路自行購買!
胸帶式心跳帶推薦 在 James Huang (黃政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練,沒辦法到球場訓練怎麼辦?
壁球是兩人持拍的競技運動
「高強度對打」雖然是訓練的主要重點,但還是有不少訓練方式是能夠獨立完成的。
在疫情的這段期間,
先了解自己周邊有多少資源能夠使用
➡️有多少空間可以創造使用?
➡️有什麼輔助訓練器材合適添購?
➡️最後能設計出哪類型的訓練來實行
#怎麼利用有限的空間?
先了解壁球場最遠的距離是
斜角的兩個角落距離大約是11.5公尺
寬度則大約是6.5公尺
再加上因為「持拍」跟「最後一步延展」的關係,真的需要的距離又會(可以)少上許多。
在家裡、車庫或附近沒人的空地,還是可以做步法實際的練習。
如果有25m(大約33步距離)
還能做許多高強度體能練習
例如:
8次(200m)
12次(300m)
來回的折返跑練習
速度練習也沒問題
✅10m-30m是壁球最適合訓練速度的距離範圍
訓練速度
像「直線的衝刺」
或是10-20-30m回原點的折返跑
全速時間落在(20秒左右)再達到足夠4倍或5倍的休息時間(約90秒)
做3-8組之間直到速度開始掉落即可結束。
#我沒有那麼多空間怎麼辦?
如果只有更短的距離,可以在這樣的空間練習壁球的發力啟動、Split step等等...
從T點兩步甚至是一步的步法也是選手們常做的練習項目。
因為壁球的第一步通常是需要最大的發力
利用這段期間專注練習「發力或轉髖」
✅在有「目的性」的情況去做有效的練習
#有什麼輔助訓練器材添購的推薦
把手加重跳繩、瑜珈墊、各阻力彈力帶、調整式啞鈴都是滿實用的。
跳繩從最基本的訓練敏捷與協調,在有限空間又能拉高心跳;還能變化出抬腿、開合、交互蹲跳、單腳或是更暴力的二迴旋等方式,搭配步法或其他訓練都很適合。
有瑜珈墊之後可以從基本的平衡練習、到各種活動度伸展、啟動核心...等。
在上方做較動態的練習也比較不會吵到樓下的鄰居。
啞鈴能做到更多的肌力練習;
彈力帶除了做敏捷時增加阻力,輔助活動度練習,甚至是啞鈴不夠重的情況利用彈力帶增加阻力也會是個妙招。
✅器材只是工具。重要的是你/妳怎麼設計與利用
#還有什麼訓練方式建議?
我很推薦可以做「階梯訓練」
在自宅如果有3-6+層樓的階梯就很好。
利用樓梯還能做許多變化的敏捷練習。
又能維持壁球需要的屁股與大腿肌耐力,從快速跑上樓到慢走休息下樓的間歇型課表也能在這時候拉高80-90%最大心跳。
跑加慢走下樓約1分鐘
做6-10組 之後休息2分鐘(或更多)
再做一大組是可行的菜單。
壁球也是需要高活動度Mobility的運動,利用這段期間好好在家練習活動度也能幫助之後回到球場避免受傷、蹲的更低、打的更好。
90/90 屁股伸展
蜘蛛人屁股伸展加扭轉
四足跪姿胸的扭轉延展
側向屁股伸展
..等等
都是壁球很常見的活動度練習
每種做40秒休息20秒
2-4循環都會是不錯的課表
#除了訓練還有什麽可以幫助自己進步
可以利用這段期間跟自己教練、或者自我檢討
自己比賽的影片:
找出自己的優缺點,還能做什麼改變來讓自己表現的更好?
看看壁球職業賽影片也是很好激勵自己與學習的方式,試著提升自己的思維。
✅有時候你最自豪拿手的招式,在下一個境界裡卻是餵球給對手的陷阱。
#訓練課表要怎麼設計?
詢問自己的教練或者專業的人士。
如果沒有,可以自己從壁球比賽的角度去思考設計。
壁球一球通常會打上20-40秒最常見
職業球手才較可能會達到50秒或更久
球跟球之間休息只有10-15秒之間
一局大約會打上15個Rally以上
之後休息2分鐘
國內較多比賽是三戰兩勝
正式賽則是五戰三勝
一般球員一局打5-8分鐘最常見
職業球員則是8-15分鐘較多
許多綜合循環練習
20秒動休息10秒*10-15組
或
30秒動休息15秒*8-15組
又或者
動與休息秒數比例
(10/10 20/10 30/10 40/10 30/10 20/10 10/10) *2
每組自己設計3-5種不一樣但自己熟悉的運動方式也是可行。
✅不要在這段期間嘗試不熟悉的動作
#最後我們還能注意些什麼?
