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紹意識起源 /
.
故事:
某天在無意識打坐時忽然一股能量彷彿連結到源頭的溫暖意識在頂輪流淌到心間,接下來的日子,開始不一樣了...
.
一段無意識的靈魂意識展開,開始解鎖從能量判讀、脈輪清理、靈語、書寫,而當時適應到一個階段時,更高頻的意識體從頂輪灌下來開始對著合作的夥伴說著(依當時意識較為清楚的解讀):
.
「我承載了所有的苦痛(翻譯:應該是說體驗了集體意識的痛苦感受)
.
為了讓地球的意識頻率提升到600,不得不加快實行計劃(翻譯:只是為了協助引導地球頻率提高)」
.
過程不斷的自我懷疑,畢竟自身有自己課題要做,要走的人生,為何要我實行這項計劃?
.
但是靈魂一直在暗示著:
我,
必須由經驗整合好自身功課
並成為一個引路者,
甚至只是在某個重要階段裡的一盞明燈、一位陪伴者。
也許是因為那種平時自己好也喜歡他人一起好的那種心情吧!
.
佛教說的法布施是智慧的啟發,無畏布施是精神的支持,也是我的靈魂呼喚需落實於此項目的生命核心。
.
為了陪伴靈魂成長,探索生命的價值。
/
通往對智慧的探索:
「『我』在何處萌發,往內尋見,『我』便消失。」—— 拉瑪那尊者。
.
🔸生命本然的原質是什麼?
.
溫暖、慈悲為懷之精神旨意,
帶入異鄉旅程,
在旅途中迷失,
「指引」,心緒的清澈透明亦能看見光明,
引見去成為蛻變後的蝶🦋,
原始劇本翻轉,全相的生命藍圖,
不是成為他者,而是迎納萬物的終極存在。
.
「覺」,心靈的路徑,開啟意識大門的鑰匙。
「醒 」,勇氣之火燃燒鬥志,生命的履踐。
.
🔸是誰在說?
生命峰谷兩端的語言存有,
祂們無時無刻的總在說,
經驗就是一個創造的說,
它就是本然的存,如何玩弄,
是「真我」的本事。
.
▪️整合大地礦物、動物、植物連結的關鍵詞,
屬於我個人的生命核心/人生使命是:
.
🔮溫柔-月光石
穿透本質,回歸純淨的心,融合萬物的慈悲柔情。
.
🦋蛻變-蝴蝶
臣服生命經驗,傳遞進化後的真善美。
.
🌺延展-紫藤花
醒覺真正的自己,宛如成群的蝴蝶煽動翅膀,擴展智慧之光。
.
▪️與真正的自己對話
.
語言只是一個意識轉換,
聆聽自己的心、
感受自己的情緒、
感覺當下的狀態、
腦海閃過的念頭、
自然流動。
.
不讓頭腦意識懷疑,整合心智的過程會調整最適合詮釋的語言,它是一種靈感,一個象徵,一種不是聲音的聲音。
.
或許,也可以說,允許懷疑流動,
是個過程,但別走太深,另一種玩法而已。
.
刻意了,就不好玩了,
入戲了,就看不清了,
認真,就輸了,
輸給了自己。
.
▪️為自己打一場心靈聖戰
理解放棄的勝利,
有時,放棄才能獲得覺知的真理,
放棄也是一種懺悔,
一種包容,更是一種愛。
.
人間的虛實有時無法區分,陷入其嗔,
而允許當下憤怒的自己,看見他的需要,才能放下他。
.
因此,才能領悟那個
「成為你所是的自己,而非你所想的自己。」
.
想要是渴求,執著是祈求,只有看見自己的是與不是,
才是最終的擁有,他不會是求來的。
.
我經歷了,覺知了,
所以心知道了,願意愛了,願意「愛」是動詞。
.
靈魂服務上線 :癒天使選書|能量療癒|心靈諮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物律動-住在身體裡的音樂家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要介紹生物律動特展,一開始先由展覽組策展人 #林怡萱小姐 為大家介紹去年為什麼會策這個展。再來由展覽組教育活動人員 #王凌卿小姐 為大家詳細介紹國外空運來台的13個展件作品。 1、聽見空間:雙耳讓我們得...
