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睡子午覺 多吃芝麻芋頭山藥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字表示「終止」,指暑氣到此即將結束。處暑中午雖然炎熱,但早晚較涼,晝夜溫差大。中醫師表示,由於早晚溫差大,所以要小心著涼,同時應注意心血管問題;建議民眾可睡「子午覺」,多吃芝麻、芋頭、山藥等養肺潤腸、改善血管硬化的食物。
雖然處暑屬於秋天第二個節氣,前有「立秋」,但因台灣地處亞熱帶,人們從八月七日起到二十三日之間,非但感受不到一點秋意,甚至延續至「九月白露接秋分」,仍常見豔陽高照,也許用「秋老虎,毒如虎」來形容酷熱天氣,更為貼切。
溫亞中醫診所彭溫雅醫師說,根據中醫觀點,處暑是由陽轉陰、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白天高溫炎熱,但入夜漸感涼意,應留意保暖,預防感冒。秋氣主燥,肺燥氣虛,容易耗氣傷陰;因此,人們情緒容易低落,身體上感覺四肢乏力、昏昏欲睡。
此時,作息也應跟著調整,彭溫雅建議,每天可以睡「子午覺」來養生。「子」代表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子時,「午」則是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午時」,分別是陰氣、陽氣最重的時候。彭溫雅說,為了避免體內氣血陰陽失調,人在這兩個時辰,最好能放下手邊一切,好好休息。
如果能在晚上十一點前上床睡覺,經絡走到「膽經」,能消除疲勞、加速肝臟解毒;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經絡走到「心經」,可以小憩二十分鐘左右,盡量不超過四十分鐘,以免影響晚上睡眠。晚上睡覺要蓋好被子、避免著涼;習慣吹冷氣者,不妨試著關掉冷氣,開窗讓空氣流通;白天進出冷氣房,最好多帶一件薄外套。
至於飲食原則,除了滋陰潤燥外,彭溫雅提醒民眾,由於早晚溫差大,因此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問題,她推薦可多吃潤腸通便、改善血管硬化的食材,如芝麻、芋頭、山藥。
「#芝麻」: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還含有芝麻素、花生酸、卵磷脂、維生素A、B、D、E 等營養物質,常吃芝麻,可保肝、護心臟血管,還能清除細胞內衰老物質「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
芝麻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延年益壽的滋補聖品,能補中益氣、滋養五臟,改善秋燥引起的便秘問題。芝麻有黃、白、黑三種顏色,黃芝麻補脾胃、白芝麻補氣潤肺、黑芝麻補腎,處暑時節三種都吃最好。
「#芋頭」:《本草綱目》記載,芋頭可寬腸胃、療煩熱、破宿血、去死肌。從中醫養生觀點來看,芋頭味甘、性平,有益胃寬腸、補益脾腎、調節中氣的功用。
芋頭屬於當季食材,又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增進食慾。在天氣還不夠冷,「要補又不可太燥補」的時候,非常適合吃芋頭;尤其脾胃虛弱民眾,她推薦早上吃芋頭粥或芋頭米粉;芋頭能輔助調降血壓,是高血壓患者的養生好食材。
「#山藥」:處暑時節很適合吃高纖、幫助消化的根莖類食物來養生,山藥就是不錯選擇。山藥也有「神仙之藥」美稱,生、熟食都有益健康、助長壽,且富含雌激素可抗老、預防乳癌、改善更年期症狀。
時序入秋,是台灣山藥採收時節,秋天吃山藥料理,補益氣又能顧腸胃。中醫認為山藥性味甘、平,滋補性強;《本草備要》指出山藥可以「固腸胃、潤皮毛、化痰涎、止瀉痢」。對於腸胃虛弱、肺虛久咳、體力虛弱者,彭溫雅建議多吃山藥,調理體質。
腎陽為五臟陽氣之本 在 唐安麒 Angel T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夏養脾不水腫💦
脾負責吸收、消化,以便製造氣血津液。當脾的功能不良時,體內水濕停滯,就會頭重身困、痰濕水腫。
---------------------