曾經有位頂尖的職業球員對我說
「只要你想練習,其實哪邊都可以」
選手們飛來飛去,比賽一場接著一場
很多時候都是:
一個人,有效利用週邊資源
自我執行,保握當下能夠做到的
利用疫情的這段期間;
學習自己怎麼去利用資源、設計、自我要求、然後去感受什麼樣訓練適合自己。
在下次回到球場大展身手之前,先蓄力。
保握機會再轉換到珍惜能打壁球的日子。
在那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
留住青山在。
James.H
May 30th 2021
#AJ Squash Academy
#每日學員課表設計
#Taiwan Squash
#Stay Healthy
胸帶式心跳帶推薦 在 魔術師黃柏翰-奇幻製造Pohan Magic-Wonder Studi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克服上台緊張?」(完整文章)【歡迎企業與校園演講邀約】
大家好我是奇幻製造者-黃柏翰,歡迎來到「魅力魔法課」,今天我要教你「如何克服上台緊張?」,你是否曾經因為上台怯場而表現不好呢?明明準備90分的內容只給出及格的表現,吞吞吐吐的感覺讓你很煩惱嗎?有一項調查指出「人類最恐懼的事物」第一名是演講、再來是怕高、昆蟲、貧窮、深水、疾病,第七名才是死亡,這項數據足以顯示大家有多怕上台表達自己。上台的場合非常多,從公司報告、晚會致詞、團體活動到一對一的溝通其實都運用相同的技巧,今天就讓我來幫助你吧!
首先你需要了解人為什麼會緊張?人是群聚動物喜歡集結在一起,喜歡有依靠,假設你是一個古代士兵,在打仗時會尋找可以防守的遮蔽物,和同袍一起拿著盾牌保衛自己,手握長矛指向敵人,上台卻完全相反狀況,你站在空曠之處沒有任何遮蔽物,危險可能從四面八方過來,此時此刻的你孤立無援,手上沒有任何武器,只有一支麥克風,最可怕的是有一群潛在的敵人在你面前虎視眈眈地看著你,他們隨時可能做出傷害你的事情,這就是上台的情境。
從小我就是個害怕上台的人,不管上台報告或發表意見我都不喜歡,每當上台時都會怯場,有件事印象很深刻我在小學的時候拉中提琴,期末考試要在音樂教室的舞台上獨奏,台下就一位老師跟同學們,但我在拉琴的時候腳卻完全不能克制的發抖,當我越不想要抖卻抖的越厲害,這時完全不能專注在音樂上。高中開始學魔術之後慢慢改變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改變了自己,現在我很喜歡站在舞台的感覺,所以上台的技巧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加強的!
儘管我數百次的表演經驗,每次上台都一樣會緊張,緊張其實就是人的本能反應,人在緊張時交感身經系統分泌腎上腺素,你的心跳會加速、血壓上升,緊張不安是為了提供身體更多能量,增強警覺性、提高專注力,呈現積極應變的狀態進而保護自己,所以結論是「適度」的緊張很好,不要「過度」緊張就好,接著我要分享三個「上台的心法」給各位:
第一個心法「台下觀眾是支持你的人」
上台緊張其實都是自找的,因為擔心表現不佳而被評論,腦海中出現各種小劇場,被觀眾批評、被長官指責的情境一一浮現,儘管現實生活中根本沒發生過!巨大的壓力隨著擔心而來,人在高壓情況下是無法好好表現,那到底該如何減少壓力呢?
答案就是換個角度想,台下的觀眾是來聽你的分享的,他們不想看你失敗,他們希望你成功並且為你喝彩,每個人支持你的忠實粉絲,而你要做的只是盡力展現自己,如此一來上台的心情是不是就輕鬆許多了呢?
在好萊塢魔術城堡表演時,有位魔術師分享了一個概念我,他說:「把你的表演當作一份禮物送給觀眾」,禮物人人都喜歡,它是好是壞、貴重與否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是來自真心誠意 。所以現在每場表演我都持續運用這個想法,希望觀眾看完表演後得到我的心意。
第二個心法「催眠自己是明星」
正在觀看影片的你不妨試試,將你的身體弓起變得有點駝背,雙手緊貼身體、臉部緊繃、眼神渙散的看著地板,這時候的你看起來畏畏縮縮的,現在請你換個動作,請你抬頭挺胸、腰打直、雙手叉腰、微笑並看向遠方,這時候的你看起來很有自信。
你可以利用外在改變內在的技巧「催眠自己是明星」,從你最喜歡的偶像開始模仿,首先觀察他的外型,想像他在走星光大道時,會穿什麼造型的衣服?留著什麼髮型,會如何走紅毯?會擺什麼姿勢拍照?會用什麼眼神跟表情看著鏡頭?接著模仿他的思維,當有媒體要採訪他時,會說什麼話?用什麼態度回答?如何展現魅力吸引大眾目光?