脈波編碼調變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位美國自由派媒體人范琪斐小姐
"個人看法"是當你用一種高高在上的進步態度教訓台灣人的時候,可以好好認識一下台灣現況嗎?
在公視上公開抹黑1450後,范發文驚呼:原來意思不是這樣啊我嚇了一跳
其實不只妳嚇了一跳,全台灣對於來台募款還有主持多個節目的美國媒體人,竟是這種無知素質,都嚇了一跳
不過1450們應該不會在意,因為更兇猛的抹黑攻擊都承受過了
不過我們覺得范琪斐妳最該好好道歉的,是汪浩老師本人,因為妳拿自己的無知誤解與刻板印象,用一個十分武斷當場駁斥的方式,在全國觀眾面前推翻糾正汪浩的看法,這實在不是一個成熟媒體人該有的素質
我想"錯了就好好公開道歉",應該也是自由派的價值排序之一
當然本篇不只是想酸某個美國人,分享幾篇精彩評論
=====================================================
富察:
公視找汪浩和范琪斐對談,討論美國大選真是太精彩了,非常推薦大家看。無疑公視是特別安排的,從而製造出衝突的話題、引發大家去思辨。因為前者是知識界裡罕見的、敢於明確而清晰表達自己支持川普立場的「川粉」,後者則是知識界主流的、以批判川普而證明自己很正確和進步的「川黑」。
我最晚看到半夜三點,看完後一直擺脫不掉汪浩一個人「孤軍奮戰」般,在范琪斐和九個公民代表的大致接近的意見和觀點所包圍的意象。
有些公民代表的發言,並非特別表態自己支持誰,反而是不表態,我一時無法判斷他們是真的無法確定自己的立場,還是有些世故,不願意明確說出來。故八旗的家軒一開場就說「我覺得川普糟糕透了」,如此清晰的立場,我反而很讚嘆。果然有八旗旗主的鮮明風格。
但汪浩表情堅毅,眼神明確。公視的燈光打得非常好,在凸顯出汪浩用準確的概念、嚴密的邏輯而得出堅信不移的結論之同時,也凸顯出范琪斐氾濫的情緒、邏輯和論證的缺乏,隨機的插話和記憶的空白。
畫面給我強烈的感覺,就是一個孤獨的勇士,但以堅定的信仰和強大的邏輯、事實和思辨力為武器,從而輕鬆殺出重圍。
我自己毫無疑問是川粉,雖然我支持川普的理由,既非他對台灣有多好,也非他對中國有多壞。
大部分堅定不移支持川普的人,主要因為他反中;而大部分勉勉強強、「含淚支持」川普的人,主要因為他對台友善。但事實上,正如劉仲敬和閻學通所說,川普連任反而很可能對中國更好。這兩位都是八旗的作者,各位可以去搜尋他們的觀點。
我是川粉,主要是因為他常常提及的order and law 。古典自由主義者信奉這個世界需要一個由德性支配的秩序,而我判斷認為川普或許不自主的契合了這個「歷史演化內在的動能」。
換一句大白話,就是我認為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是比較好的(至少從二十世紀至今),而民主黨和拜登所代表的集團,無法維繫這個秩序,反而使美國衰弱。而一旦美國真的喪失了這個世界霸主的角色,對台灣肯定是不利的。從目前川普的各種政策看,包括蓋牆、加強州權、減稅、全球產業鏈重組、強調信仰、和金小胖直接見面談、把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無論是內政和外交,都符合這個最根本的美國秩序原則。
保守主義者是沈默的,他們憑藉常識,也不反對理性。他們有信仰(不一定是宗教層面),但也不反對改變。汪浩應該屬於這種人。
https://reurl.cc/N6OadQ
===============================
恕我無法支持:
范女士方才發了一篇很長的文,談新聞媒體的信用、查證的功夫,以及網軍的定義。