中醫稱立秋🍃起至秋分(2021年9月23日)前這段日子為「長夏」,早晚有秋涼、午後卻炎熱濕熱,人們一旦掉以輕心,容易濕邪入侵,因而得病,所以長夏又有「秋老虎🐯」之稱。
中醫典籍《素問.藏氣法時論》載:「脾主長夏」,意指長夏養生,重在護脾;《脾胃論》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脾虛則阻礙運化,水液失利💦導致體濕痰多、氣短乏力,體力下降則活動量減少,惡性循環下就由水腫變肥腫。🐷
中醫認為五色、五味入五臟,黃色、甘甜食物均對應脾臟,長夏期間,可多吃黃色食材如粟米🌽、南瓜、木瓜;至於甘甜食物,中醫是指源自大自然的甜味食物,例如甘草、杞子、山藥、南瓜、豬肉、米飯🍚、紅薯等,並非冰冷甜食,如雪糕、乳酪等。
除了著重補脾,長夏仍有暑氣☀️,如要煲湯水或涼茶消暑,並不宜煲大暑時的消暑材料,也不宜亂飲廿四味、夏枯草等涼茶。因立秋後天氣開始乾燥,若再飲用冬瓜湯、廿四味等利尿清熱功效強的湯水,或過度清熱,損傷陽氣,在乾燥秋季時易傷腎。建議飲用較平和的五花茶,或改用相對溫和的合掌瓜(佛手瓜)或絲瓜煲湯代替。合掌瓜性溫,助清熱解毒、理氣和中、疏肝止嘔,高蛋白質高鈣低熱量,適合減肥者食用;絲瓜性涼,清涼利尿、解毒通便,更富含維他命B,能保護皮膚,除斑美白。
長夏過後,即將迎接秋天,天氣將慢慢由熱轉涼及濕轉燥,養生要循序漸進,逐漸潤燥護肺。可多吃淡補食物如山藥、蓮子、芡實、粉葛、百合、雪耳等等,白色食物於中醫學上具潤肺效果。日常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和濕毒食物,如竹筍、芒果、菠蘿、榴槤等,還要戒吃喝冰品。😅
食療以外,穴位按摩也有效降服「秋老虎」。按摩除了能紓緩肌肉緊繃,還能暢通氣血、打通穴位。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穴位則是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透過按壓穴位,能達致疏通經脈、活血通絡、寬胸理氣、緩解情緒等效果。建議以手腕內側輕揉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髕骨下緣向下4橫指、脛骨外側4橫指),堅持每日一至兩次,每次約五分鐘,有利健脾化濕、增強免疫力、強壯身心,安度長夏。
📽️更多健康資訊🎞️:
我的天然療法路:https://youtu.be/Nu1f9-nACDA
勿讓小朋友濫吃西藥:https://youtu.be/dMSn5CqnNto
#長夏 #補脾 #水腫 #清熱 #中醫 #養生 #健康 #唐安麒
------------------------------
大家記得like我的各個channel啦😁
Mewe:https://bit.ly/39KEGs6
IG 名:DR.ANGELTONG
YouTube:https://bit.ly/3ic4LDT
Blog:http://blog.angeltong.com.hk
KK Box:bit.ly/3r6x6Q3
Sound Cloud:bit.ly/3q8iI8x
SoundOn:bit.ly/2MFFiIg
Spotify:spoti.fi/3q57KB1
Listen Notes:bit.ly/3q61tom
------------------------------
腎陽為五臟陽氣之本 在 璞 心 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老道醫的養生奧祕 ~* 八✨
聆聽 珍貴肉身 想要 傳遞的訊息✉️
⭐️肺 🫁 ,神形如 白 虎 。
象 如 懸磬,居 五 臓 之上。
對 胞,若覆蓋故為 華 蓋。
神名 皓 華,字 虛 成
重 3 斤 3 兩 6 葉 2 耳,綐計八葉
肺🫁,為 脾 子(土 生 金)
為 腎 母(金 生 水)
內藏 七 魄
如嬰兒嬌嫩,故為 嬌臓
鼻,為之宮(肺🫁,開竅於 鼻)
在炁,為 咳
在 液,為 涕
在形,為 皮毛也(84000 毛孔)
上 通~ 炁 至 腦
下 通~ 炁 至 脾
是 以 ~ 諸 炁 屬 肺🫁
肺🫁,為 呼 吸 之 根
黃庭云~ 喘 息 呼 吸
依,不 ~快 ~急~(呼吸要慢)
存 白 元
和 六 氣(肺🫁,調整身體6 氣)
🌿夏季一到,人體隨著 地 氣 上升,人自然和 地 氣 共振,毛孔跟著一起打開 (人有84000 個毛細孔),會自動排 夏天的 暑 氣 🌞
當,我們的飲食習慣 偏寒、嗜吃冷食時....