現在穿著你細心挑選的戰袍對著鏡子練習,此時驚人的事情會發生,你的舉止變得優雅了,微笑更燦爛,咬字變得清晰,說話內容開始有深度,鏡子中的你很有自信,儼然就是個好萊塢明星,每天用此方式催眠自己,習慣成自然,漸漸的你就會變成想像中的明星。
第三個心法「緊張轉化為興奮,帶著興奮上台。」
剛剛的談話當中你了解「適度的緊張」能提供身體能量,也了解緊張是不會「消失」的,最關鍵的心法就是把「緊張轉化為興奮,帶著興奮上台。」只要轉換思維,緊張就從「削弱」變成「提升」能量。
假設你準備要上台了,你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有點忐忑不安,此時深呼吸數次,催眠自己非緊張而是很興奮,心跳加速是因為即將呈現準備已久的表演,忐忑不安是因為期待在台上秀出你最棒的一面,腦海中的畫面是上百位觀眾為你的表演歡呼,讚美你的演出很成功,而到真正上台時,你也會氣壓全場,給予觀眾最精彩的呈現。
今天的內容就告一個段落了,也歡迎企業單位與校園邀請我演講「魅力魔法課」、教你快速融入人群的「暖場破冰魔術」、夢想演講「逐夢的魔法旅程」,感謝各位的觀賞,我們下次見!
【企業與校園演講邀約】
一、「魅力魔法課」:透過簡單的魔術為範例學習克服上台緊張,培養個人魅力並成功打造自信心!
二、「暖場破冰魔術!」:如何在陌生場合破冰,創造出圓滑人際關係!
三、「逐夢的魔法旅程」:為了追尋夢想走出自己的路, 放棄高學歷從工程師變魔術師。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ohanmagic
官方網站: https://www.pohanmagic.com
IG: pohanmagic
信箱: hank79527@gmail.com
胸帶式心跳帶推薦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有很多朋友一直來問
說我既然已經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一個頻道
為何不乾脆自己拍影片
(說我長得又不醜,演講時口才也不差)
要不然至少自己出聲音講旁白
要不然至少吃播(?
要不然拍奇怪的文具或電腦開箱文
ㄚㄚ我也很想啊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不醜啊(很重要!)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口才不差啊XD(?
(但其實真實生活中我話很少,和朋友聚會時也話少;
我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我直覺性地非常害怕自己給人mansplaining的感覺
所以除非是演講場合
否則大概都一定要特別去「詢問」我事情的時候
我才會開始認真發表看法)
好啦,其實總而言之
除了我個人不太想露臉之外
主要還是希望自己專心寫稿、研發內容啦
但是
我有認真考慮拍影片回答大家的問題
這種答疑影片我大概就會自己出人來拍了吧
我是說目前這樣想啦
所以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問我呦
─────
莎士比亞說:「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演員」;愛情如喜劇般到來,同樣可能如悲劇般離去。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中無可迴避的悲喜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繼續分享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前二講我們討論了〈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藉由胸腔中不可見的心跳,藉由那些神秘的聲響和自然律動,馬奎斯試圖暗示的,或許就是性、愛情或命運本身的不可捉摸。新婚夫婦比利與妮娜前往歐洲度蜜月,妮娜的手指意外被玫瑰花刺傷。在冬雨連綿的巴黎,妮娜被送入急診室,留下比利獨自住進旅社。
離開妻子的比利像是掉進了一個生命的空洞。伊格言提到,在認識妮娜之前,比利就像莊子寓言中的「渾沌」,原本懵懂無知,但因為出身太好,所以過得倒也歡樂。直到被愛情鑿開了一竅(所謂「開竅」)──原本萬事順遂,以為能順利與妮娜走完全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生勝利組。然而妮娜突然被玫瑰花刺傷,送入醫院急救,幾乎毀了他們的蜜月。
在此刻天色灰暗的巴黎,傻瓜比利身陷未知命運的巨大羅網之中,又發現他的賓利跑車擋風玻璃上被夾上了罰單。不會法語的他,怎麼可能搞得懂「單日要停在單號邊,雙日要停在雙號邊」是什麼意思呢?伊格言說,這就是巴黎版本的「卡夫卡迷宮」。人生地不熟的傻瓜比利這也不會,那也不順,四處碰壁之餘,終於想到該去一趟大使館尋求母國官方協助。但諷刺的是,大使館官員沒能認出他來,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比利傻到連自己的家世特權都不會用啊;聰明的太太不在身邊,他就什麼也不會了)。然而此刻,他卻看到抵達巴黎後第一次出現的,像加勒比海那般亮麗的陽光......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胸帶式心跳帶推薦 在 狗狗物語。瑪爾濟斯小可愛❤約克夏旺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濕濕冷冷的天氣,讓人格外容易賴床,狗狗睡覺,天天上演著與棉被十八相送,難分難捨的情節,就連狗狗一天都有超過十個小時,都是在懶懶地睡覺。
他們那千奇百怪又萌到不行的睡姿,是不是也常常讓你摸不著頭緒阿?就讓我們來偷偷看一下狗狗睡覺的小秘密吧!