第一點,范女士聲稱新聞媒體有信用度,但現在會碰到一些人片面否定他人的信用,這種不信任會導致媒體信用被打亂、破壞。
然而信用本來就是每個人的經驗累積而成,如果有人宣稱某A沒信用,A的信用就真的崩跌了,那通常是A的信用並不佳,而不是抹黑導致的。
經得起考驗才叫信用,不是你自吹自擂從業多久就有。
第二點,范女士說了一長串的查證功夫,但從「1450」一詞的使用,顯示他完全沒有查證該詞的使用脈絡。范女士在文末也承認,自己是被汪浩先生指教後才知道「1450」現在的通用含義。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希望不要只是嘴上反省。
第三點,范女士談了他對網軍的定義,很遺憾再次暴露他對網路文化的見識極為鄙陋。范女士所談的網軍,只是眾多組織性網路操作手法的一小塊,俗稱「水軍」,主要是利用大量留言灌水影響輿論。
網軍看似神秘,其實各國談論網路操作、網路行銷的書籍汗牛充棟,水軍只是一小塊。傳統報章論戰轉移到網路上,加以組織性的行銷,也是一種網軍作為,但范女士一無所知。
除了發文、回文的基礎操作,資料分析、駭客活動、網路規則制定(不論是編碼或論壇版規)更是網軍的重要工作。
那就更別談馬其頓網軍、俄羅斯網軍、中國網軍等不同網軍在各國民主選舉中扮演的角色了,范女士連基礎認知都沒有,談何查證?
范女士想用網路做新聞媒體,這樣的出發點應該是善意的,但知識儲備不足、也不熟悉網路,以專業新聞從業人員而言可說是貽笑大方。
如果范女士願意痛改前非,拋棄過去在統媒以中國觀天下的思考模式,真正回歸以台灣為本位的角度、踏實提升報導的品質,那當然是一件喜事。
網路時代群眾會自主選擇媒體、主動抵制不良媒體的負面影響力。如果范女士做不到改革,不能說服閱聽人,就只能等著被群眾退讚了。
https://reurl.cc/4mYgVL
========================================================
沈榮欽教授:
剛才收看汪浩與范琪斐在公視的座談,由於同溫層很少轉載范琪斐的報導,雖然知道她是駐紐約的資深記者,但是我對她過去的報導並不熟悉。
純就該場座談而言,我十分訝異范琪斐對於全球化與貿易戰理論的陌生,似乎只從字面上去理解其概念。在資訊流通的今天,連比較深思熟慮的大學生,都對全球化與貿易戰有更深入的理解。
該場座談之所以會令不少人有強烈的違和感,關鍵不僅在於對美國政策的熟悉度不同,更重要的是雙方對於議題背後理論知識的巨大落差。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閱讀Dani Rodrik的《全球化矛盾》一書。
Dani Rodrik是哈佛大學教授,川普政策的長期批判者,所以反對川普的人應該不用擔心本書有立場歧異的問題。本書對於座談中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識,有十分優秀的說明,例如並不是全球化就一定是好或不好,非得是非黑即白的兩極選擇,全球化有其極限嗎?我們曾經超過限度而達到「太過全球化」的情形嗎?自由貿易與公平貿易的差別為何?究竟需要哪些條件的配合,才能達成我們通常所認知的「自由貿易的好處」?理解諸如此類的基本問題,或許可以降低該場座談帶給觀眾的違和感,避免只從字面理解全球化與貿易戰的基本錯誤,是一本川普反對者也應該閱讀的書籍。
https://reurl.cc/MdW7QL
====================================================
(節錄范琪斐針對1450風波的回應)