胃氣(胃約40 度)變弱,転化食物的 動 能 也會 變 差....
脾屬土,主 造血🩸,和 胃 互為表裡,一旦 胃 氣 變 弱,脾也無法將 食物的能量轉化為 動能 上升至 肺🫁,更 無法將胃中的食物,転換成 血🩸液所需的原料👀
喜吃冰、寒食、水果🍉的人,脾臟的造血🩸能力一定 弱 ⚠️
特別是在盛夏來一杯 冰 沙...
肚皮,一定會長出一顆顆,小小紅紅的疹子...
那是,胃在 求救的訊息丫🆘
🌿從 頭頂、頭後(風池)、雙手手肘彎曲處(尺澤)、雙腳膝蓋(委中)、腋下、胸前(膻中)、臀部下方、雙腳底👣(湧泉),這些人體 「 大 穴 」,負責調控 身體 氣流 ,在夏季負責 「 排濕 」工作,自然將 身體的 濕 氣 排出🌹
台灣四周環海,本來濕氣,長期處在冷氣空調中,人體大穴 會 緊閉,熱能無法排出....,反而會形成 暑 氣 滯留.... ,形成 頭痛....,甚至 中 暑👀
🌿當身體 陰陽失調,流鼻水、咳嗽、濕疹、乾癬、汙皰疹、香港腳 上身,甚至 拉肚子...,都是身體的底氣夠,還能 排濕丫😅
🌿肺為 水精之母,在天為月
🌿肺🫁主皮毛、肺和大腸互為表裡
🌿肺🫁與皮膚相應
⭐️皮膚厚的人,大腸就 厚
⭐️ 皮膚薄的人,大腸就 薄
⭐️ 皮膚緊繃的人,大腸緊而短
⭐️ 皮膚鬆弛,肚腹大的人,
大腸鬆弛且長
⭐️ 皮膚滑潤的人,大腸就通順
⭐️ 皮膚與肌肉不相附的人,
大腸多結澀🪢不通
🌿宇宙有 陰陽 ,人體也有 陰陽
🌿深藏於 五臟內的陽氣,會因爲寒氣入侵而透支,可以抵擋寒風的 衛氣 就會減弱...,這時皮膚毛孔就容易被入侵寒氣,肺 🫁主 皮毛 ,肺🫁臟直接 「受 損」👀
留心夏季的不自然 寒 氣 🔮
⭐️請記得~要 溫 養 身體🙏
⭐️祛痰濕,才能度過這個非常時期⚠️
🌿用於皮膚上的清潔用品都要留心
🌿吃東西慢慢咀嚼,多吃好油,多用好油做的良皂,守護肉身🦋
🌿夏季可以煮一些 「解暑氣」的青草茶,雷公根、乞食碗、地骨皮、桑葉、車前草,都可以🔮
🌿肺🫁為 呼吸之根,掌管全身六氣,肺🫁好,我們的五臟 氣 才 足🦋