窩在胸口睡覺(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狗狗很喜歡睡在主人身上,如果狗狗躺在你的胸口睡覺,那代表你們有很深的羈絆,在彼此心中都佔有非常特別的地位喔!
對狗狗來說,胸口是最親密的地方,可以聽到心跳,來感受彼此愛的呼吸。
豪邁大字型(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狗狗通常在熟睡時才會呈現這樣的豪邁狀,此時的小可愛旺旺,正陷入安心又自在的小世界,這也代表你給他的環境是讓他很放心的呦。
睡在手臂上(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這類狗狗依賴性比較強,非常需要我們常常給予肯定與讚美,如果狗狗被罵的話,小小的心靈很容易因次受挫,一蹶不振呢!
兩隻狗狗一起睡(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代表著彼此的感情很好,才有辦法一起入睡喔!
喜歡睡在主人的腳邊(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恭喜你~這表示狗狗非常的愛你喔!所以才會你到哪裡,狗狗就會跟到哪裡。
這類的狗狗是屬於非朝黏人的,牠們總是會想一直黏在主人身邊。
所以即使睡覺時,也希望隨時跟在我們的身邊。
側著睡(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狗狗如果側睡表示牠們對周邊的環境感到非常舒適、安全,不需要高度警戒。
而且不想被打擾牠們的美夢。常常這樣睡覺的狗狗,性格上是屬於無憂無慮的,非常忠誠。
喜歡捲縮睡(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狗狗性格溫柔、隨和,而且天生脾氣好,這樣睡表示沒有安全感,內心表示脆弱,此時做拔爸,麻媽的我們要時常給予狗狗鼓勵喔!
超人睡姿(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這樣的姿勢是我最喜歡的一種睡姿了,感覺好像超人好可愛啊!四肢向外伸展,就好像飛在空中一樣。
這個姿勢讓狗狗很容易跳起來,只要牠一醒來或是聽到你叫牠,牠就能立刻飛奔而來。
看完小可愛跟旺旺睡覺的照片,是不是更加堅信了狗狗真的是可愛天使,牠們在醒著的時候帶給我們太多的歡樂,在睡覺的時候也不忘繼續賣萌。(寵物睡覺/狗狗睡覺)
實在是不得不愛。如果你也覺得有趣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喜歡我的頻道嗎?歡迎訂閱 ➡ http://bit.ly/2aaG3DP
寵物瑪爾濟斯小可愛&寵物約克夏旺旺💕推薦其他的Youtube影片:
(翻肚)狗狗超萌睡姿,四腳朝天,這畫面也太可愛了!Maltese is overturne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OBPqxWQPg
『狗睡覺』瑪爾濟斯萌萌睡覺,真是好療癒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zQLU3IAxnY
寵物瑪爾濟斯小可愛&寵物約克夏旺旺💕最愛看的Youtube:
豆漿- SoybeanMilk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柴犬Nana和阿楞的一天
花花与三猫 Cat Live
かご猫 Blog
gunoiejapan
mugumogu
MaoMao TV
ShenLimTV
Alpha MV
Garson 嘉神
Hello Catie
Sin ky
林俊傑 JJ Lin
罗辑思维官方频道 - Luogic Talkshow
賴宇凡 - Sara的健康自己來
阿滴英文
這群人
♥狗狗物語。瑪爾濟斯小可愛❤約克夏旺旺♥
我們是可愛又愛搗亂的🐶瑪爾濟斯-小可愛和🐶約克夏-旺旺♥。麻媽最喜歡幫我們拍生活照及影片,和你們分享喜怒哀樂喔!喜歡我們的朋友,記得要按「訂閱」哦!
♥影片關鍵字♥
寵物睡覺
狗狗睡覺
寵物
瑪爾濟斯
毛小孩
約克夏
更多消息請看👇👇👇👇👇👇👇
🐶狗狗物語。瑪爾濟斯小可愛,約克夏旺旺🐶
部落格:https://puppyfamily9.com
Facebook粉絲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uppyfamily9
Inst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uppyfamily9/
Google+ : https://plus.google.com/+Puppyfamily99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Puppyfamily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