我聽到汪浩老師的說法,要大家都去做1450時。我的確非常詫異,所以我當時會說,我希望我對1450的定義和汪浩老師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在網路上的討論開始之後,我與團隊的年輕朋友們討論,團隊夥伴就說,你這樣很白目,我們都是1450。啊?我後來再去查了查,原來是1450已經被再定義,也就是蔡英文總統在去年底所說的,我很佩服台灣的年輕人。1450 這個標籤,從原本部分人士抹黑政府的用法,現在已經變成了支持台灣的符號。也就是回到汪浩的定義。
老實說,這個答案對我來說是鬆了口氣。 是真的定義不一樣,不是真的在叫大家都去做網軍。嚇死我了。我總覺得我還很年輕,但這次我真的就覺得我對台灣的網路用詞實在了解不夠,對被冒犯的朋友覺得很抱歉,我真的不是那個意思。
https://reurl.cc/WLz4K9
=============================================
補充更新
Emmy追劇時間
OK,我正在看汪浩以一擋百的影片,我認為范琪斐好像並不是很瞭解川普做了什麼,也不太清楚川普在幹嘛,就很討厭川普了。例如在第15分鐘,主持人問她,下一個總統,不管川普或拜登,你希望他們對台灣做的三件事情是什麼?她說不出三件事,她說三件事情都是一件事情,就是「賣給台灣多一點武器」,然後邊講又加了一個「幫助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事實上,川普政府是賣最多武器給台灣的,蔡英文政府的軍購預算是近年新高,而且軍售範圍超越了防禦性武器的傳統範圍,有七項武器,三項已經被國務院批准,還有魚雷、大型無人機、反艦飛彈這些絕對會惹毛中共的武器。然而拜登主導的民主黨政府,主要訴求就是「引導中國重回國際秩序」,而在這個國際秩序中,台灣的位置要看美中談判的結果而定,台灣可能要回到柯林頓+歐巴馬時代的民主黨政策,未必能得到這麼多軍售了。
再者,范琪斐可能根本不知道,幫助台灣參與國際社會最多的就是川普政府,他的國務次卿來到台灣,是台美斷交以後最高層級的官員,他的聯合國大使Kelly Craft跟我們的駐紐約代表李光章光天化日下吃飯,還說沒有台灣的聯合國是國際社會在自欺欺人。
你如果真的是做國際新聞的,請問你為什麼都不知道這些,川普就是最符合你說法的美國總統啊。
如果今天台灣要派出一個代表,美國總統願意為台灣做他能力所及的三件事情,我們如果派出去的是最有國際觀的范琪斐,那台灣就完了,她隨便講了兩件,對現狀一無所知。如果你現在可以為台灣爭取三樣事情,第一件應該是美日台安保條約,三國互相承諾在受到攻擊時有出兵義務,而不是軍售,這才能保障台灣的安全。
第二件事情是將對台灣地位的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避免中共的試探與碰運氣,這是美中台最壞結局,在這個基礎上逐步修改上海三公報,讓台灣有政治上可發展的未來,突破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緊箍咒。
第三是將台灣加入印太戰略,從經濟、貿易、生產鏈條上,把台灣安置進美日澳印即將共組的新聯盟,讓台灣成為印太小北約的一員,讓台灣在經濟上多元發展,得到經濟上可發展的未來。
這都是川普政府可能同意,他們正在發展,美國國關學界學者都在討論,而且符合台灣長遠利益、美方也需要台灣共同合作的可行要求,這不是我瞎掰的,就是正在發生正在討論的事情。范琪斐竟然什麼都不知道。
而且范琪斐對汪浩的態度真的太壞了,好像把汪浩當作路邊來什麼都不懂的傢伙,我真的不想洩漏汪老師的過去,可是他真的是叱咤亞洲資本市場的一號大人物好嗎,我真的為你感到可恥,他經手的生意都是百億美元起跳的好嗎。
我奉勸大家絕對不要看那個影片,會爆炸!
https://reurl.cc/Lde3Da
脈波編碼調變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微控制器MCU #馬達 #變頻器 #向量控制演算法 #功率因數修正FPC #可編程增益放大器PGA #開源軟體
【走入千家萬戶的馬達應用,MCU 是首腦】
搭載無刷馬達、可自動收合的智慧嬰兒車,具便利性且推動更流暢順手,但前提是:需有精確的轉矩控制,且馬達得有極高的負重承載能力。一般嬰兒車會使用 1kW 或 3kW 的變頻器;若想準確控制轉矩和速度,浮點運算單元 (FPU) 則是執行快速 PI 控制器 (比例+積分) 的最佳選擇。
可一舉驅動 LCD、LED、感測器及任何三相永磁馬達、執行向量控制演算法的微控制器 (MCU),從靜止狀態開始發揮最高轉矩完全不需感測器輔助,5V 電源設計可縮短變頻器與馬達的安裝距離,盡可能降低雜訊干擾。高速處理亦是重點,利於快速傅立葉轉換的濾波操作;而使用浮點運算單元 (FPU) 能縮減程式碼,避免源於格式轉換所導致的量化誤差,確實執行複雜的數學運算。例如,需快速計算磁通估測器的無感測器演算法、整數運算及轉換 FPU 皆能輕易完成。
「向量控制」的無感測器演算法不僅快速,且可保留大量 CPU 資源供應用程式使用。另一個例子是用一個 MCU 同時驅動至少兩個高速馬達的美容磨甲機,向量控制可限制轉矩漣波並避免馬達受到撞擊,開發套件內建自動調試演算法,只要連接馬達便能在幾分鐘內驅動兩個馬達、高速運轉,省卻以往動輒 1~2 週的微調、測試參數時間。另可編程增益放大器 (PGA) 可動態增益、靈活管理高/低轉速的馬達,主動式功率因數修正 (FPC) 可確保快速執行。
整合運算放大器——內建可調整 PGA 和比較器,更合乎成本考量;即使要同時執行兩個高壓馬達,也只需單一印刷電路板 (PCB) 便能實現。管理低速馬達也適用,由 MCU 驅動三相變頻器和超小型無刷馬達的調節胃束帶裝置是其中一項應用;晶片本身搭戴多個安全模組,可做 CRC、RAM、時脈等一致性檢查,I/O 連接埠本身也會執行許多可信度檢查。內建獨立監督功能,擁有高度引腳保護,且隨附軟體是免授權金的開源軟體,已開放給認證機構,可加速產品驗證。
最後一個例子是高速運轉三相無刷馬達、要求超快反應時間的呼吸器。向量控制演算法可確保超低雜訊、保持穩定,給予安穩的睡眠品質;一旦使用者停止呼吸,軟體能管理高速加、減速斜率,迅速做出反應。必要時,可插上霍爾感測器和編碼器,搭配特定 MOSFET 最高可驅動 40V 的外部馬達,也可外接功率級的高電壓或高電流。此應用新增數位訊號處理器 (DSP) 指令,可執行多次快速傅立葉轉換,使用多個感測器也不會產生轉矩漣波。更多資訊:https://www.renesas.com/zh-tw/support/buy/distributors.html。
演示視頻:
《瑞薩 RX23T 微控制器變頻器解決方案》
http://www.compotechasia.com/a/CTOV/2017/0827/36503.html
#瑞薩電子Renesas #RX23T #RX24T
★★【智慧應用開發論壇】(FB 不公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mart.application/) 誠邀各界擁有工程專業或實作經驗的好手參與討論,採「實名制」入社。申請加入前請至 https://goo.gl/forms/829J9rWjR3lVJ67S2 填寫基本資料,以利規劃議題方向;未留資料者恕不受理。★★
脈波編碼調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生物律動-住在身體裡的音樂家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要介紹生物律動特展,一開始先由展覽組策展人 #林怡萱小姐 為大家介紹去年為什麼會策這個展。再來由展覽組教育活動人員 #王凌卿小姐 為大家詳細介紹國外空運來台的13個展件作品。
1、聽見空間:雙耳讓我們得以偵測聲音的方向,幫助我們建立周遭環境的空間意識。將有雙耳聽覺的頭像放在遠處,空間的聲音傳送回你的耳機,讓你能夠體驗遠端的空間感。
拍博曼 [愛爾蘭/英國]
2、聽聽看:你聽得到是因為大腦蒐集並處理空氣中分子的震動,震動在大腦中變成化學訊號。藝術家與科學家聯手打造,讓你探索人類趣味橫生的聽覺世界。
拍博曼與安‧凱莉 [愛爾蘭]
3、聲光艙:這個貝殼狀的裝置將你包覆在沉浸式的影音結構中,眼前看到特製的影像,低頻透過地板連通,在環繞立體及觸覺的聲音中共振,將聲音轉換成震動穿透身體。來體驗一下自己的環繞立體聯覺電影吧。
泰茲 [義大利]
4、聲囊:我們的聲音體驗不只是聆聽而已,身體也接收到產生聲音的震動。這件裝置藝術讓聽者能夠聆聽及感受聲音,結合兩個擴音器與六個傳感器,在聲囊內打造3D聽覺及觸覺體驗,高沉浸式的環境帶你-進到藝術家體內。
森田智嗣 [日本]
5、感覺鏈:這個高度參與的體驗讓人串連起來,打造獨特又不斷變化的音樂饗宴。藝廊內懸掛的金屬鏈邀請你成為音樂鏈的一環。
哈維爾‧杰瑪維契,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聲音藝術研究中心 [北愛爾蘭]
6、移動情緒:你將受邀來量測情緒,這是聲音藝術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的音樂及情緒實驗之一。你的身體是否喜歡你自以為討厭的音樂?本實驗運用心律監控及膚電反應來讀取身體對精選音樂的反應。
尼爾‧克格蘭、哈維爾‧杰瑪維契、米格爾‧歐提斯、彼得‧漢利、班傑明‧納普、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聲音藝術研究中心 [北愛爾蘭]
7、電子音樂桌:這是一個協同式多用戶的影音體驗,桌上編碼的物件由感應器讀取,每次移動時就能創造出不同的聲音。此作品出自巴賽隆納龐貝法布拉大學音樂科技組之手,讓多人能夠同時彈奏樂器,開創音樂的無限可能。
反應系統 [西班牙]
8、泰雷明琴 V2:不經觸碰來製造聲音。泰雷明琴是史上最特別的樂器之一,在樂器周遭創作干擾圖樣,就能做出音樂。這件裝置藝術展示了聲波如何透過空氣傳送,這件原型設計將用音樂教你聲音的科學。
尚‧麥當勞、艾力克斯‧宏貝克與安珀‧緹蘇 [美國]
9、音波椅-獻給什麼都不缺的女孩:每間藝廊都需要一些椅子,但可要當心這張椅子。這張椅子由1920年代的椅子改造而成,充滿聲波電荷。操縱控制面板上由電壓控制的震盪器,就能根據個人喜好用身體感受聲音的力量。
大衛‧漢德福 [英國]
10、竊體者:這是一個讓你在藝廊自己創作音樂的機會。在軟體站自己動手採樣,隨後立即收到個人舞曲的音樂反饋。
艾力克斯‧道與席奈‧米妮 [愛爾蘭]
11、樂器人:這件實驗的音樂作品於三個螢幕播放,為三幅一聯的影像。此作品由查亞‧赫塔(Chaja Hertog)與三位音樂家合作一年,打造、發展出適合每位音樂家的獨特樂器。這些樂器變成身體的延伸,模糊了音樂家與樂器之間的界線。樂曲用三台攝影機同時拍攝、一鏡到底,造就即時的裝置藝術。
音樂家:米夏‧柯──鋸琴、沙夏‧阿赫拉諾福──酋力‧波立帝──打擊樂器查亞‧赫塔與尼爾‧奈德勒合作 [荷蘭]
12、心跳與節拍:這件獨特的樂器結合「龐克科學」與日式創新,將你自己的心跳變成曲調的基礎。這件樂器將你的身體當作電路,讓脈搏發出聲音。你可以加進聲音樣本,搭配自己的心跳一起演奏。
佑希赤井 [日本]
13、音波床:該上床了,但這不是拿來睡覺的床,低音喇叭播送深層、親密的音波音景至整張音波床,串連你的感官,讓你不只聽到傳送的聲音,還能感受到聲音。音波床探索我們與音樂之間非常私密的關係。想像一個滿溢聲音的池子──滑進池子泡個音波澡吧。
卡芙‧馬修斯及身體音樂 [英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FUIR_c8JN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